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阅读与训练
----主题“主份备份皆是本分,有名无名都是英雄”
作文训练指导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邓清明今年已经56岁“高龄”,为了飞天,他已经等了25年。谈及25年的坚守,邓清明曾说:“我宁愿做一块默默无闻的基石,也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25年间,他做了4次“备份航天员”,与神九、神十、神十一、神十二一一擦肩而过。“备份”,顾名思义就是替补队员,但是他完成了和“主份”同样数量和标准的训练,他拥有足以完成任务的能力,可最后却以微小的差距落选。25年,经历4次残酷的失败,如果是一般人,恐怕早就放弃了。可邓清明偏不。回望25年航天路,他说自己累过、思考过、休息过,但没有放弃过。战友陈全的话语始终激励着他:“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老邓,你要努力,不要放弃。”
在中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有8人梦圆太空,有5人卸甲离队,剩下的那一个人,就是邓清明。2022年11月28日上午,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阵容官宣,这一次,邓清明终于出现在了名单之中。这个结果,既是惊喜又在意料之中。坐了半辈子的“冷板凳”,邓清明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A角。
如今,邓清明也已经奔赴苍穹,他25年来的太空梦终于圆满,风雨过后,他终于迎来了彩虹。
看了邓清明的故事,你有怎样的感受?要求:①从以下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作题目:(1)主份与备份;(2)坚守与奋斗。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不少于800字。
作文审题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曾经的“备份航天员”邓清明的故事。自1998年就加入的首批现役航天员中唯一一个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人——邓清明,在备份岗位上坚持和奋斗了25年之后,终于奔赴穹苍,迎来了属于自己的A角。在邓清明的这段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主分与备份的奇妙转变:正是源于对祖国的热爱,对航天事业的忠诚,对自己事业的信念,才使得邓清明不计较自己的“备份”身份,仍然努力训练,以“主份”的标准要求自己。正是因为高度的信念感、使命感与责任感,以及默默奉献、不求名利的优秀品质,他才能坚持训练,无怨无悔,最终成为“主份”。从某种程度上说,“备份”甚至比走到了聚光灯下的“主份”更令人敬仰。也只有默默做好“备份”,才能够在祖国和事业需要你的时候,像邓清明那样“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成为“主份”。同时,在邓清明从备份走到主份的路上,我们应该认识到,正是一路以来的坚守和奋斗,才让他坚持到最后,实现了突破。
参考立意
1.主份备份都是本分。
2.做好“备份”,才能当“主份”。
3.为梦坚守,持续奋斗。
优秀例文
主份与备份
英雄与平凡对弈,人生路上有“主份”就有“备份”。作为有理想的青年,我们应怀有“主份”之志,做好“备份”之事。
争当“主份”,不坠青云之志。
经历过3次备份的聂海胜和作为备份的替补选手王曼昱是幸运的,他们一个终于叩问苍穹,一个为中国女乒赢得团体金牌。而当了25年备份的邓清明和不能从天安门广场飞过的女飞行员陶佳莉则继续做他们的“备份”。没有人天生只愿意做“备份”,邓清明说:“我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这是一个“备份”时刻准备着升任“主份”,而当机会来临,只有靠平时的刻苦训练,我们才能把握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还是“备份”的时候,我们也应不坠青云之志,争当“主份”。
放平心态,做好“备份”之事。
作为一名备份航天员,邓清明离太空如此之近,却也离圆梦如此之远。换作你我,心中会深埋多少不甘?他却说:“我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质朴话语,深藏对祖国的爱。他将一切拼搏努力都无条件献给了中国航天事业,正如他所言:“任务的成功即是我的成功,我宁愿做一块默默无闻的基石。”英雄即使无名,亦有山川铭记,平凡而伟大的人,自有清史替他留书。因此,当你做“备份”的时候,不可怨天尤人,而应当放平心态,做好“备份”之事。
“主份”“备份”皆是本分,有名无名皆为英雄。
“主份”“备份”与责任相伴,不计名利,坚守本分,无论“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英雄。在建设祖国的征程中,有袁隆平、钟南山这样的“主份”,担起责任,坚守本分;也有更多的“备份”们不计名利,无怨无悔。君可见,故宫文物修复台前钻研几十年的身影;君可见,原子弹研发成功时,无名英雄们的激动泪水;君可见,新时代无数个隐姓埋名的“邓清明”们,心怀家国大爱,不计个人名利。“主份”与“备份”,是他们用一生坚守初心,共同托举起国家建设的大任。
“主份”“备份”是身份,也是机遇;是能力,也是责任。躬逢盛世,愿我辈青年,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担时代之责;建设美丽家国。争做主份,甘当备份。怀有“主份”之志,做好“备份”之事!
拓展阅读---精彩时评
飞船的“超级替补”,神舟的无名英雄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于石
二十多个寒暑春秋,朝夕相处的伙伴载誉而归,意志曾不曾发生动摇?面对女儿幼年时“为什么你总是上不了天”的问题,心境会不会掀起波澜?当犹疑的目光在自己身上打量,状态是不是也在起伏?多少看不见的压力扑面而来,多少想不到的困难如影随形,邓清明对此的回答是:“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备。”作为战场上的“预备队”、主力军的“后援团”,邓清明“宁愿做一块默默无闻的基石,也绝不允许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正是这样的父亲,赢得了后来成为航天人的女儿的认同:“你是我见过最敬业、最无私的人”;正是这样的同事,得到了来自身边航天员的鼓励:“老邓,你要努力,不要放弃”;也正是这样的中国航天人,赢得了来自陌生网友的祝福:“你默默的坚守和拼搏,已经是我们心中的英雄,致敬!”
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我们有杨利伟们的开疆拓土,也有邓清明们的默默耕耘。或许,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这样的故事,乃至于总有人心生疑惑。他们不相信,真的有人一生只干一件事、圆一个梦,哪怕此生无缘也能此生无憾;他们不相信,真的有人视功名如尘土,心系天下、胸怀苍生;他们不相信,真的有人甘当阶梯,为这个国家和民族日拱一卒奉献所有。就在昨天,我们聊过电视剧《功勋》里的功勋。于敏、张富清、黄旭华、袁隆平、孙家栋……这张名单上的许多人,掌握着影响时代进程的知识、拥有着改变发展命运的能力。不是不懂得“出名要趁早”的道理,也不是没有更舒适、更优渥的选择,但他们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毫无怨言、毫无保留、毫无例外,开创了无与伦比的事业,塑造着怀瑾握瑜的人格。正是这群“貌似傻傻的人”做着“看似天真的事”,成就了国家民族的“一飞冲天”,成为你我每个人的骄傲谈资。
“清寒枯苦飞天路,明净坚贞报国心。“这是邓清明挂在书房里的一幅字。每次神舟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迎接航天员的是无数关注的目光,而属于邓清明的欢迎队伍只有特意穿上红色衣服的妻子和女儿。家人眼里的盖世英雄,何尝不是我们心里的无名英雄,“您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您的奉献我们都记得”。
虽未披甲飞天,也是当世英雄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伍里川
在航天员的序列里,就执行飞行任务而言,有主份和备份之分。这绝非是为了分出“高下”而设置,而是为了保证任务的圆满完成而做出的科学部署。“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备”,就是对这一部署意义的精准说明,这也是“邓清明”们所思所想所诠释的核心价值。他们是战场上的“预备队”,是先锋身后的“后援团”,是具有“即插即用”功能的神秘力量。我们为有着如此铁血如此优秀的备份而感到骄傲。
备份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一次次落选,也难免会有失落的心情。当组织上宣布由景海鹏、陈冬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邓清明说自己当时的确懵了一下,但他还是转过身面对景海鹏,紧紧地抱住了他,说了一句:海鹏,祝贺你!而这一幕,令在场的许多人流下了泪水。真诚、无私、不矫情,大局为重,这是一名立誓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的航天员应有的格局。
中国航天员,是精锐中的精锐。备份越强大,越说明主份的强大。而主份的梦想成真、为国出征,背后是一股强大的推力,这股力量也包括了备份们矢志不渝的航天理想。真可谓,“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邓清明所言“作为备份的任务,不是从基地回来了,任务就结束了。我的战友安全回来了,这才是做备份的结束”,这是心有蔷薇的生动写照。
把鲜花和掌声送给“备份英雄”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罗筱晓
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聂海胜在天宫号空间站展示了一张我国现役共34位航天员的合影。其中有一个人显得很特别,他是我国第一批航天员中唯一尚未执行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邓清明。因为微弱的差距,他先后错过了成为神舟九号、十号、十一号执飞航天员的机会,并数次进入备份乘组。
如今,55岁的邓清明依然坚持训练。他说他永远记得,和自己同为第一批航天员的陈全说过,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我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人们了解了邓清明的故事,给予了他不亚于任何飞天航天员的赞扬和肯定——“虽未披甲征战,已是鞠躬尽瘁。”“鬓微霜,又何妨?”“你同样是中国航天的英雄。”
事实上,除了邓清明,在中国航天史上,还有包括陈全等在内的5名直到退役也没能飞上太空的航天员。然而,正是有了他们与战友间相互督促、你追我赶的训练,才让我国拥有了各方面素质均过硬的飞天好手;正是因为他们坚持多年一丝不苟地执行备份任务,才让所有参与发射任务的人既踏实又安心。
这样的“备份英雄”,同样存在于其他领域。在2015年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经过严格训练的女飞行员陶佳莉作为备份和编队战机一起起飞,但没有通过天安门广场。她说,这也是一种受阅,检阅的是集体主义精神和对待不同分工的工作标准。
任务或有主份备份之分,对待任务的态度却没有主份备份之别。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作为P卡(替补)选手的王曼昱在队友因伤退出后临时出战,以出色发挥帮助中国女乒拿下团体金牌。在不被聚光灯照亮的地方,为实现国人对浩瀚宇宙的探索贡献着力量。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一代传一代、一代接一代,正是因为在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有诸多像邓清明这样的基石一般的存在,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能一次次触摸新高度、实现新突破。而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面对荣誉竞而不争,面对机会时刻准备,只要尽到最大努力,无愧于最开始对梦想的承诺和执念,即使一生都在备份着,也同样值得被尊重,同样应该获得鲜花和掌声。
美好生活背后,是无数“邓清明”的坚守
来源:半岛都市报 特约评论员:李光全
这样的“邓清明”何止在航天一域。你如果留心,就会发现在我们美好生活背后,有太多默默奉献的“邓清明”。当你上班走在干净的马路上为美丽干净的城市心情愉悦时,其背后是早起的清洁工人在默默打扫;当你的孩子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为此开心不已时,不要忘记了晚上灯光下默默付出、呕心沥血的老师;当你欣喜于抗击疫情取得决定性胜利时,不要忘记了那些披甲逆行的医生、维护城市运行秩序的民警、社区门口值守的基层工作者……
没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美好的生活来自很多普通人认真的坚守。面对阳光的晴天,我们去尽情享受;面对有雨的阴天,我们就会怀念阳光。生活中没有无所不能的英雄,很多人在坚持和平凡中成就了伟大。无论是鲜花还是掌声,无论是闪光灯还是话筒,当你面对时不要忘记,每个人的成功都和很多人的默默坚守有关。
感谢那些默默奉献的“备份英雄”,我们用同样的鲜花和掌声致敬,告诉他们,他们的付出我们看得到、会铭记。
试题链接
语用试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航天员在太空中每一次自信的微笑、每一个娴熟的动作,背后都是巨大的努力与付出。
1998年,翟志刚加入中国航天员大队,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为了一朝飞天、逐梦苍穹,翟志刚开始了 的刻苦训练。
2008年,翟志刚如愿入选神舟七号航天员乘组,成为首位太空行走的中国人。这次“太空漫步”,翟志刚走了19分35秒,而接下来的登天路,他走了漫长的13年。这13年间,他先后成为神舟十号和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备份航天员,但均与飞天任务 。
直到2021年10月16日,随着火箭尾焰点亮夜空,翟志刚再次征战太空。这次,他担任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指令长,与他一同飞向星空的是两名“80后”——王亚平和叶光富。
2010年,王亚平如愿成为中国航天员大队的一员。初次接触离心机训练,王亚平感到既陌生又恐惧。每次训练,因为强大的牵引力,王亚平脸部肌肉严重变形,眼泪控制不住地向外流,但她从未按下手边红色的暂停键。
相比翟志刚和王亚平,叶光富是“新面孔”。虽然是首次执行飞天任务,但他并非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
2016年7月7日,在意大利撒丁岛,6名满身泥土的航天员从探险6天6夜的洞穴中走出。其中,叶光富的东方面孔格外 。
洞穴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类在未来踏上其他星球时,具备适合陌生环境的能力。叶光富作为中国航天员代表,与来自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的5名航天员共同参加了欧洲空间局组织的洞穴训练。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叶光富在训练中 ,成为担当洞穴勘测与定向导航任务的重要角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年复一年 擦肩而过 引人注目 脱颖而出
B.旷日持久 坐失良机 引人注目 锋芒毕露
C.旷日持久 擦肩而过 引人侧目 锋芒毕露
D.年复一年 坐失良机 引人侧目 脱颖而出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洞穴训练的目的是让人类在未来踏上其他星球时,具备适合陌生环境的能力
B.洞穴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类在未来踏上其他星球时,具备适应陌生环境
C.洞穴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类在未来踏上其他星球时,具备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
D.洞穴训练的目的是让人类在未来踏上其他星球时,具备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
3.将上面这则新闻缩写成标题新闻。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25个字。
答案:
1.A
第一空处,年复一年: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旷日持久:荒废时日,拖延很久。此处形容翟志刚的刻苦训练,应用“年复一年”。
第二空处,擦肩而过:互相错身,往相反方向离开。坐失良机:白白失掉好机会。根据语境,翟志刚“……走了漫长的13年。这13年间,他先后成为神舟十号和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备份航天员”,说明他已经很努力了,并不是白白失掉机会,应用“擦肩而过”。
第三空处,引人注目:由于与众不同或明显的特性而引起人的注意。引人侧目: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的神态。根据语境,此处形容“叶光富的东方面孔”,应用“引人注目”。
第四空处,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锋芒毕露:人的才干、锐气全部显露在外面,多指人有傲气,好表现自己。根据语境,此处形容“叶光富”显露出自己的才能,应用“脱颖而出”。
2.D
文中句子有以下语病:
一、“目的是为了”句式杂糅,应删去“为了”;
二、“适合……环境”搭配不当,应改成“适应……环境”。
全改对的只有D。
3.千锤百炼,不负韶华,他们把梦想写在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