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02 21:5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目录
一、器物长城——秦的统一
二、制度长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三 社会长城——经济社会的变化
四、民心长城——秦的灭亡
秦的大一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也比以往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各国的变法虽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这种同一性为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础。况且分裂割据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各国各阶层都渴望统一。
——樊树志《国史概要》
时代潮流、历史趋势
一、器物长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探究: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政治大变革:
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政治基础)
②兼并战争,完成局部统一(民心基础)
经济大发展:
各地域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
分裂局面(经济基础)
“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秦国实力:
①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丰厚
②商鞅变法,富国强兵
嬴政所用人才籍贯出身统计表 姓名 籍贯 出身
李斯 楚国上蔡人 楚国小吏
尉缭 魏国大梁人 魏国布衣
秦王个人:
①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②策略正确: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为什么秦能够统一六国
主观条件
以法治国
广纳人才
地理优势
笔记整理
秦朝统一条件
客观条件:
1. 经济条件:封建经济有所发展
2. 政治条件:兼并战争,完成局部统一
3. 民心基础: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渴望统一
4. 社会条件:各族人民初步融合,联系加强
5. 思想基础:法家思想(韩非子)
笔记整理
观看视频,体会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
四海为一
前230年灭韩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秦字小篆
千古一帝
嬴政 B.C.259-B.C.210
13岁 继承王位
21岁 亲政平乱
39岁 统一六国
议名号

短时记忆抢答
一、器物长城
统一后的扩大疆域
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开辟长城和直道。
南取百越之地,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贾谊《过秦论》
一、器物长城
统一后的疆域
统一后秦朝的广大疆域:
西至临洮、羌中
南至北向户
东至海暨朝鲜
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思考:长城只是一道国防线,目的是为了防止匈奴入侵。一个大一统王朝,仅仅依靠一座实体长城就可以维护统治了吗?
二、制度长城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二、制度长城
中央:君主专制之皇帝制度
1.由来:
王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
2.阅读史料,思考皇帝制度的特点:
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二、制度长城
中央:君主专制之三公九卿制度
1.含义:
太常 掌管宗庙祭祀礼仪
郎中令 管理皇帝身边的侍从和宿卫
卫尉 统领宫门卫兵
太仆 管理皇帝的车辆和马匹
廷尉 负责审理刑狱案件
典客 掌管王侯、蛮夷朝贡事务
宗正 负责皇族宗室事务
治粟大夫 掌管财政
少府 负责征缴山河池泽税收和管理皇家饮食起居事务
2.思考三公九卿制度的特点:
以皇权为中心、为皇帝一家服务;
相互合作、互相牵制。
二、制度长城
中央:君主专制之朝议制度
含义:当国家面临重要事情时,皇帝召集三公九卿等官员商议国事,作为皇帝决断的基础(最终决定权在皇帝手中)。
朝议制度的实行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错误的发生。
但秦始皇晚年行踪诡秘,连丞相李斯都不能经常见到他,朝议制度名存实亡。
二、制度长城
地方:中央集权之郡县制
1.阅读材料,思考秦朝实行郡县制度的原因:
丞相绾等言:“……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始皇曰:“……廷尉议是。”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史记·秦始皇本纪》)
分封制的弊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郡县制
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行政长管称郡守;郡下设县,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巩固国家统一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
比较项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权力来源 “世卿世禄” 由皇帝授予,临民不食土
权力运作 自主性,可以决定治下的一切事情 受制于皇帝及其代理者;很难发挥自己的才干和主动性
权力机构 比较简单 多个机构的相互制约、相互监视,政府机关庞大臃肿和运转不灵
收入来源 来源于他的领地 来源于俸禄;贪污受贿
官吏选拔 由“世卿世禄”制产生 由皇帝来任免,由察举、科举制等办法产生
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相同点 不 同 点 划分标准
官员任免
官员权力
与中央关系
性质
历史影响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都为巩固统治;都产生过积极作用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为划分基础
世袭产生
皇帝任免
有封地,高度自治
无封地,只有俸禄,权力有限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郡县绝对服从中央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易形成分裂割据
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专制主义(君主专制):
主要指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立掌握政权。主要的特征是君主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概念辨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
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一种管理方式,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三、社会长城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统一货币:秦半两
统一度量衡
小篆为国家官方文字
车轮距离统一为6尺
1.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2.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3.法律:颁行法律,以法为教
4.交通: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
5.社会: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整顿社会风俗
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国家的统一
规定车道大小
修筑通向全国各地的驰道
车同轨
政治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度;
颁布法律、编制户籍、迁徙贵族。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
文化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习俗 整顿社会风俗
秦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笔记整理
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得以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秦统一的意义
1.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2.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3.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暴秦
为什么一个庞大的帝国会二世而亡?
始皇能焚去一切《诗》《书》和历史的记录,却不能焚去记忆中的六国亡国史;它能够缴去六国遗民的兵器,却不能缴去六国遗民(特别是一班遗老遗少)的亡国恨;他能把一部分六国的贵族迁到辇毂之下加以严密的监视,却不能把全部的六国遗民同样处置。
   ——张荫麟《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史纲》
四、民心长城
——但见黄泉下,金棺葬寒灰!
民 心 向 背 失 天 下
大兴土木
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筑长城及南越地。
——《史记·秦始皇本纪》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
使丞相李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
——《汉旧仪》
民 心 向 背 失 天 下
横征暴敛
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屯戍一岁,加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上》
董仲舒: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范文澜:人口2千万,使民超过3百万,占丁男1/3。
葛剑雄:人口4千万,征发2千万,占总人口50%。
亡秦
伐无道诛暴秦的出处?
为什么贵族楚霸王输给了布衣刘邦?
楚汉战争示意图
秦末农民战争示意图
1.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前207年,刘邦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3.前206年—前202年,刘邦、项羽四年楚汉战争
4.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
刚愎自用,众叛亲离,
实力削弱。
广纳人才,势力壮大。
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
进驻咸阳,废秦法,
“约法三章”,得民心
项羽
刘邦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课堂小结
1、从商鞅到李斯,秦国大量任用才智之士为相。他们虽然权倾一时,名动天下,对秦统一全国有莫大的功劳,但却无一老死于相位,并且都未世袭于子孙。这从侧面说明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是( )
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克服了来自内外的挑战
C.较早建立了官僚制 D.得到了天下名士的拥护
2、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 )
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 D.宗法制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C
B
课堂检测
3、“县官”一词源于《礼记·王制》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的王制理论。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中记载:秦国国君及其家室称为“公室”“王室”,秦始皇下令将“公室”“王室”的称号改为“县官”。秦始皇此举旨在( )
A.继承先秦时期的天下观 B.彰显国家一统的丰功伟绩
C.恢复对王畿地区的统治 D.加强对地方基层官员管理
4、秦末,“天下苦秦久矣”,但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各地的表现不同: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其次是齐和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则基本没有发生反秦暴动。由此可知( )
A.秦王朝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统合 B.东方六国受暴政的摧残更严重
C.关中秦地的政治经济优势明显 D.郡县制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
B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