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 多平衡体系的总额刚和分析-讲义-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Word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项训练 多平衡体系的总额刚和分析-讲义-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Word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03 20:53:0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项特训 多平衡体系的综合分析
1.相同温度下,分别在起始体积均为1 L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g)+3Y2(g) 2XY3(g) ΔH=-a kJ·mol-1,实验测得反应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 反应条件 起始物质的量/mol 达到平衡所用时间/min 达到平衡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X2 Y2 XY3
① 恒容 1 3 0 10 放热0.1a kJ
② 恒压 1 3 0 t 放热b kJ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上述反应,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不同
B.①中:从开始至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X2)=0.1 mol·L-1·min-1
C.②中:X2的平衡转化率小于10%
D.b>0.1a
答案 D
解析 ①②中反应温度相同,平衡常数K相同,A项错误;①中反应放热0.1a kJ,说明10 min内X2反应了0.1 mol,物质的量浓度改变量为0.1 mol·L-1,所以其平均速率为v(X2)=
0.01 mol·L-1·min-1,B项错误;据容器①中数据,可算出X2的平衡转化率为10%,容器②是恒温恒压,容器①是恒温恒容,容器②相当于在容器①的基础上加压,平衡右移,所以X2的转化率大于10%,容器②放出的热量比容器①多,C项错误、D项正确。
2.(2021·邢台模拟)T ℃时,在3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光气(COCl2),发生反应:COCl2(g)CO(g)+Cl2(g),同时还发生反应:2CO(g)??2C(s)+O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CO(g)和C(s)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和1 mol,则该温度下CO(g)+Cl2(g)COCl2(g)的平衡常数K为(  )
A. B.2 C. D.
答案 D
解析 设消耗COCl2(g)的物质的量为x,
      COCl2(g)??Cl2(g)+CO(g)
起始/mol 4 0 0
变化/mol x x x
平衡/mol 4-x x x
      2CO(g)??2C(s)+O2(g),
起始/mol x 0 0
变化/mol 1 1 0.5
平衡/mol 2 1 0.5
则x=3 mol,
则平衡浓度:COCl2(g)为 mol·L-1,Cl2(g)为1 mol·L-1,CO(g)为 mol·L-1,则该温度下,Cl2(g)+CO(g)COCl2(g)的平衡常数K==。
3.CO2催化重整CH4的反应:(Ⅰ)CH4(g)+CO2(g)2CO(g)+2H2(g) ΔH1,主要副反应:(Ⅱ)H2(g)+CO2(g)CO(g)+H2O(g) ΔH2>0,(Ⅲ)4H2(g)+CO2(g)CH4(g)+2H2O(g) ΔH3<0。
在恒容反应器中按体积分数V(CH4)∶V(CO2)=50%∶50%充入气体,加入催化剂,测得反应器中平衡时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1=2ΔH2-ΔH3<0
B.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大起始时V(CH4)∶V(CO2),可抑制副反应(Ⅱ)、(Ⅲ)的进行
C.300~580 ℃时,H2O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大,是由于反应(Ⅲ)生成H2O的量大于反应(Ⅱ)消耗的量
D.T ℃时,在2.0 L容器中加入2 mol CH4、2 mol CO2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测得CO2的平衡转化率为75%,则反应(Ⅰ)的平衡常数等于81
答案 B
解析 反应(Ⅰ)可由(Ⅱ)×2减去反应(Ⅲ)得到,故ΔH1=2ΔH2-ΔH3>0,A不正确;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大起始时V(CH4)∶V(CO2),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加生成物浓度,平衡都逆向移动,B正确;300~580 ℃时,H2O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大,反应(Ⅲ)是放热反应,升温时,平衡逆移,消耗H2O,反应(Ⅱ)是吸热反应,升温时平衡正移,生成H2O,而反应(Ⅲ)消耗H2O的量小于反应(Ⅱ)生成水的量,C错误;T ℃时,CO2转化的浓度为×75%=0.75 mol·L-1,根据三段式:
     CH4(g)+CO2(g)2CO(g)+2H2(g)
起始/ mol·L-1 1 1 0 0
转化/ mol·L-1 0.75 0.75 1.5 1.5
平衡/ mol·L-1 0.25 0.25 1.5 1.5
若不考虑副反应,反应(Ⅰ)的平衡常数为=81,但由于副反应(Ⅲ)中,消耗的氢气的量比二氧化碳的多,故计算式中,分子减小的多,故平衡常数的值小于81,D错误。
4.甲烷分解体系中几种气体的平衡分压(p,单位为Pa)与温度(t,单位为℃)的关系如图所示。
(1)t1 ℃时,向V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12 mol CH4,只发生反应:2CH4(g)C2H4(g)+2H2(g),达到平衡时,测得p(C2H4)=p(CH4)。CH4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在上述平衡状态某一时刻,改变温度至t2 ℃,CH4以0.01 mol·L-1·s-1的平均速率增多,则t1________(填“>”“=”或“<”)t2。
(2)在图中,t3 ℃时,化学反应2CH4(g)C2H2(g)+3H2(g)的压强平衡常数Kp=________Pa2。
答案 (1)66.7% > (2)104.7
解析 (1)设平衡时甲烷转化x mol,根据三段式法有:
      2CH4(g)??C2H4(g)+2H2(g)
起始/mol  0.12    0    0
变化/mol x x
平衡/mol 0.12-x x
结合题意知0.12-x=,解得x=0.08,故CH4的平衡转化率为×100%≈66.7%。根据题图知,2CH4(g)??C2H4(g)+2H2(g)为吸热反应,改变温度,甲烷的浓度增大,即平衡左移,则温度降低,即t1>t2。(2)t3℃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 Pa2=104.7 Pa2。
5.有效除去大气中的SO2和氮氧化物,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中之重。
某温度下,N2O5 气体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N2O5(g)===4NO2(g)+O2(g)(慢反应) ΔH<0,2NO2(g)??N2O4(g)(快反应) ΔH<0,体系的总压强p总和p(O2)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图中表示O2压强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
(2)已知N2O5 分解的反应速率v=0.12p(N2O5) kPa·h-1,t=10 h时,
p(N2O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Pa,
v=________kPa·h-1(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下同)。
(3)该温度下2NO2(g)N2O4 (g)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_kPa-1(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答案 (1)乙 (2)28.20 3.38 (3)0.05
解析 (1)根据题图信息分析,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压强从0开始逐渐增大,所以乙为氧气的压强变化曲线。
(2)t=10 h时,p(O2)=12.8 kPa ,由2N2O5(g)===4NO2(g)+O2(g)知,反应的五氧化二氮的分压为25.6 kPa ,起始压强为53.8 kPa,所以10 h时p(N2O5)=(53.8-25.6)kPa =28.20 kPa ,N2O5 分解的反应速率v=0.12p(N2O5) kPa·h-1=0.12×28.20 kPa·h-1≈3.38 kPa·h-1。
(3)N2O5完全分解时,p(NO2)=53.8 kPa×2=107.6 kPa,p(O2)==26.9 kPa。
       2NO2(g) ?? N2O4 (g)
起始分压/kPa 107.6 0
改变分压/kPa 2x x
平衡分压/kPa 107.6-2x x
有107.6-2x+x+26.9=94.7 kPa,解得x=39.8 kPa,平衡常数Kp= kPa-1≈0.05 kPa-1。
6.[2019·天津,7(5)]在1 L真空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 PH4I固体,t ℃时发生如下反应:
PH4I(s)PH3(g)+HI(g) ①
4PH3(g)P4(g)+6H2(g) ②
2HI(g)H2(g)+I2(g) ③
达平衡时,体系中n(HI)=b mol,n(I2)=c mol,n(H2)=d mol,则t ℃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值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
答案 (b+)b
解析 反应①生成的n(HI)=体系中n(HI)+2×体系中n(I2)=(b+2c) mol,反应②中生成的n(H2)=体系中n(H2)-反应③中生成的n(H2)=(d-c) mol,体系中n(PH3)=反应①生成的n(PH3)-反应②中转化的n(PH3)=[b+2c-(d-c)] mol=(b+) mol,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c(PH3)·c(HI)=(b+)b。
7.容积均为1 L的甲、乙两个容器,其中甲为绝热容器,乙为恒温容器。相同温度下,分别充入0.2 mol的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 ΔH<0,甲中NO2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1)0~3 s内,甲容器中NO2的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达平衡时,温度若为T ℃,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3)平衡时,K甲________(填“>”“<”或“=”,下同)K乙,p甲________p乙。
答案 (1)0~3 s内温度升高对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降低的影响 (2)225 (3)< >
解析 (2)到达平衡时,c(NO2)=0.02 mol·L-1,c(N2O4)=0.09 mol·L-1,K==225。
(3)甲为绝热容器,乙为恒温容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到达平衡时甲的温度高于乙,故
K甲p乙。
8.[2021·山东,20(2)(3)]2 甲氧基 2 甲基丁烷(TAME)常用作汽油原添加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可通过甲醇与烯烃的液相反应制得,体系中同时存在如图反应: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回答下列问题:
(2)为研究上述反应体系的平衡关系,向某反应容器中加入1.0 mol TAME,控制温度为353 K,测得TAME的平衡转化率为α。已知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x3=9.0(Kx表示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则平衡体系中B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x1=________。同温同压下,再向该容器中注入惰性溶剂四氢呋喃稀释,反应Ⅰ的化学平衡将__________(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平衡时,A与CH3OH物质的量浓度之比c(A)∶c(CH3OH)=________________。
(3)为研究反应体系的动力学行为,向盛有四氢呋喃的另一容器中加入一定量A、B和CH3OH。控制温度为353 K,A、B物质的量浓度c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代表B的变化曲线为______(填“X”或“Y”);t=100 s时,反应Ⅲ的正反应速率v正______逆反应速率v逆(填“>”“<”或“=”)。
答案 (2)0.9α  逆向移动 1∶10
(3)X <
解析 (2)向某反应容器中加入1.0 mol TAME,控制温度为353 K,测得TAME的平衡转化率为α,则平衡时n(TAME)=(1-α) mol,n(A)+n(B)=n(CH3OH)=α mol。已知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x3=9.0,则=9.0,将该式代入上式可以求出平衡体系中B的物质的量为0.9α mol,n(A)=0.1α mol,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x1==。同温同压下,再向该容器中注入惰性溶剂四氢呋喃稀释,反应Ⅰ的化学平衡将向着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根据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x3=9.0可知,平衡时n(A)∶n(B)=1∶9,反应Ⅰ、Ⅱ生成的n(CH3OH)=n(A)+n(B),所以c(A)∶c(CH3OH)=0.1α∶α=1∶10。
(3)温度为353 K,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x3=9.0,=9.0。由A、B物质的量浓度c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可知,X代表的平衡浓度高于Y,则代表B的变化曲线为X;由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100 s以后各组分的浓度仍在变化, t=100 s时=≈10.2>9,因此,反应Ⅲ正在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其正反应速率v正小于逆反应速率v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项特训 多平衡体系的综合分析
1.相同温度下,分别在起始体积均为1 L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g)+3Y2(g)? 2XY3(g) ΔH=-a kJ·mol-1,实验测得反应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 反应条件 起始物质的量/mol 达到平衡所用时间/min 达到平衡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X2 Y2 XY3
① 恒容 1 3 0 10 放热0.1a kJ
② 恒压 1 3 0 t 放热b kJ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上述反应,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不同
B.①中:从开始至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X2)=0.1 mol·L-1·min-1
C.②中:X2的平衡转化率小于10%
D.b>0.1a
2.(2021·邢台模拟)T ℃时,在3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光气(COCl2),发生反应:COCl2(g)CO(g)+Cl2(g),同时还发生反应:2CO(g)2C(s)+O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CO(g)和C(s)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和1 mol,则该温度下CO(g)+Cl2(g)??COCl2(g)的平衡常数K为(  )
A. B.2 C. D.
3.CO2催化重整CH4的反应:(Ⅰ)CH4(g)+CO2(g)2CO(g)+2H2(g) ΔH1,主要副反应:(Ⅱ)H2(g)+CO2(g)CO(g)+H2O(g) ΔH2>0,(Ⅲ)4H2(g)+CO2(g)CH4(g)+2H2O(g) ΔH3<0。
在恒容反应器中按体积分数V(CH4)∶V(CO2)=50%∶50%充入气体,加入催化剂,测得反应器中平衡时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1=2ΔH2-ΔH3<0
B.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大起始时V(CH4)∶V(CO2),可抑制副反应(Ⅱ)、(Ⅲ)的进行
C.300~580 ℃时,H2O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大,是由于反应(Ⅲ)生成H2O的量大于反应(Ⅱ)消耗的量
D.T ℃时,在2.0 L容器中加入2 mol CH4、2 mol CO2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测得CO2的平衡转化率为75%,则反应(Ⅰ)的平衡常数等于81
4.甲烷分解体系中几种气体的平衡分压(p,单位为Pa)与温度(t,单位为℃)的关系如图所示。
(1)t1 ℃时,向V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12 mol CH4,只发生反应:2CH4(g)C2H4(g)+2H2(g),达到平衡时,测得p(C2H4)=p(CH4)。CH4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在上述平衡状态某一时刻,改变温度至t2 ℃,CH4以0.01 mol·L-1·s-1的平均速率增多,则t1________(填“>”“=”或“<”)t2。
(2)在图中,t3 ℃时,化学反应2CH4(g)C2H2(g)+3H2(g)的压强平衡常数Kp=________Pa2。
5.有效除去大气中的SO2和氮氧化物,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中之重。
某温度下,N2O5 气体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N2O5(g)===4NO2(g)+O2(g)(慢反应) ΔH<0,2NO2(g)N2O4(g)(快反应) ΔH<0,体系的总压强p总和p(O2)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图中表示O2压强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
(2)已知N2O5 分解的反应速率v=0.12p(N2O5) kPa·h-1,t=10 h时,p(N2O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Pa,
v=________kPa·h-1(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下同)。
(3)该温度下2NO2(g)??N2O4 (g)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_kPa-1(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6.[2019·天津,7(5)]在1 L真空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 PH4I固体,t ℃时发生如下反应:
PH4I(s)PH3(g)+HI(g) ①
4PH3(g)P4(g)+6H2(g) ②
2HI(g)H2(g)+I2(g) ③
达平衡时,体系中n(HI)=b mol,n(I2)=c mol,n(H2)=d mol,则t ℃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值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
7.容积均为1 L的甲、乙两个容器,其中甲为绝热容器,乙为恒温容器。相同温度下,分别充入0.2 mol的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 ΔH<0,甲中NO2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1)0~3 s内,甲容器中NO2的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达平衡时,温度若为T ℃,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3)平衡时,K甲________(填“>”“<”或“=”,下同)K乙,p甲________p乙。
8.[2021·山东,20(2)(3)]2 甲氧基 2 甲基丁烷(TAME)常用作汽油原添加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可通过甲醇与烯烃的液相反应制得,体系中同时存在如图反应: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回答下列问题:
(2)为研究上述反应体系的平衡关系,向某反应容器中加入1.0 mol TAME,控制温度为353 K,测得TAME的平衡转化率为α。已知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x3=9.0(Kx表示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则平衡体系中B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x1=________。同温同压下,再向该容器中注入惰性溶剂四氢呋喃稀释,反应Ⅰ的化学平衡将__________(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平衡时,A与CH3OH物质的量浓度之比c(A)∶c(CH3OH)=________________。
(3)为研究反应体系的动力学行为,向盛有四氢呋喃的另一容器中加入一定量A、B和CH3OH。控制温度为353 K,A、B物质的量浓度c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代表B的变化曲线为______(填“X”或“Y”);t=100 s时,反应Ⅲ的正反应速率v正______逆反应速率v逆(填“>”“<”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