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03 09:2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新课导入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该诗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何变化?
减租减息政策 耕者有其田
思考:为什么改变土地政策?
20-30%
90%
占有土地比例
农村人口比例
10%
70-80%
地主
农民
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土地占有不均衡。
想一想:“耕者”主要指哪些人?
农民
时间:
文件: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947年7月
《中国土地法大纲》
①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②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内容
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财产只有0.93亩,到了1947年,他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长工都不存在了,村民们满怀热情地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了支援前线上。”
——《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
想一想:
河北省武安县十里店村,经历土地改革后,农民有何变化?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从亲人参军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影响:
①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自主学习内战爆发
武汉
南京
时间:
1947年夏
领导者:
作战军队:
刘伯承、邓小平
意义: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晋冀鲁豫
1948年6月国共双方军力对比简表
国民党军
人民解放军
365万
增长到280万
减少约70万
130万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三大战役示意图
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部队
指挥
结果
1948.9 -
-1948.11
林彪、
罗荣桓
东北解放军
解放了东北全境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中原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东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1948.11 -
- 1949.1
1948.11 -
- 1949.1
三、三大战役与南京解放
2.三大战役:
陈毅: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三大战役影响: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民 工 543万人
担 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 畜 76.7万头
船 只 8500只
筹 粮 9.6亿斤
挑 子 20.6万副
中共实行和平解放北平的原因:
①和平解放能减少人民伤亡,是人心所向。
②保护北平城市和文物。
时间: 地点:
1)内容:
①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②党的中心任务从军事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
③党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中国革命性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2)意义: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和建设新中国指明了方向。
三、三大战役与南京解放
3.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
河北西柏坡
长江
西路军
中路军
东路军
二、三大战役与南京解放
4.渡江战役:
时间:结果:
意义:
1949年4月
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战略决胜
两岸历史——“三分两回”
1624年,荷兰入侵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
1949年,国民党内战失利,败退台湾;
……
注意:
前两次分离是外来侵略所致。
第三次分离是中国内战所致,属于中国内政问题,所以与前两次有着本质区别。
合作探究: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原因?
材料三:解放战争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财富骤然增至200亿美元之多,达到发展顶峰,垄断金融、工矿业等;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从人民那里掠夺了无数的财富。 ——王桧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准海战役中,广大群众踊跃捐献粮食、担架、独轮车,帮助解放军筑路、修桥、转运伤员、运送物资。许多解放区的农民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这场战役的指挥者之一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材料一: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机关及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毛泽东说:“人有失地,地终可得。有地失人,必将人地皆失。”此后,毛泽东指示人民解放军采用灵活机动的“蘑菇”战术,将敌人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
①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④国民党统治不得民心
③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启示:
①得民心者得天下。
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②解放军英勇作战
三大
战役
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渡江战役 1949.4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解放南京
解放区的
土地改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时间:1947年
文献:《中国土地法大纲》
内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作用:①激发农民积极性②人力、物力保障
课堂小结
1.(2022·海南·7)如果给下图配诗词,最恰当的选项是(  )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C
随堂选练
2.(2022·黑龙江鸡西·13)解放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军事力量悬殊。但人民解放军却在短短的三年内由弱变强,最终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其原因有(  )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③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2022·江苏镇江·10)下图所示战役的意义是(  )
A.推动了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B.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
C.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A
D
随堂选练
4.(2022·湖南岳阳·6)如图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①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②遵义会议
③南昌起义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B
随堂选练
5.(2022·山东潍坊·16)从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一直到渡江战役,山东农民有153.3万人参与支前,为前线战士送去了7.12亿斤粮食。这反映了( )
A.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B.革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C.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失败 D.土改提高了群众积极性
6.(2022·山西·8)《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中写道:通过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破除了迷信,实现了民主和平等。这描述了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目的 C.结果 D.性质
7.(2022·湖南株洲·9)下面是王刚同学绘制的人民解放战争年代尺,其中“战略进攻”开始的主要标志是(  )
A.转战陕北 B.发动三大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D
C
随堂选练
C
8.(2021·湖北鄂州·4)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图示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国共十年内战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历程
9.(2021·湖南娄底·39)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此时毛泽东写的诗词最有可能是(  )
A.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B.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D.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C
C
随堂选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