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音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音版公众音乐教材高一第八单元第十六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前七个章节的内容。第十四节开始,开始着重讲解欧洲音乐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习欧洲艺术歌曲的成熟顺理成章。本节课艺术歌曲的第一节,体现了声乐与器乐结合的重要。早期艺术歌曲的成熟,特征的形成对于后事艺术歌曲的创作提供了格式内容方面的界定参考。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从小的音乐学习,对音乐基础知识有了解,但是理论与应用的深度和层面的涉及比较浅薄,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培养。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后对面欧洲音乐知识及近现代中国音乐的学习,要注重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提高他
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思路
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学在乐中,乐在学中”使同学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设丰富的情境,开始以高一语文课南唐后主李煜做词的中国艺术歌曲《虞美人》作为切入点,引入艺术歌曲的概念,逐步完成主要知识点的学习。其中利用视频与音频展示等直观的听觉、视觉效果,作为音乐知识的传递的基础,希望能借助信息技术将多种版本的特定音乐作品呈现给学生。注重学生参与,让学生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音视频资料的能力。
教学目标
理解艺术歌曲成熟的形式与内容特点,在多首作品中抓住核心枝干;了解作曲家生平,了解音乐历史中的作曲家的时代历史功绩;对音乐形式与结合形式的多样性进行认识。形成音乐文化的传承的脉络概念。激励学生乐于探索,发散联想,深化知识。
教学重难点
艺术歌曲的浪漫特征,艺术歌曲所能表达的多样情感内容。
教法学法
情境创设法、材料分析法、合作分析学习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设计
1视频导入
展示问题,带着问题观看中国艺术歌曲《虞美人》作为导入,引出本节课艺术歌曲的概念。
2分析思考
对视频中歌曲的特点进行问题思考,并进行问答环节,以初步形成艺术歌曲的认识。
3教材引入
进入本课内容,阅读作曲家生平以及音乐艺术方面的历史贡献,再对重点贡献进行着重的了解。
4第一首作品《魔王》
聆听第一手作品的视频节选,对照艺术歌曲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举出现代音乐中角色分饰的音乐范例。
5第二首作品《鳟鱼》
先聆听视频节选,后进行乐谱识认,对前半段进行演唱,在实践中体验作品的艺术特征。
6第三首作品《菩提树》
先聆听视频节选,后由教师进行现场翻唱节选,以原文和中文进行,加深作品意境理解,对艺术歌曲声乐套曲概念进行引入并予以介绍。
7课堂复习
结合三首艺术歌曲作品的聆听和感受,再次对教材中艺术歌曲特点进行讲解,加深知识点的理解。
8课堂练习
作曲家国籍选择题,套曲概念选择题,上两节课与本节课中几位作曲家在音乐界的荣誉称号连线题。
9作业布置
学习演唱本课中,第二首艺术歌曲《鳟鱼》的后半部分内容,下节课进行全曲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