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讲义-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Word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考点3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讲义-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Word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02 19:29: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3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中和反应反应热及其测定
(1)中和反应反应热
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所放出的热量。
(2)测定原理
ΔH=-
c=4.18 J·g-1·℃-1=4.18×10-3 kJ·g-1·℃-1;n为生成H2O的物质的量。稀溶液的密度用
1 g·mL-1进行计算。
(3)装置如图
(4)注意事项
①隔热层及杯盖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②为保证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完全中和,常采用碱稍稍过量(0.50 mol·L-1 盐酸、0.55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③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器代替玻璃搅拌器的理由是铜丝导热性好,比用玻璃搅拌器误差大。
④在测量反应混合物的温度时,要读取和记录最高温度而不是稳定不变后的温度。
⑤放出的热量是Q=cm△t,ΔH=-
实验步骤
反应物温度的测量
用量筒量取50mL0.50 mol/L盐酸,打开杯盖,将盐酸法倒人量热计的内筒中,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用水把温度让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2)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 0.55 mol/L NaOH溶液,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NaOH溶液的温度。
2.反应后体系温度的测量。
打开杯盖,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的内筒中,立即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用玻璃搅拌器匀速搅拌。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将最高温度记为反应后体系的温度(t )。3.重复上述步骤1至步骤2两次。
(6)数据处理
取盐酸温度和NaOH溶液温度的平均值记为反应前体系的温度计算温度差(t -t1)。
2.取三次测量所得温度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3.根据温度差和比热容等计算反应热:Q=(m1+m2)·c·((t -t1)。
生成0.025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为 Q=cm△t=1.18×10 kJ/(g·℃)×100g×(t -t1)℃=0.418(t -t1)kJ.则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为kJ,中和反应的反应热kJ/mol。
1.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用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测出的中和反应反应热为28.65 kJ·mol-1
B.CO(g)的燃烧热ΔH=-283.0 kJ·mol-1,则反应2CO2(g)===2CO(g)+O2(g)的ΔH=+(2×
283.0) kJ·mol-1
C.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答案 B
解析 中和反应反应热是以生成1 mol H2O(l)作为标准的,A不正确;有水生成的燃烧反应,必须按液态水计算燃烧热,C不正确;稀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需要吸热,放出的热量要小于57.3 kJ,D不正确。
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操作及误差分析
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的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NaOH溶液稍过量的原因是 。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下同)。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 。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杯盖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玻璃搅拌器轻轻地搅动
(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 L 1 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 。
(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为了计算中和反应反应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 序号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 ΔH=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 (2) C (3)D (4)ΔH1=ΔH2<ΔH3 (5)-51.8 kJ·mol-1
解析 (4)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氢氧化钙溶液中溶质都完全电离,它们的中和反应反应热相同,稀氨水中的溶质是弱电解质,它与盐酸的反应中一水合氨的电离要吸收热量,故反应热的数值要小一些。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比较
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反应反应热:在25℃和101 kPa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l mol H2O时,放出57.3 kJ热量。可表示为H (aq)+OH (aq)=H2O(1)  △H=-57.3kJ/mol。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比较酸和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若反应还有吸热过程,如弱酸、弱碱的电离,则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H>-57.3kJ/mol;若反应还有放热过程,如离子与离子结合形成沉淀,则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H<-57.3kJ/mol。
1、(2021·江苏无锡一中岭刚)已知25℃时:
①HA(aq)+OH (aq)=A (aq)+H2O(1)△H ;
②H (aq)+OH (aq)=H2O △H=-57.3kJ/mol.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弱酸HA的电离是吸热过程.△H1<△H
B.100 mL 0.5 mol/L的氨水和100 mL 0.5mol/l的盐酸混合,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865 kJ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都可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
稀硫酸与稀Ba(OH) 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 (aq)+Ba(OH) (aq)=BaSO4(s)+2H2O(l) △H=-114.6 kJ/mol
2、(2021·辽宁盖州一中单元检测)用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讲行中和反应来测定反应热。回答下列问题:
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
简易量热计如果不盖杯盖,所测得的反应热的绝对值度要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若改用55 mL 0.50 mol/L盐酸与55 mL 0.55 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原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测反应热_ 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 _______。
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中禾验,测得生成1 mol H2O(l)时的反应热△H会_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若四次平行操作测得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差(t -t1)分别为①3.4℃、②4.1℃、③3.3℃、④3.5℃,则计算反应热的温度差数据为 _℃。根据所计算的数据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该实验结果与△H=-57.3 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
a.实验装置的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盐酸的温度
答案:(1)玻璃搅拌器。  (2)偏小。  (3)不相等;相等;因为反应放出的热量与生成H2O的物质的量成比例,生成l mol H,O 时反应热相等。  (4)变大。  (5)3.4;HCl(aq)+NaOH(aq)=NaCl(aq)+H2O(1)  △H=-56.8 kJ/mol;abcd。
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缺少玻璃搅拌器。
(2)若不盖杯盖,则部分热量散失,使混合物的最高温度偏合形低,反应热的绝对值偏小。
(3)原实验中生成0.025 mol H O。改用55 mL 0.50 mol/L 盐酸与55 mL 0.55 mol/L NaOH溶液反应,NaOH过量,生成0.055 L×0.50mol/L=0.0275 mol H2O。生成的水增多,放出的热量也增多,因为所测定的反应热是生成1 mol H2O时的烩变,所以是相等的。
(4)NH3·H2O电离吸热,使放出的热量变小,但△H<0,故△H变大。
(5)所给数据中4.1℃与其他几个数据相差较大,应舍去。取合理数据的平均值(t2-t1)=3.4℃进行计算。△H 4.18×10 kJ/(g·℃)×100g×3.4℃=56.8 kJ/mol。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说明热量有损失,a合理;用量筒量取55 mL溶液时仰视读数,则量取的  NaOH溶液多于55 mL,故溶液质量偏大,升温偏低,b合理;分多次倒入NaOH溶液。热量散失,c合理;d操作导致一部分盐酸被中和(起始温度略偏高)而使混合后放出的热量变小.d合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3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中和反应反应热及其测定
(1)中和反应反应热
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所放出的热量。
(2)测定原理
ΔH=-
c=4.18 J·g-1·℃-1=4.18×10-3 kJ·g-1·℃-1;n为生成H2O的物质的量。稀溶液的密度用
1 g·mL-1进行计算。
(3)装置如图
(4)注意事项
①隔热层及杯盖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②为保证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完全中和,常采用碱稍稍过量(0.50 mol·L-1 盐酸、0.55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③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器代替玻璃搅拌器的理由是铜丝导热性好,比用玻璃搅拌器误差大。
④在测量反应混合物的温度时,要读取和记录最高温度而不是稳定不变后的温度。
⑤放出的热量是Q=cm△t,ΔH=-
实验步骤
反应物温度的测量
用量筒量取50mL0.50 mol/L盐酸,打开杯盖,将盐酸法倒人量热计的内筒中,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用水把温度让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2)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 0.55 mol/L NaOH溶液,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NaOH溶液的温度。
2.反应后体系温度的测量。
打开杯盖,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的内筒中,立即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用玻璃搅拌器匀速搅拌。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将最高温度记为反应后体系的温度(t )。3.重复上述步骤1至步骤2两次。
(6)数据处理
取盐酸温度和NaOH溶液温度的平均值记为反应前体系的温度计算温度差(t -t1)。
2.取三次测量所得温度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3.根据温度差和比热容等计算反应热:Q=(m1+m2)·c·((t -t1)。
生成0.025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为 Q=cm△t=1.18×10 kJ/(g·℃)×100g×(t -t1)℃=0.418(t -t1)kJ.则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为kJ,中和反应的反应热kJ/mol。
1.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用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测出的中和反应反应热为28.65 kJ·mol-1
B.CO(g)的燃烧热ΔH=-283.0 kJ·mol-1,则反应2CO2(g)===2CO(g)+O2(g)的ΔH=+(2×
283.0) kJ·mol-1
C.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操作及误差分析
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的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NaOH溶液稍过量的原因是 。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下同)。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 。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杯盖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玻璃搅拌器轻轻地搅动
(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 L 1 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 。
(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
g-1·℃-1。为了计算中和反应反应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 序号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 ΔH=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比较
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反应反应热:在25℃和101 kPa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l mol H2O时,放出57.3 kJ热量。可表示为H (aq)+OH (aq)=H2O(1)  △H=-57.3kJ/mol。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比较酸和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若反应还有吸热过程,如弱酸、弱碱的电离,则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H>-57.3kJ/mol;若反应还有放热过程,如离子与离子结合形成沉淀,则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H<-57.3kJ/mol。
1、(2021·江苏无锡一中岭刚)已知25℃时:
①HA(aq)+OH (aq)=A (aq)+H2O(1)△H ;
②H (aq)+OH (aq)=H2O △H=-57.3kJ/mol.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弱酸HA的电离是吸热过程.△H1<△H
B.100 mL 0.5 mol/L的氨水和100 mL 0.5mol/l的盐酸混合,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865 kJ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都可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
稀硫酸与稀Ba(OH) 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 (aq)+Ba(OH) (aq)=BaSO4(s)+2H2O(l) △H=-114.6 kJ/mol
2、(2021·辽宁盖州一中单元检测)用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讲行中和反应来测定反应热。回答下列问题:
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
简易量热计如果不盖杯盖,所测得的反应热的绝对值度要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若改用55 mL 0.50 mol/L盐酸与55 mL 0.55 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原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测反应热_ 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 _______。
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中禾验,测得生成1 mol H2O(l)时的反应热△H会_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若四次平行操作测得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差(t -t1)分别为①3.4℃、②4.1℃、③3.3℃、④3.5℃,则计算反应热的温度差数据为 _℃。根据所计算的数据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该实验结果与△H=-57.3 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
a.实验装置的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盐酸的温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