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9小题)21cnjy
1、关于液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一定的体积 B、没有一定的形状
C、具有流动性 D、液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2、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
A、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B、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把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等于20毫升
考点: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析:A、电子是汤姆生发现的,从而揭示了原子的结构;
B、要区分开分子的运动和固体小颗粒的运动;
C、弹簧有弹性,可以很容易被压缩,这与分子间的斥力是没有关系的;
D、构成物体的分子并不是非常紧密的排列在一起的,分子之间有间隙.
解答:解: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
C、弹簧能够被压缩是因为弹簧由弹性;
D、把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隙,总体积小于20毫升.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有关分子的知识,是一道基础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的温度高,说明它的分子运动剧烈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C、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无间隙
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考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析:此题为多选,可依据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逐一判断各种说法.分子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叫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A、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因此A正确;
B、扩散现象就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行成的,因此B正确;
C、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较大的斥力,而分子间的间隙虽小但仍是存在的,因此C错误;
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分子间距离很近时,表现为斥力,距离稍大时,表现为引力,因此D正确.
故选:A B D.
点评:熟知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才能够准确判断不同说法的正误.
4、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地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 )
甲.分子排列规则,就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
乙.分子可以移动,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
丙.分子几乎不受力的作用,就像操场上乱跑的学生.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5、下列现象不能由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水不容易被压缩 B、铁丝很难拉断
C、在教室里扫地时灰尘飞扬 D、花园里闻到花香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析: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及其在宏观世界里的表现,牢记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及相对应的现象可解答.
解答:解:A、水不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斥力,故A可解释;
B、铁丝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B可解释;
C、扫地时扬起的灰尘是由无数分子组成的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故C无法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
D、花园里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分子在空中无规则运动使花香分子在空气中扩散造成的,故D可解释.
本题选不能由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故选C.
点评:本题应注意:(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力;
(2)分子是指组成物质的极小微粒,用肉眼是无法看到的.
6、如图所示的四个小实验中.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的是( )
A、 B、
C、 D、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专题:图析法。
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水和酒精混合后由于分子进入彼此的空隙中总体积会减小;
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力.
解答:解:A、水和酒精混合后,由于分子间有空隙,故两种分子进入了彼此的空隙,故总体积减小,因此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空隙,故A正确;
B、墨水滴入热水后,由于分子的运动很快将整杯水都变成蓝色,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B错误;
C、两铅块压紧后,由于分子的吸引而吸附在一起并且能吊起玩具熊,故C错误;
D、用力推活塞,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很难被压缩,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分子动理论应熟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
7、美丽的泉城济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以下对泉城美景的描绘,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千佛山,山林云遮雾罩 B、趵突泉,泉水腾空跳跃
C、植物园,园内花香浓郁 D、大明湖,湖面波光粼粼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析:云遮雾罩,是水蒸汽液化成水珠形成的雾,水腾空跳跃是水柱向上运动,花香浓郁是物质的扩散运动,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
解答:解:A、千佛山,山林云遮雾罩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小水珠而形成的雾,与分子动理论无关,故A错误.
B、趵突泉,泉水腾空跳跃是水从泉眼喷出时有一定的速度,水由于惯性继续向上运动形成的,与分子动理论无关,故B错误.
C、植物开花时,花中的芳香类物质通过扩散运动充满整个植物园,从而花香满园,它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可以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C正确.
D、湖水被风吹时,产生水波,水波在光照射下,远看波光粼粼,它是水波与光的反射形成的,与分子动理论无关,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1、水蒸汽的液化.2、物体的运动.3、扩散运动.4、光的反射.考查的知识点较多.
8、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看待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以下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的是( )
A、风的形成 B、烟从烟囱中冒出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
9、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 )
A、荣县旭水大曲的瓶盖一开,酒香四溢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析:分子动理论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A、把瓶盖打开后,因为酒分子的运动使香气四溢,故A可以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解释;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后,由于分子的运动彼此进入对方分子间的空隙,故B能解释;
C、尘士虽小,但仍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固体小颗粒,故无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
D、樟脑球由于分子的运动,外层分子慢慢扩散到空中则使体积减小,故可以解释;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理解情况,需要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后进行解答.
10、下列哪个现象能够证明组成物质的微粒是运动的,运动形式是多样的( )
A、水与酒精混合后体积会变小 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C、空气比冰更容易压缩 D、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压紧后会结合在一起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及并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相观的宏观现象.
解答:解: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A错误;
B、组成氢氧化钠和盐酸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相互接触发生反应后产生了新的物质,说明了组成物质的微粒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故B正确;
C、空气分子间距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故更容易压缩,故C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多样性;
D、两表面光滑的铅块压紧后结合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故D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多样性;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及其宏观现象的表现,要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及其对应的宏观现象对应起来.
11、如图所示,图中能说明分子间隔变小的是( )
A、 B、
C、 D、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析:根据分子的扩散、液体的蒸发、分子间的间距结合图象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属于分子的扩散;故不符合题意.
B、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分子间距离变大,故不符合题意.
C、晾晒衣服属于液体的蒸发,故不符合题意.
D、压缩空气,气体体积变小,分子间隔变小,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裂开的橡胶鞋可以用101胶水将其粘起来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进入化学实验室时闻到浓浓的氯气味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D、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
水和酒精的混合实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力;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光年是表示光在一年中所传播的距离.
解答:解: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是因为水分子和酒精分子进入了彼此的空隙,故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A正确;
B、橡胶鞋裂开后可以利用胶水将分子距离缩小到能产生分子间引力的距离,从而将开口粘起来,故B正确;
C、氯气能从瓶中运动出来,从而使整个房间内都能闻到氯气味,说明分子是运动的,故C正确;
D、光年的意义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故光年是长度单位,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点评:(1)分子动理论包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2)光年常用来描述天体间的距离,其意义要记清.
13、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B、分子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同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D、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解答:解:A、分子直径很小,用普通放大镜看到的是很多炭分子组成的炭粒,无法看到炭分子,故A不正确;
B、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水分子与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空隙中,不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B不正确;
C、墨水滴入清水后,过一段时间,杯中的水全部变成黑色属于扩散现象,故说明分子是运动的,故C正确;
D、海绵由于内部有较大的空隙,这些空隙是用眼能直接看到的,绝不是分子间的空隙,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分子动理论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都属记忆性内容,应加强记忆.
1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专题:应用题。
分析:分子动理论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A、把瓶盖打开后,因为酒分子的运动使香气四溢,故A可以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解释;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后,由于分子的运动彼此进入对方分子间的空隙,故B能解释;
C、尘士虽小,但仍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固体小颗粒,故无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
D、樟脑球由于分子的运动,外层分子慢慢扩散到空中则使体积减小,故可以解释;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理解情况,需要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后进行解答.
16、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风吹时,风车转动 B、滴在地砖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
C、水往低处流 D、烟从烟囱里冒出来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及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要注意区分分子运动与宏观的机械运动的区别.
解答:解:A、风吹时,风车的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分子无关,故A错误;
B、滴在地砖上的污渍,由于分子的运动而进入地砖更深,故难以擦净,故D正确;
C、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地球引力对水的作用的结果,与分子运动无关,故C错误;
D、烟尘虽细小,但也是有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小颗粒,不是分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考查能否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解释常见现象.
17、如图所示,这个实验表明( )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间存在引力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专题:实验分析法。
分析:正如一桶大石块和一桶小石块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桶,因为彼此进入了空隙.这个实验是将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也说明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
解答:解:A、不正确,分子由大量分子组成可以由一滴水中含有1021个分子来证明;
B、不正确,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可以由扩散现象来证明;
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是因为水分子和酒精分子进入了彼此的空隙,故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C正确;
D、分子间存在引力可以由两滴水靠近变成一大滴来证明.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由哪些实验现象证明的,两种物质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实验,说明了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18、观察下列四组图片,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的图是( )21*cnjy*com
A、
B、
C、
D、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
专题:实验探究题。
分析:分子间有间隙,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当两种物质混合以后,总体积比原来二者体积之和小,说明分子进入了对方的空隙,即分子间有间隙.
解答:解:A、这么小的体积中含有这么多个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B、肥皂膜能把细线拉弯,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原来水和酒精体积之和,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
D、墨水滴入水中,过几分钟整瓶水都变色了,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选C.
点评:两种物质混合,总体积变小的,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及哪些实验证明了这些观点要记住.
19、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在水汽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了
D、固态和液态的物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以及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解答:解:A、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故A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B错误.
C、在水汽化的过程中,水分子由液态变为气态,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了.故C正确.
D、固态和液态的物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强.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组成,以及分子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0、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分离出酒精常采用分馏法,其原因是酒精和水 沸点 的不同,酒精和水混合体积要减小,这说明了 分子间有间隙 ,北方冬天,司机常常用酒精和水的混合液装入发动机的水箱,其目的是降低了它们的 凝固点 .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熔点和凝固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馏法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以及改变晶体熔点的方法.
解答:解: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分离出酒精常采用分馏法,主要是因为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所以酒精和水混合体积减小;酒精和水混合后,水的凝固点降低了.
故本题答案为:沸点,分子间有间隙,凝固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馏法德原理以及改变晶体熔点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1、有报道称,自2010年11月初以来.鄱阳湖水位每天以20cm以上的速度急剧下降.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2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份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 减慢 选填“加快”或“减慢”)了水份的蒸发;当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间距离会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1*cnjy*com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析: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与细管插入地中这个措施结合起来即可确定水分蒸发的快慢.
利用液态和气态分子间距的大小关系即可确定水变成水蒸气后分子间距的变化.
解答:解:水分通过细管进入地中后,与外界空气隔绝,减慢了水周围空气的流动,从而减慢了水的蒸发.
根据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排布情况可知,固体分子间距最小,分子间作用力最大,液体次之,气体的分子间距最大,分子间作用力最小.
水由液体变为气态后,分子间距增大.
故答案为:减慢;变大.
点评:在农业灌溉时,为了节约水资源,现在往往采取地下管道输水,变大水漫灌为滴灌,这样做节水的主要原因就是减少了水分的蒸发.
22、世界上最早建立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的科学家是 卢瑟福 .光同样可以产生多 普勒效应,当一个星系离我们远去时,它的谱线波长会 变长 ,我们称之为谱 线 红移 .天文学中常用天文单位(AU)做距离单位,AU是指地球到 太阳 之间的距离(选填“太阳”或“月亮”).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 引力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 变小 ,说明 分子间有间隙 .
考点:物理常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析:1919年,卢瑟福用粒子从氦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进而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卢瑟福在他描述的原子图象中,有一个占据了绝大部分质量的“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而在这原子核的四周,带负电的电子则沿着特定的轨道绕着它运行.这很像一个行星系统(比如太阳系),所以这个模型被理所当然地称为“行星系统”模型.在这里,原子核就像是我们的太阳,而电子则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们.
当一列火车或一辆汽车快速迎面开来时,我们听到的喇叭声音调升高刺耳;当车远离我们时,音调就明显降低,这叫多普勒效应.光同样具有多普勒效应,一个星系离我们远去时,它的谱线波长也会变长即向红光的方向偏移(我们称之为谱线红移).
天文学中,天体之间相距遥远,用米、千米作为距离单位很不方便,为此我们采取一些特殊长度做距离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AU),1AU=1.496×1011m;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AU)
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存在吸引力.当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同时分子间有间隙,当酒精和水混合后,会互相渗透,总体积会变小.
解答:解:行星模型由卢瑟福在提出,以经典电磁学为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有:①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②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密度极大的原子核; 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在原子核内,且几乎全部质量均集中在原子核内部.带负电的电子在核空间进行高速的绕核运动.21*cnjy*com
光同样具有多普勒效应,一个星系离我们远去时,它的谱线波长也会变长即向红光的方向偏移(我们称之为谱线红移).
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故答案为:卢瑟福、变长、红移、太阳、引力、变小、分子间有间隙.
点评:此题对宏现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知识都做了考查.大到天体运动,小到分子结构都有涉及,要理解这些知识,做好积累.
23、无论是广阔无垠的宇宙还是显微镜下的H1N1病毒,物质是由 分子 组成的;纳米和光年都是 长度 单位;“神舟”七号遨游太空时,航天员手中笔的质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质量及其特性;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专题:应用题。
分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纳米和光年都是长度的单位,1nm=10﹣9m,1光年=9.4608×1015m;
(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性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纳米和光年都是长度的单位,“神舟”七号遨游太空时,航天员手中笔的质量的质量不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故答案为:分子、长度、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长度单位、质量,是最基础的考查,学生容易在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理解上出错,要特别注意这些最基本的内容.
24、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掬”意为“捧”)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有 光的反射 和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
考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专题:简答题。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知道任何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掬水月在手,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弄花香满衣是因为香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衣服的缘故.
故答案为:光的反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现象及扩散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扩散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5、“东坡米线”是黄州特色小吃.制作的第一步是熬汤:在锅中放入水和鸡,用大火将水煮至沸腾,然后转用小火烹煮.不断向沸腾中的汤加热,汤的温度将 保持不变 .再将以下食料一起上桌:一碗热汤,上面浮着一层油;一碟切成薄片的鲜肉;一碗已煮熟的米线,食客先把肉片放进汤内,稍候再加入米线.碗中油层的作用是 减缓水的蒸发而散热 .
现有以下资料:汤的质量1.4 kg,初温97℃,比热容4.2×103J/(kg?℃);肉的初温22℃,比热容3.5×103J/(kg?℃).基于健康缘故,肉必须最少加热至82℃.在汤中最多可以放入 0.42 kg肉.(不计热损失)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蒸发及其现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热量的计算。
专题:应用题;简答题。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①水沸腾时,虽然继续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②蒸发吸热,油漂浮在水面上阻止蒸发,所以汤不易凉;
③热平衡方程:Q吸=Q放
解答:解:液体沸腾后,虽然继续加热,但液体温度保持不变,碗中油由于其密度比水小且不易蒸发,漂浮在水的表面上,阻碍了水的蒸发带走热量,使汤的温度不易降低.
把肉放进汤里,肉的温度升高,吸收热量,汤的温度降低,放出热量,根据热平衡方程Q吸=Q放得:
c肉m肉△t=c汤m汤△t
即:3.5×103J/(kg?℃)×m肉×(82℃﹣22℃)=4.2×103J/(kg?℃)×1.4 kg×(97℃﹣82℃)
所以m肉=0.42kg
故答案为:保持不变,减缓水的蒸发而散热,0.42.
点评:本题是一道热学综合题,考查学生对沸腾和蒸发的特点,以及热量的计算的了解和掌握.
26、1cm3的水里含3.35×1022个水分子,一滴水的体积是2 10﹣2cm3 ,它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如果一只微生物来喝水,每分钟喝进5×107个水分子,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喝完这滴水?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结合数学上的倍数关系,一滴水的体积0.02cm3是1cm3的 0.02倍,分子个数也就是3.35×1022的0.02倍;每分钟喝掉5×107个水分子,计算总的分钟数中有多少个5×107,也就是多少分钟.如此分析题中涉及的几个倍数关系,运算细心就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1cm3的水里含3.35×1022个水分子,则一滴水所含水分子个数为×3.35×1022=6.7×1020;
微生物喝水所用时间为=1.34×1013min;
答:一滴水含有6.7×1020个水分子;微生物喝掉一滴水用1.34×1013分钟.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分子的知识,分子相当小,分析清楚题目中有关的倍数关系,就可得到答案,运算要细心.
27、把1升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3升,请解释这个现象.21*cnjy*com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专题:简答题。
分析: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同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从这个角度对题意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于存在空隙和分子运动的原因,所以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会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原因,而相互进入对方的空隙中,所以混合后,总体积小于3升.
故答:组成物质的分子是有间隙的紧密挨在一起的,同时分子间存在空隙的原因,在充分混合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彼此进入对方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点评:本题是综合提高训练题目,考查学生利用分子动理论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28、一密闭钢桶内盛了一些某种油,当慢慢施加很大压力时,钢桶无裂缝而油被压了出来,这个实验有力地说明了 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之间有空隙.
解答:解:慢慢施加很大压力时,钢桶无裂缝而油被压了出来,这个实验有力地说明了,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故填:(钢桶)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有空隙的理解和掌握.
29、有很多事例能够证明分子的存在,试举2例.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
专题:答案开放型。
分析:生活中的很多事例都说明了分子的存在,如生活中的扩散现象等.
解答:解:分子虽然无法看到,但是很多现象证明了分子的存在,如:我们可以闻到各种香味;铁锹用久了会变薄;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总体积会减小;
任选两例回答.
点评:分子是看不到的,在学习中要注意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21*cnjy*com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关于液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一定的体积 B、没有一定的形状
C、具有流动性 D、液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2、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B、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把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等于20毫升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的温度高,说明它的分子运动剧烈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C、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无间隙
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4、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地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 )
甲.分子排列规则,就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
乙.分子可以移动,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
丙.分子几乎不受力的作用,就像操场上乱跑的学生.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5、下列现象不能由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水不容易被压缩 B、铁丝很难拉断
C、在教室里扫地时灰尘飞扬 D、花园里闻到花香
6、如图所示的四个小实验中.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B、
C、 D、
7、美丽的泉城济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以下对泉城美景的描绘,能用“分子动理论”解
释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千佛山,山林云遮雾罩 B、趵突泉,泉水腾空跳跃
C、植物园,园内花香浓郁 D、大明湖,湖面波光粼粼
8、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看待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以下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
释的是( )
A、风的形成
B、烟从烟囱中冒出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
9、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 )
A、荣县旭水大曲的瓶盖一开,酒香四溢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
10、下列哪个现象能够证明组成物质的微粒是运动的,运动形式是多样的( )
A、水与酒精混合后体积会变小
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C、空气比冰更容易压缩
D、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压紧后会结合在一起
11、如图所示,图中能说明分子间隔变小的是( )
A、 B、
C、 D、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裂开的橡胶鞋可以用101胶水将其粘起来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进入化学实验室时闻到浓浓的氯气味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D、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13、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B、分子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同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D、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4、下列对分子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普通放大镜观察炭笔的笔迹,可直接观察到炭分子
B、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可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墨水滴入清水杯中,整杯水会变色,可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D、海绵受挤压后体积变小,可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1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
16、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风吹时,风车转动 B、滴在地砖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
C、水往低处流 D、烟从烟囱里冒出来
17、如图所示,这个实验表明( )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间存在引力
18、观察下列四组图片,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的图是( )21世纪教育网
A、
B、
C、
D、
19、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在水汽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了
D、固态和液态的物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0、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分离出酒精常采用分馏法,其原因是酒精和水 _________ 的不同,酒精和水混合体积要减小,这说明了 _________ ,北方冬天,司机常常用酒精和水的混合液装入发动机的水箱,其目的是降低了它们的 _________ .
21、有报道称,自2010年11月初以来.鄱阳湖水位每天以20cm以上的速度急剧下降.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2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份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 _________ 选填“加快”或“减慢”)了水份的蒸发;当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间距离会 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世界上最早建立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的科学家是 _________ .光同样可以产生多 普勒效应,当一个星系离我们远去时,它的谱线波长会 _________ ,我们称之为谱 线 _________ .天文学中常用天文单位(AU)做距离单位,AU是指地球到 _________ 之间的距离(选填“太阳”或“月亮”).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 _________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 _________ ,说明 _________ .
23、无论是广阔无垠的宇宙还是显微镜下的H1N1病毒,物质是由 _________ 组成的;纳米和光年都是 _________ 单位;“神舟”七号遨游太空时,航天员手中笔的质量 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掬”意为“捧”)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有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三、解答题(共5小题)21世纪教育网
25、“东坡米线”是黄州特色小吃.制作的第一步是熬汤:在锅中放入水和鸡,用大火将水煮至沸腾,然后转用小火烹煮.不断向沸腾中的汤加热,汤的温度将 _________ .再将以下食料一起上桌:一碗热汤,上面浮着一层油;一碟切成薄片的鲜肉;一碗已煮熟的米线,食客先把肉片放进汤内,稍候再加入米线.碗中油层的作用是 _________ .
现有以下资料:汤的质量1.4 kg,初温97℃,比热容4.2×103J/(kg?℃);肉的初温22℃,比热容3.5×103J/(kg?℃).基于健康缘故,肉必须最少加热至82℃.在汤中最多可以放入 _________ kg肉.(不计热损失)
26、1cm3的水里含3.35×1022个水分子,一滴水的体积是2 _________ ,它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如果一只微生物来喝水,每分钟喝进5×107个水分子,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喝完这滴水?
27、把1升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3升,请解释这个现象.
28、一密闭钢桶内盛了一些某种油,当慢慢施加很大压力时,钢桶无裂缝而油被压了出来,这个实验有力地说明了 _________ .
29、有很多事例能够证明分子的存在,试举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