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北伐战争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1分)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 )
A. 护国战争 B. 北伐战争 C. 二次革命 D. 解放战争
2.(1分)如表毛泽东的主要履历折射出( )
表:毛泽东主要履历(1924~1926)
◎1924年2月,任国民党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
◎1925年10月,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1926年11月,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A. 辛亥革命推动思想解放 B. 五四运动拯救民族危亡
C. 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 D. 红军长征完成战略转移
3.(1分)国共两党在大革命时期,进行了北伐战争。其目的是( )
A.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B.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统一全国
C. 推翻滇系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D. 推翻桂系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4.(1分)1922年6月针对当时的军阀混战,陈独秀起草并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首次指出军阀与帝国主义勾结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根源,提出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召开联席会议,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这一主张( )
A. 符合当时革命的客观需求 B. 表明国共合作是唯一道路
C. 打倒军阀统治成为国共共识 D. 为国民革命失败埋下伏笔
5.(1分)如图所示是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 )
A. 土地革命的成果 B. 黄埔军校的建立
C. 北伐的胜利进军 D. 国共合作的推动
6.(1分)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指出“今日之中国,其当前待解决之问题,其一,对外当打倒帝国主义。其二对内当打倒一切帝国主义之工具。首为军阀,次则官僚土豪买办阶级”。为此而进行的是( )
A. 创办黄埔军校 B. 发动北伐战争 C. 举行南昌起义 D. 向井冈山进军
7.(1分)如图为某学校的早期组织机构图,这所学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的教学方针。其中,政治工作受到重视体现在( )
A. 重视对共产党员的培养 B. 孙中山亲自担任军校总理
C. 以三民主义为革命纲领 D. 建立党代表和政治部制度
8.(1分)黄埔军校开设的课程有:《三民主义浅说》《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社会主义原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中国农民运动军队政治工作》等。由此可见黄埔军校( )
A. 是一所陆军军官学校 B. 是中共建立的军校
C. 注重政治教育 D. 完全被国民党控制
9.(1分)“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这是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中记载的内容。这反映的是( )
A. 辛亥革命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武汉会战
10.(1分)蒋先云,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27年随第七十七团开赴河南与奉军交火,不幸中弹,但仍三倒三起,继续指挥战斗,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与蒋先云参加的战争有关的歌曲是( )
A.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B.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
C.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D.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1.(1分)20世纪20年代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材料中“枪与笔联合起来”( )
A.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B. 结束了北洋军阀统治
C. 推动了北伐胜利进军 D. 加快了抗日战争胜利
12.(1分)湖南是北伐的首选战场。其中在今株洲境内先后取得了哪两次重要战役的胜利( )
①渌口战役
②渌田战役
③汀泗桥战役
④泗汾战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13.(1分)历史地图可以反映历史事件的进程。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红军长征 D. 淮海战役
14.(1分)20世纪20年代的广州,被誉为“赤都”,是国共两党合作“梦开始的地方”。将这一梦想成功实践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共三大 B. 国民党一大 C. 武昌起义 D. 五四运动
15.(1分)纪录片《初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里的“新局面”主要是指( )
A. 工人运动高涨 B. 北伐胜利进军 C. 红军长征胜利 D. 全民抗战开始
16.(1分)蒋介石在某次誓师大会上说到:“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保我平等,还我自由。实行主义,牺牲个人。有进无退,革命精神。”该段誓词陈述于( )
A.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C.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D.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17.(1分)1924年,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召开了国民党一大。下列关于国民党一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召开地点是广州 B.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C. 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D. 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8.(1分)1927年4月,蒋介石成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所在地是( )
A. 广州 B. 武汉 C. 南京 D. 重庆
19.(1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共第一次合作是1924年至1927年,第二次合作1937年至1945年,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特征。在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最重要的成果是( )
A. 北伐战争胜利 B. 西安事变 C. 黄埔军校 D.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20.(1分)如图图示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其中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的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红军长征 C. 百团大战 D. 重庆谈判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也好,“中体西用”的洋务活动也好,试图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运动也好,义和团运动也好,辛亥革命也好,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他们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这个任务光荣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肩上。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是事关党的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就是当时的世界大势,我们党在这个世界大势中产生,走在了时代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也是顺应时代大潮的产物。……亚非拉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新中国就是沐浴着这个东风诞生,并站住了脚的。改革开放是怎么搞起来的?很关键的一条就是我们党正确判断世界大势……确立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认识,才有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才有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开启。我们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积极争取加入世贸组织,打开了对外开放的新天地,我们顺应发展中国家加速发展,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提高了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大国在国际经济治理机构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摘编自《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1.依据材料一,概述历史重任落在中国工人阶级肩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取得的重要成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党在百年光辉历程中顺应了哪些世界大势?
22.(8分)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1租界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租界多位于港口城市。1845年,第一任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以《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有关允许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规定,胁迫苏松太道宫慕久同意租出一块地段供外人长期占据。双方经反复交涉,议定《上海租地章程》。凭此英国在上海勒索到第一块租界。从上海开始,至1902年奥匈帝国在天津设立租界,列强在中国共获取27块租界,其中有25块是租借国单一的专管租界,还有2块公共租界,《上海租地章程》规定英国领事对租界内的外国人有专管之权,无须中国官吏过问,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图2 1927年1月6日,九江各界群众为声援汉口人民的正义斗争,集会游行示威。租界内码头工人拔除租界四周铁丝网,接应冲击租界的游行群众,一举占领了英租界。九江工人和各界群众一致要求武汉国民政府收回九江英租界,废除中英的一切不平等条约。7日,国民革命军正式接管九江英租界,并通过外交部所拟《收回九江英租界之协定》,于3月15日,九江英租界由中国政府正式收回管理。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事件(汉口英租界于3月1日被收回),是国共第一次合作中伟大的胜利,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外交斗争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1.从以上图片及解说文字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 ______
信息点二: ______
信息点三: ______
2.上述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3.“合则两利”,结合解说文字,想想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得益于什么?
23.(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民众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辛亥革命将过去被看得至高无上的皇帝推翻了,连皇帝都可以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过时的东西不能怀疑、不能推翻呢?……
——摘自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材料二: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柱《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材料三:1924-1927年的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过程,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结合所学,指出它取得的成果。
4.综上,谈谈你对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的认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1926年到1927年的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以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府的反动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革命,B是正确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2.【答案】C;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选项内容与材料不符,排除A。
B.五四运动开始于1919年,排除B。
C.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当时国共两党实行的是党内合作。
D.红军长征完成战略转移于1936年,排除D。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国民大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大革命的过程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大革命的过程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A是正确的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了北伐战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解析】根据“1922年6月针对当时的军阀混战,陈独秀起草并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首次指出军阀与帝国主义勾结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根源,提出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召开联席会议,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可知,中国共产党主张与国民党合作,共同反对军阀与帝国主义,针对了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故这一主张符合当时革命的客观需求。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背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C;
【解析】如图所示是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北伐的胜利进军。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战争,北伐军节节胜利。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疾风骤雨般的农民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B;
【解析】根据“1926年”“其二对内当打倒一切帝国主义之工具。首为军阀,次则官僚土豪买办阶级”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伐战争。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B项正确;创办黄埔军校是在1924年,排除A项;南昌起义是在1927年爆发,排除C项;向井冈山进军是在1927年,排除D项。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北伐战争相关知识,注意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
此题主要考查了北伐战争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D;
【解析】观察材料图表及所学知识可得出图示是黄埔军校,军校学习苏联红军的经验,设置党代表和政治部。党代表是国民党派驻军队的代表,关于军队中的政治情形及行为,党代表对党负完全责任,D项正确;重视对共产党员的培养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孙中山亲自担任军校总理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述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黄埔军校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黄埔军校的相关知识。
8.【答案】C;
【解析】材料“《三民主义浅说》《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社会主义原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中国农民运动军队政治工作》”体现的是黄埔军校注重政治教育,以民主革命理论和革命知识为政治教育内容。故C项正确。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创建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黄埔军校,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9.【答案】B;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民国十六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十六年”是1927年。1926-1927年的北伐战争所向披靡,节节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A;
【解析】“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单命,齐奋斗,齐奋斗”,《国民革命军军歌》在北伐战争时期被广泛传唱,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A是正确的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11.【答案】C;
【解析】材料中“枪与笔联合起来”推动了北伐胜利进军。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国共合作期间,广州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战争,北伐军所向披靡,节节胜利。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A;
【解析】湖南、湖北是北伐的主战场。其中在今株洲境内先后取得了渌口战役、渌田战役两次重要战役的胜利,①②是正确的选项;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了北伐战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北伐战争,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13.【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汀泗桥”“贺胜桥”可知是北伐战争形势图。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战争,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北伐的先锋,首先开赴湖南、湖北战场。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猛攻武昌城,为其所在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国民革命的最强音。
14.【答案】B;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故题干梦想成功实践的历史事件是国民党一大。B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标志等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5.【答案】B;
【解析】纪录片《初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里的“新局面”主要是指北伐胜利进军。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知道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此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A;
【解析】据“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可知,与该誓词有关的战争(或战役)是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时期)。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声势震动全国。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
17.【答案】C;
【解析】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ABD对国民党一大说法正确。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C对国民党一大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国民党一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本题以国共第一次合作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8.【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故选:C。
本题以1927年4月18日成立的国民政府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国民政府成立的地点。
此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相关史实。
19.【答案】A;
【解析】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1926年7月进行北伐战争,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北伐的胜利进军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最重要成果,A是正确的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的胜利进军。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的胜利进军,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0.【答案】A;
【解析】从图示看国民革命时期是在1924-1927年,北伐战争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1926年7月至1927年4月,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国民革命军进行了北伐战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A是正确的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和对国民革命时期的认识。国民革命时期是在1924-1927年。
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国民革命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1.【答案】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进行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没有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组建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开展武装割据斗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进行长征,召开遵义会议,完成战略转移,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顺应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潮流,实现民族独立;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心;对外实行和平自主的独立外交政策,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积极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解析】
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历史重任落在中国工人阶级肩上的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取得的重要成果、我党在百年光辉历程中顺应的世界大势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历史重任落在中国工人阶级肩上的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取得的重要成果、我党在百年光辉历程中顺应的世界大势等知识。
22.【答案】租界概念;租界数量;条约名称;
【解析】(1)根据以上图片及解说文字材料,我能获取的历史信息包括租界概念、租界数量、条约名称、收回时间、收回地点等。
(2)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题干两幅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第一手史料,故选A。
(3)结合解说文字“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事件(汉口英租界于3月1日被收回),是国共第一次合作中伟大的胜利,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外交斗争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可知,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得益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故答案为:
(1)租界概念、租界数量、条约名称、收回时间、收回地点等。
(2)A。
(3)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本题以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史料的获取能力、史料的类别、九江英租界的收回的原因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史料的获取能力、史料的类别、九江英租界的收回的原因相关史实。
23.【答案】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等。;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等相关史实。
第 7 页,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