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复习课》教案
【学习目标】
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3.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4.阅读、写作真题演练。
【核心素养】
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重难点】
掌握生字词;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评价任务】
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这节课,老师邀请大家一起通过复习第八单元来感受名人的风采。
二、复习闯关
老师给大家设置了几个闯关活动,你们想通关吗?从你们的回答声中老师听到了你们的信心。快来进入第一关吧!
1.生字认读关
(1)学生通过闪卡游戏认读易错词语。
(2)抢答、趣味选人交替指读。
(3)学习一个多音字
过渡:生字光会读可不行,我们还要会写,接下来进入第二关词语书写关,请同学们准备好练习本。
2.词语书写关
(1)学生进行看拼音写易错词语。
(2)学生拍照上传自己书写的词语,教师对错误较多的字词利用优教学生字进行简单讲解。
(3)生齐读词语。
词语掌握住了,老师相信这些句子也难不倒大家,有没有信心?让我们进入句子运用关。
3.句子运用关
(1)改为被字句
(2)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3)改为转述句
倒计时2分钟,同桌两人合作互相练习说句子。
4.课文理解关
(1)整体感知课文,回顾课文主旨。
(2)重点内容分析: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根据《西门豹治邺》课文内容填空,并简要复述课文。
(4)《故事二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5.口语交际
(1)小组交流讲历史故事时需要注意什么?
(2)组内讲历史故事,推选代表在全班讲历史故事比赛。
三、迁移运用
课内重难点复习完毕,往年考试真题你敢来挑战吗?
(1)词句积累。
1.“沉香为了救母亲,翻过了一座座高山,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却一点儿也不在乎。”此句长话短说,正确表达的意思是( )。
A.沉香为了救母亲,翻过了一座座高山。
B.沉香为了救母亲,什么艰难困苦都不在乎。
C.沉香为了救母亲,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
D.沉香为了救母亲,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
答案:B
2.为参加班级“讲历史人物故事会”活动,王宇同学搜集了以下四个人物故事,其中不符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
A.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B.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C.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
D.李广射虎入石的故事。
答案:B
3.领会故事之内涵——人问之,答曰:“ ,此必苦李。”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我们推测“此必苦李”的原因是 。
答案:树在道边而多子 路边成熟的李子,肯定很多人去试吃。如果好吃,必然很快被吃掉。树上还有这么多,说明一定是苦李。
(2)阅读理解。
(一)课外阅读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③此④,不亦惑⑤乎!
注释:①遽(jù);急忙、立刻。②契:用刀子刻。③若:像。④此:这样。⑤惑:糊涂。
1.这则寓言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
A.刻舟求剑 B.破釜沉舟 C.木已成舟
答案:A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的意思是“ ”。
答案: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学习文言文,你有什么好方法?试着和同学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多读、多背,借助注释、工具书。(言之成理即可)
(3)习作
单元同步作文口头练习。
起因 时间、地点、人物
我的心儿怦怦跳 经过 为什么心儿怦怦跳
结果 当时的感受
心情变化
四、作业布置,巩固练习
1.本市、区近三年相关真题组卷推送作业,课下巩固复习成果。
2.借助“字词听写”自学产品,听写检测自己的易错字是否已经掌握。没有掌握的继续巩固学习、听写验证。
根据学生测评结果,下节课协同“小老师”讲评错题,弥补知识短板,总结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