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扩、荷”等4个字。读准多音字“荷”,理解“重荷”和“镶金边”的意思,会写“镶”字。
2.理清课文结构,感受海上日出是“奇观”。
3.领悟课文是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的,感受日出过程的颜色美、光亮奇和太阳上升的艰难,体会日出之奇和作者观赏日出的欣喜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抓住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2.感受日出过程的颜色美、光亮奇和太阳上升的艰难,体会日出之奇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抓住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话说“日出”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同学们见过日出吗?你是在哪里看的日出?
预设1:看过海上日出;
巴金先生和你一样,也喜欢海上日出,我们一起跟随巴金先生仔细去欣赏《海上日出》吧!
预设2:没看过海上日出。
巴金先生也很喜欢看日出,不过他和大家在不一样的地方,他在——海上看日出,一起去看看巴金先生是怎么写的吧!
二、检查预习,识字学词
师:相信大家通过自己的预习,一定能顺利地完成预习挑战。
1.指名读,齐读下面的词语:
一刹那间 转眼间
这两个词都表示时间很短。“刹”是一个多音字。读“刹”(chà)时,还可以组词古刹、宝刹。“刹”是寺庙的意思,它还有一个音,谁知道?对,刹(shā)。
2.指名读句子。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1)强调多音字“荷”,出示“荷”的义项:
莲;
担、扛;负担。
为“荷”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这是一支荷枪实弹、训练有素的武警部队。
②荷花
③重荷
(2)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分辨和分辩该怎么区分?
(3)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来看,镶是要求会写的字。镶是金字旁,右边也读襄,把衣拆开,人们手里拿着农具,在地里挖一个个小洞。染上下结构,上面有个三点水,说明——和水有关,对,把东西放在液体里,九就是来来回回要放9次,那8次行不行,10次行不行?所以是把东西来来回回放在液体里很多次,下面是个木——古时的颜料很多都是从植物当中提取出来的。有时候把字的部件进行分解,我们就能准确理解意思。
镶和染都能够改变事物的面貌,但是改变方式不一样,这里有两幅图,分一分,哪个是染,哪个是镶。(镶是把东西嵌进去或者在(在外面加边)物体外围一圈,染是把东西放进里面,这个颜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三、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1.同学们预习得非常到位,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海上日出的景象,一起欣赏海上日出吧!怎么样?美吧!看了海上日出的景观,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了巴金先生看海上日出的感受,你能找到吗?
(1)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板书:奇观)指名读,齐读。
(2)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3)什么叫“奇观”?奇特、罕见的景象。
为什么说这海上日出是奇观呢?它奇在哪里?
预设1:变化
预设2:太阳上升的过程非常美丽。
2.师:对啊,为了看这不断变化的日出,巴金先生……(出示句子)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巴金先生很喜欢看日出。
巴金先生看了很多次日出。
巴金先生写的并非一天之内的海上日出。
3.师:是啊!巴金先生常常要去看日出,所以碰到了好几种日出的变化情况。请默读2~5自然段,找一找,课文写了哪几种日出的情况。
天气晴朗时(第2~3自然段)
太阳走进云堆中时(第4自然段)
太阳被黑云挡住时(第5自然段)
四、研读顺序,感受变化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在这三种日出中,让你觉得变化最多,变化最奇特最美丽,令你印象最深刻是哪一种?
预设:天气晴朗时。
2.天气晴朗时,海上之景一览无余。让我们走进日出前的天空,想象太阳即将升起画面。请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日出前天空发生了什么变化?(天空背景:浅蓝—出现一道红霞—慢慢扩大范围—加强亮光)
天空颜色变化。
你真会读课文
你还读出了什么变化?
光亮的变化。你真会发现。
请大家比较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少了这两个词行不行?既然天空颜色变化有快有慢,那我们在朗读这一句的时候,语速应该是有变化的。请你读一读。
天边的色彩和亮光转瞬即变,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让我们和巴金先生一起不转眼地盯着它,太阳是不是马上就要喷薄而出了?
果然,过了一会儿,太阳又发生了变化。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请你思考作者笔下的太阳在哪些方面发生着变化并圈出描写太阳的关键词语。
师:太阳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形状、颜色、动作、亮光)
2.指名交流,梳理顺序。
师:不同方面的变化顺序又是怎样的?
形状:小半边脸—圆东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把太阳比作人,)
颜色:真红—红得非常可爱—深红
(一个简单的红色作者就写出了红的变化、红的层次,可见巴金先生的观察多么细致。一起读)
亮光:没有亮光—夺目的亮光
(太阳瞬间就发出万丈光芒,转眼间的景致完全不同,正如作者说——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齐读,读出变化速度之快)
动态: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师:瞧,抓住了景物变化的顺序来写,就会非常清晰。(出示篇章页,这个单元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读,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在这篇课文里巴金先生就是抓住了太阳的变化来写的。)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3.想象画面,读出变化。
出示相关句子: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作者用细腻的文笔为我们描绘了太阳从海平面一步步升起的过程。从这些加点的短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太阳就像一个背着重重的背包爬山的人,尽管吃力,但它却坚持不懈地往上爬,它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五、课后作业,巩固顺序
这句话是将太阳上升过程中的变化写得非常清楚,请大家在课后的时候选择一种自然景物,如日、月、星、云、下雨等,先进行观察,再仿照课文写法,抓住景物变化顺序,有重点地写出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