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5.1 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5.1 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1-02 15:5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 从“泥土”中诞生的美(一)
核心问题及 课时目标的 三重境构架 核心问题: 为什么民间美术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 从库淑兰的范例作品的创作内容、创作形式、创作意图中去分析民美术作品与农业文明的关系。 民间美术对传统民俗的传承有何作用? 分析贵州蜡染“铜鼓纹样”及“铜鼓舞” ,感受“铜鼓”符号在苗族百姓日常生活和传统节日里的重要意义。 课时目标: 1、学习内容:初步了解库淑兰的人生经历、创作想法和精神寄托。初步了解贵州苗族“铜鼓”符号在民间美术作品上的表达形式及节日作用。 2、学教形式:以故事为导入拉进教学情境,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三重境方法分析民间美术作品,从而解决教学核心问题。邀请本土非遗传承人,进一步拉进学生与民间美术的距离。 3、价值精神:感受农业文明和农村生活是民间美术的土壤,知道民美术是中国传统民俗的承载者,能认可民间美术的价值。
重难点
教学与学教的三重境设计和构架 学习内容 学教形式 价值精神
教学导入 听农民“老唐”故事 看数十张农民的手。 通过教师讲解和图片播放,从视觉和故事中感知农民生活。 拉进当代学生与农民的距离,建立课堂情感基调。
新课内容一 了解民间工艺大师“库淑兰”。 分析库淑兰作品的内容、形式、精神。 总结农业文明是民间美术的土壤。 教师通过“库淑兰”身份词条的对比,引导学生对库淑兰作品的好奇。 教师播放库淑兰生活视频和创作作品。 通过视频和作品请学生思考探究。 ·她的生活怎么样? ·她的生活这么苦她为什么还要剪纸? 根据库淑兰作品完成学习任务一 分析库淑兰作品的内容、形式、精神。 分析库淑兰的作品作品根据什么内容创作的?作品是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创作的?作品的背后包含了作者怎么样的创作精神。
教师总结:创作的内容是来自农民生活周边可见的元素,创作形式上是采用农民生活周边可用的材料,通过剪切拼贴成为作品,创作精神中包含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知道农业、农村生活是民间美术的土壤。 农民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不是割裂的,这是一种个体和集体的身心解放,是对恶劣自然现实和相对滞后社会状态现实压抑的抗争,更是一种对美好自我追求、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授内容二: 欣赏贵州苗族蜡染作品。 通过分析铜鼓纹样知道铜鼓元素。 “铜鼓”元素在苗族节日里的出现。 (1)教师展示苗族蜡染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铜鼓纹样” (2)学生通过解读蜡染上的“铜鼓”纹样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铜鼓纹样为什么要叫“铜鼓”纹样? 铜鼓纹样画了什么? 铜鼓纹样是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创作出来的? 铜鼓纹样的出现饱含了创作者怎样的精神寄托?
教师讲解苗族走进苗年节 “铜鼓”纹样不仅出现在蜡染作品上也出现在铜鼓上也出现在苗族节日的舞蹈上。 蜡染的“铜鼓”纹样传递了苗族百姓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亦是传递了万物有灵的自然观和民族团结的价值观。
新授内容三: 走进热闹的民间节日,分析民间美术作品在节日里的作用。 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层面体现主要的是节日里的民俗,而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民俗的重要承载者。 民间美术物件会出现的节日在节日里的作用
观看全国各地的节日视频,提问视频中出现了哪些民间美术作品? 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单三,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思考探究:如果这些节日里没有这些民间美术作品,节日会变成怎么样?对传承和保护传统节日里的民俗活动,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传统民俗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演化的见证,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活动对弘扬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
结尾 与民间非遗大师见面。听大师与民间刺绣的故事。 教师总结 邀请嘉兴著名的民间非遗传承人 ,她不仅传承了嘉兴的民间刺绣,她还发扬了这项民间美术。讲讲她跟民间刺绣的因缘。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介绍一下几件自己的作品,讲讲民间刺绣的特点。 ·讲讲自己与民间美术是怎么结缘的,为什么年级轻轻就选择了刺绣这项时间投入多汇报产出慢的事业。 2.教师总结:民间美术浩瀚广博又富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仅希望我的这节课可以拉近你们与民间美术的距离。 更真实鲜活的拉近学生与民间美术的距离。
板 书 三 重 境 设 计 农业、农村生活是民间美术的土壤 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民俗的重要承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