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的常规图像-讲义-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Word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 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的常规图像-讲义-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Word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03 20:54: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讲座 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的常规图像
1.常规图像题的解题步骤
2.瞬时速率—时间图像
(1)当可逆反应达到一种平衡后,若某一时刻外界条件发生改变,都可能使速率—时间图像的曲线出现不连续的情况,根据出现“断点”前后的速率大小,即可对外界条件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如图:
t1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压强(仅适用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
(2)常见含“断点”的速率-时间图像分析
图像
t1时刻所改变的条件 温度 升高 降低 升高 降低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压强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 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
(3)“渐变”类速率-时间图像
图像 分析 结论
t1时v′正突然增大,v′逆逐渐增大;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t1时v′正突然减小,v′逆逐渐减小;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t1时v′逆突然增大,v′正逐渐增大;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t1时v′逆突然减小,v′正逐渐减小;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例1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ΔH<0,达到平衡后,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t0~t1   B.t1~t2
C.t2~t3 D.t3~t4
E.t4~t5 F.t5~t6
(2)判断t1、t3、t4时刻分别改变的一个条件。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E.加催化剂 F.充入氮气
t1时刻________;t3时刻________;t4时刻______。
(3)依据(2)中的结论,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4)如果在t6时刻,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部分氨,t7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
答案 (1)ACDF 
(2)C E B 
(3)A
(4)
解析 (1)根据图示可知,t0~t1、t2~t3、t3~t4、t5~t6时间段内,v正、v逆相等,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t1时,v正、v逆同时增大,且v逆增大得更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t1时改变的条件是升温。t3时,v正、v逆同时增大且增大程度相同,平衡不移动,所以t3时改变的条件是加催化剂。t4时,v正、v逆同时减小,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t4时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
(3)根据图示知,t1~t2、t4~t5时间段内平衡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H3的含量均比t0~t1时间段的低,所以t0~t1时间段内NH3的百分含量最高。
(4)t6时刻分离出部分NH3,v逆立刻减小,而v正逐渐减小,在t7时刻二者相等,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据此可画出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
3.全程速率—时间图像
例如:Zn与足量盐酸的反应,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出现如图所示情况。
原因:(1)AB段(v增大),反应放热,溶液温度逐渐升高,v增大。
(2)BC段(v减小),溶液中c(H+)逐渐减小,v减小。
例2 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Δt1=Δ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答案 D
解析 A项,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其实质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c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显然还在改变,一定未达平衡,错误;B项,a到b时正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物浓度随时间不断减小,错误;C项,从a到c正反应速率增大,之后正反应速率减小,说明反应刚开始时温度升高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减小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错误;D项,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越快,消耗的二氧化硫就越多,SO2的转化率将逐渐增大,正确。
4.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像
例如:某温度时,在定容(V 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像得出的信息
①X、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
②t3 s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X、Y并没有全部反应,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③0~t3 s时间段:Δn(X)=n1-n3mol,Δn(Y)=n2-n3mol,Δn(Z)=n2mol。
(2)根据图像可进行如下计算
①某物质的平均速率、转化率,如
v(X)= mol·L-1·s-1;
Y的转化率=×100%。
②确定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X、Y、Z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n1-n3)∶(n2-n3)∶n2。
例3 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和B,发生如下反应:xA(g)+2B(s)??yC(g) ΔH<0。在一定条件下,容器中A、C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在0~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_。
(2)根据图像可确定x∶y=________。
(3)0~10 min容器内压强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推测第10 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第16 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
①减压 ②增大A的浓度 ③增大C的量 ④升温 ⑤降温 ⑥加催化剂
(5)若平衡Ⅰ的平衡常数为K1,平衡Ⅱ平衡常数为K2,则K1______K2(填“>”“=”或“<”)。
答案 (1)0.02 mol·L-1·min-1 (2)1∶2 (3)变大 (4)④⑥ ④ (5)>
解析 (1)0~10 min内v(A)==0.02 mol·L-1·min-1。(2)根据图像可知,0~10 min内A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量为0.2 mol·L-1,C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量为0.4 mol·L-1,x、y之比等于A、C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之比,故x∶y=0.2 mol·L-1∶0.4 mol·L-1=1∶2。(3)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而容器容积不变,因此0~10 min容器内压强变大。
(4)根据图像可知,10 min时改变条件后,A、C的浓度瞬时不变且随后反应速率加快,故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温或加入催化剂;16 min时改变条件后,A、C的浓度瞬时不变,且随后A的浓度逐渐增大,C的浓度逐渐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故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温。
(5)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则K1>K2。
5.浓度(转化率、百分含量)—时间图像
(1)识图技巧
分析反应由开始(起始物质相同时)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的长短可推知反应条件的变化。
①若为温度变化引起,温度较高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②若为压强变化引起,压强较大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③若为是否使用催化剂,使用适宜催化剂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2)应用举例
含量—时间—温度(压强)
(C%指产物的质量分数,B%指某反应物的质量分数)
例4 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时,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φ(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p1>p2,m+n>p,放热反应
B.T1>T2,p 1<p2,m+n>p,吸热反应
C.T1<T2,p1>p2,m+n<p,放热反应
D.T1>T2,p1<p2,m+n<p,吸热反应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温度T1先达到平衡,故温度:T1>T2,升高温度,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一定时,压强p2先达到平衡,故压强:p1<p2,增大压强,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则m+n<p。
6.恒压(或恒温)线
(α表示反应物的转化率,n表示反应物的平衡物质的量)
图①,若p1>p2>p3,则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ΔH<0;
图②,若T1>T2,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气体体积增大。
解决这类图像一般采用“定一议二”的方法,即把自变量(温度、压强)之一设为定量,讨论另外两个变量的关系。
例5 如图是温度和压强对反应X+Y??2Z影响的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时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X、Y、Z均为气态
C.X和Y中最多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
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ΔH>0
答案 C
解析 由图像可知,随温度升高Z的体积分数增大,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逆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D错误;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Z的体积分数越小,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左移,则Z为气态,X、Y中最多只有一种气态物质,故B错误、C正确。
7.几种特殊图像
(1)对于化学反应mA(g)+nB(g)??pC(g)+qD(g),M点前,表示从反应物开始,v正>v逆;M点为刚达到平衡点(如下图);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A的百分含量增加或C的百分含量减少,平衡左移,故正反应的ΔH<0。
(2)对于化学反应mA(g)+nB(g)??pC(g)+qD(g),L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如图)。L线的左上方(E点),A的百分含量大于此压强时平衡体系中A的百分含量,所以,E点v正>v逆;则L线的右下方(F点),v正<v逆。
例6 用(NH4)2CO3捕碳的反应:(NH4)2CO3(aq)+H2O(l)+CO2(g)??2NH4HCO3(aq)。为研究温度对(NH4)2CO3捕获CO2效率的影响,将一定量的(NH4)2CO3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保持其他初始实验条件不变,分别在不同温度下,经过相同时间测得CO2气体浓度,得到趋势图:
(1)c点的逆反应速率和d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逆(c)______v正(d)(填“>”“=”或“<”,下同)。
(2)b、c、d三点的平衡常数Kb、Kc、Kd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3)T3~T4温度区间,容器内CO2气体浓度呈现增大的变化趋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Kb>Kc>Kd (3)T3~T4区间,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利于CO2 的捕获
解析 (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d点温度高,则c点的逆反应速率和d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逆(c)<v正(d)。
(2)根据图像,温度为T3时反应达平衡,此后温度升高,c(CO2)增大,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Kb>Kc>Kd。
1.反应CO(g)+H2O(g)??CO2(g)+H2(g) ΔH=-41.2 kJ·mol-1的v-t图像如图1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增大容器体积使压强减小,则其v-t图像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1>a2 ②a1b2 ④b1t2 ⑥t1=t2 ⑦t1A.①③⑦⑧ B.①③⑤⑧
C.②④⑦⑨ D.①③⑦⑩
答案 D
解析 增大容器体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减小,则a1>a2 、b1>b2 ;压强减小,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变长,则t12.一种燃煤脱硫技术的原理是CaO(s)+3CO(g)+SO2(g)??CaS(s)+3CO2(g) ΔH=-394.0 kJ·
mol-1。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不同温度下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与平衡时体系中CO2的体积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T表示温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
B.b点SO2的转化率最高
C.b点后曲线下降是因为CO体积分数升高
D.减小压强可提高CO、SO2的转化率
答案 C
解析 该反应的ΔH<0,起始n(CO)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小,达到平衡时CO2的体积分数越小,则温度:T13.100 ℃时,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6 mol·L-1的Q后会发生如下反应:2Q(g)??M(g)。其中M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反应开始到刚达到平衡的时间段内,v(Q)=0.02 mol·L-1·s-1
B.a、b两时刻生成Q的速率:v(a)C.用Q浓度变化值表示的ab、bc两个时间段内的反应速率:v(ab)>v(bc)=0
D.其他条件相同,起始时将0.2 mol·L-1氦气与Q混合,则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少于60 s
答案 D
解析 从反应开始到刚达到平衡的时间段内,v(Q)===0.02 mol·L-1·s-1,故A正确;Q为反应物,初始时浓度最大,消耗速率最大,生成速率最小,随着反应的进行,Q的浓度逐渐减小,消耗速率逐渐减慢,生成速率逐渐增大,则a、b两时刻生成Q的速率:v(a)v(bc)=0,故C正确;其他条件相同,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0.2 mol·L-1氦气与Q混合,容器体积不变,Q、M的浓度不变,与原平衡体系等效,则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等于60 s,故D错误。
4.反应N2O4(g)??2NO2(g) ΔH=+57 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C.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D.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答案 D
解析 A、C两点的温度相同,C点压强大于A点压强,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故反应速率:AA,C错误;恒压下,提高NO2的体积分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应升高温度,D正确。
5.已知:2CH3COCH3(l)CH3COCH2COH(CH3)2(l) ΔH。取等量CH3COCH3分别在0 ℃和20 ℃下反应,测得其转化率(α)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Ⅱ表示20 ℃时反应的转化率
B.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C.在a点时,曲线Ⅰ和Ⅱ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相等
D.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顺序:d>b>c
答案 D
解析 曲线Ⅰ比曲线Ⅱ先达到平衡,说明曲线Ⅰ的温度高,故A错误;曲线Ⅰ比曲线Ⅱ的温度高,但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低,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降低,故B错误;曲线Ⅰ和曲线Ⅱ对应的温度不同,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a点曲线Ⅰ和Ⅱ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不相等,故C错误;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物的反应速率也逐渐减小,所以d处反应速率大于b处,因为曲线Ⅰ的温度高,反应物浓度相同时,b处反应速率大于c处,故D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讲座 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的常规图像
1.常规图像题的解题步骤
2.瞬时速率—时间图像
(1)当可逆反应达到一种平衡后,若某一时刻外界条件发生改变,都可能使速率—时间图像的曲线出现不连续的情况,根据出现“断点”前后的速率大小,即可对外界条件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如图:
t1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压强(仅适用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
(2)常见含“断点”的速率-时间图像分析
图像
t1时刻所改变的条件 温度 升高 降低 升高 降低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压强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 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
(3)“渐变”类速率-时间图像
图像 分析 结论
t1时v′正突然增大,v′逆逐渐增大;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t1时v′正突然减小,v′逆逐渐减小;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t1时v′逆突然增大,v′正逐渐增大;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t1时v′逆突然减小,v′正逐渐减小;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例1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ΔH<0,达到平衡后,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t0~t1   B.t1~t2
C.t2~t3 D.t3~t4
E.t4~t5 F.t5~t6
(2)判断t1、t3、t4时刻分别改变的一个条件。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E.加催化剂 F.充入氮气
t1时刻________;t3时刻________;t4时刻______。
(3)依据(2)中的结论,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4)如果在t6时刻,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部分氨,t7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
3.全程速率—时间图像
例如:Zn与足量盐酸的反应,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出现如图所示情况。
原因:(1)AB段(v增大),反应放热,溶液温度逐渐升高,v增大。
(2)BC段(v减小),溶液中c(H+)逐渐减小,v减小。
例2 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Δt1=Δ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4.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像
例如:某温度时,在定容(V 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像得出的信息
①X、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
②t3 s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X、Y并没有全部反应,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③0~t3 s时间段:Δn(X)=n1-n3mol,Δn(Y)=n2-n3mol,Δn(Z)=n2mol。
(2)根据图像可进行如下计算
①某物质的平均速率、转化率,如
v(X)= mol·L-1·s-1;
Y的转化率=×100%。
②确定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X、Y、Z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n1-n3)∶(n2-n3)∶n2。
例3 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和B,发生如下反应:xA(g)+2B(s)yC(g) ΔH<0。在一定条件下,容器中A、C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在0~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_。
(2)根据图像可确定x∶y=________。
(3)0~10 min容器内压强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推测第10 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第16 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
①减压 ②增大A的浓度 ③增大C的量 ④升温 ⑤降温 ⑥加催化剂
(5)若平衡Ⅰ的平衡常数为K1,平衡Ⅱ平衡常数为K2,则K1______K2(填“>”“=”或“<”)。
5.浓度(转化率、百分含量)—时间图像
(1)识图技巧
分析反应由开始(起始物质相同时)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的长短可推知反应条件的变化。
①若为温度变化引起,温度较高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②若为压强变化引起,压强较大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③若为是否使用催化剂,使用适宜催化剂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2)应用举例
含量—时间—温度(压强)
(C%指产物的质量分数,B%指某反应物的质量分数)
例4 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时,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φ(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p1>p2,m+n>p,放热反应
B.T1>T2,p 1<p2,m+n>p,吸热反应
C.T1<T2,p1>p2,m+n<p,放热反应
D.T1>T2,p1<p2,m+n<p,吸热反应
6.恒压(或恒温)线
(α表示反应物的转化率,n表示反应物的平衡物质的量)
图①,若p1>p2>p3,则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ΔH<0;
图②,若T1>T2,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气体体积增大。
解决这类图像一般采用“定一议二”的方法,即把自变量(温度、压强)之一设为定量,讨论另外两个变量的关系。
例5 如图是温度和压强对反应X+Y2Z影响的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时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X、Y、Z均为气态
C.X和Y中最多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
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ΔH>0
7.几种特殊图像
(1)对于化学反应mA(g)+nB(g)pC(g)+qD(g),M点前,表示从反应物开始,v正>v逆;M点为刚达到平衡点(如下图);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A的百分含量增加或C的百分含量减少,平衡左移,故正反应的ΔH<0。
(2)对于化学反应mA(g)+nB(g)pC(g)+qD(g),L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如图)。L线的左上方(E点),A的百分含量大于此压强时平衡体系中A的百分含量,所以,E点v正>v逆;则L线的右下方(F点),v正<v逆。
例6 用(NH4)2CO3捕碳的反应:(NH4)2CO3(aq)+H2O(l)+CO2(g)2NH4HCO3(aq)。为研究温度对(NH4)2CO3捕获CO2效率的影响,将一定量的(NH4)2CO3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保持其他初始实验条件不变,分别在不同温度下,经过相同时间测得CO2气体浓度,得到趋势图:
(1)c点的逆反应速率和d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逆(c)______v正(d)(填“>”“=”或“<”,下同)。
(2)b、c、d三点的平衡常数Kb、Kc、Kd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3)T3~T4温度区间,容器内CO2气体浓度呈现增大的变化趋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反应CO(g)+H2O(g)CO2(g)+H2(g) ΔH=-41.2 kJ·mol-1的v-t图像如图1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增大容器体积使压强减小,则其v-t图像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1>a2 ②a1b2 ④b1t2 ⑥t1=t2 ⑦t1A.①③⑦⑧ B.①③⑤⑧
C.②④⑦⑨ D.①③⑦⑩
2.一种燃煤脱硫技术的原理是CaO(s)+3CO(g)+SO2(g)CaS(s)+3CO2(g) ΔH=-394.0 kJ·
mol-1。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不同温度下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与平衡时体系中CO2的体积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T表示温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
B.b点SO2的转化率最高
C.b点后曲线下降是因为CO体积分数升高
D.减小压强可提高CO、SO2的转化率
3.100 ℃时,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6 mol·L-1的Q后会发生如下反应:2Q(g)M(g)。其中M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反应开始到刚达到平衡的时间段内,v(Q)=0.02 mol·L-1·s-1
B.a、b两时刻生成Q的速率:v(a)C.用Q浓度变化值表示的ab、bc两个时间段内的反应速率:v(ab)>v(bc)=0
D.其他条件相同,起始时将0.2 mol·L-1氦气与Q混合,则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少于60 s
4.反应N2O4(g)2NO2(g) ΔH=+57 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C.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D.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5.已知:2CH3COCH3(l)CH3COCH2COH(CH3)2(l) ΔH。取等量CH3COCH3分别在0 ℃和20 ℃下反应,测得其转化率(α)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Ⅱ表示20 ℃时反应的转化率
B.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C.在a点时,曲线Ⅰ和Ⅱ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相等
D.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顺序:d>b>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