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三首 基础过关全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 古代诗歌三首 基础过关全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2 16:4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古代诗歌三首
基础过关全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擢( )素手 弄机杼( ) 鼻涕( ) 栖( )息
(2)哭qì( ) 王hóu( ) 充yíng( )
mò mò( )含情 千里tiáo tiáo( )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终日不成章 章:花纹 B.泣涕零如雨 零:掉落
C.相去复几许 去:距离 D.纤纤擢素手 素:朴素
3.诗句默写。
(1)今夜月明人尽望, 。
(2)今天人们常用《寒食》一诗中的“ ”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3)《迢迢牵牛星》中描绘织女勤劳形象的诗句是: , 。
(4)《迢迢牵牛星》中借阻隔了牵牛星、织女星的银河表达人间夫妇的愁怨情思的诗句是: , 。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B.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C.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D.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5.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迢迢牵牛星》中的主人公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这首诗抒发了衷情难诉的愁苦,反映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B.《迢迢牵牛星》一诗运用了夸张、比喻等多种手法。
C.寒食节禁火,但《寒食》一诗中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诗人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委婉地讽刺。
D.《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抒情,可以从“地白”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
能力提升全练
6.下列对《迢迢牵牛星》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诗歌音节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自然而贴切地表达了物性与情思。
B.后两句刻画了一个饱含离愁的思妇形象,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C.本诗富有节奏感,比如: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D.本诗主要写织女,从织女织布“不成章”,到“零如雨”,再到“不得语”,充分表现了分离的悲苦。
7.阅读《寒食》,完成题目。(5分)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前两句点明了诗中描写的季节是春季,诗人通过“飞”字,重点抓住落花这种景物来凸显季节特征。这首诗的韵脚字是“花、斜、烛、家”。
B.“汉宫”指汉代的皇宫,这里是以汉喻唐的写法,明写汉代皇宫,暗写唐代皇宫。
C.本诗采用白描的手法,表现了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城春色的陶醉。
D.从内容上看,由写景物转入写礼俗;从空间上看,由长安城转入皇宫,又由皇宫转入权贵府第;从感情上看,由平和转为庄重。多重转折使得诗歌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2)“无处不飞花”改成“处处尽飞花”好吗 为什么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十五夜望月》,完成题目。(4分)
(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的画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品味“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字的妙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4分)
登楼望水
[唐]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1)本诗四句起承转合,一句一转换,颇具特色,就此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选项中表达正确的两项是(2分)( ) ( )
A.本诗写“登楼望水”,与许多写登山登楼登塔的唐诗一样,都是借景抒怀。
B.作者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故写本诗寄语少年应珍惜青春时光。
C.本诗为作者暮年所作,写登高望远,看到迎接他的归船,思乡心切,无心赏景。
D.全诗文句通俗易懂,景情并有,不着一“愁”,实则写“愁”。
素养探究全练
10.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歌源远流长,佳作如林。你班开展“古诗苑漫步”主题活动,同学们发现很多古诗跟传统节日有关,请写出下列古诗中包含的传统节日。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3)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
(4)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
参考答案
基础过关全练
1.答案 (1) zhuó zhù tì qī
(2)泣 侯 盈 脉脉 迢迢
2.D 素:白皙。
3.答案 (1)不知秋思落谁家 (2)春城无处不飞花(3)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4)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D D项朗读节奏应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5.D 《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能力提升全练
6.C C项节奏划分不正确,应为: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7.答案 (1)A
(2)不好。因为“无处不飞花”属于双重否定,加强了肯定语气,表现了长安城缤纷灿烂的春日美景。
解析 (1)这首诗的韵脚字是“花、斜、家”。
(2)本诗第一句展示出寒食节长安城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城称为“春城”,富于美感。“无处不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节的暮春景象。“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烈的语气,表达效果更突出。而“处处尽”则语气平淡,没有这个效果。
8.答案 (1)(示例)月光挥洒在庭院的地上,好像铺了一层白霜,萧森的树影里,鸦雀停止了聒噪,点点清冷的秋露无声地打湿了桂花。
(2)“落”字将无形的秋思化为有形之物,凸显出秋思的深沉、凝重。
解析 (1)描绘诗歌画面时,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加之生动的联想和想象,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优美性。
(2)“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皎洁的月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据此分析回答即可。
9.答案 (1)(示例)首句“鸟啼花发柳含烟”是起句,点出了作者此时身处美好风光。然而,第二句却用了“掷却”,这说明了作者此时带愁,无暇眷顾风景,而是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时光。后两句写作者在高楼上眺望远处一江绵绵春水,心潮起伏,想着故乡何时才能迎来他的这一只归船。作者愁之来源,是身处异乡而不得归之苦。四句起承转合,一句一转换,巧妙抒发游子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 2)A D
解析 (1)诗歌一、三句写景,二、四句抒情,并不借美景续写,而是抒发自己的愁思,一句一转换。
(2)B项“寄语少年应珍惜青春时光”错误,本诗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没有劝少年应珍惜青春时光。C项“看到迎接他的归船”错误,“故乡何处一归船”是虚写,作者想着故乡何时才能迎来他的这一只归船,并非真正看到迎接他的归船。
素养探究全练
10.答案 (1)春节 (2)重阳节 (3)七夕节 (4)端午节
解析 (1)出自王安石的《元日》,“元日”是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2)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3)出自林杰《乞巧》,乞巧节在农历七月七日,也是七夕节。
出自文天祥《端午即事》,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