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少
土
年
闰
壹
说教学背景
贰
说教学分析
叁
说学法分析
肆
说教学过程
目录
DIRECTORY
伍
说板书设计
壹
说教学背景
1.1 教材分析
《少年闰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少年闰土》是一篇精读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呐喊》中的文章《故乡》。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针对课文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学生要学会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通过对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多朗读、多体会、悟出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学生要掌握并能运用这一方法。
1.2 学情分析
学习状况
学生情况
解决对策
六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通过预习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但鲁迅先生的文章年代距现在较远,学生对一些词汇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可能难以理解,所以教师要提前安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以及课上重点句子的讲授。
在前面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人物描写已有初步的了解,初步学会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体会思想有了感性认识,但分析和理解能力不强。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要让学生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
读、思、研、讨结合
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读准字音:猹、祭祀、装弶、秕谷、鹁鸪、獾猪;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理清课文条理;
3.根据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感知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孩子;
4.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讨论法,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借助背景资料、抓住关键词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所以在过程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标规定,“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会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封建主义的批判,并能升华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1.4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四件希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难点
理解句子“阿,闰土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高墙上的四角天空。”本句是本文的主旨,学生要充分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从中提炼文章的中心。
贰
说教学分析
2.1 教法分析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美学分析,让学生理解作者鲁迅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共鸣,体会劳动人民淳朴的性格以及对封建主义的批判精神,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欣赏教学法
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认真阅读课文。利用谈话法、讨论法等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由扶到放法
利用PPT等现代教学技术展示“闰土刺猹”的画面,教师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渲染情景,启发学生想象画面,让闰土这一形象鲜明地树立起来。
情景教学法
叁
说学法分析
3.1 学法指导
01
02
03
04
从读中学、问中学、论中学、练中学来达到乐学、会学、善学、志学的目的,以便更好的提高和巩固自身的能力。
从读书中来学到探索发现
从问题中来学到思考质疑
从讨论中来学到深入理解
从练习中来学到知识稳固
肆
说教学过程
4.1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01
导入新课
(五分钟)
02
自主学习
(十分钟)
03
教师讲授
(十五分钟)
05
课外拓展
(三分钟)
04
合作探究
(十二分钟)
4.2复习导入
14
_____的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_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______________的西瓜,其间有一个________的少年,项带______,手捏一柄_____,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_________,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深蓝
金黄
一望无际的碧绿
十一二岁
银圈
钢叉
将身一扭
【设计意图】第一节课时学生学习了生字词,阅读了前五个自然段,初步了解闰土的性格。利用复习导入,可以考察学生第一自然段背诵情况,同时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的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
4.3 自主学习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6-18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小组讨论思考: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事 简要概括,并说说分别体现了闰土什么性格。
16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潮汛看鱼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清晰文章思路,使学生初步了解文中的四件事,为了解人物特点做好铺垫。
4.4 新课讲授
16
17
【设计意图】《课标》 中指出,“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并说出自己的喜爱、崇敬等感受。”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抓环境、动作等细节描写,做到了人物评价的训练。通过直观展示图片,让学生对此环节印象更深刻;并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多读文章,也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6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7“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鸹,蓝背....”
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从黑色字中可以看出闰土什么特点?
资料引入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也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大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们在沙地上,下了雪,我扫除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面了。
——鲁迅《故乡》
4.4 新课讲授
16
18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受出发,分角色朗读,出示闰土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闰土的形象,对闰土的人物画像更精确。
10...... 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11 “管贼么 ”
12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13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14 “他不咬人么 ”
15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机智勇敢
看瓜刺猹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这里闰土的形象是什么?
猹
4.4 新课讲授
16
20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再读第一自然段,联系四件趣事,使学生对少年闰土的形象更加深刻。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农村无忧无虑的生活的羡慕和向往,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
1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重看第一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课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第1自然段就把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逐步回忆,依次叙述,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借鉴运用。
同学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闰土月下刺猹的情景。
4.5 合作探究
速读6~17自然段,作者写了几个“不知道”?
当闰土在瓜地刺猹、海边拾贝、雪地捕鸟、看跳鱼儿时,“我”和往常的朋友们在干什么呢?
“我”怎样看待闰土的生活?
作者将天空写成“四角的天空”有什么意图?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4.5 合作探究
16
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
而“我”却不知道
闰土
“我”
22
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
有看瓜刺猹的经历
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
而“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而“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而“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4.5 合作探究
16
19
18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当“我”知道闰土有那么丰富的生活,有那么广博的见识,他知道无穷无尽的希奇事的时候,我由衷地发出了一句感叹:
这些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我”从来都不知道,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4.5 合作探究
“我”怎样看待闰土的生活?
“我”对闰土的生活感到羡慕和向往
4.5 合作探究
“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的是“我”和往常的朋友们如井底之蛙,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院子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所以孤陋寡闻。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当时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设计意图】第十八自然段含义深刻,不仅是本文的主旨,且对人物形象及性格的进一步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设立四个问题由浅入深的让学生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提炼文章的中心。
作者将天空写成“四角的天空”有什么意图?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4.6 课外拓展
【设计意图】阅读原文,让学生看到早已和少年时大相径庭的中年闰土,被时代和世俗压制住的闰土,和本课学习的闰土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对少年闰土的形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揭露当时封建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鲁迅写本文的意图和思想感情。
第十九段我和闰土不得不分开,多年后两人重遇,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阅读鲁迅的《故乡》,思考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有什么区别。
伍
板书设计
5.1 板书设计
雪地捕鸟
27
看瓜刺猹
海边拾贝
潮汛看鱼
聪明能干
机智勇敢
见多识广
我
闰土的稀奇事
羡慕、向往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