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用“以诗解题”的方法,深入理解诗词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分析作者的爱国情怀思想的根源,探究儒家“舍生取义”思想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的渊源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用“以诗解题”的方法,深入理解诗词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分析作者的爱国情怀思想的根源,探究儒家“舍生取义”思想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的渊源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
用“以诗解题”的方法,深入理解诗词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2、分析作者的爱国情怀思想的根源,探究儒家“舍生取义”思想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的渊源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王朝,它先被金兵入侵,后被元兵所灭。有这样一个人,他在朝为臣,在野为将,在民族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他的选择让我们传颂了七百多年。这个王朝就是风雨飘摇的宋朝,这个人就是我们的主人公:文天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时代,一起渡过零丁洋去感受一位历史大丈夫的浩然正气。
一 阅读成诵:有这样一个王朝
1.学生尝试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用翻译诗歌的方法理解诗意
1)、齐读“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两句。
“寥落”是什么意思
思考: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师: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
明确:“辛苦”、“寥落”。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课件显示:资料链接
文天祥是南宋大臣、文学家。宝佑四年进士第一。曾在赣州组织上万义军抗击元兵。捐家财做军费。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部下将士牺牲,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本诗作于1279年,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
小结:是啊,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
师: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凄楚 (请一男生朗读)
2)、默读“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师有感情地范读颔联。
师:颔联用哪个意象来进行抒情?
明确:“柳絮”、“浮萍”。
师:什么是柳絮 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呢?
预设:柳絮种子上面像棉絮样的一团团白色绒毛,在空中飘浮,随风飞散。因为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覆亡在即,就像风中柳絮,已经无可挽回了。
师:有一句诗说:“漂泊浮萍本无根,天涯游子君莫问”。清代、纳兰性德《浣溪沙》文天祥为什么把自己比作漂浮不定的浮萍呢
文天祥有这样一首诗:《题碧落堂》文天祥
大厦新成燕雀欢,与君聊此共清闲.
地居一郡楼台上,人在半空烟雨间.
修复尽还今宇宙,感伤犹记旧江山.
近来又报秋风紧,颇觉忧时鬃欲斑.
小结: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部下将士牺牲,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岂不就像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
明确:国破家亡的悲哀。
师: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
明确:语调低沉,语速要慢。(请1-2生朗读)
请一位同学把“修复尽还今宇宙,感伤犹记旧江山.”摘抄在黑板上
3)、自由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师:颈联中出现了两处地名,分别是什么?
明确:惶恐滩、零丁洋。
师:诗人在惶恐滩和零丁洋都经历了什么?
明确:兵败后从惶恐滩头撤退。被押解到零丁洋。
师:“说惶恐”、“叹零丁”里面的“惶恐”和“零丁”也是指地名吗?那还指什么?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文天祥有这样一首诗:《金陵驿二首·其一》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预设:“说惶恐”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 “叹零丁”是诗人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
小结: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
师:请大家朗读,读出这种“悲愤”! (师请一名学生读。)
请一位同学把“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摘抄在黑板上
4)、齐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
、师:虽然国家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但面对敌人的逼迫,文天祥宁死也不屈服,报定了必死的决心。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尾联!(师生齐读尾联。)
师:你从尾联里读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预设:誓死报国的精神、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血性精神
(师顺势板书:爱国情操、民族气节。)
师:这是作者激情慷慨的绝唱,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
明确: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生再次齐读尾联。)
文天祥有这样一首诗:《扬子江》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请一位同学把“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摘抄在黑板上
黑板上的诗句:
修复尽还今宇宙,感伤犹记旧江山.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齐读黑板上的诗句,我们发现句句饱含着爱国忠烈的情怀。在生与死不能得兼的时刻,文天祥的选择受到了什么思想的影响呢?
二、追根溯源:有这样一位大丈夫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照”从造字法,应该是会意字,照字本义是:动词,日光投射大地,使视野明亮。
从字形得知他将牺牲自我像火一样的照亮他人
文天祥《绝命词》原文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绝命词》翻译
孔子教导成仁,孟子教导取义,只要把道义做到了极点,那么所希望的仁德自然也就做到了极至。我们读圣贤之人的著作,学习的是什么东西?那么从今往后,就几乎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
从文天祥的绝命词中我们找到了儒家的“舍生取义”忠烈思想的精髓。儒家士大夫精神是文以载道,这个道,就是精神的所在。纵观古今,在山河破碎,百姓如浮萍的紧要关头,总会有人挺身而出,特别是儒家士大夫的忠烈的爱国情怀,为历史添抹了一笔亮色。
此时我们的脑海会浮现出哪些爱国诗句呢?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诗句,并谈谈他对所收集诗句的理解。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为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通过同学们收集的爱国诗句,在屈原、文天祥、林则徐这些人物身上,儒家舍生取义、忠心爱国的思想影响了多少华夏儿女的价值观,这种思想从古到今,一脉相承。
三 以诗解题:有这样一种爱国情怀
在民族危难关头有人挺身而出、舍生取义,那么在我们和平年代还需要这种人、这种精神吗?
播放视频(习总书记的讲话)唤醒民族记忆
小结: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感受到了“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说到英雄,我们可能会想到古代的帝王、将相、豪侠。其实在今天,英雄之名已经不再是王侯将相的专属。它更是我们实干兴邦的普通人。它可以是“十年磨一剑”的工匠;也可以是“汗滴禾下土”的农民;可以是“捐躯附国难”的战士;也可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老师。英雄在史册里,在传说中,更在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最后,让我们以这首诗向英雄致敬: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山河已无恙,魂安在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