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7.1行星的运动(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7.1行星的运动(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1-02 19:5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第1节 行星的运动
思考:不同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行星运行的轨道有什么特点?
地上的现象
天上的现象
牛 顿
恒星、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
情境与思考
1. 地心说
代表人物: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
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观点:
托勒密(公元90年希腊)
科学的足迹
“地心说”模型 存在的问题
(1)随着人们对天体运动的不断研究发现,“地心说”所描述的天体的运动不仅复杂而且问题很多。
(2)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人们希望借助星星的位置为船队导航,因而对行星的运动观测越来越精确,科学家经过长期观测及记录的大量的观测数据,用托勒密的“地心说”模型很难得出完美的解答。
人们认识到:
(1)“地心说”的狭隘性;
(2)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应该简单而和谐!
1. 地心说
代表人物: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观点:
托勒密(公元90年希腊)
2. 日心说
观点: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转动
代表人物:哥白尼(1473年—1543年)
哥白尼经过近四年的观测和计算,于1543年出版了“天体运行论”正式提出“日心说”。
认为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
科学的足迹
1. 地心说
代表人物: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观点:
托勒密(公元90年希腊)
2. 日心说
观点: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转动。
代表人物:哥白尼(1473年—1543年)
3. 日心说的完善
代表人物:
第谷
开普勒
科学的足迹
天才观测家
第谷(丹麦)
开普勒(德国)
天才数学家
二十年的精心观测

750多颗星的观测记录
几千个数据
四年多的刻苦计算

进行了70多次尝试……
误差仅为2′
都与第谷的数据有至少8′的偏差

否定天体在做“完美的”圆周运动
行星轨道是椭圆的
十七世纪,开普勒在“日心说”的基础上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定律,成为人类对行星运动第一次定量表述,为万有引力的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普勒第一定律:
(轨道定律)
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太阳处在所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定律
A
B
C
D
E
F
开普勒第一定律:
(轨道定律)
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太阳处在所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
(面积定律)
对于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若tAB= tCD = tEF ,则
远处速度慢
近处速度快
SEF
SAB
SCD
冬至
夏至
开普勒定律
SAB= SCD = SEF
A2
A1
地球
开普勒第一定律:
(轨道定律)
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太阳处在所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
(面积定律)
对于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
(周期定律)
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都相等。
表达式:
a3
T2
= k
半长轴 a
开普勒定律
k=a3/T2
(1024km3/年2)
行星 轨道半长轴 a(106km) 公转周期T(年)
水星 57.9 0.241
金星 108.2 0.615
地球 149.6 1.00
火星 227.9 1.88
木星 778.3 11.86
土星 1427.0 29.46
天王星 2882.3 84.0
海王星 4523.9 164.8
八大行星轨道数据表:
3.34
3.35
3.35
3.35
3.35
3.35
3.35
3.35
探究k值决定因素:
行星或卫星 中心体 轨道半长轴a(×106km) 公转周期T(天) k值
水星 太阳 57 87.97 3.36×1018
金星 108 225 3.35×1018
火星 228 687 3.36×1018
同步卫星 地球 0.0424 1 1.02×1013
月球 0.3844 27.322 1.02×1013
k值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
高中阶段对行星运动的近似化研究
①多数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②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线速度)大小不变,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③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总体来说,就是把行星的运动看作为匀速圆周运动处理,对应的半长轴即为圆的半径。
例1.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
A.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有一个共同的轨道焦点
B. 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
C. 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与它和太阳的连线垂直
D.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自转的周期就越大
E.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公转的周期就越大
F. “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最长
×



×

开普勒第一定律:
(轨道定律)
开普勒第二定律:
(面积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
(周期定律)
—— 椭圆
—— v近v远
—— R3/T2=k
(k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
开普勒定律
例2. 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公式R3/T2=k,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 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
B. k代表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
C. T代表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
D. T代表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
AD
开普勒第一定律:
(轨道定律)
开普勒第二定律:
(面积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
(周期定律)
—— 椭圆
—— v近v远
—— R3/T2=k
(k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
开普勒定律
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