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两个重要模型,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关系”(即函数)。是以后学习函数的重要知识基础和认知经验。在回顾和反思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独立进行整理。教材编排了寻找实例、列表、画图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体会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关系的认识。
二、学生分析
本学期教材的第二单元是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情境,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正、反比例这一数学模型。学生能理解什么是变化的量,了解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成正、反比例关系的量,也了解正、反比例的图像的特征,但由于对正、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缺乏生活的积累,学生在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感觉正、反比例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教学设计在复习环节,让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成正、反比例的量,并运用表格、图、关系式、语言等方式来描述正、反比例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正、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让学生学习用多种形式来刻画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使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初步建立函数思想。
2.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讨论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学习乐趣。
3.能根据有关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坐标系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另一个变量。
4.使学生学习推理判断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说一说
2.议一议
3、全班交流
二、展示与交流
1.出示: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使,速度保持在100千米/时,说一说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师:这辆汽车行驶时,哪些量是在发生变化?哪些量是不变的?
生:汽车行驶的速度是不变的;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汽车行驶的路程和行驶的时间是变化的量。这时,汽车行驶的路程和行驶的时间成正比例。
师:你能用哪些方式来表示这两个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
生:可以用列表的方式。
生:可以用式子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生: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如果有学生感觉困难,可让学生看教材第63页的内容,根据教材中的提示来解决问题。
2.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学生将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和小组进行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
师: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它的体积和高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式子把它们的关系表示出来吗?
生: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它的体积和高之间成正比例关系。长方体的体积和它高的比值是底面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是:V÷h=S(一定), V∶h=S(一定)。
师:做操的总人数一定,每行站的人数和行数成什么关系?用式子怎样表示?
生:做操的总人数一定,每行站的人数和行数成反比例。每行站的人数×行数=总人数(一定)。
4.师:请在四人小组内举出这类例子,并用式子、画图或表格来描述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交流。
【点评: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学习应用多种形式刻画变量之间关系,并通过在几种表达形式之间的转化,让学生深刻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三、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
师:通过回顾和交流,你能找出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小组内先进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活动时间约3分钟)
生:都有两种变化的量,这两个量中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生:成正比例的两个量,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增加而减少。
生: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比值(商)是一定的,成反比例的两个量的积是一定的。
【点评: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正、反比例的认识更深刻一些。】
四、反馈与检测
1.看图说关系
右图表示的是一根水管不停的向水箱注水,水箱内水的体积的变化情况。
师:观察右图,图中哪些量是发生变化的?哪些量是不变的?
生:水箱内水的体积随着注水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所以水箱内水的体积和注水的时间是变化的量,它们成正比例关系。
生:每分钟注水的体积是不变的量。
师:你是怎样从图中看出的呢?
生:水管5分向水箱注水10升,10分向水箱注水20升,15分向水箱注水30升,每增加5分时间,水箱内水的体积就增加10升。水箱内水的体积和注水时间的比值是2,也就是水管每分注水2升。……
2.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辨一辨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1)出油率一定,香油的质量与芝麻的质量。
(2)一捆100米长的电线,用去的长度与剩下的长度。
(3)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4)一个数和它的倒数。
(5)如果x:y=6,那么x和y。
(五)学习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交流,你有哪些收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关于正比例和反比例,你还有哪些问题?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
3.你还想了解有关正、反比例的哪些知识?老师可以给你们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强化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复习。
2、重视知识间的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正比例、反比例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层次分明,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