考点2 反应热的实质-讲义-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考点2 反应热的实质-讲义-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Word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02 19:27:3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2 反应热的实质
1.从微观角度理解反应热的实质
以H2(g)+Cl2(g)===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为例说明,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化学键 反应中能量变化
断裂或形成1 mol化学键的能量变化 断裂或形成化学键的总能量变化
H—H 吸收436 kJ 共吸收679 kJ
Cl—Cl 吸收243 kJ
H—Cl 放出431 kJ 共放出862 kJ
结论 H2(g)+Cl2(g)===2HCl(g)的反应热ΔH=-183 kJ·mol-1
①图示: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化学键、断裂化学键能量变化可用如图表示:
其中,E1表示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热量,E2表示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热量,E1与E2的差值表示反应热。上述反应过程表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焓变计算公式:ΔH=E总(断键)-E总(成键)
热化学方程式形式
反应物能量+断键吸热=生成物能量+成键放热
E反+E1=E生+E2
根据定义,ΔH=E生—E反=E总(断键)-E总(成键)
① 焓变与反应中物质能量的变化关系
物质能量变化与焓变的关系:Δ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
② 焓变与键能的关系
(1)Δ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
(2)常见1 mol物质中化学键数目:
物质 金刚石 SiO2 P4 CO2 CH4
化学键 C—C Si—O P—P C==O C—H
化学键数目 2NA 4NA 6NA 2NA 4NA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
① 实验判断法:依据实验现象判断。如剧烈反应,管、杯、壁明显发热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管杯壁明显变冷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② 图像判断法:依据能量变化图像判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为放热
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
③ 数据判断法:依据键的能量数据判断。旧键断裂吸收能量大于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则
为放热反应;反之,则为吸热反应。
④ 经验判断法:依据反应的类型判断。物质的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等
通常为放热反应;盐的水解,盐的分解等通常为吸热反应。
⑤ 互逆判断法:依据可逆反应判断。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那其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一、理解反应热与物质的能量变化关系图
1.根据如图所示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
(2)反应的ΔH= 。
(3)反应的活化能为 。
(4)试在上图中用虚线表示在反应中使用催化剂后活化能的变化情况。
2.铋基催化剂对CO2电化学还原制取HCOOH具有高效的选择性。其反应历程与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CO2COHCOO-HCOOH
(1)使用Bi、Bi2O3两种催化剂哪个更有利于CO2的吸附? 。简述判断依据:

(2)CO2电化学还原制取HCOOH的反应ΔH 0。
(3)使用Bi催化剂时,最大能垒是 ,使用Bi2O3催化剂时,最大能垒是 。
(4)由*CO生成*HCOO-的反应为 。
(2022.湖北武汉中学月考)已知某化学反应 A2(g)+ 2B2(g)=2AB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必须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反应
B.该反应ΔH=-(E1-E2)kJ/mol
C.断裂1mol A2(g)和2mol B2(g)中共价键,放出E1 kJ能量
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二、根据键能计算焓变
3.CH3—CH3(g)―→CH2==CH2(g)+H2(g) ΔH,有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
化学键 C—H C==C C—C H—H
键能/ (kJ·mol-1) 414 615 347 435
则该反应的反应热为 。
4.已知几种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所示(亚硝酰氯的结构式为Cl—N===O):
化学键 N≡O Cl—Cl Cl—N N==O
键能/ (kJ·mol-1) 630 243 a 607
则反应2NO(g)+Cl2(g)??2ClNO(g)的ΔH= kJ·mol-1(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5、2021.(福建适应性测试)哈伯合成氨在较高温度下以氢气作氢源,氢气可由天然气制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2 反应热的实质
1.从微观角度理解反应热的实质
以H2(g)+Cl2(g) === 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为例说明,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化学键 反应中能量变化
断裂或形成1 mol化学键的能量变化 断裂或形成化学键的总能量变化
H—H 吸收436 kJ 共吸收679 kJ
Cl—Cl 吸收243 kJ
H—Cl 放出431 kJ 共放出862 kJ
结论 H2(g)+Cl2(g)===2HCl(g)的反应热ΔH=-183 kJ·mol-1
①图示: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化学键、断裂化学键能量变化可用如图表示:
其中,E1表示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热量,E2表示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热量,E1与E2的差值表示反应热。上述反应过程表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焓变计算公式:ΔH=E总(断键)-E总(成键)
热化学方程式形式
反应物能量+断键吸热=生成物能量+成键放热
E反+E1=E生+E2
根据定义,ΔH=E生—E反=E总(断键)-E总(成键)
① 焓变与反应中物质能量的变化关系
物质能量变化与焓变的关系:Δ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
② 焓变与键能的关系
(1)Δ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
(2)常见1 mol物质中化学键数目:
物质 金刚石 SiO2 P4 CO2 CH4
化学键 C—C Si—O P—P C==O C—H
化学键数目 2NA 4NA 6NA 2NA 4NA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
① 实验判断法:依据实验现象判断。如剧烈反应,管、杯、壁明显发热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管杯壁明显变冷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② 图像判断法:依据能量变化图像判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为放热
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
③ 数据判断法:依据键的能量数据判断。旧键断裂吸收能量大于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则
为放热反应;反之,则为吸热反应。
④ 经验判断法:依据反应的类型判断。物质的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等
通常为放热反应;盐的水解,盐的分解等通常为吸热反应。
⑤ 互逆判断法:依据可逆反应判断。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那其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一、理解反应热与物质的能量变化关系图
1.根据如图所示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
(2)反应的ΔH= 。
(3)反应的活化能为 。
(4)试在上图中用虚线表示在反应中使用催化剂后活化能的变化情况。
答案 (1)放热反应 (2)-b kJ·mol-1
(3)a kJ·mol-1
(4)
2.铋基催化剂对CO2电化学还原制取HCOOH具有高效的选择性。其反应历程与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CO2COHCOO-HCOOH
(1)使用Bi、Bi2O3两种催化剂哪个更有利于CO2的吸附? 。简述判断依据:

(2)CO2电化学还原制取HCOOH的反应ΔH 0。
(3)使用Bi催化剂时,最大能垒是 ,使用Bi2O3催化剂时,最大能垒是 。
(4)由*CO生成*HCOO-的反应为 。
答案 (1)Bi2O3 由题图可知,使用Bi2O3催化剂时,相对能量减小得多,趋于更稳定状态 (2)<
(3)0.38 eV 0.32 eV (4)*CO+HCO+e-===*CO+*HCOO-
解析 (3)使用Bi催化剂时,*CO2―→*CO过程中的活化能为-0.51 eV-(-0.89 eV)=0.38 eV,使用Bi2O3催化剂时,*CO―→*CO+*HCOO-过程的活化能为-2.54 eV-(-2.86 eV)=0.32 eV。
(2022.湖北武汉中学月考)已知某化学反应 A2(g)+ 2B2(g)=2AB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必须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反应
B.该反应ΔH=-(E1-E2)kJ/mol
C.断裂1mol A2(g)和2mol B2(g)中共价键,放出E1 kJ能量
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二、根据键能计算焓变
3.CH3—CH3(g)―→CH2==CH2(g)+H2(g) ΔH,有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
化学键 C—H C==C C—C H—H
键能/ (kJ·mol-1) 414 615 347 435
则该反应的反应热为 。
答案 +125 kJ·mol-1
解析 ΔH=E(C—C)+6E(C—H)-E(C==C)-4E(C—H)-E(H—H)=(347+6×414-615-4×414-435) kJ·mol-1=+125 kJ·mol-1。
4.已知几种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所示(亚硝酰氯的结构式为Cl—N===O):
化学键 N≡O Cl—Cl Cl—N N==O
键能/ (kJ·mol-1) 630 243 a 607
则反应2NO(g)+Cl2(g)??2ClNO(g)的ΔH= kJ·mol-1(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289-2a
解析 根据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知,ΔH=2×630 kJ·mol-1+243 kJ·mol-1-2×(a kJ·mol-1+607 kJ·mol-1)=(289-2a) kJ·mol-1。
5、2021.(福建适应性测试)哈伯合成氨在较高温度下以氢气作氢源,氢气可由天然气制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