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研版七年级下册 Module 1 Lost and found 模块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外研版七年级下册 Module 1 Lost and found 模块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外研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3-01-03 13:2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Module 1 Lost and found模块表格式教学设计
教材及年级名称 《英语》(新标准)七年级下册 模块名称 Module 1 Lost and found
教材分析 “失物招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遇见的一个话题,本模块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丢失的物品和寻找物品为出发点就物主代词展开教学,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物品,并学习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句型。本模块的写作要求是学习书写失物招领启事和寻物启事,这在生活中既很常见也很实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启事书写的格式和要素,注意语言要简洁。
模块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词汇:基准目标:whose, lose, find, mine, yours, hers, careful, be careful with, on, phone, leave, plane, why, hundred, hundreds of, look for, thousand, strange, boat, duck, pig选择目标:crayon, eraser, glove, wallet, watch, first of all, lost and find box, tape, purple, from now on, here is/are…, camera, mobile phone, lost and found office, in a hurry, taxi, airport, sausage语法:名词性物主代词语音:掌握元音字母“a”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语言技能目标:听:能听懂所描述的丢失物品的特征说:能用名词性物主代词来谈论、寻找失物主人读:能读懂寻物启事和招领启事等相关文章写:能写寻物启事和招领启事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礼貌待人的好品德。学习策略:自学策略:1.观察并归纳名词性物主代词单复数的差异 2.比较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区别合作学习策略:1.用英语与同伴谈论丢失的物品或寻找失主 2.熟悉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文化意识:中西方失物招领方式的差异
教学重点及难点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应用
教学辅助 多媒体、卡片、黑板
教学策略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为主,以交际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为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型:听说课Unit 1的对话是由失物招领的场景引出的。学生们在开学返校时,惊讶地发现失物招领处的箱子里有很多遗失的物品。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一一认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引入名词性物主代词这一语法项目以及“Whose… is this ”“It’s mine.”“Is this… yours ”等相关句型。学习并掌握元音字母“a”在单词中的正确读音。活动任务是两人为一个小组,模拟在失物招领处认领失物的场景,创设对话。
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重点词汇:whose, lose, find, mine, yours, hers, careful, be careful with, on②重点句型:— Whose… is this — It’s mine. — Is this… yours — Are these… yours 2.能力目标 ①能了解有关寻找丢失物品的失主的对话 ②描述关于丢失物品和它们的主人的信息3.情感目标 ①培养竞争合作意识②培养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①掌握重点词和短语的运用②提升学生听和说的能力2.教学难点:掌握名词性物主代词的正确使用
教学辅助 黑板,多媒体设备
教学策略 任务型教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步:导入 1.师生相互问候 师生相互问候,创设英语学习氛围。
第二步:学习生词 1.教师展示学习用品,教授生词。2.看图,将单词与图片连接起来。完成Activity 1的练习。 引入生词的学习,对生词进行训练并掌握其读音和意思。
第三步:听力练习 1.听并回答Activity 2的问题。2.全班检查答案。 训练学生听的能力,从听力材料中判断出物品是属于谁的,从而复习及巩固名词所有格。
第四步:听和读 1.观看对话的视频,并回答两个问题:① Whose tapes are these ② Whose watch is this 2.听读对话,模仿对话中的语音语调。3.再读对话,完成练习——将人物与他们的东西连接起来。4.小组对话表演。 听说课要以听和说为主,因此要拿出大块的时间处理课文的主体。第一遍是看与听,需要对对话有全篇的把握,因此设计了general question,让学生有个通篇的了解。第二遍是跟读课文,学生可以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纠正自己的发音,并在读的过程中把握全段对话的结构。第三遍是抓住细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将人物与他们的东西匹配。第四遍是分角色朗读,学生可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调整和纠正自己的发音,加深对对话的了解。
第五步:小组对话练习 1.学生两人一小组谈论图片。2.让学生编一个对话。如: — Are the crayons Betty’s — No, they’re not hers. They’re Lingling’s.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对话。 通过两人小组对话练习,巩固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突出本课重难点。
第六步:补全文章 1.补全文章,完成Activity 5的练习。2.检查答案。 对对话进行整体的学习,以熟悉并巩固对话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同时也是对对话内容的回顾和提炼。
第七步:音标学习 1.让学生听录音。2.让学生模仿发音。 学习并掌握元音字母“a”在单词中的正确读音。
第八步:小组合作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对话,并展示。如:A: Is this your pen B: Yes, it’s mine.A: Whose pencil is it B: It’s … 对本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及语法项目进行训练,做到学以致用。
课堂评价 请将你能做到的内容在括号内打“√”。1.我能听懂并明白对话的内容。 [ ]2.我能掌握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 [ ]
家庭作业 模仿Activity 7写一个对话。 巩固、加强对本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及语法项目的学习。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型:阅读写作课Unit 2的课文是介绍纽约的失物招领处。作者用列举数据和事实的方法为我们展现出失物招领处拥挤、繁忙的景象,凸显了它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便利性。教师可以创设语境帮助学生操练使用目标词汇。本课的写作要求是学习书写失物招领启事和寻物启事,这在生活中既很常见也很实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启事书写的格式和要素,注意语言要简洁。
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重点词汇:phone, leave, plane, why, hundred, hundreds of, look for, thousand, strange, boat, duck, pig②重点句型:They are looking for … Hundreds of people come here … Whose are they 2.能力目标①能读懂关于纽约失物招领处的阅读文章②能写失物招领的启事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的运用2.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辅助 黑板,多媒体设备
教学策略 任务型学习法、情景交际法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步:导入 1.师生相互问候2.复习前一课生词 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在复习前一课单词的同时,引入本课单词的学习,为接下来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步:完成句子 1.完成Activity 1的练习,从方框中选择正确的词和短语完成句子。2.全班核对答案。 对前一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引出失物招领这一话题,导入对课文的学习。
第三步:阅读课文 1.一读大意:读课文,回答问题。2.二抓细节:让学生再读课文并回答问题,之后全班核对答案。问题如下:① When do people often lose things ② Why are there lost and found offices at the airports and stations ③ What do people do at the lost and found office ④ What strange things are there at the New York City Lost and Found Office 3.三解疑惑(探究式问与答活动):让学生提出更多关于课文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解答。4.赏析文章:让学生在文章中寻找事实,通过这些事实更深入地明白、记忆文章内容。 “一读大意”: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和段落结构。“二抓细节”:运用Scanning的技巧,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在语篇中寻找相应信息,让学生回答问题。“三解疑惑”: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小组内部的合作交流,解决疑难。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会赏析”:教师教会学生学会赏析课文,更好地理解文章。为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奠定基础。
第四步:练习 1.完成Activity 3的练习。2.复述课文。 对课文进行复述,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单词和短语。
第五步:写作 1.读懂失物招领启事和寻物启事,并让学生按照范例写启事。 学习书写失物招领启事和寻物启事,做到学以致用。
课堂评价 请将你能做到的内容在括号内打“√”。1.我能了解文章的大意。 [ ]2.在阅读时,我能运用阅读技巧进行阅读。 [ ]3.我能复述课文。 [ ]4.我能写失物招领启事和寻物启事。 [ ]
家庭作业 写一篇失物招领启事或寻物启事。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型:复习课Unit 3主要是复习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归纳总结等语言实践活动,来强化本模块所学重点并完成语言学习任务。
课时教学目标 1.归纳总结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2.复习本模块生词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总结、归纳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教学难点:名词性物主代词的正确运用
教学辅助 黑板,多媒体设备
教学策略 任务型学习和互动式练习相结合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步:复习旧知 1.师生相互问候。2.复习本模块的生词。 创设语言学习环境,通过图片,对本模块的生词进行复习、强化。
第二步:语言操作练习 1.完成Activity 1的练习。(1)让学生看图,并说出图上的物品。 (2)让学生读例句。— Whose bag is this Is it yours — No, it’s not mine. It’s his.(3)学生两人一组编造一个新的对话,并展示。2.完成Activity 2的练习——用方框中词的正确形式完成句子。(1)总结归纳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2)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3)全班核对答案。3.完成Activity 3的练习——将A栏与B栏的对应词连线。(1)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2)全班核对答案。 本环节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教学活动,通过说与写的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形容词性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认识、区分和运用。
第三步:世界各地 1.教师向学生介绍西方国家的失物招领处。2.全班阅读文章。 引导学生阅读Around the world,了解一种新型的失物招领方式——网上失物招领。
第四步:模块任务 1.表演一个在失物招领处场景的小品。(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2)让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小品。 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模仿在失物招领处寻找失物的场景并表演出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做到学以致用。
课堂评价 1.请将你能做到的内容在括号内打“√”。(1)我能提问关于丢失的物品的问题。 [ ](2)我能回答关于丢失的物品的问题。 [ ](3)我能读懂失物招领启事。 [ ]
家庭作业 将自己小组的小品写成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