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课 鸦片战争 同步精品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课 鸦片战争 同步精品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03 18:5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1分)鸦片曾是“旧中国最难医治的社会溃疡之一”。为禁鸦片做出巨大贡献的民族英雄是( )
A. 陈化成 B. 林则徐 C. 陈独秀 D. 左权
2.(1分)“县城(上海)坐落在南方,东浦西郊道里长。美界独居河以北,法前英后处中央。”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始于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3.(1分)180年前,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接受协定关税及开放五口通商,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该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4.(1分)1987年,联合国把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陈化成吴淞抗英
C. 左宗棠收复新疆 D. 左宝贵平壤御敌
5.(1分)鸦片战争后,针对英国在广州强行租地的行为,广东人民提出了“不共戴天,誓灭英夷”的口号。这一口号表达了民众( )
A. 对清政府的失望 B. 反抗侵略的决心
C. 变法维新的思想 D. 反帝救国的主张
6.(1分)“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清朝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通商为后来的祸根。”与材料所述“五口通商”相关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7.(1分)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英国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8.(1分)恩格斯在《英人对华的新远征》中写道:“1841-1842年的远征军在1841年8月21日由香港出发,首先占领厦门,然后占领了舟山岛,把这个岛作为他们以后军事行动的军事基地。”材料中的“远征”是指(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1分)有人评价“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宝岛香港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此战”是指(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雅克萨之战
10.(1分)某校历史学习小组整理了一份名人名句卡片。该卡片的主题是( )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郑成功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康熙皇帝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
A. 加强中央集权 B. 维护国家主权 C. 推动经济发展 D. 加强文化交流
11.(1分)鸦片战争期间,处在浙江前线的军官们虚构了一支9000人的“南勇”,以这个为名义骗了国家10万两军费。总兵郑国鸿之子郑鼎臣虚构了一支20000人的水军队伍,套取国家兵饷三四十万两。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防御空虚 B. 军饷不足 C. 装备落后 D. 吏治腐败
12.(1分)费孝通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列强的对抗中出现的”。作者意在说明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
A. 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B. 激发了民族意识
C. 促进了中国社会发展 D. 推动了思想解放
13.(1分)如图为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该图显示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呈现增长趋势主要是因为( )
A. 允许英国在华开设工厂 B. 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C. 割香港岛给英国 D. “门户开放”政策
14.(1分)用年代尺梳理历史事件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历史。如图年代尺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A.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B. 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C. 开展对外交往,促进经济发展 D. 加强控制地方,巩固专制制度
15.(1分)有学者在论述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时,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评论“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同时指出“中国已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该学者认为鸦片战争( )
A. 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 B. 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
C. 改变了中国的传统观念 D.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6.(1分)学者茅海建认为:“鸦片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去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这体现鸦片战争( )
A.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开始了制度变革尝试 D. 推动了国人思想觉醒
17.(1分)海关是观察经济社会变迁的窗口,湖北宜昌海关从1882年到1891年间进出口商品如表,由此可以看出晚清湖北宜昌地区( )
进口商品 出口商品
棉布棉纱、煤油、烟草、染料、五金、食糖、玻璃、肥皂、医药、仪器、枪支弹药等 猪鬃、牛羊皮、药材、植物油、生漆、茶、棉花、生丝、真菌等
A. 物质生活普遍洋化 B. 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 近代工业日益兴起
18.(1分)《魏源集》记载“林则徐自去岁去粤,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具知西人极藐水师……”材料反映了林则徐( )
A. 开始开眼看世界 B. 积极上书道光帝
C. 组建水师抗外敌 D. 学西方先进技术
19.(1分)如图是创作于1842年的漫画《中国新制服》,中国老百姓头戴“洋烟赔款”的帽子,身穿由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缝制成的“百衲衣”。与该幅漫画相关的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分)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镶有八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鸦片( )
A. 摧残人的身体,扭曲人格,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的行为,传播疾病等
B. 摧残家庭成员身心、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贻害后代等
C. 诱发违法犯罪、影响国民素质、吞噬社会巨额财富、影响国计民生等
D. 以上选项都是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30分)
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世界各国引种的茶树和饮茶习俗,都源于中国。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
——摘编自周重林《茶叶战争》 材料二 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使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它们的原产地,不同于原有的原料形态,它们统统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以一种更加迅猛的方式征服了它们原来的生产者,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从1800到2000年,这一征服全球消费者口味的争夺战几乎无往不利。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茶叶销往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并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至21世纪物质交流的特点。
2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十六、十七世纪时,欧洲资本上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人,就已经在中国广东、福建等沿海一带进行海盗式的劫掠活动。其中,葡萄牙商人于1553年通过欺骗与胁迫的方式,窃据了澳门;西班牙传教士1575年来到福建;1601年荷兰人、1637年英国人先后来到中国。
--改编自《睡狮觉醒》陈坚、王钦双著材料二:鸦片战争爆发前,英政府的茶税收入占英国国库总收入的百分之十六左右。英国运到广州的毛织品、印花布、棉纱、天鹅绒却销路不畅,连连亏本。而中国的丝、茶、棉、麻、瓷器等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却为国际市场所需要,销路旺盛。
--改编自《睡狮觉醒》陈坚、王钦双著材料三:清朝官员们根据所认定的禁烟的困难和障碍,暗暗立下主持禁烟人选的标准。这个人必须是公正清廉、办事认真、有一定地位、能破除官场旧习而起衰①振弊的民事长官,而不是一个统帅三军与“外夷”开战的军事统帅,更不是一个与“外夷”折冲樽俎②交涉谈判的外交家。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不海建著注:①衰是指事物发展转向微弱
②折冲樽俎:指在酒席宴会间制敌取胜
材料四: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中,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等著作。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总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
1.根据材料一说出16世纪到20世纪,中国哪些地区曾经受到过外国侵略者的侵占?(写出两个地区即可)
2.根据材料二概括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贸易情况如何?
3.根据材料三说出最后选出的主持禁烟的人选是谁?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23.(10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各国因融通而共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最盛时期之一。汉使到达了大宛、大月氏、安息等国家,唐王朝也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在此期间,中国接受了许多西方文明要素,如音乐舞蹈、穿戴服饰等;同时,中国也向西方世界提供了丝绸、瓷器等。
——改编自《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唐时期对外交流的特点;并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与此相关的重要事件。
材料二:英国通过这场战争强行打开中国的国门,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之后,英美等国的棉纺织品大量涌向上海,使得原本的手工业棉纺业纷纷破产,女工几停其半。另一方面,从19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上海的出口贸易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取代广州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也对上海青睐有加,催进了上海的繁荣。同时,为了维护在华利益,英国最早在上海开辟租界。
——李德征等《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变化?
材料三:由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便出现了人类过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奇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产品可以行销于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影响和波及全世界;一个国家举办的盛会,会吸引很多国家前来参加;一个地区的疾病,很可能危及整个世界的安全;一个读者,可以在家阅读来自世界各地的书籍。世界真正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篇》
3.用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的正确性。
材料四: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在莫斯科的演讲
4.结合所学知识,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有哪些?材料四说明中国认为应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举一例说明。
24.(6分)观看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为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在1840年,在广州挑起战争,发动了“通商战争”,中国称之为“鸦片战争”,战争最终以中国战败,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结束。
图二《南京条约》中英文约本接缝处,图中有两国代表的签字、用印情况。《南京条约》的签订,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图片二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从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点?
信息点一: ______
信息点二: ______
信息点三: ______
3.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何种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是为禁鸦片做出巨大贡献的民族英雄,B项正确;陈化成在鸦片战争中保卫吴淞,排除A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排除C项;左权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将领,排除D项。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林则徐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为禁鸦片做出巨大贡献的民族英雄的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林则徐的相关史实。
2.【答案】A;
【解析】“县城(上海)坐落在南方,东浦西郊道里长。美界独居河以北,法前英后处中央”反映的租界的出现。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80年前,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可得出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落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A项《南京条约》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排除D项。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的影响。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掌握《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4.【答案】A;
【解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成为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1987年,联合国决定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国际禁毒日”的设立与虎门销烟有关。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虎门销烟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解析】鸦片战争后,针对英国在广州强行租地的行为,广东人民提出了“不共戴天,誓灭英夷”的口号。这一口号表达了民众反抗侵略的决心,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反映出对清政府的失望的因素,排除A;变法维新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与鸦片战争时期的事件不符,排除C;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与鸦片战争19世纪中期不符,排除D。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相关知识,重点掌握鸦片战争时期民众反抗侵略的决心等知识。
重点掌握鸦片战争时期民众反抗侵略的决心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答案】A;
【解析】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挑起鸦片战争;1841 年,英军强占香港岛;1842 年8月,清政府向英军求和。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A项正确;《北京条约》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排除B项;《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为通商口岸,排除C项;《辛丑条约》没有规定开辟通商口岸,排除D项。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A;
【解析】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A;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随后又占领了厦门、舟山岛等。故材料中的“远征”是鸦片战争。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知道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随后又占领了厦门、舟山岛等。
此题主要考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宝岛香港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可知,此战指的是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炮轰广州城,挑起鸦片战争。到1842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贸易和关税主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符合题意,BCD与题干材料不相符,排除。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以及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体现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事迹,“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指的是康熙帝时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入侵我国黑龙江的沙俄侵略军,“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体现的是林则徐禁烟,以上都是维护国家主权之举,B项正确;题干名句所指事件均不属于加强中央集权、推动经济发展、加强文化交流,排除ACD项。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重点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雅克萨之战、林则徐虎门销烟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重点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雅克萨之战、林则徐虎门销烟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鸦片战争期间,处在浙江前线的军官们虚构了一支9000人的‘南勇’,以这个为名义骗了国家10万两军费。总兵郑国鸿之子郑鼎臣虚构了一支20000人的水军队伍,套取国家兵饷三四十万两”可知,浙江前线的军官骗取军费、总兵套取兵饷都是吏治腐败的表现,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防御空虚、军饷不足、装备落后的信息,排除ABC项。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时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此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列强的对抗中出现的”。可知,题干说明由于列强的侵略,促进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凝聚,激发了近代民族意识,B符合题意;C表述错误,排除;AD虽与鸦片战争有关,但是与题干表达主旨无关,排除。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的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的影响,注意题干材料的正确解读。
13.【答案】B;
【解析】如图为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该图显示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呈现增长趋势主要是因为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增辟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商品的输入。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等。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B;
【解析】年代尺中反映的事件是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这三个事件都与抗击外来侵略有关,所以反映的主题是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抗击外来侵略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抗击外来侵略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评论‘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同时指出‘中国已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可得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项正确;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改变了中国的传统观念与题干不符,排除AC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排除D项。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相关知识,重点掌握鸦片战争的影响等知识。
重点掌握鸦片战争的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6.【答案】B;
【解析】学者茅海建认为:“鸦片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去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这体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从材料看出,进口的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工业品,出口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国所需要的中国传统的原材料,这体现出,逐渐卷入世界市场,B项正确;物质生活开始发生变化但没有普遍洋化,自然经济正在解体,材料说的是外贸商品种类,体现不出近代工业是否兴起,排除ACD三项。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史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影响,明确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卷入世界市场的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史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8.【答案】A;
【解析】材料“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具知西人极藐水师”反映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期间,积极了解西方的情况,开始开眼看世界,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上书道光帝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组建水师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信息,排除D项。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林则徐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林则徐的相关史实。
19.【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给中国人民沉重的压力。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56年到186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是1894年到189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是190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的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的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0.【答案】D;
【解析】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白银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也加重了人民负担,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官吏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消弱。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虎门销烟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起点,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时,教育学生学习林则徐国家利益、无畏无惧的精神品质。
21.【答案】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和国际贸易。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占据主要地位,独占世界市场。;生产机器化和标准化、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和影响。西方列强的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促进了殖民国家的发展。
掌握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和影响。
22.【答案】澳门、台湾、香港。;在正当的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林则徐。;中国的落后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但并没有唤醒中国等。;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相关史实。
23.【答案】特点:对外开放,双向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重要事件: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唐朝: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导致手工棉纺业纷纷破产,上海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促使上海繁荣发展等。;1929年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等。;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跨国犯罪等;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全球问题等。;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唐朝的民族交往、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经济全球化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唐朝的民族交往、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经济全球化等相关史实。
24.【答案】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签订的条约名称;条约签订的影响;
【解析】(1)图片二“《南京条约》原件”属于第一手资料,是研究鸦片战争的原始史料。
(2)据图片和材料“图一为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在1840年,在广州挑起战争,发动了‘通商战争’,中国称之为“鸦片战争”,战争最终以中国战败,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结束”和“图二《南京条约》中英文约本接缝处,图中有两国代表的签字、用印情况。《南京条约》的签订,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点有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签订的条约名称、条约签订的影响等。
(3)据所学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答案为:
(1)A。
(2)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签订的条约名称;条约签订的影响等。
(3)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题以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第 13 页,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