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说课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说课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3 17:3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2022
杨氏之子
目录
CONTENTS
1
说教材
2
说学情
3
说教法与学法
4
说教学过程
PART 01
说教材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
教材特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最大的特点在人物语言上。《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本文讲述的是一个梁国姓杨的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的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
一、教学目标
一、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对课文进行断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对每句话的理解分析,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PART 02
说学情
二、学情
学生情况:
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对文言文充满新奇感和好奇;并对一些问题不知解决方法,重要的是在本文的断句上做到正确且有节奏感。
学情分析:
重点要让学生抓住本文的重难点,逐一突破,尤其是在断句上要教会学生断句方法,从而让学生做好停顿、体会语感,而后能够正确流利直至最后背诵全文;在此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借助书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因此让学生体会课文主旨。
PART 03
说教法与学法
二、请在此处添加标题
情景导入教学
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杨氏子所处的环境以及自己该如何解释。
讨论法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发表个人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灵感,对于杨氏子和孔君平的对话积极思考。
讲授点拨法
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如教师教会学生断句并提问时给予学生提示。
提问法
设置些问题贯穿整个教学流程,让学生由整体到局部地学习把握课文;如课前留给学生问题让学生思考。
多媒体演示法
辅以多媒体演示法,展示图片,增强学生感受;配乐朗读,渲染气氛;如在导入时让学生更加直观走进课文。
三、学法
学生诵读法
朗读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要方法。通过朗读更好的体会课文的节奏与停顿并且通过朗读更好的思考问题,有利于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要结合书下注释对本文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并在自主学习中了解主人公杨氏子语言的巧妙以及二人对话的精髓。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程的每个环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课下及时复习等等。
合作探究法
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教师给予相关提示,师生合作交流得出问题答案。
PART 04
说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将借助多媒体放两张图片,一张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图片、另一张是曹冲称象的故事图片,通过这两个故事中孩子的机智来代入本课即将学习的杨氏子,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进入本课的学习。
四、教学过程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为了让同学们读对字音,读通句子,能够结合书下注释,大致翻译文章课文,了解到文章所写的故事,让同学们对新课有一个基础的感知,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要让学生默读课文,将不理解的字词意思标出来,同时默读书下注释,将书下注释中的内容标到原文,并尝试进行翻译,最后老师领读课文,纠正学生的字词发音问题。
三.结合预习,再读课文:
为了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孩子们存在好奇心,进入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结合预习讨论交流一下标题《杨氏之子》是什么意思?并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再读课文后,你发现杨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结合这两个问题,我们进入正文的学习。
四、教学过程
四.品读课文,分句解析:
这是本课的核心部分,即对课文句子逐一分析。我会拿出一个句子,结合书下注释和学生共同探究这句话的翻译,并向学生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杨氏子语言的巧妙。如分析“为/设果,果/有杨梅”这句话时,分析谁为谁设果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到翻译课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要联系上下文,为同学们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让同学们着重的记一下。
为/设果,果/有杨梅。
其中为:替、给,设:摆放,摆设,多音字为,应。
句意是孩子为孔平君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其中要了解多音字为,第一个读音是作为,意思为充当,第二个读音的组词,为为自由而战,意思为表示目的,用作介词。第二个多音字应,他的第一个读音组词为快应一声啊,意思为答应,第二个读音的组词为答应,意思为回答。
提出问题:谁为谁设果?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分析谁为谁设果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到翻译课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要联系上下文,为同学们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让同学们着重的记一下)。
四、教学过程
五.巩固练习
在通过对本课的精细解读之后,学生对课文内涵有了初步体会,于是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主要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和学生自主思考的学习方法,如教师向学生提问:
(1)再次通读书下注释,知道每个词的具体含义。
(2)通读文言文,再次体会文言文的语气停顿。
(3)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孔君平听到了杨氏子的回答之后,他会有什么反应呢?
(4)学了本文之后,你有什么思考?你从杨氏子身上可以学到什么?
因而更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以及文章主旨的揭露。
六:课堂小结:
本文的主旨是本文通过叙述梁国九岁的杨氏之子巧妙地应对孔君平逗弄的故事,赞扬了杨氏之子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表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
七.作业布置:
1.同学们大胆想象一下,孔君平听见杨氏子的回答会有什么反应呢?大家课下交流讨论,我们下节课进行分享
2.学了本文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思考吗?
2022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