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大战中的插曲
南阳市五中
开卷有益—激活思维高效导学
松柏之气概
金戈铁马,峥嵘岁月,他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中走来,他从枪林弹雨中穿过……爱国运动中,他积极踊跃,不畏强权;狼烟四起的战场,他挥兵酣战,勇往直前;白色恐怖中,他机智敏锐,忍辱负重。革命斗争、武装起义、万里长征路,都印刻着他坚定的脚步和伟大的革命精神。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他寄情于中国国防科技事业。为了“两弹一星”,他运筹帷幄,呕心沥血。
文 学 常 识
开国元勋——聂荣臻
聂荣臻(1899~1992),军事家,共和国元帅。192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黄埔军校教官。他参加
了南昌起义,率部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
五师副师长、政委,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创建
我党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中任华北军区
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等职。在数十年的军事生涯中为中国革命战争、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聂荣臻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开国元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93载,他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前半生,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后半生。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写 作 背 景
1940年,八路军发动了有105个团参战的大规模对日作战,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百团大战”。当晋察冀军区正向井陉矿区进攻时,部队救起了两位日本小姑娘。后来聂荣臻又写了一封信,跟两个女孩一起交给了一位可靠的农民,并把两个孩子送到城里,交给日本人。
元帅战火救孤,已成历史佳话。1980年,正是中日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开始升温的阶段。那个大一点的小女孩美穗子竟然被《读卖新闻》找到了,而且还联系到了聂荣臻元帅。此后聂荣臻元帅在1980年秋天,邀请那个日本女孩美穗子来华访问,并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接见。
本篇文章就是聂荣臻在百团大战40年后写的一篇回忆录。
相 关 知 识
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其他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回忆录
散文的一种。用叙述或描写的方法追记自己或自己所熟悉的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回忆录要求“三亲”原则:亲闻,亲见,亲历,是为第一手资料;写作回忆录要注意真实、广泛、突出六个字。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
作业时间:20分钟
1.记识字音
①颠簸( ) ②怜悯( )
③沟壑( ) ④浩劫( )
⑤幡然( ) ⑥胁从( )
⑦襁褓( ) ⑧辗转( )
bǒ
mǐn
hè
jié
fān
xié
qiǎng
zhǎn
yǔn 殒身
yǔn 陨落
xiáng 详细
xiáng 祥瑞
róng 戎装
xū 戌时
bǔ 哺育
pǔ 浦帆
3.辨析词义
(1)安置·安排
[辨词] “安置”,安放、安排,使人或事物有着落。着重指使工作、生活等有适当的位置。多指处理人事工作的活动。“安排”,着重于分清先后、主次、轻重缓急、有条有理地处理人和事。多指工作上的处理活动。
[选词]
①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儿都得到了很好的 。
②在温暖中复得是上天的考验还是命运中不经意的 ?
安置
安排
(2)徘徊·彷徨
[辨词] “徘徊”,本义指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并不涉及是否想到某个地方去),所指的心情不一定不好,用于本义居多,用于比喻义则少见。“彷徨”,本义不只是指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还兼指想到某一个地方去而不明去向,心情多是不好的,它的比喻义也强调心神不定这一层意思,用于比喻义居多。
[选词]
①他心绪不宁地在房间里 。
②这种 不安的心理好像把什么人都传染上了。
徘徊
彷徨
[释义]
①孤苦伶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刀光剑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至仁至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横征暴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惨无人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背井离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隐约显现出刀的闪光和剑的影子,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
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竭尽仁义之道。
指强征捐税,搜刮人民财富。
残酷到了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离开家乡到外地。
1.本文的标题为“大战中的插曲”,作者是如何叙述这一“插曲”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故事背景,点题并引出“插曲”。再用倒叙的方式,叙述大战中聂荣臻拯救两个日本女孩并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军人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文章以小见大,通过叙述大战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写出中国军人在处理战争中各种问题的方式和态度,体现出中国军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个故事也成为中日友谊的象征。
文章用质朴、自然、亲切的语言回忆过去,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流露出作者理性又真诚的感情。
2.聂荣臻在送回日本女孩的时候,为什么要写一封没有加封的信给日本军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聂荣臻写这封信是为了交代事件的原委并表明自己的立场。聂荣臻送回两个日本女孩是为了让她们回到自己的祖国,回到她们的亲人身边,这么做是出于对孩子的照顾,为孩子的安全和将来考虑。
信件不加封是为了让更多的日本下层人员看到,以此了解我军的思想和精神。聂荣臻的信义正词严、不卑不亢,展现了其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体现了其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体现了我们的军队是一支不畏强敌的仁义之师、正义之师。
战火中的信件体现了我们八路军对战争的认识和态度,日本士兵和日本人民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应给予同情;对于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为了民族的生存和人类的和平,我们要抗战到底。
3.读完这篇文章,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聂荣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井陉之战中,聂荣臻拯救了两个日本女孩,认为“孩子是无罪的”,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通过照料孤女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细心慈爱、和善亲切;从给日本官兵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深明大义、胸怀宽广、富有正义;在送回孤女之后,“每逢想起这件事,还常常为她们担心”,体现出他的善良仁慈。
聂荣臻具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具有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是一位慈善仁义、和蔼可亲、宽厚细心的将军。
4.[拓展延伸]展开想象,说一说40年后,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看望聂元帅的情景,然后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片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材这样积累
课内素材
在炮火纷飞、生灵涂炭的战场,无辜的孩子常常成为牺牲品,这是莫大的悲哀和不幸。抗战军民把彷徨无依的美穗子姐妹从死亡边缘解救出来,让她们远离硝烟弥漫的战场,这是怎样的宽容、大度和仁爱!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有些日军杀妻弃子,仓皇而逃,在中国留下了5 000多名孤儿。饱受日本侵略者欺凌的中国母亲不计前仇,纷纷把日本孤儿领回家中,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悉心养护,视如己出。这是多么高尚、无私的母爱!
战争之痛有多深?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 500万人,直接间接损失达6 000亿美元。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日本家庭妻离子散,人财两空。聂荣臻在写给日军的信中说:“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不图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巨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万恶之罪行也。”这里,聂帅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穷兵黩武的日本军阀是万恶之源,但中日两国百姓却并非天生的仇敌。
用箩筐送回的美穗子长大成人。当她怀着报恩之心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回到日本的遗孤大都铭记着中国的养父母,有的捐资建造公寓,有的给养父母养老送终。为了回报中国母亲抚育日本孤儿的恩情,一位名叫远山正瑛的日本老人,不远万里来到内蒙古恩格贝,在茫茫沙海植树造林十几年,用代表生命、象征和平的绿色洗刷侵华日军的罪孽。这让人们看到了跨越国界的真情和渴望,看到了中日两国人民执著于和平的精神。
然而,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让珍爱和平的人们寝食不安:直到今天,仍有一些日本人美化侵略历史,推卸战争责任。在收养几千名日本遗孤的东北,侵华日军遗留的毒气弹依然摧残着那里的百姓。这对于宽厚善良的中国人民是多么大的伤害!这一切都警示人们——历史不能忘记,悲剧不能重演。
课外素材
聂荣臻将军阁下:
这封信草草不恭,请您原谅。我匆忙地看了《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报道,我惊讶了。我不就是将军所要寻找的“兴子”吗?
那时我才四岁,妹妹一岁,当时情况已记不得了,我父亲是河北省井陉煤矿铁路井陉站职员,昭和十五年八月二十一日负伤而死,母亲被炮弹炸死。
据伯父讲,我被八路军领走,后又送回来了。遗憾的是妹妹于九月二十四日,在北京铁路局石门铁路医院死亡。回国那阵子,我常常向姥姥讲起“吃梨”和“坐挑筐”等事情。
姥姥是贫民,我在经济贫困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经历了无数难以言表的痛苦。现在,我成了家,有了三个女儿,感谢您救命之恩。日中两国恢复邦交的时候,我曾在一刹那间悼念过,要是我的父母也活着该多好哇?
如果可能,我想到父母和妹妹的亡地拜访,对我健康地活着表示感谢和进行充分的凭吊。如果情况允许,我想访华拜会阁下,特别要感谢您救命之恩。
祝您更加健壮地工作。
美穗子
素材这样运用
在恩格贝沙漠,人们为远山老人铸了一尊铜像,基座上写道:“远山先生视治沙为通向世界和平之路,虽九十高龄,仍孜孜以求,矢志不渝,其情可佩,其志可鉴,其功可彰。”远山老人和美穗子一样,怀着感恩的心,致力于和平事业,让人赞叹,令人敬佩。
面对嗷嗷待哺、孤苦伶仃的日本孤儿,无论是侠肝义胆的中国将军,还是心地善良的普通百姓,都敞开了温暖博大的胸怀,情真意切,仁至义尽。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回首那段血火交织的历史,重温将军救孤的佳话,我们不禁感叹于中国军民以德报怨的义举,感叹于中日两国志士仁人的国际主义情怀,更对中日两国关系抱有一份期待,期待那种超越国界的伟大情感能够化解矛盾、消弭纷争,促进中日和平与友好事业不断发展。
相关主题阅读
中国抗日战争简介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结束,共14年。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一)局部抗战阶段
局部抗战兴起阶段(1932年1月至1932年12月)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政策,东北迅速沦陷,东北军大部分撤至锦州,张学良亦将辽宁省府迁移至锦州。1932年1月1日,日军进攻锦州,但东北军最终仍以“不抵抗”的姿态,退出了锦州。由于当局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并炮制伪满洲国。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即淞沪抗战)爆发。一·二八淞沪抗战是十四年抗战的重要起点之一,是中国军队第一次与日军的全面对抗和较量,也是局部抗战阶段给予日军沉重打击的一次战役。它遏制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为全面抗战争取了宝贵的备战时间。
局部抗战发展阶段(1933年1月至1937年7月)
1933年1月1日,日军开始进犯山海关,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
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5月31日,中日签署《塘沽协定》,国民革命军退出热河和冀东,日本打开了通往华北的大门。1935年,日本策划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6月11日,梅津美治郎就华北问题提出备忘录;7月6日,何应钦复函全部承认日方要求,实际形成《何梅协定》。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二)全面抗战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 是战略防御阶段。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当时, 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 所以由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
在全国抗战初期, 国民党表现出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 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 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阻滞了日军的推进, 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但是, 由于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 所以, 尽管国民党军队的许多官兵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 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 国民政府亦迁都重庆。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提出一条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的路线。1937年8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 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前线。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 开辟敌后战场, 主要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 是战略相持阶段。
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 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 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 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 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
1938年9月, 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 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问题, 批判和克服了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 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在此阶段, 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 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 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大扫荡”。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 坚决地进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 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
1940年3月, 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 组织伪军, 协同日本侵略军进攻抗日根据地。同时, 国民党的反共倾向也日渐增长, 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的政策, 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 妄图消灭共产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进步势力, 争取中间势力, 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 领导解放区军民一面抗击日伪军的“大扫荡”, 一面打退了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 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至1943年12月, 日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被迫收缩战线, 华北方面军停止向抗日根据地进攻。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是战略反攻阶段。
1944年, 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 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与此同时, 国民党正面战场却出现了大溃败的局面,先后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1945年, 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 扩大了解放区, 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当时, 由于国民党军队主力分散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 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在解放区军民的包围之中, 因此全面反攻的任务, 自然地主要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队来进行。1945年5月, 苏军攻克柏林, 德军正式向盟军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宣告结束。1945年8月, 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胜利, 逼近日本本土。8月6日和9日,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
1945年8月8日, 苏联政府对日宣战, 出兵中国东北。8月9日, 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 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 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 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9月2日, 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9月9日, 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 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 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至此,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 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 重要战役200余次, 大小战斗近20万次, 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 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 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关于抗战期间中国的损失, 抗战胜利后, 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帖》指出, 沦陷区有26省1 500余县市, 面积600余万平方千米, 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 我军伤亡331万多人, 人民伤亡842万多人, 其他因逃避战火, 流离颠沛, 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 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 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 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地区及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 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此外, 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 在抗日战争中, 中国军民伤亡共3 500多万人, 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 600余亿美元。
1949年12月,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51年8月13日, 周恩来总理签署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通告, 规定每年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链接:日本侵华实录 (1874年至1931年)
1874年5月, 日本出兵3 600余人入侵我国台湾, 残酷杀戮高山族同胞。10月, 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 承认琉球为日本保护国, 并赔偿日本兵费50万两白银。
1894年7月, 日本军舰突然袭击在丰岛海面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军舰, 重创“济远号”和“广乙号”;击沉“高升号”运输舰,造成700多名中国官兵死亡, 由此爆发中日“甲午战争”。9月, 日舰队在黄海海面袭击中国北洋舰队, 击沉4艘军舰。“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及全船250人、“经远号”管带林永升及全船270人壮烈牺牲。10月, 日军分两路侵犯我辽宁省。11月, 日军占领大连、旅顺。日军进入旅顺后, 见人就杀, 在4天3夜的大屠杀中, 全市2万多中国人惨遭杀戮, 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
1895年2月, 日军从水陆两路夹攻驻威海卫中国海军。3月, 日军占领整个辽东半岛, 日军所至, 烧杀淫掠, 无所不为,仅在田庄台一地, 就杀死我军民2 000多人。4月, 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割地赔银的《马关条约》。6月, 日军再度登陆台湾。11月, 日占领台湾全岛。同月, 日本强迫清政府同日签订《中日辽南条约》, 中国向日本交纳3 000万两白银, 日本才交还辽东半岛。
1898年日本强行将福建划为其势力范围。
1900年5月, 日、俄、英、美、德、法、意、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 镇压义和团等反帝爱国运动。7月, 日军攻陷天津,在津抢劫白银200多万两。8月,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在京烧杀淫掠。
1901年9月, 清政府与日、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 交出税务、使馆区管理权,并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
1905年1月, 日军再度占领旅顺。3月, 日军占领奉天 (今沈阳) , 并与俄为争夺中国领土在我东北进行大规模厮杀。年底, 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 获得在我国东北南部之特权。
1906年6月, 日本成立了掠夺我国东北资源的大本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1907年7月, 日本与法、俄签订秘密协定, 把南满和福建定为日本势力范围。
1914年8月, 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把山东黄河以南地区划为日本对德“作战区”。10月, 日军占领济南和胶济铁路全线。11月, 日、英联军攻占青岛。
1915年5月, 日本以最后通牒方式, 迫使袁世凯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
1918年日军开抵哈尔滨, 攫取哈尔滨至长春的铁路管理权。
1925年5月, 日本人开枪打死上海日商内外棉纱厂工人代表顾正红,打伤其他工人10余名。后又伙同英国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当场打死工人和学生71人, 打伤数十人。
1926年3月, 日舰炮击大沽炮台, 中国驻军死伤10余人, 后日本调军舰于大沽对中国进行威胁。3月18日, 北京群众举行集会抗议, 遭到镇压, 47人被打死, 200余人被打伤, 酿成“三一八惨案”。
1928年5月, 日军制造“济南惨案”, 打死中国军民1 000多人, 并占领济南。6月, 日本在沈阳皇姑屯车站炸死张作霖, 阴谋夺取东北。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 强占我国东北, 在4个多月时间里占领我东北全境, 使我3 000多万名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
抗日战争已经胜利77周年了, 但历史不容忘却。日本军国主义当年发动的侵略战争, 给我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其罪恶罄竹难书。这里, 我们回放了历史的几个镜头, 而这些不过是当时历史的一点极小的碎片。
面对这些当年的证据, 难道还可以说历史上的这一切不是日本对中国进行的侵略吗?
真相永远比一切言语更有力量!
细菌还没死
60多年前, 侵华日军731部队在中国试验、制造细菌武器, 并在许多地区施用, 致使受害的村镇鼠疫、霍乱流行。仅浙江省衢县就有51个街区、19个村庄受害, 细菌感染致死2 000余人, 并波及邻近的义乌县。而在湖南省常德市则有156个村庄的村民遭难, 死者达7 000余人。60多年过去了, 许多死里逃生的受害者至今仍留有后遗症, 或皮肤上仍然溃烂红肿,终生失去劳动能力;或在心理和身体上留下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疤。
侵华日军细菌战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 是一部惨绝人寰、血腥无比的历史。
细菌战受害地区实录:“烂脚村”伤疤留到今天
2002年3月4日, 二战日军细菌战中外调查人员在浙江省金华市调查, 结果触目惊心。虽然走访的只是市郊部分“烂脚村”, 但受害人数之多、受害程度之深, 还是超出了所有调查人员的预想。汤溪城隍庙里坐满了自发赶来的群众, 大多是二战日军细菌战的受害者。面对调查人员, 他们露出了“烂脚”:蔡家芳至今右腿上还留着一个鸡蛋大小的伤疤, 皮肤则像松树皮一样结着痂, 斑斑驳驳;丰志寿卷起裤腿, 上面有“烂脚”留下的痕迹,挽起袖子, 上面也有“烂手”留下的印记……
1942年的洪国济只有14岁, 不知什么原因, 他的双腿突然起了水泡, 又痛又痒, 破了还流血、溃烂, 烂得很深, 骨头都露出来了。到学校上学时, 他的烂脚发出一股烂肉的臭味, 在一两米远的地方都能闻到, 同学们都不愿接近他。为了接近同学, 每天上学前, 洪国济都要先到河里将脚洗干净, 再敷上一种草药, 才敢去上学。在洪家, 洪国济的病情还不算是最严重的。他的父亲带着“烂脚病”到田里干活时, 因为烂得厉害, 蚂蟥竟从烂处钻进去;他的母亲、二姐、爷爷最终都丧命于“烂脚病”。弟弟洪定甫虽然没有染上“烂脚病”, 但因为一家人都挤在一间12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 他所承受的痛苦并不比患病的亲人轻。他说, 晚上, 房间的“烂脚”臭味熏得他无法入睡, 白天放学后, 他还得经常洗一大堆衣裤、被子。
村里人不明真相, 以为他们得了什么瘟病, 连最亲近的邻居也不愿意跟他们接触。村里的水塘是绝对不允许他们用的, 洪定甫只好到村外一公里左右的塘里洗涤。这些衣物上, 沾满了从父亲、母亲等患病亲人身上掉下来的“烂肉”, 洪定甫闻着扑鼻而来的阵阵臭味, 洗着洗着眼泪就会忍不住流下来。
始终参与调查的美国历史学家哈里斯和美国医学家麦克·法兰兹布劳、马丁·法曼斯基看了洪家的“烂脚病”以后, 非常震惊, 他们认定:这是二战日军细菌战造成的人为伤害。
鼠疫盛行的年代和火葬炉不灭的青烟
侵华日军731等部队, 把14世纪毁灭了当时欧洲40%人口的鼠疫菌和其他的细菌, 在中国的大地上各处散播。无辜的中国人民被这些看不见的武器所杀害, 具有数百、上千年文明的城市村庄被摧毁, 最为悲剧性的是, 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在细菌战受害地之一的浙江省衢州, 1940年10月, 日军从空中投放了鼠疫菌后, 引起鼠疫发生并流行了13年。在同省的受害地义乌, 鼠疫蔓延到全县, 并传播到邻县东阳。被保存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图书馆的陆军军官井本熊男的业务日记, 上面记录着细菌战作战计划、准备、实行以及战果等全部内容。
1941年11月4日, 一架轻型轰炸机在中国湖南省的常德散布了36千克带有鼠疫的跳蚤。过了两周以后, 便出现了有关鼠疫大流行的“战果报告”。据了解, 当年常德死于鼠疫的, 光有名有姓的就有几百人。设在常德市大西门外千佛寺的火葬炉日日冒烟。据记载, 那里先后火化了360具鼠疫病人的尸体。
宁波的钱贵法是当地鼠疫患者当中的唯一幸存者, 当年16岁的他奇迹般地从死神手中逃脱了。1940年10月, 日军在宁波空投带鼠疫的谷子, 上百人很快染病死去。钱贵法也病倒了, 被拉到受害最严重的甲级隔离区。“我被拉进病房后不久, 前后左右躺着的人全都死了, 他们身子躬着, 满脸发紫, 嘴巴干裂, 样子痛苦极了。到后来, 我病得跟他们没有什么两样了, 两个抬尸体的丧葬工, 见我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以为我死了, 抬起来就要往棺材里放, 其中一个眼尖, 发现我微微挣扎了一下, 连忙喊:这个人还在动, 还在动!这样, 我才留在了人世……”
细菌战的受害地区, 半个世纪以来, 为预防鼠疫再发生, 必须每年数次在广泛的区域范围内, 捕捉大量的老鼠和跳蚤进行鼠疫菌的检查。根据这些地区卫生防疫机关的检查结果, 浙江省衢州、义乌以及6个细菌战受害地之一的湖南省常德,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 以至到目前为止, 还发现有鼠疫菌抗体呈阳性。上述的检查结果表明:在这些地区, 鼠疫菌依然在活动, 鼠疫再发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对于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们来说, 细菌战不只是历史, 更是现实。
活人解剖
在使用大量病菌在活人身上做实验的同时, 侵华日军还在实验对象已经发病而尚未死亡的时候对他们进行活人解剖,更有甚者, 是把健康的人解剖后用来做标本。金成民和王选都曾从当时在侵华日军731部队服役的士兵那里取得过第一手证词。
日本人筱冢良雄介绍, 为了检验细菌的杀伤程度, 731部队用俘虏来的抗日战士进行了众多的人体试验。其中筱冢良雄也进行了多次人体解剖, 亲手杀死了5名被称为“马路大”的“试验材料”, 在完成第3例解剖任务后, 长官才说:“你终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了。”
原侵华日军731部队一队员揭露说:1943年, 一个中国少年被严刑拷打后带进了解剖室。他被扒光衣服, 几个日本军医扑了过去, 将他按在手术台上, 挣扎的四肢被皮带紧紧地扣住, 小孩全身被消了毒, 注射了麻醉剂, 不一会儿就失去了知觉。日本军医一刀将他的腹部切开, “按肠、胰腺、肝、肾、胃的顺序取出各种内脏, 经一一分离, 呼呼地扔进铁桶里, 再立刻把铁桶里的脏器放入装有福尔马林的玻璃容器内盖好”。“取出的内脏中, 有的还在福尔马林液里不停地抽动。”随后,又从小孩耳朵到鼻子横着切了一刀, 头皮切开后, 就用锯子锯, 头盖骨被锯成三角形掀开了。大脑露出时, 一个队员用手伸进柔软的保护膜, 把脑子取了出来, 立即放进装有福尔马林的容器中。手术台上只留下少年的四肢和一具空壳身躯。一个年幼的生命, 就这样惨死在恶魔们的手术刀下了。
在日军各野战医院, 拿中国被俘人员做活人解剖实验也是常事。原日本陆军第117师团野战医院军医野田实, 就曾亲自参加过这种惨无人道的实验。他在《太行山下一魔窟》一文中写道:1945年4月, 曾在河南省焦作镇对一名二十五六岁的中国青年进行活体解剖实验。将这位中国青年的腹部、气管切开, 四肢锯断, 又往血管里和左胸心脏注入空气……致死后扔进了掩埋场。
请记下这些数字:
27万——侵华日军实施细菌战致死中国民众27万多人 (日本学者认为, 这是相当保守的数字, 他们认为, 死于侵华日军细菌战的中国人数多于日军于1937年在南京制造的大屠杀人数);
3 000千克——侵华日军“731部队”每年可以生产出3 000千克的纯细菌 (每135克的纯细菌就可以使400平方千米之内的所有水源遭到污染, 每年的生产量足以污染全中国的水源);
3 000人——侵华日军“731”部队用活人做试验人数 (仅日方承认的) 。
也请记下这些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的名词:
伤寒、副伤寒、霍乱、菌痢、炭疽热、马鼻疽、鼠疫、破伤风、气性坏疽……
还有那些罪恶的方式:
投放细菌炸弹、飞机喷雾、人工散布、细菌炸弹……
王选要说话, 义乌要说话, 中国要说话。“让全世界了解真相, 过去的日本曾严重违背国际公约, 掩人耳目, 惨无人道地进行细菌战毒害无辜的中国平民, 且延及今日。重要的是, 在遭受日本法西斯荼毒的土地上, 还有那么多的受害者, 而凶手却逍遥法外!”(记者:丁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