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1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请仔细观察如图,判断它是哪场会战的示意图( )
A. 淞沪会战 B. 武汉会战 C. 广州会战 D. 长沙会战
2.(1分)电影《捌佰》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坚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阵地,阻击日军的故事。该影片取材于( )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武汉会战 D. 长沙会战
3.(1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面对日军大肆侵略,中国军队英勇抗击,筑起了血肉长城。下列抗战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
A. 彭德怀——淞沪会战 B. 谢晋元——台儿庄战役
C. 张自忠——枣宜会战 D. 李宗仁——平型关大捷
4.(1分)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如表是某同学对抗日战争时期几场重大战役及其推论的梳理,表中①处应填( )
史实 推论
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长沙会战 其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①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百团大战 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A. 武汉会战 B. 枣宜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豫湘桂战役
5.(1分)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会战。1938年3月,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中国军队大败日军,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仗。这场战役是( )
A. 枣宜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平型关大捷
6.(1分)台儿庄战役,历时1个月,名震中外,在我国抗日战争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四川遂宁横山场人税梯青(川军孙震部124师师长)率部浴血奋战,迟滞日军,为这次战役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次战役( )
A. 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B.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
D. 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7.(1分)岳麓山是长沙著名风景名胜区,集青山之神秀,聚人文之荟萃,融英烈之壮美,有“以我一山葬国魂”之说。其中,位于岳麓山赫石坡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十三军烈士墓中长眠的是( )
A. 太平天国英烈 B. 辛亥革命英烈 C. 长沙会战英烈 D. 解放战争英烈
8.(1分)如图是抗日战争中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 )
A. 取得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首个胜利
B.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C.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9.(1分)2020年,武汉因战胜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成为了中国的焦点!历史上,武汉也是一座革命与英雄的城市!下列有关武汉的史实正确的是( )
A. 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在1912年率先爆发革命,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B. 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见证了八七会议的召开,标志中国开始了艰苦的抗日战争
C. 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 武汉长江大桥在新国中国成立的第一年正式建成通车,“天堑变通途”
10.(1分)有人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 正面战场取得了军事胜利 B. 推动全国抗战局面形成
C. 迫使日军调整了侵华策略 D. 战略反攻阶段已经到来
11.(1分)历史学家巴巴拉塔奇曼称此次战役“是日本自建立陆军以来第一次显要的战败”,而此役却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这一胜仗是( )
A. 第一次长沙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
12.(1分)在抵抗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中国无数英烈用生命镌刻了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下列属于近代抗日民族英雄的有( )
①林则徐
②邓世昌
③谢晋元
④杨靖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1分)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之战,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地图中所示字母与抗战中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日战争爆发 B.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战争爆发
C. 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D. 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4.(1分)1942年1月英国《泰晤士报》中写道:“(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大捷。”材料中的“大捷”是指( )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15.(1分)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最大一场胜仗是( )
A. 百团大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枣庄会战 D. 长沙会战
16.(1分)1942年1月,罗斯福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英国媒体:“在此远东阴云密布之际,唯有长沙上空之云彩确切、光辉夺目。”材料描述的战役促使( )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日本政府直接宣告投降
C. 国民党正面战场大溃败 D.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7.(1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武汉会战 C. 平型关大捷 D. 百团大战
18.(1分)美国《时代》杂志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卡住“日本的战争机器”的战役( )
A. 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使日本速亡中国的计划破灭 D. 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19.(1分)1937年,德国《共和报》曾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此处所言战事( )
A. 揭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B. 意味着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 标志着中国军队取得抗日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
D. 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20.(1分)《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有如下记载:“9月25日拂晓,日军第5师团辎重联队和第21旅团主力等部队沿公路由东向西开进,7时许全部进入第115师预伏地域。第115师抓住战机,突然发起全线攻击。第685团迎头截击,歼日军先头部队。第687团在蔡家峪和西沟村之间,切断了日军退路。第686团于小寨至老爷庙之间的乔沟实施突击,把日军压缩在狭谷之中。……随后,第686团在第685团的协同下,将该部日军全部歼灭。”材料记载的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长沙会战 D. 平型关战役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0分)
21.(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0年,是台儿庄大战胜利82周年。某中学决定组织台儿庄大战胜利82周年纪念活动。
材料二: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历时近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歼灭日军1万余人,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抗战经典战例:台儿庄大捷》
1.材料一中台儿庄大捷发生在哪一年?指挥该战役的中国军队的司令长官是谁?
2.材料二中台儿庄大捷在当时有何重要意义?
3.如果让你代表台儿庄古城管委会组织这次“纪念活动”,你会组织开展哪些具体的纪念活动项目?
22.(15分)读图,完成相关探究。
1.图中的“▲”代表的革命根据地是 ______ 。这一历史时期,台湾地区被 ______ (国家名称)占领。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它位于图中的 ______ (字母)处;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武汉发生的重要战役有什么历史影响?
2.根据图示指出这一时期中国革命根据地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3.综合上述探究及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哪些革命经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1937年8月13日,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先后调集30多万兵力,在飞机、坦克、火炮的掩护下,轮番向上海发动进攻。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观察题干示意图可知,此次会战发生在上海,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发生在武汉,选项C发生在广州,选项D发生在长沙,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淞沪会战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淞沪会战的相关史实。
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因此该片取材于淞护会战。A项淞沪会战正确;太原会战,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排除B项太原会战;武汉会战发生在武汉,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长沙会战。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淞沪会战。题干关键信息“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淞沪会战以及意义。
3.【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1937年8月,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别中国守军击毙。日本以此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抗,淞沪会战爆发。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故排除AB选项。平型关大捷是林彪率领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设伏,将日军全部歼灭。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排除D。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所以C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和爱国将领。识记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枣宜会战、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和爱国将领。
识记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枣宜会战、平型关大捷等战役的相关知识,并将战役和爱国将领一一对应。
4.【答案】C;
【解析】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故表中①处应填台儿庄战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武汉、长沙会战和台儿庄战役,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武汉、长沙会战和台儿庄战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B;
【解析】1938年3月,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大败日军,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台儿庄战役,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台儿庄战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C;
【解析】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打击日军嚣张气焰,鼓舞中国抗战士气。抗战中台儿庄战役的重大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A是指广州武汉失陷;B是指淞沪会战的影响;D是平型关大捷的意义。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抗战中台儿庄战役的重大意义。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台儿庄战役以及意义。
7.【答案】C;
【解析】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赫石坡,抗日战争三次“长沙会战”,国民党陆军第73军暂编第5师、第15师、77师、193师及军司令部直属部队众多官兵,英勇奋战,壮烈殉国,公葬于此,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了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长沙会战,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8.【答案】B;
【解析】据图片中的“台儿庄”可知,这场战役是台儿庄战役。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同时,一部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沿胶济线西进,企图与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倚仗优势火力,猛攻三昼夜,冲入台儿庄内。经过激烈巷战,日军占领台儿庄大部分地区,中国军队顽强据守南关一角。在台儿庄内激战的时候,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起全面反攻。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台儿庄战役,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台儿庄战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武昌起义的爆发是在1911年,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通车,排除ABD三项。C项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表述正确。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有关武汉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有关武汉的相关知识。
10.【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并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月处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日本的作战方针是速战速决,从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调整了侵华策略,对国民党以军事打击为辅,政治诱降为主,对中共全力进行军事打击,因此材料中的“新气象”主要是指迫使日军调整了侵华策略,故C项正确;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月正面战场总体上没有取得军事胜利,故A项错误;全民族抗战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时就已经形成,故B项错误;抗战的战略反攻阶段到来是在1945年,故D项错误。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解答该题的关键信息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结合相持阶段到来的影响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进程,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1.【答案】B;
【解析】1938年3月,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B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台儿庄战役。题干关键信息“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台儿庄战役以及意义。
12.【答案】D;
【解析】②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的抗日英雄;③谢晋元在抗日战争的淞沪会战中壮烈殉国;④杨靖宇在抗日战争中领导东北抗日联军抗击日本侵略者,壮烈牺牲。②③④符合题意。①林则徐抗击的英国侵略者;①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掌握近代抗日民族英雄的事迹。
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3.【答案】C;
【解析】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卢沟桥事变发生在北京,A处为西安,故A错误;“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九一八事变发生在沈阳,B处为北京,故B错误;C处为上海,上海的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故C表述正确;D处为长沙,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D错误。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了抗日战争相关知识,重点掌握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相关知识。
重点掌握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答案】D;
【解析】1941年12月24日一1942年1月15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赢得会战的胜利,这一胜利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也令国际舆论刮目相看,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据“(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大捷。”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大捷”是指第三次长沙会战。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一场胜仗,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故选:B。
本题以题文信息为依托,考查台儿庄战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台儿庄战役以及意义。
16.【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时间的有效信息及“长沙”重点词眼,可以判断出该战役指的是第三次长沙会战,其胜利的意义是促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政府直接宣告投降”是在1945年;“国民党正面战场大溃败”是豫湘桂战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武汉会战的结束。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点。重点掌握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7.【答案】B;
【解析】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的结束,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正确;
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8月到11月,属于抗日战争防御阶段,A排除;
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9月,是战略防御阶段,C排除;
百团大战是1940年,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D排除。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武汉会战,识记有关武汉会战的知识是解题关键。
此题主要考查武汉会战,旨在考查学生对武汉会战的影响是掌握能力。
1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37年”“日本 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战役是淞沪会战,这次战役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即“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分别是武汉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的影响,均可排除。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淞沪会战的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分析,掌握淞沪会战的影响。
19.【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1937年”和地点“上海”等信息,明显可以看出是日本对上海的侵略,这应该是指淞沪会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淞沪战役的特点,要求学生结合抗战的过程史实来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淞沪战役的特点进行判断,同时对抗战中的其它抗战史实也要准确掌握。
20.【答案】D;
【解析】由题干材料判断是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一支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平型关大捷的相关史实。“115师”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平型关大捷的相关史实。
21.【答案】1938年。李宗仁。;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活动项目:寻找台儿庄大战英烈,中国抗战图片史料展,台儿庄大战胜利75周年纪念演出,观看台儿庄大战纪念影视等。(列出3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
本题以《抗战经典战例:台儿庄大捷》人民网的报道为依托,考查台儿庄战役的事变。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22.【答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日本;A;
【解析】(1)图中的“▲”代表的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湘赣边界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日本在1895年后长期占领台湾。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它位于图中的A处,日军攻占武汉后,中日双方力量相对均衡,进入相持阶段。
(2)根据图示可知,这一时期中国革命根据地的分布特点是规模小;主要分布在山区和省份边界。其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在建立革命根据地之初力量弱小,只能往国民党控制薄弱处发展,山区和省份边界国民党势力小。
(3)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中国共产党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才能争取革命的胜利。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中国共产党遵循毛泽东建党学说,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把自己锻炼成立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成为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雄战士,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
故答案为: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日本;A;影响:武汉会战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特点:规模小;主要分布在山区和省份边界;成因:山区和省份边界国民党势力小;发展不久,力量薄弱。
(3)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本题以一幅历史地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共革命活动的相关内容。
注意对材料的分析,掌握中共革命活动的相关内容。
第 6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