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练习(扫描版无答案)语文期末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练习(扫描版无答案)语文期末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3 12:3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淀区2022一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高三语文
2023.01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
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为出行活动提供参考,这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
分。在漫长的没有现代技术与文明的时代里,人们又是怎样进行天气预报的呢?
我国的天气预报最早可追溯到商代。祭祀、农业生产、战争等重大活动都需要预知天气。有
人曾对殷墟出土的317片甲骨文进行统计,发现其中卜雨93片,卜晴4片,卜暴雨5片,卜雪、
卜雹各1片。但仅依靠龟壳灼烧后的裂纹形状进行占卜预测天气,其准确程度值得怀疑。千年
来,人们通过看云、辨风、识星象来观察天气,积累一定经验后,可知一地某些天气变化规律,
从而进行预测。秦汉时总结出的二十四节气、流传至今的天气谚语都反映了早期人们对天气预
报的关注。
上世纪,科学家发明并应用气象仪器定量测量大气状态变量,汇总各地气象观测数据绘成天
气图,天气预报开始变为应用科学。在20世纪50年代末之前,所有的天气图都是手工绘制的,
气象专家利用各种技术,从天气图表显示的天气类型出发,将现在和过去类似的天气类型作对比,
预测出当前的天气系统在几小时或几天后可能发生的变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天气预报诞生,预报准确率也得到大幅提升。数值天气预报是
指根据大气实际情况,在一定的初始和边界条件下,通过大型高速计算机作数值计算,求解描写
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以此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现象的
方法。
但伴随而来的问题是依赖确定性物理规律的数值计算能否彻底解决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呢?答
案并不那么乐观。大气运动包含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其初始场的偏差难以避免,如果初始偏差在
处理过程中保持稳定,对大气系统的预测也可能得到相对稳定或确定的结果,遗憾的是在大气这
一非线性复杂系统演变过程中做不到这一,点,偏差会被迅速放大,导致
,初始有效信
息最终会全部消失,预测结果将出现重大错误。
(取材于钱雏宏、林建设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近20年来首次在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举办的冬奥会,要面临山地环境“一
天变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复杂情况。降雪、气温、风向、风速、能见度等气象要素,与赛程安
排、比赛成绩,特别是运动员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冬奥会期间,贯穿3个赛区的441套现代立
体观测设施,与各类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共同形成“三雏、秒级、多要素”立体监测网络,实
现了冬奥赛区的精密监测,做到了“百米级、分钟级”预报。
冬奥会的精细化天气预报是我国近年来天气预报准确率不断提升的具体体现,这背后离不开
预报技术的发展。
高三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