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人口容量(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人口容量(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02 21:0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导入导学】
(1)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
(2)对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有着众多的猜测和估算。你对此有何看法
【情景材料】
【 问 题 】
“80亿人口”是一个关乎全世界的话题,自然也引起各国关注。有的地区甚至给出了自己的“80亿”人口认证。据《菲律宾星报》15日报道,菲律宾一名26岁女子当日凌晨1时许诞下一名女婴,菲律宾人口与发展委员会将其认证为全球第80亿人。
另据俄罗斯塔斯社15日报道,亚美尼亚格加尔库尼克省省长萨尔基希扬当天在脸书账号发文称,地球第80亿名居民降生在该省的马尔图尼市。
“世界80亿人口日”——2022年11月15日
第一章 人 口
第三节 人口容量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
1.分析实例,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地理实践力)
2.比较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综合思维)
3.举例说明、归纳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综合思维)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阅读P16—20教材内容及图片,完成下列自主学习内容。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是指在保证资源 和 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和制约因素: 、 、人均消费水平等因素。
3.三种观点
(1)乐观者。 (2)悲观者。 (3)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按照 ,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02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 。
2.当前人类社会的人口问题
(1)主要表现:人口过快增长。
(2)影响:引发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 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 ,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 。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 ,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合理开发利用 保护良好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合理的生活方式
适宜的人口数量
发展中国家
公平的国际秩序
平等权利
生态平衡
【自主检测1】
1.判断正误。
(1)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资源环境承载力小,所能容纳的人口一定少。( )
(2)某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不会随时间而变化。( )
2.关于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叙述,乐观者认为(  )
A.现今世界人口已超过了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B.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
C.未来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可稳定在100亿左右
D.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全球人口不能再增长
3.为什么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
×
×
答案 B 解析 对于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估计,乐观者认为世界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
提示 西北地区水资源极度缺乏,生产力水平较低。
【自主检测2】
1.判断正误。
(1)资源环境承载力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
(2)为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发展中国家应不断追求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
2.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
A.青藏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内蒙古地区 D.新疆地区
3.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一样的吗?
 

×
答案 B 解析 我国西部资源环境承载力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小。我国东部资源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合理容量大。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
不一样。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因此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表现也不同。
【主题探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是我国最大的盆地,人口、城市较少,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地区差异较大。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简图。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2)说明塔里木盆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布特点。
(3)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主题探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是我国最大的盆地,人口、城市较少,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地区差异较大。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简图。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2)说明塔里木盆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布特点。
(3)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①防治土地沙漠化;
②加快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
③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发展经济。
盆地内部、南部和东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盆地北部、西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
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精讲精评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 概念:
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精讲精评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2.人口数量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数量庞大、与日俱增的人口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产生更严峻的生态环境影响。近几十年来,人们已充分感受到人口数量过快增长所带来的种种困扰,日益关注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结论:
人口数量一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受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丧失原有的承载能力。
精讲精评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3.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的因素:
(1)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一般来说,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就如同木桶能够容纳多少水一样,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依赖自然资源,如耕地、水、矿产等。人口越多,对资源的需求量越大;而每个区域的资源量都是有限的,只能满足一定数量的人口需求。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较多的人口。
【思考】——“短板效应”
我们知道,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所谓的“短板效应”
1. 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 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短板”问题?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依赖自然资源,如耕地、水、矿产等。
“短板效应”提示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资源量最少的那一种资源。
提示: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途径:
①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还可能发现可替代的新资源;
③科技水平的提高促使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往来,获取其他区域的资源。
【案例分析】——分析塔里木盆地人口与城镇分布区位
分布特点:
①分布在盆地边缘山麓地带。
②城镇分布与水源的关系是:
水源是制约塔里木盆地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因素,而水源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高山冰雪融水,水源最丰富的地区集中在盆地的边缘,故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
衡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例如,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并分析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与水源有什么关系?
【思维整合】——提高水资源承载潜力的途径
精讲精评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3.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的因素: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还可能发现新的资源,从而扩大资源环境承载力。科技水平的提高促使交通运输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往来。
【案例分析】——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
经济发展的条件:
不利条件:国土内市场狭小、矿产贫乏。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岛国多良港。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
日本土地资源、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精讲精评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3.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的因素:
(3)人均消费水平
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显然是不同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如果按照美国人的消费水平来生活,印度所能容纳的人口就要比现在少得多;
这是因为美国人在吃、穿、住、行和娱乐等方面消耗的资源之多,与其人口数量是不成比例的。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类发展指数
【思考】——对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同估计
从全球尺度来讨论,把全球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呢?对于这个问题,由于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计结果。
你赞同哪种估计,为什么
▲乐观者认为:
科学技术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帮助人类找到新的资源,解决种种难题,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
▲悲观者认为:
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若进一步增长,势必引起严重的后果。
▲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
一些学者认为,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100亿左右。
在估计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由于假定条件不同,制约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其估计结果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得到三种观点。
【思维整合】——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因素 相关性 影响
资源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资源越贫乏,资源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主题探究】——人口合理容量
14亿是一个忧虑的数字。14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4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中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本来就稀缺,再除以14亿,就少得可怜。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只有1.4亩,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中国的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人口却在不断增长,这一增一减,使得中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增长压力。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的最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2)结合我国国情,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面临的最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
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产生的压力过大,不利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精讲精评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概念。
精讲精评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所谓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精讲精评
二、人口合理容量
2.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
(1)临界性:
如果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容量相当,表明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2)警戒性:
人口容量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人口数量,相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低于人口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境界线。
(3)相对性:
经济系统运转的强化,必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前提,否则将导致生态系统的长期失调,造成人口容量的下降。
精讲精评
二、人口合理容量
3.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人口合理容量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途径:
‖ 调整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四十年来基本的人口政策。
‖ 加大对农村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
‖ 大力发展国家经济。
人口问题与经济落后常常是并发症,经济落后加剧着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从发展经济入手解决人口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思路。
‖ 积极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事业。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提高人口素质。要对困难人群﹑脆弱人群给予保护与支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通过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养老问题。
精讲精评
二、人口合理容量
4.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
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由此引发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
资源短缺
环境问题
社会问题:
就业、住房、交通
精讲精评
二、人口合理容量
5.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6)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7) 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8)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2)保护生态环境;
(3)提高科技发展水平,增加对资源的利用率;
(4)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促进对资源的循环利用。
(5)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都会影响人口合理容量。
【区分概念】——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不同点 内涵 最大人口数量 最适宜人口数量
体现意义 生存 发展(生活)
人口数量 大 小
相同点 制约因素 与资源状况、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特征 ①不确定性: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②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可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图 示 分 析
【活动】——讨论我国人口多少合适
我国人口众多,一些人认为这是个大负担,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沉重压力;但也有人认为,适当的人口增长可以带来人口红利,即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较轻等,是能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利好因素。
1949年以后,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将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40多年来,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缓解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也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人口红利期。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呈现重大转折性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适龄人口总数开始减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顺应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如今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国家根据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新形势,作出的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
我国人口究竟多少才合适 这不仅要依据我国资源、环境的状况,还需要考虑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
很多学者研究过我国的人口容量。早在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为7亿一8亿。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认为,从土地资源来看,我国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
(1)收集有关我国人口政策的宣传图片,了解人口政策的调整情况。
(2)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谈谈你对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
(3)确定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要考虑哪些因素
【活动】——讨论我国人口多少合适
我国人口众多,一些人认为这是个大负担,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沉重压力;但也有人认为, 1949年以后,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将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40多年来,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缓解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也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人口红利期。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呈现重大转折性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适龄人口总数开始减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顺应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如今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国家根据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新形势,作出的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
(1)收集有关我国人口政策的宣传图片,了解人口政策的调整情况。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口从农业社会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过渡到工业化初期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再过渡到工业化中后期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促使这种变化的因素可归为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和人口政策。根据人口政策方向,可将新中国70年分为四个阶段:
①1949~1970年:限制节育和鼓励节育的交错;
②1971~1979年:以“晚、稀、少”为特征的计划生育;
晚”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才结婚;
“稀”指两胎要间隔4年;
“少”指只生两个孩子。
③1980~2013年:以“一胎化”为基调的计划生育;
④2014年~2022年: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以及全面三孩政策。
【活动】——讨论我国人口多少合适
我国人口众多,一些人认为这是个大负担,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沉重压力;但也有人认为,适当的人口增长可以带来人口红利,即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较轻等,是能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利好因素。
1949年以后,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将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40多年来,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缓解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也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人口红利期。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呈现重大转折性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适龄人口总数开始减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顺应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如今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国家根据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新形势,作出的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
我国人口究竟多少才合适 这不仅要依据我国资源、环境的状况,还需要考虑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
很多学者研究过我国的人口容量。早在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为7亿一8亿。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认为,从土地资源来看,我国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
(2)谈谈你对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
中国的人口政策是指中国政府调节和指导本国人口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主要包括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单独二孩政策、双独二孩政策、独生子女政策,婚姻政策和人口迁移政策等部分。
政府根据全国人民和整体民族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着眼于人口发展与自然资源开发相协调、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兼顾人民意愿和民族习俗等客观条件,制订符合中国国情的人口政策。中国人口政策概括说来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活动】——讨论我国人口多少合适
我国人口众多,一些人认为这是个大负担,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沉重压力;但也有人认为,适当的人口增长可以带来人口红利,即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较轻等,是能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利好因素。
1949年以后,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将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40多年来,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缓解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也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人口红利期。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呈现重大转折性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适龄人口总数开始减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顺应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如今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国家根据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新形势,作出的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
我国人口究竟多少才合适 这不仅要依据我国资源、环境的状况,还需要考虑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
很多学者研究过我国的人口容量。早在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为7亿一8亿。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认为,从土地资源来看,我国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
(3)确定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要考虑哪些因素?
①自然环境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③生活消费水平
④科学技术水平
⑤地域的开放程度。
【课堂小结】
【素养提升】——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复活节岛是位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
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
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1.B 解析:
环境承载力受资源、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它是在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后而做出的估计数值,不是在纯自然状态下的数值;
t2时期,该地实际人口数量和环境承载力均得到提高,据此推测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t3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超出了环境承载力,环境恶化;
t4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虽接近环境承载力,但生态环境质量较t1时期差。
【素养提升】——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复活节岛是位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2. 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与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有关
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人口数量只能低于环境承载力
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2.D 解析: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受到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素养提升】—— 广州的人口数量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3~4题。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承载力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3.B 解析:
该指标可以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由此可判断该指标为广州人口合理容量,这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地区开放程度、科技水平、消费水平等。
其中资源、地区开放程度、科技水平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人口容量具有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的特征。
【素养提升】—— 广州的人口数量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3~4题。
4.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B 解析:
任意扩大资源索取量,保持较高的人口增长速度,会加大当地人口规模,从而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