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同步精品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同步精品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03 18:5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1分)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该事件是( )
A. 创办强学会 B. 百日维新 C. 公车上书 D. 创建兴中会
2.(1分)“甲午大败,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因“觉醒”而开始的爱国运动是( )
A. 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西安事变
3.(1分)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他在一次集会上发表了激昂的演说:“吾四万万之人,吾万千之士大夫,将何依何归何去何从乎?故今日当如大败之余,人自为成。救亡之法无他,只有发愤而己。”这说明康有为主张( )
A. 自强求富 B. 维新变法 C. 民主共和 D. 民主科学
4.(1分)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
A. 弘扬了民主科学 B. 结束了君主专制
C. 实现了自强求富 D. 促进了思想启蒙
5.(1分)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被称为( )
A. 洋务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百日维新”
6.(1分)如表为不同时期的人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由此可知( )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斯所……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北宋]刘挚《忠肃集》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传》
A. 当时人的评价权威公正 B. 观点越新评价越全面客观
C. 历史事件没有确切定论 D. 立场和时代影响历史认识
7.(1分)如图所示文字出自孙宝瑄(1874—1924)的《忘山庐日记》。该日记记载的相关事件应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五四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8.(1分)赫德指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缺乏工作经验,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据此可知,赫德关注的历史事件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义和团运动
9.(1分)在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被瓜分的危机已经充分显现,士大夫感受到非常明确的“新学”的强大压力,而中国学术开始进入一个通过重申古学以吸纳西学的时代。材料中“新学”包括( )
A. “师夷长技”思想 B. 君主立宪主张
C. 民主科学思想 D. 马克思主义思潮
10.(1分)维新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维新运动失败后,白话报刊更多出现,白话文得到更多提倡。除“小说界革命”外,维新派继续倡导“诗界革命”“曲界革命”“道德革命”以及“史学革命”这表明戊戌变法( )
A. 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发展 B. 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C. 改变了中国政治制度 D.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前奏
11.(1分)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辽东和赔款白银二亿两的消息传到北京,在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上书皇帝,提出“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这一举动( )
A.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B.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 标志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D. 揭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序幕
12.(1分)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人进行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下列属于戊戌变法的内容有( )
①抨击旧道德、旧文化,提倡白话文
②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③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④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1分)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下面是一位同学对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都注重培养新式的人才
B. 都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解决统治危机
C. 结局相同,都以失败告终
D. 根本目的都是要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强国之路
14.(1分)1896年,梁启超在其所著的《西学书目表》中指出,当时中国翻译西方的兵书、医书、格致(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书较多,西方的社会政治理论书籍则“译者寥寥”。他认为涉及“官制学制农政诸门”的西书才是学习西方的“本原所在”,应当多加翻译。这反映出梁启超( )
A. 注重引进外国器物 B. 希望谋求制度变革
C. 呼吁投身实业救国 D. 要求推翻清朝统治
15.(1分)1896年,梁启超在其所著的《西学书目表》中指出,当时中国翻译西方的兵书、医书、格致(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书较多,西方的社会政治理论书籍则“译者寥寥”。他认为涉及“官制学制农政诸门”的西书才是学习西方的“本原所在”,应当多加翻译。这反映出梁启超( )
A. 注重引进外国器物 B. 希望谋求制度变革
C. 呼吁投身实业救国 D. 要求推翻清朝统治
16.(1分)学者陈旭麓指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 晚清政府拒绝通过改革挽救其统治 B. 维新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
C. 百日维新首次实践了君主立宪制度 D. 戊戌政变导致变法措施完全被库除
17.(1分)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1898年的改良运动,是一部分接近皇帝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制度变革上的一次尝试。”这里的“改良运动”指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8.(1分)19世纪80年代末,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提出“厘革积弊,修明内政”。但当时“举京师之人,咸以康为病狂,大臣阻格,不为代达。”这说明当时( )
A. 不具备变革的条件 B. 推进变革极其艰难
C. 洋务运动宣布破产 D. 皇权遭到极大削弱
19.(1分)19世纪末发行的部分报刊宣传新思想,《时务报》和《国闻报》影响最大。它们宣传的是( )
A. 师夷长技的主张 B. 民主科学的思想
C. 维新变法的思想 D. 民主共和的思想
20.(1分)百日维新期间,变法内容中属于文化教育体制创新的是( )
A. 兴办新式学校 B. 设立翻译馆 C. 废八股政策论 D. 派遣留学生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0分)
21.(8分)材料一 维新运动中,身为主要发起者之一的梁启超先生,在其后来编写的《戊戌政变记》一书中,把变法的失败,归咎于来自朝野的保守派与狡猾的慈禧太后联手造成的各方阻碍,这最终导致了变法的失败。
材料二 谭嗣同深刻、简练地总结了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就是因为:在迂腐的清朝政体结构下,可以为政治改良提供可能性的道路已被层层封锁,彻底堵死了,所以,按照其他国家的常规变法路线,在清朝迂腐的官员体制下,显然是行不通的。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解析》材料三 从颁布《明定国是上谕》到9月21日变法失败,短短103天中,接连颁布了涉及到政治、财政、军事、文教、社会等方面除旧布新上谕100多条,片面追求数量,一哄而起,满足于颁布,没有对新政实施作出可靠安排,并采取积极措施。
——《戊戌变法》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的目的。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屡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虽然变法最后以失败结束,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光绪皇帝按照康有为等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变法者属于哪一个派别?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涉及哪些方面?(写出两点即可)
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戊戌变法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最主要作用。
2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了纪念某场战争和某次变法,某历史兴趣组搜集如图图片,准备分类举办图片展。识读如图图片。

——图片摘自部编《中国历史》八下教科书
1.结合所学请找出:①上面部分图片所反映的战争是 ______ ;此战争对应的人物图片序号是 ______ 。②上面部分图片所反映的变法是 ______ ;此变法对应的人物图片序号是 ______ 。
2.分类过程中,张同学说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究竟是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还是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深渊?李同学说该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成功了,把中国带上了富强民主的道路。请根据本题图片材料所示,任选一位同学所表述的历史结论进行辨析整理后,结合所学用相关的一例历史史实进行证明。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A创办强学会和B百日维新与“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无关,排除;创建兴中会是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与康有为和梁启超无关。排除D。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
2.【答案】C;
【解析】据材料“甲午大败,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并结合所学知,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事件是戊戌变法。甲午战后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掀起了戊成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民族觉醒。C项正确;AB项都是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前,排除;西安事变发生在甲午战争后,不符题意,排除。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了戊戌变法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戊戌变法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答案】B;
【解析】由题干材料判断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1898年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宣布变法,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维新变法运动。1895年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4.【答案】D;
【解析】“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处的“解放”指的是思想的解放,即思想启蒙作用。A项民主科学为新文化运动口号,错误;B项结束君主专制是辛亥革命,错误;C项自强求富为洋务运动口号,且洋务运动未实现自强求富,错误。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影响。
此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比较基础。
5.【答案】D;
【解析】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表格可知,刘挚、罗大经批评王安石变法,而梁启超从变法的角度赞扬王安石变法,这体现了立场和时代影响历史认识,故D正确;ABC说法都错误,排除。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忘山庐日记》中的“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初,清政府为缓和社会矛盾,实行预备立宪“后,社会民众对此事件的反映,涉及的是戊戌变法的改革,B项正确;
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
五四运动是学生反对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进行的运动,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新文化运动是反对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戊戌变法相关知识,注意题干材料的正确解读。
此题主要考查了戊戌变法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赫德指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缺乏工作经验,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得出是以康有为等官员发动的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末农民起义,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指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排除D项。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相关知识。
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9.【答案】B;
【解析】材料中“新学”包括君主立宪主张。19世纪末,维新派发动维新变法运动,企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维新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诗界革命”“曲界革命”“道德革命”等,表明中国思想领域推陈出新,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新文化运动提供条件,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前奏,D项正确;AB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了戊戌变法相关知识,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的影响。
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的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答案】B;
【解析】由材料“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辽东和赔款白银二亿两的消息传到北京,在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上书皇帝,提出‘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可知,这反映的是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公车上书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公车上书的相关知识。
12.【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内容。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理解。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
13.【答案】D;
【解析】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都注重培养新式的人才,都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解决统治危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师夷长计以制夷”达到求强、求富的目的,以封建社会为基础,并不涉及政治领域的变革,不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宣示失败。戊戌变法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他学习的不只是技术,还有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想从政治上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虽然没有达到目标,戊戌六君子死亡,其失败。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为依托,考查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14.【答案】B;
【解析】由材料“他认为涉及‘官制学制农政诸门’的西书才是学习西方的‘本原所在’,应当多加翻译”可知,梁启超主张多翻译西方制度方面的书籍,这反映了他希望谋求制度变革。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戊戌变法迈出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注意对材料的分析,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1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梁启超认为学习西方的“本原所在”,是“官制学制”,这体现出,他认为应当变革中国的官制、学制,这是希望谋求制度变革,B项正确;维新派是学习西方制度,张骞呼吁投身实业救国,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不是要求推翻清朝统治,排除ACD三项。
故选B项。
16.【答案】B;
【解析】“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说明维新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戊戌变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B;
【解析】据“1898年的改良运动,是一部分接近皇帝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制度变革上的一次尝试”可知,这次尝试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引进西学理论,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启发人们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因而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的作用。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
1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康有为主张实行改革,向西方学习,遭到社会和官员强烈反对,说明推进变革极其艰难,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不具备变革的条件,排除A项;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到90年代破产,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皇权遭到削弱,排除D项。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19.【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时务报》和《国闻报》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宣传的是维新变法的思想。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20.【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百日维新期间,变法内容中属于文化教育体制创新的是废除八股,改试策论,ABD三项在此前的改革中都涉及到过,不属于创新。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21.【答案】救亡图存,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维新派力量弱小,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与阻挠,变法不切实际,操之过急等。;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戊戌变法等相关史实。
22.【答案】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戊戍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解析】
本题以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23.【答案】甲午中日战争,图一、图四,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图二、图五;略;
【解析】(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大连、旅顺,旅顺守将徐邦道孤军奋战,最终失败。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因此上面部分图片所反映的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此战争对应的人物图片序号是图一图四。②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掀起维新变法运动。由于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诏令(戊戌政变),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因此上面部分图片所反映的变法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此变法对应的人物图片序号是图二、图五。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根据材料,结合史实分析《马关条约》或者“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影响即可。如整理张同学结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例如《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整理李同学结论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以失败告终,没能把中国带上了富强民主的道路。例如,慈禧太后等阻挠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事,废除变法诏令。整理李同学结论: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以失败告终,没能把中国带上了富强民主的道路,但对中国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例如,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或严复主持《国闻报》。或光绪帝发布变法诏令的部分内容。
故答案为:
(1)①甲午中日战争;图一、图四。②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图二、图五。
(2)整理张同学结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例如《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任答一项即可)或:《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或: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整理李同学结论①: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以失败告终,没能把中国带上了富强民主的道路。例如,慈禧太后等阻挠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事,废除变法诏令。或:发生了“戊戌六君子”历史事件。整理李同学结论②: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以失败告终,没能把中国带上了富强民主的道路,但对中国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例如,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或严复主持《国闻报》。或光绪帝发布变法诏令的部分内容。
本题以五幅图片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等知识,重点掌握近代化的探索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等知识。
第 5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