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高密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高密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新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2 21:0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 年 级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内,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40分)
一、(14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诠释(quán) 彰显(zhāng) 谆谆教诲(chūn) 以身殉职(xùn)
B. 鄙薄(bó) 灼热(zhuó) 气喘吁吁(xū) 参差不齐(cī)
C. 吝啬(sè) 呻吟(shēn) 忍俊不禁(jīn) 怦怦直跳(pīng)
D. 惩戒(chéng) 星宿(sù) 来龙去脉(mài) 天旋地转(zhuà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帐蓬 家喻户晓 见异思迁 慷慨无私
B. 眩晕 变化莫测 提心吊胆 例行检察
C. 原委 引人暇思 疲倦不堪 不可救药
D. 禁锢 妄下断语 神情恍惚 狼奔豕突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其感人肺腑的事迹 社会正能量,值得我们点赞。
②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加强国防力量以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 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A.传播 捍卫 聚集 B.传递 保全 凝聚
C.传递 捍卫 凝聚 D.传播 保全 聚集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哎呀,真是美极了!”那两位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B. 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然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热浪。
C.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
D.我因此得出一个颇为清晰地结论:如果我要小凫跟着我走,我得学母凫一样叫才行。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新学年的开学典礼上,校长在讲话中提到,教育是否兴盛强大,是一个国家兴盛强大的标志。
B.学校举办“阅读能力提升”活动,李明同学积极参与,一年来阅读名著大约100万字左右。
C.市委、市政府实施民心工程后,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D.经济利益的驱动使个别商贩抛弃了诚信经营的信条,有些问题食品在市场出现。
6. 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_____;那清脆如弹拨者,_____;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_____;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_____。
1 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②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③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④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A. ①②④③ B. ②④①③ C. ②④③① D. ④②①③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词语的感彩来看,“奋不顾身”“大公无私”“见义勇为”属于褒义词,“贪生怕死”“损人利己”“见利忘义”是贬义词。
B.“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这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性依次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C.神话是远古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内容丰富,多用联想和想象,表达远古人们与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D.《走一步,再走一步》告诉我们:当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分解,把大的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困难;克服了一个个小的困难,大的困难也就克服了。
二、(18分)
8.请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2)淫慢则不能励精, 。 (诸葛亮《诫子书》)
,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
(3)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切问而近思。 (《<论语>十二章》)
(4)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表达了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的两句诗是 , 。
(5)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自己年老多病,但依然不忘为国戍边的愿望的两句诗是 , 。
9.阅读《西游记》(节选),回答问题。(8分)
八戒道:“哥哥,你急急忙忙叫回去是怎么说?”行者道:“我将扇子扇了一下,火光烘烘;第二扇,火气愈盛;第三扇,火头飞有千丈之高。若是跑得不快,把毫毛都烧尽矣!”八戒笑道:“你常说雷打不伤,火烧不损,如今何又怕火?”行者道:“你这呆子,全不知事!那时节用心防备,故此不伤;今日只为扇息火光,不曾捻避火诀,又未使护身法,所以把两股毫毛烧了。”沙僧道:“似这般火盛,无路通西,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又问:“那方有经?”八戒道:“西方有经。”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沙僧道:“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难!”师徒们正自胡谈乱讲,只听得有人叫道:“大圣不须烦恼,且来吃些斋饭再议。”
(1)选文出自《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情节 (2分)
(2)文中划线句子,分别体现了他们各自怎样的心理?请结合选文具体分析。(3分)
(3)选文中出现的困难,最后是玉皇大帝派来了__________(人物)父子和天兵天将,降服了_______(人物),从__________(人物)调来工具解决的。(3分)
三、综合性学习(8分)
10.学校组织以“少年正当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材料一】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材料二】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孙康,和车胤同是晋代人,由于没钱买灯油,每当下雪的晚上,他就利用大雪映出的光亮,孜孜不倦地读书。
【材料三】①倪宽幼时聪明好学,但家中贫穷,上不起学。②他就在当时的郡国学校伙房帮助做饭,以此求得学习。③他还时常被人家雇用做短工。④每当下地干活的时候,他总是把经书挂在锄把上,休息时就认真诵读,细心研究。这就是至今为人们传颂的“带经而锄”的故事。后来,倪匡在经学,特别是《尚书》研究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被当时的郡国选诣为博士。倪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后人:勤奋是灯塔,指引人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
(1)请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4分)
(2)材料三中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个是病句,请找出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
(3)请你根据材料三中的划波浪线句子,仿写一个句子,使语句通顺,语意连贯。(2分)
勤奋是灯塔,指引人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第二部分 阅读(50分)
四、(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1—12题。(5分)
清溪①行
唐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②水。借问新安江③,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④屏风里。向晚⑤猩猩啼,空悲远游子⑥。
【注释】①清溪:河流名。在今安徽境内,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②诸:众多,许多。③新安江:河流名。发源于安徽黄山,流入钱塘江,向来以清澈著称。④度:飞过。⑤向晚:临近晚上的时候。⑥远游子:久居他乡的人,此处指作者。
11.诗中的“明镜”比喻 ,“屏风” 比喻 。(2分)
12.从全诗来看,清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本诗的描写对象是清溪,作者为什么要写到“新安江”?(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16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布袋、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其一犬坐于前 (2)一狼洞其中
(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4)发而视之
14.请用“/”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苏 子 夜 坐 有 鼠 方 啮 拊 床 而 止 之 既 止 复 作。
15.下面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 屠惧,投以骨 B.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C.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
16.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2分)
(2)覆而出之,堕地乃走。(2分)
17.《狼》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写出了狼 的特点;“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写出了屠户 的特点;《黠鼠赋》中“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写出了“鼠” 的特点。(3分)
五、(一)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4分)
窗台上的小斑鸠
①拉开办公室的窗帘,我惊呆了——窗台上,竟然出现一个鸟巢。
②那巢正好筑在窗台的西角,西面紧贴墙体,北面嵌入窗槽,紧靠玻璃,整个基座稳稳地立在约有三寸宽的窗台上。巢由细小的树枝搭成,约半尺高,直径如碗口大小。
③出差一周回来,鸟巢添了两枚鹌鹑蛋大小的鸟蛋,而“主人”却未现身。
④大约过了十分钟,鸟儿终于露面,是只肥硕的大鸟。其大小、外形和鸽子相似,颈部有一带白斑花纹,看上去像是围了一条花围巾。它先是飞到我窗外的树枝上歇息,之后“扑棱”一声来到我的窗台上,两只绿豆般圆溜溜的大眼睛转个不停,十分警觉地看看四周。见没什么危险,才摇摆着走到鸟巢前,轻盈地跳到巢中。
⑤我赶紧查阅资料,得知其名为斑鸠,属于鸟纲鸽形目。
⑥就这样,我每天上班,斑鸠也上岗。我每天进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轻轻地走到窗前,慢慢地把窗帘打开一条缝,生怕惊吓着斑鸠。每每这时,就见斑鸠警觉地转动着眼睛,朝窗内望两眼,便飞到旁边的树枝上。
⑦渐渐地,每次开窗时,斑鸠先是一惊,起身展翅欲飞,却并未真的飞走。再往后,干脆稳坐巢中不动,还拿一双信任的眼睛看着我,让我无比温暖。
⑧一天,我见到大斑鸠先是飞到窗外的树枝上歇息,见周边没有“外敌”,便飞到窗台上,来到巢边。巢中那只稍清瘦一点的斑鸠,纵身一跳,落在窗台上,大斑鸠“扑通”一声飞到巢中,继续孵蛋。原来,斑鸠夫妻是轮番进行孵蛋的。我连忙用手机将这段场景记录下来。
⑨亲眼见证新生命的诞生,这是一份难得的生命体验。我为此激动并欣喜着。
⑩一天早上,当我来到办公室,轻轻掀开窗帘的一刹那,我被震撼了。只见巢中一团黑乎乎的小东西正在轻轻地蠕动。我确认,那是小斑鸠无疑。好奇心驱使我贴近玻璃去仔细观察。这是一对小斑鸠,毛茸茸的,十分可爱。身上没有羽毛,只能看到黑里透红的皮肤,表皮长了一层碎细的茸毛。那一吐一吸之间,分明能看到那一对小斑鸠身体的律动。我看到斑鸠妈妈与两只小斑鸠嘴对嘴亲密,如果没有猜错,应该是斑鸠妈妈正在“渡食”吧。
之后,斑鸠妈妈和斑鸠爸爸更忙碌了,飞来飞去地觅食,喂养两只小斑鸠,喂饱后就蹲在小斑鸠的上面,用身体温暖自己的孩子,直到小斑鸠慢慢长出羽毛,逐渐丰满,飞向蓝天。
仅仅半年时间,我的窗台上,已经孵化出六只小斑鸠。每一个小生命的诞生、蠕动、练翅、起飞和离开,都让我又惊喜又失落。我会为一场大雨或是一场大风而担忧斑鸠的命运,会为天气降温而担心小斑鸠是否受冻,我进出办公室的脚步变得更轻了。单位装修办公室,我会特别嘱咐工友们,一定不要损坏鸟巢。
明年春天,相信斑鸠一家,还会再回来的。
18.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其大小、外形和鸽子相似,颈部有一带白斑花纹,看上去像是围了一条花围巾。
19.请从用词的角度,谈谈第⑥段划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我每天进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轻轻地走到窗前,慢慢地把窗帘打开一条缝,生怕惊吓着斑鸠。
20.文章第⑧段中,“这段场景”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分)
我连忙用手机将这段场景记录下来。
21.从结构上看,文章第⑨段有什么作用?(3分)
22.文章结尾说:“明年春天,相信斑鸠一家,还会再回来的。”你认为作者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5分)
两只棉手套
(1)冬天的西北风刮个没完,刮到脸上,就像用小刀儿一下一下割着,真疼啊!
(2)松鼠妈妈要生小娃娃了,可是她还没找到一个避风的地方。
(3)松鼠爸爸很着急,他在树枝上蹦来蹦去,想找一个暖和的树洞。
(4)找呀找呀,他找到了一个很大很圆的树洞。他刚往里一探头,就听到一声粗嗓门:“对不起,我已经住上了。”松鼠爸爸一听,就知道是大黑熊。他赶忙走开了。
(5)找呀找呀,他又找到了一个很小很圆的树洞。他刚往里一探头,就听到一声尖嗓门:“对不起,我已经住上了。”松鼠爸爸一听,就知道是小刺猬。他赶忙走开了。
(6)风越刮越大了,还夹带着雪花。
(7)松鼠妈妈蜷缩着身子,抱着圆鼓鼓的肚子,蹲在树枝上,愁得直想哭。松鼠爸爸叹了一口气,跳下大树,又为松鼠妈妈寻找生娃娃的地方去了。
(8)他走在雪地上,这里看看,那里找找,连个草窝都找不到。他的脚都冻麻了,也不在意。他只想快点给松鼠妈妈找个窝,好平平安安地生下小娃娃呀!
(9)走着走着,他忽然踩着一个软绵绵的东西,他摇摇大尾巴,把覆盖在上面的雪扫一扫。啊,露出了一只棉手套!他知道,这一定是哪个小朋友不小心丢在这里的。他可顾不了那么多了,赶忙让松鼠妈妈钻进去。不久,她就生下了五只小松鼠。
(10)五只小松鼠一生下来就淘气极了,这里钻钻,那里拱拱。最后,五只小松鼠钻进了棉手套的五个指头,正好每只住一间小房子。小松鼠们呼呼地睡大觉了。松鼠妈妈睡在娃娃们的身边,守护着他们。
(11)松鼠爸爸也想钻进棉手套暖和暖和,可是里面太挤了,他只好又出来,卧在手套外面,用自己蓬松的大尾巴盖在自己的身上取暖。
(12)风,越刮越猛;雪,越下越紧。五只小松鼠依偎着妈妈还喊冷。松鼠爸爸就用自己的大尾巴堵在棉手套的口上,为他们挡风雪。他迎着风雪卧在棉手套的外面,他冻得发僵了,也不肯离开一步。
(13)忽然,松鼠爸爸听见远处传来“吱嘎吱嘎”的脚步声。脚步声越来越近,他看见两只踏雪鞋停在面前。他仰起头一看,见一个男孩子站在了跟前,他一只手戴着棉手套,另一只手光着。松鼠爸爸一看就明白了,就是这个男孩子丢了他的棉手套。真的,他是来取回他的棉手套的。
(14)他蹲下身来,刚要伸手去拿,松鼠爸爸说:“谢谢你的棉手套。”
(15)男孩子却说:“我该谢谢你呀,是你替我看管着手套啊!”
(16)“不,”松鼠爸爸说,“我该谢谢你。你看,我的五只小松鼠和他们的妈妈,正躲在你的棉手套里哪!要不,他们真会冻死的。”
(17)“你怎么不进去呢 ”小男孩问。
(18)“ ”松鼠爸爸很自豪地说。
(19)这时候,小男孩发现松鼠爸爸全身盖满了雪花。他毫不犹豫地脱下另一只棉手套,轻轻地放在地上,然后转过身来,不声不响地走了。
(20)松鼠妈妈和她的五只小松鼠,探出头来想谢谢他,只见他已踩着厚厚的大雪,“吱嘎吱嘎”地走远了。松鼠爸爸说:“好好保存这两只棉手套,明年春天天暖了,我们一定要送还给他。”
(21)五只小松鼠望着男孩远去的背影一齐喊着:“我们长大了,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
(选自《金波童话》)
2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童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3分)
24.从全文看,文章第(6)段有什么作用?(3分)
风越刮越大了,还夹带着雪花。
25.请你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第(18)段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2分)
26.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松鼠爸爸的形象特点。(4分)
27.有人说,文章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3分)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六、28.作文(60分)
请以“难忘那份爱”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③不少于500字。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40分)
一、(14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1.B(A项谆谆(zhūn)教诲,C项怦怦直跳(pēng),D项星宿(xiù)。)
2.D(A项“帐蓬”应为“帐篷”,B项“例行检察”应为“例行检查”,C项“引人暇思”应为“引人遐思”。)
3.C(“传播”指广泛传送,广泛散布。“传递”指递过去,辗转递送。“社会正能量”应用“传递”。“保全” 指保住使不受损失,多用个人的性命、名誉等;而“捍卫”指保卫,多用于抽象事物。此处应选“捍卫”。“凝聚”泛指事物聚集在一起,或指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常用于比喻,指思想、感情、精神、智慧或心血等聚集在一起;“聚集”指凑在一起,集合,对象多是人和事物,多指具体对象。“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指的是思想方面,应用“凝聚”。)
4.C(去掉句中的冒号。)
5.D(A项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B项语意重复,去掉“大约”或“左右”。C项“改善水平搭配不当”,应为“改善条件”或“提高水平”。)
6.B(结合语境中所给事物的特点去辨析。提琴的“柔曼”,与“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声音相似;“弹拔”与“滴泉”的声响相似;“雄浑如钢管齐鸣”,与“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的声音相似。由此判断B项恰当。)
7.B(“我”是代词。)
二、(18分)
8.(10分)(1)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2)险躁则不能治性 河流大野犹嫌束(3)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博学而笃志 (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每空1分,句中有错字、别字、多字现象均不得分。)
9.(8分)(1)(2分)三借(调)芭蕉扇
(2)(3分)沙僧认为“进退两难”,深为取经前途担忧(1分);猪八戒想“拣无火处走”,表现了他的畏难、懒惰心理(1分);唐僧“只欲往有经处去”,表达了坚定不移地取经决心(1分)。
(3)(3分)托塔李天王(李靖) 牛魔王 铁扇公主(罗刹女)(每空1分)
三、(8分)10.(1)(4分)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每个短语2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2)(2分)第②句是病句(1分),在“学习”后面加“的机会”(1分)。
(3)(2分)示例一:勤奋是星光,照耀人们前行在黑暗的旅途。
示例二:勤奋是风帆,带领人们驶向那成功的彼岸。
第二部分 阅读(50分)
四、(21分)(一)(5分)
11.(2分)清溪 两岸的群山(每空1分)
12.(3分)清(或:清澈)(1分)作者运用衬托手法(1分),以新安江水色的清澈,衬托出清溪的更加清澈(1分)。
(二)(16分)
13.(4分)(1)像狗似的(像狗那样) (2)挖洞、打洞(3)离开 (4)打开
14.(3分)苏 子 夜 坐/ 有 鼠 方 啮/ 拊 床 而 止 之/ 既 止 复 作。
15.(2分)C(C项中的“以”是连词,来,用来。其他三项中的“以”均为介词,拿、用。)
16.(4分)(1)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很悠闲。(2分)
(2)(童子)把袋子翻转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2分)
17.(3分)贪婪(凶残) 勇敢 狡猾(每空1分)
五、(29分)(一)(14分)
18.(3分)运用比喻(1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斑鸠颈部花纹的美丽可爱(1分),表达了作者对斑鸠的喜爱之情(1分)。
19.(3分)“轻轻”“慢慢”写出“我”接近斑鸠时动作很轻、很谨慎(1分),作者用恰当的形容词,表现“我”既想观察斑鸠又生怕惊动它们的心理(1分),表现“我”对斑鸠的呵护之情(1分)。
20.(3分)斑鸠夫妻(1分)轮番(1分)进行孵蛋(1分)。
21.(3分)第⑨段段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1分)。承接了上文对斑鸠夫妻孵蛋的描写(1分);开启了下文,具体描写小鸟的诞生(1分)。
22.(2分)作者时时处处关爱斑鸠(1分),与斑鸠和谐相处(1分),所以相信斑鸠一家还会再回来。
(二)(15分)
23.(3分)松鼠一家捡到一只棉手套御寒(1分),丢失手套的小男孩了解到一只手套不够用(1分),把另一只手套也送给了他们(1分)。
24.(3分)描写了天气的寒冷(1分),渲染了一种寒冷、紧张的气氛(1分),烘托了松鼠爸爸找不到窝的急迫心情(1分)。
25.(2分)示例:里面太挤了,我在外面给他们挡风雪。
26.(4分)①关爱家人,有责任感。如松鼠爸爸因为手套太小,只能“迎着风雪卧在棉手套的外面”,即使“他冻得发僵了,也不肯离开一步”,体现了松鼠爸爸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②懂得感恩,知恩图报。如松鼠爸爸说:“好好保存这两只棉手套,明年春天天暖了,我们一-定要送还给他。”这句话体现了松鼠爸爸坚定的报答心理。(每点2分,特点1分,分析1分。)
27.(3分)不同意。文章最后一节写小松鼠在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育,懂得了感恩(1分),这个段落丰富了童话的内容(1分),升华了文章的主旨(1分),所以不能删去。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六、28.作文(60分)参考如下评分标准。
项目等级 内容(30) 表达(25) 文面(5)
一 立意深刻,中心明确材料典型,内容充实(30-25) 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生动准确,真实感人(25-20) 5
二 立意恰当,中心较明确选材得当,内容具体(24-20) 结构完整,条理较分明通顺流畅,感情真实(19-15) 4
三 立意基本恰当,中心基本明确,材料一般,内容欠具体(19-15) 结构较完整,条理欠清晰有个别语病,缺乏感情(14-10) 3
四 立意欠恰当,中心欠明确材料不当,空洞无物(14-10) 结构有残缺,条理较乱语病较多,没真情实感(9-5) 2
五 严重偏离题意套抄范文,不切实际(9-0) 结构混乱病句很多,词不达意(4-0) 1
说明:
1.不足100字,不超过15分;不足200字,15-20分;不足300字,20-25分;不足400字,不超过35分;不足500字,不超过45分;不足600字但超过500字,每缺50字从得分扣1分。
2.无标题或不按要求拟题扣2分。
3.每错一字,扣1分,重复者不计,最高扣3分。
4.全篇抄袭,15分以下;抄袭一半,25分以下。
附: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苏子)让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袋子,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童子)打开袋子来看里面,里面静悄悄的什么声音也没有。(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发现袋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这老鼠刚才是在咬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呢?那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吗?”(童子)把袋子翻转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叹了口气说:“真是奇怪啊,这是老鼠的狡猾!(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袋子很坚固,老鼠不能够咬破的。所以老鼠是在没有咬的情况下假装咬袋子,用这种声音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用这种外表求得逃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