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基础过关全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基础过关全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3 10:3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基础过关全练
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衙门(yá) 衰微(shuāi) 契而不舍(qiè)
B.弥高(mí) 迭起(dié) 诗兴不作(xīng)
C.小楷(kǎi) 校补(xiào) 兀兀穷年(wù)
D.秩序(zhì) 澎湃(pài) 气冲斗牛(dǒu)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老师和王老师写文章的风格迥乎不同。
B.小倩同学假期目不窥园,足不出户,专心学习。
C.小强同学热爱劳动,周末在家干的家务活儿很多如群蚁排衙。
D.梓涵同学上学期喜欢玩“网游”,这学期一反既往,迷上了文学名著。
3.新独家原创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反复)
B.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找宝藏。(比拟)
C.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引用)
D.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对比)
4.对“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孤单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B.“漂白了四壁”是在说当时的“白色恐怖”,写出闻一多从事研究的艰难。
C.“漂白了四壁”语出闻一多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D.“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却怡然自得的情景。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一多是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代表作有《七子之歌》《死水》《老马》。
B.闻一多向古代典籍钻探的目的是想从文化里寻找救国的途径。
C.臧克家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其代表作有诗集《烙印》《春风集》等
D.闻一多先生在作为革命家的方面,选取了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讲、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事例。
6.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先生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假如在闻一多先生牺牲的一年后,民盟云南支部举办纪念闻一多先生的活动,邀请了朱自清、冰心等学界名人,你也应邀参加了这次活动。朱自清、冰心等人在活动上给予闻一多先生很多的评价,请你也在活动上作一个简短的发言,评价一下闻一多先生。
朱自清:“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全练
7.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0分)
我的老师沈从文
汪曾祺
①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一个作家应该不论写什么都写得讲究。这些读后感也都没有保存下来,否则是会比《废邮存底》还有看头的。可惜!
②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腐烂》。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这些书都是沈先生找来,带给学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
③沈先生就是这样教创作的。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我希望现在的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
④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作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的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写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为了防止超重太多,节省邮费,他大都把原稿的纸边裁去,只剩下纸芯。这当然不大好看。但是抗战时期,百物昂贵,不能不打这点小算盘。
⑤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不怕自己麻烦。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夺金标毛笔,筷子头大的小行书抄在云南竹纸上。这种竹纸高一尺,长四尺,并不裁断,抄得了,卷成一卷。上课时分发给学生。他上创作课夹了一摞书,上小说史时就夹了好些纸卷。沈先生做事,都是这样,一切自己动手,细心耐烦。他自己说他这种方式是“手工业方式”。他写了那么多作品,后来又写了很多大部头关于文物的著作,都是用这种“手工业方式”搞出来的。
⑥沈先生有很多书,但他不是“藏书家”,他的书,除了自己看,也是借给人看的。联大文学院的同学,多数手里都有一两本沈先生的书,扉页上用淡墨签上“上官碧”的名字。谁借的什么书,什么时候借的,沈先生是从来不记得的。直到联大“复员”,有些同学的行装里还带着沈先生的书,这些书也就随之而漂流到四面八方了。沈先生书多,而且很杂,他称自己的学问为“杂知识”。一个作家读书,是应该杂一点的。沈先生读过的书,往往在书后写两行题记。有的是记一个日期,那天天气如何,也有时发一点感慨。有一本书的后面写道:“某月某日,见一大胖女人从桥上过,心中十分难过。”这两句话我一直记得,可是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大胖女人为什么使沈先生十分难过呢
⑦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 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一户!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他谈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终生未娶,长期独身。他养了一只大斗鸡。这鸡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一起吃饭。他到外搜罗大石榴、大梨。买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输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 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
⑧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有改动)
(1)【明事件】汪曾祺回忆了沈从文老师的诸多往事,请简要概括。(写出三件即可)(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语言】比较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说说能否将原句变为改句,为什么。(3分)
原句: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改句:沈先生在西南联大待了八九年。一晃,许多年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知态度】对于沈先生教创作的方法,作者是如何评价的 从文中找出一句并分析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态度。(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养探究全练
8.在学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后,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传承闻一多精神”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请你为这个活动设计一条宣传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务二】根据你的了解,你认为闻一多身上有哪些精神需要我们去传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任务三】为了有效开展本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更好地“传承闻一多精神”,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四个具体的活动形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过关全练
1.D A.契→锲。B.兴xìng。C.校jiào。
2.C 群蚁排衙指整齐地排列着。该成语用在本句形容家务活儿多,不合语境。
3.B 该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向古代典籍钻探”比作“向地壳寻找宝藏”。
4.B “漂白了四壁”与“白色恐怖”无关,也没有写出闻一多从事研究的艰难。
5.A 《老马》是臧克家的成名诗。
6.答案 (示例)为研究,发凌乱,废寝食,终得骄人成就;反独裁,为国民,捐身躯,留名千秋青史。(答案不唯一)
解析 课文前半部分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废寝忘食,致力于学术研究,成就斐然;后半部分写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投身民主运动,反对独裁,为国为民,英勇献身,名垂千古。故用简洁的语言对上述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能力提升全练
7.答案 (1)(示例)①沈先生教写作,常在学生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②沈先生教创作,建议学生借鉴一些与自己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作品。③沈先生经常帮助学生投稿并承担邮费。④沈先生亲自为学生抄写上课资料。⑤沈先生借给别人很多书,从来不记得。⑥沈先生读书杂,还喜欢在书后写题记。⑦沈先生不长于讲课,善于谈天且谈天范围很广,但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任意答出三条即可)
(2)不能。因为原句中“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四十多年”表现时间虽久远但作者对往事仍记得清晰,从而体现出沈先生对作者影响之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往事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沈先生深切的感激、怀念之情。
(3)(示例)第③段“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我希望现在的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这个评价表现了作者对沈先生教创作方法的高度肯定和敬佩。
解析 (1)第①段写他教写作;第②段写他教创作;第④段写他承担邮费,为学生投稿;第⑤段写他为学生手抄资料;第⑥段写他不记得别人借他的书,写他读书杂,爱在书后写题记;第⑦段写他不长于讲课,善于谈天且谈天范围很广,但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据此分条目作答。
(2)先回答不能,再结合情感分析。原句中的时间更具体、更准确,而改句中的时间比较笼统。原句表现时间虽久远但往事历历在目,更能体现出沈先生对作者影响之深远,更能表达作者对往事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沈先生深切的感激、怀念之情。
(3)解答本题,先要找到相关的段落,再从中找到与表明作者态度相关的句子,最后从作者对沈老师教创作方法的肯定和对其的敬佩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素养探究全练
8.答案 (1)(示例1)致敬先贤,传承精神。(示例2)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示例3)走近闻一多,激发爱国情。(言之有理即可)
(2)(示例)锲而不舍、沥尽心血、严谨治学的治学精神;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3)(示例)朗诵闻一多的诗歌;讲闻一多的故事;演话剧《闻一多》;举行以学习“闻一多精神”的演讲比赛。
解析 (1)设计宣传语,既要围绕“闻一多的精神”,也要结合活动的目的,更要精练语言,使之有吸引力。
(2)解答本题,可以围绕课文中所讲的闻一多的治学精神和革命精神,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来谈闻一多其他的崇高精神。
(3)初中生活动形式有:朗诵诗歌比赛、歌唱大赛、
演讲比赛、辩论赛、话剧表演等。从中提炼出四点并根据本次活动的目的设计活动形式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