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源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凌源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2 18:1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凌源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更是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科技发展、技术革新可以带来新的艺术表达和渲染方式,但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在互联网技术的赋能之下,传统文艺与新型“云端”文艺紧密“牵手”;在媒介融合的加持下,网络文学和网络短视频、网络直播齐头并进;在数字化生态环境的作用下,特殊时刻以艺战“疫”的坚守激起强大力量……当前,文艺与互联网的“联姻”,迸发出强劲的活力,透露出无限的潜能。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活动的各领域和全过程,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网络空间为艺术鉴赏和消费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场域,同时也为文艺创作和评价提供了重要的阵地。“用户生产内容”“人人都是艺术家”唤醒社会各领域的文艺力量,为文艺爱好者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和机会。“互联网+文艺”模式的开放性,为网络文艺创作主体的多元化与全民化提供了可能。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域的个体,都可成为网络文化创作和传播的主体。
参与者实现圈层突围的同时,网络文艺“受众”的概念也发生变化。传统文艺中的受众是文学作品的读者、影像的观众和音乐的听众,他们作为信息传播和文艺审美的接受者而存在。但网络文艺领域,“受众”被视为“用户”。他们在进行信息读取和艺术审美之外,还参与内容的生产、传播、消费和评价,包括点赞、弹幕互动、直播连麦、众筹影视创作等方式。他们是创作者、参与者,也是消费者、评论者,是“复合型”受众。
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传播—接受—反馈”信息接收模式受到系列挑战,传播者和接受者转而趋向双向互动模式。这种改变脱胎于媒介融合的技术赋权,同时又作用于影像的创作理念,更为影像创作主体带来自由的创作空间。比如,时下比较热门的短视频平台,尝试将不同地区、行业、类型和层次的文化艺术资源进行整合,助推文艺作品与互联网的融合进程,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虚拟成像、全息影像等形式推送作品,以各种展演活动、网络直播、创意工坊等作为传播平台,传递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诉求的文艺作品,彰显文化的整合力和影响力。
(摘编自欧阳一菲《变的是外部形态,不变的是价值坚守——对当下网络文艺生态的一点观察与思考》)
材料二:
每个时代都有与其“时代精神”、文化风尚协调共振的文学艺术,相应地,每个时代也有独具特色的文艺理论话语体系与之相配套。21世纪以来,依托于互联网、数字信息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而急剧融合的网络媒体,为文艺创作、传播和接受的实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当然也对文艺学学科体系与话语范式的建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不过,就科学规范的学术共同体建设和理论话语范式的创新而言,当前的网络文艺学特别是我国网络文艺创作、传播、文本和接受的理论与批评研究还很不成熟,主要问题表现在理论视野局限、研究方法单一、话语创新不足、研究范式错位、审美定位偏差、遴选机制不灵活、评论生态不健全以及专业研究队伍建设不到位等方面。网络文艺理论学科体系建设的滞后与当前网络文学创作、传播和接受的火热状况之间构成了某种“失位”或不平衡,这是新时代文艺学学科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文艺学是一个指向宽泛的学术概念。从研究范围看,其关注的应该是网络媒体或者更宽泛意义上的新媒体语境之下的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问题,涉及网络文艺的创作、传播、文本阅读及其跨媒介、跨学科、跨专业与跨文化的意义生成语境等研究内容共同构成的“泛问题域”。这种理论研究在本体论层面可以被理解为网络文艺的基本概念辨析、研究范围界定、理论方法创新和批评话语阐释,在现实操作层面则应该是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发布、呈现、传播和再生产的文艺理论研究成果。生产机制与功能高度融合、意义传播与转化跨界互动的网络媒体生态,为网络文艺作品的创作、传播、接受与再生产提供了远比传统文艺生产更加丰富多元的阐释前景,当然它也为网络文艺学的学科专业建设和话语范式转型提供了前提条件。
(摘编自鲍远福《网络文艺学话语范式与学科体系构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今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融互通,既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又拓宽了文艺空间。
B.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数字技术,已经全面融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
C.媒介融合的技术赋权带来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双向互动,赋予影像创作者最大的自由创作空间。
D.当前我国网络文艺创作、传播、文本和接受的理论与批评研究还很不成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网络空间不仅为艺术鉴赏和消费提供自由的空间场域,还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B.在“互联网+文艺”模式下,地处偏远地域的中学生都有可能成为网络文化创作和传播的主体。
C.某短视频“用户”因为只观看并点赞他人作品而从未发布过自己的作品,所以不是“复合型”受众。
D.某地利用互联网平台,线上线下互动,推送作品,因而能传递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诉求的优秀作品。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文艺学范畴的一项是(3分)( )
A.通常情况下,“语图文一体”“视听触同步”与“技术手段赋义”是网络文艺作品存在的方式。
B.在新技术和跨媒介的文艺生产中,网络文艺学可借助网络和新媒体来实现所谓的“数字化生存”。
C.网络文艺学是指向宽泛的学术概念,可从研究范围角度对其进行理论层面和现实操作层面的阐释。
D.文学、影视、动漫的文本形式、主题内容和思想价值必须依靠读者阅读和影众观看来传播。
4.材料一和材料二阐述的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
5.当前,“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发展迅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现象的理解。(6分)
答: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桎梏
【奥地利】茨威格
妻子在甜美地睡着,呼吸均匀有力。她微张着嘴,似乎要笑或说什么。窗外露出晨曦,可是冬日的黎明晨光熹微,半明半暗的光芒游移不定地在酣睡的万物之上涌动。
费迪南轻手轻脚地起了床,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现在往往作画作了一半,会突然快步走出屋子,到田野里去,越走越快,直到精疲力竭,或者晚上脱衣服时,他会把脱下的鞋拿在手里发愣……
此刻他从有点闷热的卧室走到阳台上。眼前山坡下的景色还完全笼罩在浓雾之中。他的目光所及,手所触及,一切都很潮湿、昏暗。渐渐从雾中升起来的世界,就像一个刚从洪水中逃出的人。
他把目光射向远方,他觉得在坡下灰蒙蒙的一片之中,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慢慢地挪动。很小的形体为薄雾所遮盖,正慢慢走了过来。他先是感到一阵喜悦,除他以外居然还有人醒着;可同时也感到好奇:那灰色的形体现在向前移动的地方,有个十字路口,通向邻村,或者通到山上。那陌生人似乎在那儿稍稍犹豫了一下,吁了口气,然后慢悠悠地沿着羊肠小道登上山来。
费迪南感到一阵不安。这陌生人是谁?他问自己,他是要到我这儿来?他想找我干什么?
现在,近处的雾已稍散,他认出来了:这是邮差。每天早晨,钟敲八下,邮差就爬到这山上来。他总是把那黑色的大包威严地往右边一甩,然后庄重地把信件交给人家。看到邮差一步一步地迈步登山,把邮袋挎在左边,努力迈动短腿,神色相当凝重地走着,费迪南不由得想笑。
可是,突然间他感到自己的双膝直哆嗦。
举到眼睛上的手像瘫痪了似的掉了下来。今天,昨天,这几个礼拜的不安,又一下子涌来。他心里感觉到,这个人正向他走来,一步一步地,是冲他一个人来的。
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打开房门,急忙地走下楼梯,沿着两旁都是篱笆的小道迎着来人走下坡去。在花园门旁,他碰上了邮差,“您……您有……您有……”他连说了三次才把话说出口来,“您有什么东西给我吗?”
邮差抬起沾满雾气的眼镜看看他。
“是的,是的。”邮差伸出手在信件中掏摸,费迪南哆嗦着。邮差终于把信掏了出来,一个褐色的大信封,上面印着“官方文件”四个大字。“请签字。”邮差说道。费迪南很快地写下了他的名字,由于激动,字迹无法辨认。然后他抓过那封信,但是他的手指如此僵硬,信件从指间滑落,摔到地上,掉进湿土和潮湿的落叶之中。
就是那件事。现在他知道几周以来是什么东西扰乱了他内心的安宁了,就是这封信。这封他不愿要,却又在等待着的信,这封信是从丧失了理智和礼仪的远方给他寄来的,这封信朝他摸索着,它那打字机打出的呆板语句攫取了他温暖的生活和他的自由。他感到这封信从不晓得的什么地方向他走来,就像一个在茂密的森林中巡逻的骑兵,感觉到有一支看不见的冷冰冰的枪管向他瞄准,想射进他的肌肤深处。
那还是不到八个月之前的事,当时他光着身子,在边界那边站在一位军医面前,寒冷和厌恶使他浑身发抖。那军医像一个马贩子似的抓着他胳膊上的肌肉,他认识到,这种对人格的侮辱就是当代对人的尊严的鄙视和那在欧洲蔓延的奴役。在一片乌烟瘴气的爱国滥调中生活两个月,他还可以忍受,但是他慢慢就感到愁气了,每当他周围的人启口说话的时候,他就看出全是信口雌黄,令人不胜厌恶。看到妇女们提着盛土豆的空口袋,天色微明就冷得瑟缩着身体坐在市场的台阶上,他的心都要碎了。
由于自己的愤怒荏弱无力,他为此而生自己的闷气。亏有人帮忙,他终于得以和他的妻子移居到了瑞士。当他跨过边界时,突然感到热血涌上面颊,踉踉跄跄,不得不紧紧抓着柱子。人、生活、意志、力量、绘画事业,他感到再一次获得了这一切。他敞开胸怀,尽情地呼吸自由的空气。
但是这种欢快、轻松的感觉并没有持续多久。如今这封信,冷冷地在他的手指当中沙沙作响。他感到有一只彻夜不眠的、冷冰冰的眼睛,从看不见的什么地方正窥视着他。
这张纸没有力量,但是把它寄来的人有力量,是谁把它寄来的?是那部机器,是那部巨型的杀人机器。它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抓了千百万人,现在又来抓他!“不……不……决不能成为它的帮凶!可是,可是……无论我走到哪里,它都会找到我……”
费迪南努力使自己保持平静。“这张纸在这儿对我来说算得了什么?!”他手指一使劲,想把那硬硬的信封撕成碎片。但是奇怪的是,肌肉不听他的使唤。他整个灵魂都希望他的手指把信封撕碎,它们却小心翼翼地把信封打开,哆哆嗦嗦地把一张白纸展开。上面写着他已经知道的事情:
F34729号,根据M市区司令部的指示,请阁下最迟于三月二十二日前往M区司令部八号房间报到,再次接受兵役合格检查,军方证件由苏黎世领事馆转交,为此,您务必亲自前往领取。
一小时以后,他又走进房间,妻子笑吟吟地迎上前来,手里捧着一束没有扎好的春花。妻子的脸庞光彩照人。“瞧,”她说道,“看我找到什么了!这些花就在那儿,在屋后的草地里盛开,树木之间的背阴地里还有残雪呢。”为了让妻子高兴,他接过了鲜花,向花束弯下身子,免得看见他的心上人无忧无虑的眼睛。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的环境描写营造了紧张、阴暗的气氛,烘托出费迪南内心的不安与压抑,让人感到一种令人窒息的气息。
B.小说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如“感觉到有一支看不见的冷冰冰的枪管向他瞄准”,形象地写出费迪南的担心、害怕。
C.小说以第三人称、第一人称交叉切换的方式叙述,有限视角与全知视角结合,避免了单调和呆板,使故事更客观、真实。
D.由邮差送来了“官方文件”过渡到“就是那件事”,引出下文费迪南对兵役体检的回忆,这使得小说情节接转自然。
7.关于小说结尾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结尾写妻子“笑吟吟”“光彩照人”等,照应开头有关妻子的描写,使小说结构完整,首尾圆合。
B.小说结尾处妻子说找到盛开的花儿,但树木间的背阴地里还有残雪,暗示了费迪南的问题可以解决。
C.小说结尾以妻子的无忧无虑反衬费迪南内心的焦虑、压抑和沉重,凸显了战争对安宁生活的破坏。
D.小说结尾戛然而止,并没有交代费迪南和妻子何去何从,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引人深思。
8.从认出邮差后到见妻子之前,费迪南的心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
9.有人认为,茨威格的作品里“充盈着崇高的明亮的东西”,请结合本文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董卓入关,留朱儁守洛阳,而儁潜与山东诸将通谋,惧为卓所袭,出奔荆州。卓以弘农杨懿为河南尹,儁复引兵还洛,击懿,走之。儁以河南残破,无所资,乃东屯中牟,移书州郡,请师讨卓。初平三年春正月,董卓遣牛辅将兵屯陕,辅分遣校尉北地李傕、张掖郭汜、武威张济将步骑数万击破朱儁于中牟,因掠陈留、颍川诸县,所过杀虏无遗。卓忍于诛杀,诸将言语有蹉跌者,便戮于前,人不聊生。司徒王允与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密谋诛卓。中郎将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卓自以遇人无礼行止常以布自卫甚爱信之誓为父子然卓性刚褊,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而改容顾谢,卓意亦解。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而私于傅婢,益不自安。王允素善待布,布见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允因以诛卓之谋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如父子何?”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邪!”布遂许之。夏四月丁巳,帝有疾新愈,大会未央殿。卓朝服乘车而入,陈兵夹道,自营至宫,左步右骑,屯卫周匝,令吕布等扦卫前后。王允使士孙瑞自书诏以授布,布令同郡骑都尉李肃与勇士秦谊、陈卫等十余人伪著卫士服,守北掖门内以待卓。卓入门,肃以戟刺之,卓衷甲不入,伤臂,堕车,顾大呼曰:“吕布何在?”布曰:“有诏讨贼臣!”卓大骂曰:“庸狗,敢如是邪!”布应声持矛刺卓,趣兵斩之。主簿田仪及卓仓头前赴其尸,布又杀之,凡所杀三人。布即出怀中诏版以令吏士曰:“诏讨卓耳,余皆不问。”吏士皆正立不动,大称万岁。百姓歌舞于道,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街肆。以王允录尚书事,吕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封温侯,共秉朝政。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董卓之乱》)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郎将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卓自以遇人无礼/行止常以布自卫甚/爱信之/暂为父子/
B.中郎将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卓自以遇人/无礼行止/常以布自卫/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C.中郎将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卓自以遇人/无礼行止/常以布自卫甚/爱信之/暂为父子/
D.中郎将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卓自以遇人无礼/行止常以布自卫/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州,汉代所设十三刺史部之一,黄河中游的政治、军事重镇,也是各方势力争夺的要地。
B.“改容顾谢”的“谢”指道歉,与《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含义相同。
C.丁巳,干支之一,中国传统历法中有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千支纪日等,文中是干支纪日。
D.假节,指使臣出行持节作为凭证,也指汉末掌地方军政的官员所获的称号,文中指后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于朱儁劫掠陈留、颍川等县,凡经过的地方都杀光抢光,激起民愤,最终他在中牟被李催、郭汜、张济等人率兵击败。
B.董卓性情乖张,将领们说话有失误的,便当场杀死,以致人人自危,即便是对立誓情同父子的吕布,他也是毫不留情面。
C.初平三年夏季四月,皇帝在未央殿大会群臣,董卓乘车入朝,在道路两边布置军队,阵仗很大,根本没把皇帝放在眼里。
D.被乔装埋伏的李肃刺伤胳膊,又被吕布举矛刺杀,董卓最终命丧北掖门;得知此讯后百姓唱歌跳舞,买酒肉相互庆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偏以河南残破,无所资,乃东屯中牟,移书州郡,请师讨卓。
译文:______
(2)主簿田仪及卓仓头前赴其尸,布又杀之,凡所杀三人。
译文:______
14.吕布背叛董卓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溪上避暑
陆游
暮年事业转悠悠,尽日投竿杜若①洲。
世上漫言天爱酒②,古来宁有地埋忧?
全家只合云山老,万事空惊岁月道。
褫带③脱冠犹病暍④,正平颇忆著岑牟⑤。
【注】①杜若:香草名。②天爱酒:出自李白的“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③概(chǐ)带:解下鞶带。谓辞官。④暍(yē):伤暑也。即指外感暑邪引起的热性病。⑤岑牟:古代鼓角吏所戴的帽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将诗人的避暑生活与诗人坎坷的一生相关联,“杜若”暗示了诗人的志趣追求。
B.颔联化用前人文句,指天问地,感叹地上没有埋忧的地方,表明了诗人深沉的忧愤。
C.颈联描写了诗人全家在远离尘世的云山之地享受与山林同老、无牵无挂的避暑生活。
D.本诗押韵整齐,“悠”“洲”“忧”“遒”“牟”等字的韵脚相同,音调和谐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16.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两句举曹植痛饮为例,表达出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
(2)《过秦论》中,描写诸侯用珍宝土地招揽天下人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高适的《燕歌行(并序)》中,“______,______”两句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关于明天的事,我们后天就知道了”“这个西红柿有一股番茄味”……近期,“废话文学”悄然流行于社交网络。
说起“废话”,它和文学沾边,少不了一些名人的帮衬。比如鲁迅在《秋夜》里写的那句“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就是著名的“废话”。由此可见,废话 ① ,并非今日之网络才独有的现象。“废话文学”火了之后,有网友在一些经典影视剧中,也找到了很多当年初看时并未察觉的废话。比如,日常关心一个人,你会 ② “你出门穿厚一点,就不会那么冷了”“你要是能把烟戒了,就不会咳嗽了”。
而“废话文学”之所以流行,或许也和当下较为普遍的社交焦虑不无关系。很多人活跃于网络,面对看不见的陌生人可以 ③ 、毫无戒备、彻底放松,但是在面对面的现实交流中,却小心翼翼、吭吭哧哧起来,甚至还有了“社交恐惧症”一说。人们在现实中畏惧表达,到了网络便有一种找补心态,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哪怕是废话连篇。
人长一张嘴,可能会吃进不该吃的东西,也可能会说出各种废话、错话,这是自然而正常的。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说、不能说,进而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交流的底气。因此,我们包容废话,就是要提倡一种宽松的说话空间、轻松平和的交流心态,以及由此带来的松弛、融洽的人际关系。一句话:废话也是话,不必废除它。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人们在现实中畏惧表达,在网络中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二者语意基本相同,为什么原句表达效果更好?(4分)
答: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研制出了一种新的酶变体FAST-PETase,能在几小时到几天内分解正常情况下需要数百年才能降解的塑料,真正拉开塑料循环经济的大幕,有望大大提高塑料的回收利用。最新研究负责人哈尔·阿尔珀教授表示,他们研制出的新酶主要针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这种塑料 ① ,包括饼干盒、汽水瓶、水果和沙拉包装,以及某些纤维和纺织品中,占全球垃圾总量的12%,数量可能高达数十亿吨。研究人员指出,新的酶变体能够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将塑料分解成更小的部分(解聚合),然后用化学方法将其重新组装(再聚合)。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塑料可在24小时内被完全分解成单体。
回收利用 ② ,但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不到10%的塑料被回收利用。除了将塑料扔进垃圾填埋场外, ③ ,但这种方法成本高、能耗高,且会向空气中排放有害气体。其他替代工业过程也非常耗能。而生物解决方案消耗的能量要少得多。研究人员表示,这种酶有望在清理垃圾填埋场等废物处理行业大显身手。为此,他们正在研究多种方法,将这些酶运到野外,以清理受污染的场地。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答:______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22.请把画波浪线的几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中美对话中,中方代表表示:我们要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我们必须转变思维方式,确保在21世纪,无论大小国,特别是大国,能够团结一致,为人类命运作出贡献,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实现公平正义、相互尊重的新型国际关系。
北京冬奥会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确保北京冬奥会成为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浩瀚太空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在中国空间站为大家带来了“天宫课堂”第一课。
神州大地上,16头野生亚洲象走出栖息地云南西双版纳,跨越大半个云南,北渡南归。
休斯顿世乒赛上,中国女乒包揽女单四强,四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
禾下乘凉梦,一生逐一梦的袁隆平院士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在你心目中,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是什么形象?我们展现给世界一个怎样的中国?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凌源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
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A项,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可知,互相融合的是各种艺术门类,不是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而催生文艺形式创新,拓宽文艺空间的则是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B项,“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数字技术”错误,原文只是说“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活动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并不表示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就是数字技术的主要特征。C项,“赋予影像创作者最大的自由创作空间”错。根据原文“这种改变脱胎于媒介融合的技术赋权,同时又作用于影像的创作理念,更为影像创作主体带来自由的创作空间”可知,原文没有表达“最大的自由创作空间”的意思。)
2.B(A项,根据原文“网络空间为艺术鉴赏……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和机会”可知,前后两个句子不存在递进关系。C项,根据原文材料一第四段,“点赞”也被归为网络文艺领域的参与方式,并不是一定要创作作品才能算“复合型”受众。D项,强加因果。“某地利用互联网平台,线上线下互动,推送作品”和“能传递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诉求的优秀作品”不存在因果关系。)
3.D(D项是传统文艺的传播方式,不属于网络文艺学的范畴。)
4.①材料一围绕要正确运用数字技术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的观点,阐述了在互联网技术的赋能之下,网络文艺的创作者和受众在信息传播和接收模式方面的改变。②材料二围绕“网络文艺话语范式与学科体系构想”的话题展开,主要阐述了我国网络文艺学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及网络文艺学的学术概念。(每点2分,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5.①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每个时代都有与其“时代精神”、文化风尚协调共振的文学艺术,快手、抖音短视频的发展即是与时代精神、文化风尚相协调共振的艺术形式。②快手、抖音能激发创作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③快手、抖音虽然适应时代且发展迅猛,但其艺术创作的本质是不变的,即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科技发展、技术革新可以带来新的艺术表达和渲染方式,但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每点2分,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6.C(“第三人称、第一人称交叉切换的方式”错,这篇小说是以第三人称叙述的,并没有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的交叉切换。)
7.B(“暗示了费迪南的问题可以解决”错,“花儿”“残雪”不能暗示费迪南的问题可以解决。)
8.①先是见邮差努力登山的样子,觉得好笑;但突然感到很紧张,有一种不祥的预感;②与邮差对话时,费迪南更加紧张,接到“官方文件”后,明确不安的原因,感到十分恐惧:③“官方文件”引发了费迪南的回忆,激发了他内心的愤怒,努力使自己保持平静,但内心的恐惧致使身体不听指挥地打开了信件。(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对即可)
9.①渴望和平,具有强烈的反战争意识。小说写费迪南和妻子为躲避战乱移居瑞士,费迪南抗拒参加战争并称本国是“杀人机器”。②富有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看到妇女拎着空口袋,冷得瑟缩着身体坐在台阶上,费迪南的心都要碎了。③向往自由和安定的生活。费迪南称征兵信攫取了他的温暖生活和自由,在离开本国时,他感到获得了人、生活、意志、力量、绘画事业等的一切。(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从“关心妻子”方面作答,可酌情给分)
10.D(“膂力”指体力、力气,不可断开,故排除A、B两项;“遇人无礼”指对人傲慢没有礼貌,“甚爱信之”指非常爱护信任他,中间都不可断开,故排除C项。原文标点为:中郎将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卓自以遇人无礼,行止常以布自卫,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11.A(“黄河中游的政治、军事重镇”错误,应是长江中游的政治、军事重镇。)
12.A(“由于朱儁劫掠陈留、颍川等县,凡经过的地方都杀光抢光,激起民愤”错误,在陈留、颍川等县烧杀抢掠的是李傕、郭汜、张济等人。)
13.(1)朱儁因为河南残破,没有所需财物,便向东屯驻在中牟,向各州郡传送文书,请求出兵讨伐董卓。(“资”“东屯”“移书”各1分,句意1分)
(2)主簿田仪和董卓的奴仆向前扑向董卓的尸体,吕布又杀了他们,一共斩杀三人。(“赴”“凡”各1分,句意2分)
14.①董卓曾因小事不合心意,就向吕布掷戟,吕布开始怨恨董卓。②吕布奉命守中?时,和董卓的侍女私通,心中更加不安。③平日交好的王允极力劝说吕布参与诛杀董卓的谋划,吕布最终同意。(每点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最初,董卓入关,留下朱儁守卫洛阳,而朱儁暗中与山东诸将领共同谋划,担心被董卓袭击,逃到荆州。董卓任命弘农人杨懿为河南尹,朱儁又带兵回到洛阳,袭击杨懿,把杨懿赶跑。朱儁因为河南残破,没有所需财物,便向东屯驻在中牟,向各州郡传送文书,请求出兵讨伐董卓。(东汉献帝)初平三年春季正月,董卓派牛辅率兵屯驻在陕县,牛辅分别派遣校尉北地人李傕、张掖人郭汜、武威人张济率领步兵骑兵几万人,在中牟击败朱儁,趁势劫掠陈留、颍川诸县,凡经过的地方都杀光抢光。董卓性情残忍好杀人,将领们说话有失误的,便当场杀死,民不聊生。司徒王允与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等人密谋诛杀董卓。中郎将吕布,熟习骑射,力气大过常人,董卓自知待人无礼,因此行动时常让吕布护卫自己,非常喜爱信任他,发誓和吕布情同父子。但董卓性情倔强固执,(吕布)曾因小事不合董卓心意,董卓便拔出手戟向吕布掷去,吕布勇武迅捷,躲开了手戟,便赶紧赔笑向董卓道歉,董卓才消气。吕布因此暗暗怨恨董卓。董卓又命吕布守着中?,吕布便和董卓的侍女私通,心中更加不安。王允平日待吕布很好,吕布见到王允,自己述说董卓几乎杀死他的情况,王允就把诛杀董卓的计谋告诉了吕布,让他做内应。吕布说:“我们像父子一样,怎么办?”(王允)说:“你自姓吕,本来不是亲骨肉。如今忧虑死亡都来不及,还谈什么父子?向你掷戟的时候,他心里难道有父子之情嘛!”吕布于是答应了。(东汉献帝初平三年)夏季四月丁巳日,献帝有病初愈,在未央殿大会群臣。董卓穿着朝服乘车入朝,在道路两边布置军队,从军营到皇宫,左边是步兵,右边是骑兵,防卫严密,命吕布等人在前后护卫。王允命士孙瑞亲自写好诏书交给吕布,吕布命同郡人骑都尉李肃与勇士秦谊、陈卫等十几个人冒充卫士穿上卫士服装,在北掖门内守卫,等待董卓。董卓刚进宫门,李肃便用戟刺他,因董卓身穿铁甲没有刺入,胳膊受伤,从车上跌下,回头大喊道:“吕布在哪?”吕布说:“皇帝有诏命征讨贼臣!”董卓大骂:“庸狗,你敢这样做!”吕布随着他的骂声举矛刺杀董卓,驱使士兵去杀他。主簿田仪和董卓的奴仆向前扑向董卓的尸体,吕布又杀了他们,一共斩杀三人。吕布随即拿出怀中的诏书命令吏士们说:“诏书命只讨伐董卓,其余的人都不追究责任。”吏士都在原地站立不动,大呼万岁。百姓在路上唱歌跳舞,长安城中的男女卖掉他们的珠玉服装,买酒肉相互庆贺的,充满了街市店铺。朝廷任命王允为录尚书事,吕布为奋威将军,假节,礼仪制度与三公相同,封为温侯,共同主持国政。
15.C(“诗人全家在远离尘世的云山之地享受与山林同老、无牵无挂的避暑生活”错。表面上写终老山林、享受悠闲的避暑生活,实际上表达了岁月易逝、一事无成的感慨。)
16.①“褫带脱冠犹病暍”写诗人辞官后,内心仍然忧虑不已,表达对事业无成,蹉跎岁月的忧愤;②“正平颇忆著岑牟”写诗人回忆年轻时击鼓豪情,流露出对激情岁月的留恋;③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辞官过着平静生活,但仍希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复杂感情。(每点2分,意对即可)
17.(1)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以致天下之士
(3)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则该空不得分)
18.示例:①源远流长 ②脱口而出 ③侃侃而谈(每处1分,意思对即可)
19.①原句中“到了网络便有一种找补心态”为人们在现实和网络中不同的表现给出了一种原因,与前文衔接更加紧密。②原句最后“哪怕是废话连篇”是整个句子的重点,照应了材料的中心观点——包容废话,改句删掉这句话后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它能在几小时到几天内分解正常情况下需要数百年才能降解的塑料,有望大大提高塑料的回收利用率,真正拉开塑料循环经济的大幕。(缺少主语、搭配不当、逻辑错误修改正确各1分)
21.①出现在大多数消费品包装上 ②是减少塑料垃圾的有效方法之一 ③最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将其燃烧(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2.研究人员指出新的酶变体能够完成一个用化学方法将被分解成更小部分(解聚合)的塑料重新组装(再聚合)的“循环过程”。(4分,酌情给分)
23.【作文指导】从北京奥运会可以延伸出开放可爱的中国。关注中国的体育精神和航天科技,关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发展理念。
从“天宫课堂”可以延伸出科技自强的中国。关注中国载人航天取得的辉煌成就,关注中国空间站作为太空科普教育基地,对激发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年人弘扬科技精神、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的特殊优势。
从野生亚洲象迁移可以延伸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为守护自然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智慧。
从世乒赛上四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可以延伸出自信可敬的中国。体育的力量彰显了自信的个人、团结的集体、可敬可爱的祖国。
从袁隆平可以延伸出个人的奋斗和梦想。他的身上,彰显着中国人作为地球公民的责任担当,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这是可爱的中国。
可以立意:以人为媒,以国为介;可爱来自可信与可敬;讲好中国故事,树好中国形象;开放是最好的自信;读懂每一张可敬的中国面孔;身边有故事,故事是中国;复兴是奋斗最好的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