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儿》教学设计
文海拾贝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课程标准】
1、认真阅读戏剧剧本,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
2、品读戏剧台词,深入理解主题,思考如何把自己对剧本的感受与理解在舞台上表现出来。
3.自选合适的剧本,组织剧组,明确任务,分工准备,合作排练。
【学习目标】
1. 理清情节,概括剧本内容,把握矛盾冲突。
2. 品读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挖掘作品主旨。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据不完全统计,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697万农村留守儿童,庞大数字的背后,是一整个时代的乡愁,和数百万不健全的家庭。留守家园的老人和孩子如何寄托这种对家人的思念呢?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孙鸿的戏剧小品《枣儿》,去体会一下。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初读剧本,整体感知
问题导航:
剧本围绕什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讨论后明确:剧本围绕“枣儿”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了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表露了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四、精读剧本,把握冲突
问题导航:
1、戏剧是一种以矛盾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舞台艺术。可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戏剧冲突,表现人与人、人与环境、人物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没有矛盾就没有戏剧。那么《枣儿》这出戏剧,围绕四个人物展开了哪些矛盾冲突?矛盾的双方和焦点各是什么?(六人小组讨论)
(1)老人的等待,儿子的不归;
(2)男孩的期盼,父亲的冷落;
(3)男孩的“走”,老人的“留”;
2、每三人一个小组,生1读老人,生2读男孩,生3读舞台提示,分角色阅读,小组间的成员相互评价,体会人物形象(品味人物)。
提示:从语气语调情感等方面明确:生1读出老人孤独寂寞的心情,生2读出了男孩天真而又无奈的心情,生3将人物的动作神态读得惟妙惟肖。从他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我们看到他们对亲情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3、再读舞台提示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你看到老人和孩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老人:善良和蔼、热爱家乡
孩子:天真可爱 好奇懂事
老师小结:看来无论是从人物对白,还是从舞台提示,都可以认识剧本中的人物。(即从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中体会人物性格。)
4、剧本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但出现的方式不同。结合童谣两次出现时的情境,说一说:童谣在剧中起什么作用?两次出现时的表现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在结构上有前呼后应的作用。儿歌的内容与剧本所表现的主题基本一致,通过儿歌能强化剧本的主题。
五、品读剧本,探究主题
问题导航:
1、提问:戏剧是一种舞台艺术,请大家自选情节,分角色表演。
明确要求:观看演出的时候,想想表演者与剧本要求之间哪些地方很相符,哪些地方有差距?(众生表演剧本中节选的一段,师生评价。〉
2、同学们的表演令人动容,思考一下文中的“枣儿”有哪些象征意义?作者想借“枣儿”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明确:全剧以枣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亲情,老一辈对故乡的深厚乡情,青壮年离开家乡,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六、延伸拓展,联系实际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类似剧本的情形。请大家想想,我们该如何去关心他们?如何去帮助他们?
多办一些活动,邀请他们参加,这样他们就不会孤单。在节假日里,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我们也可以呼吁全社会来关心关爱老人与孩子;我们也可以向那些经常不回家的人提出倡议:常回家看看。
七.总结内容,升华主旨
有人说:“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存在就像一根刺,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扎在每个人柔软的心尖,融不进去拔不出来。”但我想说:留守儿童, 他们如那一束束蓓蕾满枝的繁花, 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下,他们定能茁壮成长,绽放属于他们的优雅,因为关爱之路上,有你,有我,有大家!
八、作业设计
1、请从剧本中自选几个典型情节,重新加以组织,改写成一篇记叙文。(600字)
要求: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
体现人物性格特点
反映人物的情感倾向
九、板书设计:
故乡 亲情
传统生活 精神家园
枣 老人:善良和蔼孤独怀旧
儿 男孩:天真可爱孝顺懂事
教学反思:
小品剧本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艺术形式,剧本学习应该与一般的文章阅读有所区别,所以本课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从文本的角度读剧本。即本文的学习还是与一般的现代文阅读一样,从基本的人物、情节、主题入手,让学生建立对本剧本的基本理解力,从表演的角度读剧本。这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展开的,一个方面是朗读,即分角色朗读。读是表演的基础,读也是理解人物与主题的主要手段。在读中,学生能较为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形象与特点。另一个方面就是实在的表演,这种看似简陋的表演形式对学生理解人物与主题,具有重要意义。这实际上也符合剧本的真正用意,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总之,剧本学习是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希望我们能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获得更多更好的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