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名篇名句默写)-理解型默写
一.基础知识(共1小题)
1.(2022 长沙)古诗文默写。
(1)面对死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一句“ , ”表达了慷慨赴死的大无畏精神。
(2)说到奉献,人们常常借用李商隐《无题》中“ , ”一句,表达对奉献精神的赞美。
二.默写(共20小题)
2.(2022 青岛)下面是“诗文共赏”栏目的推介语。请你根据提示,将引用的诗文补充完整。
诗韵校园
徜徉书海,读思结合,我们会有“学而不思则罔,① ”的领悟;遇到困难,不言放弃,我们会有“② ,③ ”(陆游《游山西村》)的欣喜。
诗韵生活
亲近自然,我们吟唱着“最爱湖东行不足,④ ”,感受多彩春天的魅力;走进田园,我们品味着“采菊东篱下,⑤ ”,体悟闲适淡泊的心境。
诗韵人生
依依惜别时,莫伤感,我们彼此劝慰“⑥ ,儿女共沾巾”;踏上新征途,别踌躇,我们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⑦ ”。
3.(2022 黄石)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古人在诗文创作中,常常在结尾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如杜甫的《望岳》“(1) ,(2) ”两句表达登顶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 ,(4) ”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关心;范仲淹《岳阳楼记》“(5) ,(6) ”两句表达自己的人生政治理想;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7) ,(8) ”两句表达自己的孤独心境和高洁志趣。
4.(2022 荆门)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古代诗文万卷,字里行间多有“家国”二字。多一些“家国情怀”,就会多一些崇高和大气。“家国情怀”是杜甫推己及人的大爱情怀:(1)“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龚自珍以“落花”自喻,心系国家的“孺子牛”精神:(2)“ , ”(《己亥杂诗》<其五>);是文天祥被元兵俘虏,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3)“ ? ”《过零丁洋》;是“鉴湖女侠”秋瑾在乱世时的济世情怀:(4)“ , ”《满江红 小住京华》);是花木兰奔赴战场、跨越关山的“男儿”壮心:(5)“ , ”(《木兰诗》);是李贺笔下戍边将士忘身报国的慷慨赴死:(6)“ , ”(《雁门太守行》);是范仲淹心怀天下,情系苍生的政治抱负:(7)“ , ”(《岳阳楼记》)。
5.(2022 烟台)根据语境,填写句子。
(1)当“生”与“义”不可兼得时,孟子的选择是“舍生而取义者也”;当“富贵”与“义”发生冲突时,孔子的态度是“ , ”。(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填空)
(2)近年来,中国华为公司受到美国等西方势力无理制裁打压,面临着极大的发展困境,“华为人”不甘屈服,勇于破局,坚持自主创新,始终坚信“ , ”。(用李白《行路难》中的句子填空)
6.(2022 菏泽)根据提示默写。
(1)陶渊明《饮酒》中,表达对美好事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感受的诗句是: , 。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比喻描写“大雪骤降,一片洁白”景象的诗句是: , 。
7.(2022 娄底)填空。
(1)《登飞来峰》中,表现王安石变法革新的远大抱负和大无畏精神的诗句是:“ , 。”
(2)《桃花源记》描绘的小农社会,体现老老少少生活安康、心情舒畅的语句是:“ , 。”
(3)鲁迅告别挚友,赴异域途中见到“日暮里”驿站名时,兴起了去国怀乡的览物之情,这与崔颢《黄鹤楼》中“ ? ”的感触与深情是一致的。
(4)《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的“ , ”是苏轼的美好祝愿,熔古铸金,堪称奇绝。
(5)《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心有所乐而不知生活之窘的语句是:“ , 。”
8.(2022 东营)填空。
心怀家国、志在天下,家国情怀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在历代诗人的作品中多有体现。
诗句 家国情怀 作者作品
(1) , 。 将士们在悲壮惨烈的战斗中忘身报国的忠心 李贺《雁门太守行》
(2) , 。 将士用命,不畏战事频繁 王维《使至塞上》
(3) , 。 诗人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愿望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 ? 诗人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志向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5) , 。 虽辞官归乡,诗人仍心系国家前途和命运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9.(2022 广西)
立冬
宋代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诗有句:“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古人编写的七十二候,将立冬节气分为3个5天,每5天为一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唐代李白有《立冬》诗云:“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水冰地冻,“雪”往往是古代咏冬的诗文里常见的意象。
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与“雪”相关的内容。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毛泽东 《沁园春 雪》 互文,写寒冬雪景,气势磅礴,境界阔大。 ① ,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即景抒情,云遮雪塞,道尽英雄失路之悲慨。 ② ?
刘义庆(编) ③《 》 比喻,喻雪飞扬之态,轻盈之雅。 未若柳絮因风起
④ 《卖炭翁》 景物描写,写雪后卖炭路途之艰难。 ⑤ ,
张岱 《湖心亭看雪》 间接描写,描绘雪后雾气弥漫,天地浑然难辩的景象。 雾凇沆砀,⑥ ,
柳宗元 《江雪》 写雪景,却没有“雪”字,凸显空灵之境。 ⑦ ,
10.(2022 河北)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蒹葭苍苍,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_______。”所写的是一些事物、一种情境,而所表现的却是一种情致。
[乙]李白的诗里有一种豪迈之气。他偏好那些宏大的、壮观的物象,如大鹏、沧海、长风、雪山等,构成了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
[丙]雨中登香山,水秀山青,除了密林深处间或有小鸟啁啾声外,几乎是万籁俱寂。此时此地我心中溢满了诗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1)请在甲段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诗句。
(2)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 , ”。
(3)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句子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课文中陶渊明的名篇《 》。
11.(2022 随州)根据提示,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内容。
(1)国家“双减”政策全面实施以来,我市中小学校体育与艺术活动精彩纷呈,有如“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 。”从二十四节气开始,到迎客松,再到折柳送别……在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中国文化元素大放异彩。(杜甫《月夜忆舍弟》)
(3)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航天员刘洋引用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与“ ”异曲同工。(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4)学习是很愉快的事,正如《论语》所说“ , ”。要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新人,必须加强学习。(《论语 十二章》)
12.(2022 株洲)面对时序交替、光阴流转,古人常生感慨,多有佳句。试结合所学补充完整。
(1)北固山下,王湾看到夜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不禁感叹,写下了: , 。(《次北固山下》)
(2)西湖堤上,白居易敏锐地嗅到了早春的气息,写下了: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3)中秋佳节,苏轼对月怀人,欢饮达旦,面对一轮孤月,陡然发问:“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
(4)漫步河边,孔子看着日夜奔流的河水想到消逝的时光和生命,感慨道:“ , 。”(《论语 子罕》)
13.(2022 常德)古诗文默写。
孟子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情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始终薪火赓续,生生不息:杜甫发出“ , ”的祈愿,这种苦己利人、至死不悔的品格与胸襟光耀千古;范仲淹借“古仁人”抒写感慨,他们“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无论身在何处,忧国忧民之心都未尝废替;陆游“ , ”,不以衰老自弃,内心一直燃烧着戍边报国之志……时至今日,这种情怀仍是我们精神的灯塔。
14.(2022 湖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任务。
在新四军纪念馆,你可以感受“① ,② ”的家国情怀,可以体悟“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坚定信念,也可以重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胜利预言。(写出《岳阳楼记》中连续的两句)
15.(2022 衡阳)古诗文默写。
(1)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月亮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的语句是:“ , 。”
(2)在钟南山、陈薇等抗疫英雄的身上,我们看到了“ , ”的居安思危的意识和舍己为人的崇高情怀。(范仲淹《岳阳楼记》)
(3)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 。”
(4)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折柳送别的场景令观众感叹:这是地道的中国式浪漫!在中国古诗文中,“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包含“柳”意象的诗句有:“ 。”
16.(2022 昆明)请按要求默写。
山光水色、自然风物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审美意象和精神寄托。研读古诗文,我们可在“山水自然”中欣赏到别样的美,体验另外一种生命形态。
(1)山水可造意境。《诗经》中“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曹操的《观沧海》中“ ,山岛竦峙”两句描写大海波澜壮阔、山岛耸立的样子。此诗苍茫浑然,境界壮阔。
(2)山水可纵豪情。杜甫的《望岳》礼赞泰山,诗人以“ , ”两句表达了登临的决心和俯视一切的气概。辛弃疾登上北固楼俯视江水,不禁思接千载,在《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上阕写下“ ? 。 ”的句子。全词表现了作者沉郁悲怆、雄壮豪迈之情。
(3)山水可蕴哲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写出了时序的交替,气势宏大,将山水景象赋予哲理意味。陆游《游山西村》中“ , ”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寓含生活的哲理。
(4)山水可显品格。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 ”两句是全文的核心命意,点明作者意不在酒,在山水,把他简政爱民、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写得含蓄不露。
(5)古代诗文中的山水,已不仅仅是山水,诗文中的一沙一石、一潭一溪也寄寓着作者的生命体验。请写出古诗文中含“溪”字的连续两句:“ , ”。
17.(2022 绍兴)阅读“诗路吟唱”,填写与之意趣相近的诗句。
诗路吟唱 意趣 教材诗文
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元稹《寄乐天》 借助想象,跨越千里与友相伴。 ①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恰是扁舟堪入处,鸳鸯飞起碧流中。朱庆馀《过耶溪》 舟行鸟飞,一派生机,极富情趣。 ②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雨打乱花迷复道,鸟翻黄叶下宫墙。柴望《越王勾践墓》 借宫苑的荒废,抒发历史沧桑之感。 ③ , 。许浑《咸阳城东楼》
澹荡光还碎,婵娟影不沉。陈羽《中秋夜临镜湖望月》 月下光影随风变幻,悦目赏心。 ④ , 。范仲淹《岳阳楼记》
18.(2022 江西)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某同学因被他人误解而生气时,《<论语>十二章》中的“ , ”可用以宽慰他。
(2)徜徉于早春的江南,欣赏莺歌燕舞,你不禁会联想到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 , ”。
(3)中秋佳节,远方的朋友借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 , ”送来美好祝愿。
19.(2022 浙江)经典古诗文具有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板报编写组拟专设一个“古诗文 抗疫”栏目,请你填上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古诗文能慰藉人们心灵、居家隔离时,看到窗外“(1) ,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自然美景,会让你忘却烦恼忧愁。
古诗文能礼赞抗疫英雄,年轻的“大白”们毅然奔赴抗疫一线,那是“(2) , ”《木兰诗》的义无反顾;退休的老人们走上街头勇当志愿者,那是“(3) , ”(龚自珍《己亥杂诗》)的无私奉献。
古诗文能坚定人们信念,虽然疫情尚未结束,但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一定会“(4) , ”(李白《行路难》),迎来胜利的曙光。
20.(2022 安徽)默写。
(1)初中毕业前的最后一节班会课上,班长借用古诗词饱含深情地表达心声。
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展望未来,我们既要有“ , ”(杜甫《望岳》)的豪情壮志,也要有“ , ”(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进取精神;敬爱的老师,这些年,您“ ,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无私奉献精神滋养了我们,求学路上,感恩有您!
(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 , ”两句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清,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 ”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的蜿蜒曲折,时隐时现。
21.(2022 南充)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 雪》)
(3)岂不罹凝寒? 。(刘桢《赠从弟(其二)》)
(4)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5)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 。
(6)《<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一个人不能改变志向的句子是: , 。
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名篇名句默写)-理解型默写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共1小题)
1.(2022 长沙)古诗文默写。
(1)面对死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一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达了慷慨赴死的大无畏精神。
(2)说到奉献,人们常常借用李商隐《无题》中“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句,表达对奉献精神的赞美。
【解答】答案: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注意“青”的书写)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注意“蜡”的书写)
二.默写(共20小题)
2.(2022 青岛)下面是“诗文共赏”栏目的推介语。请你根据提示,将引用的诗文补充完整。
诗韵校园
徜徉书海,读思结合,我们会有“学而不思则罔,① 思而不学则殆 ”的领悟;遇到困难,不言放弃,我们会有“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③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的欣喜。
诗韵生活
亲近自然,我们吟唱着“最爱湖东行不足,④ 绿杨阴里白沙堤 ”,感受多彩春天的魅力;走进田园,我们品味着“采菊东篱下,⑤ 悠然见南山 ”,体悟闲适淡泊的心境。
诗韵人生
依依惜别时,莫伤感,我们彼此劝慰“⑥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踏上新征途,别踌躇,我们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⑦ 直挂云帆济沧海 ”。
【解答】①思而不学则殆(注意“殆”的书写)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
③柳暗花明又一村
④绿杨阴里白沙堤(注意“阴”的书写)
⑤悠然见南山
⑥无为在歧路(注意“歧”的书写)
⑦直挂云帆济沧海
3.(2022 黄石)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古人在诗文创作中,常常在结尾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如杜甫的《望岳》“(1) 会当凌绝顶 ,(2) 一览众山小 ”两句表达登顶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 我寄愁心与明月 ,(4) 随君直到夜郎西 ”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关心;范仲淹《岳阳楼记》“(5) 先天下之忧而忧 ,(6)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两句表达自己的人生政治理想;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7) 拣尽寒枝不肯栖 ,(8) 寂寞沙洲冷 ”两句表达自己的孤独心境和高洁志趣。
【解答】答案:
(1)会当凌绝顶(注意“绝”的书写)
(2)一览众山小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书写)
(5)先天下之忧而忧
(6)后天下之乐而乐
(7)拣尽寒枝不肯栖(注意“拣”“栖”的书写)
(8)寂寞沙洲冷(注意“寂寞”的书写)
4.(2022 荆门)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古代诗文万卷,字里行间多有“家国”二字。多一些“家国情怀”,就会多一些崇高和大气。“家国情怀”是杜甫推己及人的大爱情怀:(1)“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龚自珍以“落花”自喻,心系国家的“孺子牛”精神:(2)“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是文天祥被元兵俘虏,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3)“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是“鉴湖女侠”秋瑾在乱世时的济世情怀:(4)“ 算平生肝胆 , 因人常热 ”《满江红 小住京华》);是花木兰奔赴战场、跨越关山的“男儿”壮心:(5)“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是李贺笔下戍边将士忘身报国的慷慨赴死:(6)“ 报君黄金台上意 , 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是范仲淹心怀天下,情系苍生的政治抱负:(7)“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解答】答案: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注意“戎”的写法)
(6)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注意“携”的写法)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2022 烟台)根据语境,填写句子。
(1)当“生”与“义”不可兼得时,孟子的选择是“舍生而取义者也”;当“富贵”与“义”发生冲突时,孔子的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 , 于我如浮云 ”。(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填空)
(2)近年来,中国华为公司受到美国等西方势力无理制裁打压,面临着极大的发展困境,“华为人”不甘屈服,勇于破局,坚持自主创新,始终坚信“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用李白《行路难》中的句子填空)
【解答】答案:
(1)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沧”的书写)
6.(2022 菏泽)根据提示默写。
(1)陶渊明《饮酒》中,表达对美好事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感受的诗句是: 此中有真意 , 欲辨已忘言 。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比喻描写“大雪骤降,一片洁白”景象的诗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解答】答案: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注意“辨”的书写)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注意“梨”的书写)
7.(2022 娄底)填空。
(1)《登飞来峰》中,表现王安石变法革新的远大抱负和大无畏精神的诗句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
(2)《桃花源记》描绘的小农社会,体现老老少少生活安康、心情舒畅的语句是:“ 黄发垂髫 , 并怡然自乐 。”
(3)鲁迅告别挚友,赴异域途中见到“日暮里”驿站名时,兴起了去国怀乡的览物之情,这与崔颢《黄鹤楼》中“ 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的感触与深情是一致的。
(4)《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的“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是苏轼的美好祝愿,熔古铸金,堪称奇绝。
(5)《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心有所乐而不知生活之窘的语句是:“ 以中有足乐者 , 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解答】(1)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注意“自”的书写)
(2)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注意“垂髫”的书写)
(3)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4)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注意“婵娟”的书写)
(5)以中有足乐者 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2022 东营)填空。
心怀家国、志在天下,家国情怀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在历代诗人的作品中多有体现。
诗句 家国情怀 作者作品
(1) 报君黄金台上意 , 提携玉龙为君死 。 将士们在悲壮惨烈的战斗中忘身报国的忠心 李贺《雁门太守行》
(2) 萧关逢候骑 , 都护在燕然 。 将士用命,不畏战事频繁 王维《使至塞上》
(3) 了却君王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 。 诗人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愿望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持节云中 , 何日遣冯唐 ? 诗人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志向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5)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 虽辞官归乡,诗人仍心系国家前途和命运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解答】答案:
(1)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注意“携”的书写)
(2)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注意“候”的书写)
(3)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4)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注意“遣”的书写)
(5)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9.(2022 广西)
立冬
宋代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诗有句:“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古人编写的七十二候,将立冬节气分为3个5天,每5天为一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唐代李白有《立冬》诗云:“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水冰地冻,“雪”往往是古代咏冬的诗文里常见的意象。
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与“雪”相关的内容。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毛泽东 《沁园春 雪》 互文,写寒冬雪景,气势磅礴,境界阔大。 ① 山舞银蛇 , 原驰蜡象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即景抒情,云遮雪塞,道尽英雄失路之悲慨。 ② 云横秦岭家何在 ? 雪拥蓝关马不前
刘义庆(编) ③《 世说新语 》 比喻,喻雪飞扬之态,轻盈之雅。 未若柳絮因风起
④ 白居易 《卖炭翁》 景物描写,写雪后卖炭路途之艰难。 ⑤ 夜来城外一尺雪 , 晓驾炭车辗冰辙
张岱 《湖心亭看雪》 间接描写,描绘雪后雾气弥漫,天地浑然难辩的景象。 雾凇沆砀,⑥ 天与云与山与水 , 上下一白
柳宗元 《江雪》 写雪景,却没有“雪”字,凸显空灵之境。 ⑦ 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解答】答案:
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注意“蜡”的书写)
②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注意“蓝”的书写)
③世说新语
④白居易
⑤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⑦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0.(2022 河北)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蒹葭苍苍,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_______。”所写的是一些事物、一种情境,而所表现的却是一种情致。
[乙]李白的诗里有一种豪迈之气。他偏好那些宏大的、壮观的物象,如大鹏、沧海、长风、雪山等,构成了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
[丙]雨中登香山,水秀山青,除了密林深处间或有小鸟啁啾声外,几乎是万籁俱寂。此时此地我心中溢满了诗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1)请在甲段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诗句。
(2)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3)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句子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课文中陶渊明的名篇《 桃花源记 》。
【解答】答案:
(1)白露为霜;宛在水中央(注意“露”的书写)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沧”的书写)
(3)桃花源记
11.(2022 随州)根据提示,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内容。
(1)国家“双减”政策全面实施以来,我市中小学校体育与艺术活动精彩纷呈,有如“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从二十四节气开始,到迎客松,再到折柳送别……在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中国文化元素大放异彩。(杜甫《月夜忆舍弟》)
(3)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航天员刘洋引用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异曲同工。(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4)学习是很愉快的事,正如《论语》所说“ 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 ”。要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新人,必须加强学习。(《论语 十二章》)
【解答】答案: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意“婵”的书写)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注意“说”的书写)
12.(2022 株洲)面对时序交替、光阴流转,古人常生感慨,多有佳句。试结合所学补充完整。
(1)北固山下,王湾看到夜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不禁感叹,写下了: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
(2)西湖堤上,白居易敏锐地嗅到了早春的气息,写下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3)中秋佳节,苏轼对月怀人,欢饮达旦,面对一轮孤月,陡然发问:“ 明月几时有 ?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
(4)漫步河边,孔子看着日夜奔流的河水想到消逝的时光和生命,感慨道:“ 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 。”(《论语 子罕》)
【解答】答案:
(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注意“生”的书写)
(2)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注意“啄”的书写)
(3)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4)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注意“昼”的书写)
13.(2022 常德)古诗文默写。
孟子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情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始终薪火赓续,生生不息:杜甫发出“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祈愿,这种苦己利人、至死不悔的品格与胸襟光耀千古;范仲淹借“古仁人”抒写感慨,他们“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无论身在何处,忧国忧民之心都未尝废替;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 尚思为国戍轮台 ”,不以衰老自弃,内心一直燃烧着戍边报国之志……时至今日,这种情怀仍是我们精神的灯塔。
【解答】答案: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注意“庇”的书写)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注意“戍”的书写)
14.(2022 湖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任务。
在新四军纪念馆,你可以感受“①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②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家国情怀,可以体悟“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坚定信念,也可以重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胜利预言。(写出《岳阳楼记》中连续的两句)
【解答】答案: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注意“忧”的书写)
②后天下之乐而乐
15.(2022 衡阳)古诗文默写。
(1)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月亮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的语句是:“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2)在钟南山、陈薇等抗疫英雄的身上,我们看到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居安思危的意识和舍己为人的崇高情怀。(范仲淹《岳阳楼记》)
(3)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
(4)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折柳送别的场景令观众感叹:这是地道的中国式浪漫!在中国古诗文中,“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包含“柳”意象的诗句有:“ 碧玉妆成一树高 。”
【解答】答案: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意“娟”的书写)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注意“涯”的书写)
(4)示例:碧玉妆成一树高
16.(2022 昆明)请按要求默写。
山光水色、自然风物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审美意象和精神寄托。研读古诗文,我们可在“山水自然”中欣赏到别样的美,体验另外一种生命形态。
(1)山水可造意境。《诗经》中“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曹操的《观沧海》中“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两句描写大海波澜壮阔、山岛耸立的样子。此诗苍茫浑然,境界壮阔。
(2)山水可纵豪情。杜甫的《望岳》礼赞泰山,诗人以“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两句表达了登临的决心和俯视一切的气概。辛弃疾登上北固楼俯视江水,不禁思接千载,在《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上阕写下“ 千古兴亡多少事 ? 悠悠 。 不尽长江滚滚流 ”的句子。全词表现了作者沉郁悲怆、雄壮豪迈之情。
(3)山水可蕴哲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两句写出了时序的交替,气势宏大,将山水景象赋予哲理意味。陆游《游山西村》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寓含生活的哲理。
(4)山水可显品格。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在乎山水之间也 ”两句是全文的核心命意,点明作者意不在酒,在山水,把他简政爱民、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写得含蓄不露。
(5)古代诗文中的山水,已不仅仅是山水,诗文中的一沙一石、一潭一溪也寄寓着作者的生命体验。请写出古诗文中含“溪”字的连续两句:“ 山下兰芽短浸溪 , 松间沙路净无泥 ”。
【解答】答案:
(1)白露为霜
水何澹澹(注意“澹”的书写)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意“凌”的书写)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示例: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17.(2022 绍兴)阅读“诗路吟唱”,填写与之意趣相近的诗句。
诗路吟唱 意趣 教材诗文
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元稹《寄乐天》 借助想象,跨越千里与友相伴。 ①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恰是扁舟堪入处,鸳鸯飞起碧流中。朱庆馀《过耶溪》 舟行鸟飞,一派生机,极富情趣。 ②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
雨打乱花迷复道,鸟翻黄叶下宫墙。柴望《越王勾践墓》 借宫苑的荒废,抒发历史沧桑之感。 ③ 鸟下绿芜秦苑夕 , 蝉鸣黄叶汉宫秋 。许浑《咸阳城东楼》
澹荡光还碎,婵娟影不沉。陈羽《中秋夜临镜湖望月》 月下光影随风变幻,悦目赏心。 ④ 浮光跃金 , 静影沉璧 。范仲淹《岳阳楼记》
【解答】答案:
(1)我寄愁心与明月
(2)惊起一滩鸥鹭(注意“鹭”的书写)
(3)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注意“苑”的书写)
(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注意“璧”的书写)
18.(2022 江西)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某同学因被他人误解而生气时,《<论语>十二章》中的“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可用以宽慰他。
(2)徜徉于早春的江南,欣赏莺歌燕舞,你不禁会联想到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3)中秋佳节,远方的朋友借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送来美好祝愿。
【解答】(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意“愠”的书写)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注意“莺”的书写)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9.(2022 浙江)经典古诗文具有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板报编写组拟专设一个“古诗文 抗疫”栏目,请你填上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古诗文能慰藉人们心灵、居家隔离时,看到窗外“(1)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自然美景,会让你忘却烦恼忧愁。
古诗文能礼赞抗疫英雄,年轻的“大白”们毅然奔赴抗疫一线,那是“(2)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的义无反顾;退休的老人们走上街头勇当志愿者,那是“(3)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的无私奉献。
古诗文能坚定人们信念,虽然疫情尚未结束,但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一定会“(4)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迎来胜利的曙光。
【解答】答案:
(1)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重点字:缤)
(2)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重点字:戎)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4)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重点字:济)
20.(2022 安徽)默写。
(1)初中毕业前的最后一节班会课上,班长借用古诗词饱含深情地表达心声。
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展望未来,我们既要有“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的豪情壮志,也要有“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进取精神;敬爱的老师,这些年,您“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无私奉献精神滋养了我们,求学路上,感恩有您!
(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 高峰入云 , 清流见底 ”两句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清,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斗折蛇行 , 明灭可见 ”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的蜿蜒曲折,时隐时现。
【解答】答案: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意“凌”的书写)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注意“蜡”的书写)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1.(2022 南充)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 雪》)
(3)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
(4)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5)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 , 并怡然自乐 。
(6)《<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一个人不能改变志向的句子是: 三军可夺帅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解答】答案:
(1)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2)江山如此多娇(注意“娇”的书写)
(3)松柏有本性
(4)自缘身在最高层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注意“髫”的书写)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