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六 无机判断型
1. 向溶液X中持续通入气体Y,会产生“浑浊→澄清”现象的是 ( )
A.X:漂白粉溶液 Y:二氧化硫
B.X:硝酸钡溶液 Y:二氧化硫
C.X:氯化铝溶液 Y:氨气
D.X:偏铝酸钠溶液 Y:二氧化氮
答案 D
解析 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最终会生成硫酸钙(微溶),A项错误;向硝酸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生成硫酸钡,B项错误;向氯化铝溶液中通入氨气,生成氢氧化铝,C项错误;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的硝酸与偏铝酸钠反应先生成氢氧化铝,后生成硝酸铝,D项正确。
2.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 )
A.NH3溶于水后显碱性,在FeCl3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NH3可制取Fe(OH)3胶体
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用热的碳酸钠溶液可去除金属表面的油污
C.次氯酸钠具有强还原性,可用于配制“84”消毒液
D.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可用铜罐代替铝罐贮运浓硝酸
答案 B
解析 A项,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只能用加热水解的方法,而通入氨气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沉淀,错误;B项,加热促进Na2CO3的水解,碱性增强,去污效果好,正确;C项,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错误;D项,铜与浓硝酸在常温下剧烈反应,而遇铝则发生钝化,错误。
3.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均正确的是 ( )
A.NH3能氧化氮氧化物,可用于汽车尾气净化
B.瓷坩埚能耐高温,可用于加热分解石灰石
C.Fe在O2中的燃烧产物可用于制红色涂料
D.Mg(OH)2分解吸热且生成高熔点固体,可用作阻燃剂
答案 D
解析 A项,NH3能还原氮氧化物,如4NH3+6NO5N2+6H2O,错误;B项,瓷坩埚的主要成分是SiO2,高温下能与CaCO3反应:SiO2+CaCO3CaSiO3+CO2↑,错误;C项,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红色涂料是Fe2O3,错误。
4. 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
A.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推出与水反应产物也完全相同
B.SO2和湿润的Cl2都有漂白性,推出二者混合后漂白性更强
C.H2CO3的酸性比HClO强,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
D.根据常温下铜与浓硝酸可以制取NO2,推出常温下铁与浓硝酸也可以制取NO2
答案 C
解析 Na2O、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A项错误;SO2与Cl2混合通入水中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漂白性降低或消失,B项错误;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C项正确;常温下浓硫酸能够使铁发生钝化,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D项错误。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一小块铜片放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中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呈蓝色
B.将一小块钠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钠在水面上游动,同时看到烧杯内的溶液变为红色
C.如右图,一段时间后给烧杯内的溶液中加入黄色的
K3[Fe(CN)6]溶液,可看到Fe电极附近有蓝色沉淀生成
D.向盛有少量Mg(OH)2沉淀悬浊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铵溶液,
可看到沉淀溶解
答案 D
解析 A项,Cu与浓H2SO4加热反应后溶液不呈蓝色(以固体形式存在),错误;B项,Na和水反应生成NaOH加入酚酞,溶液变红,错误;C项,形成原电池,Zn作负极,所以在Fe电极附近加入K3[Fe(CN)6]不会有蓝色沉淀生成;D项,由于Mg(OH)2(s)??
Mg2+(aq)+2OH-(aq),OH-+NH===NH3·H2O,平衡右移,沉淀溶解。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B.某无色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为淡黄色,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说明原溶液中存在I-
C.CO2、NO2、SO2都能与H2O反应,其反应原理相同
D.C、N、S三种单质直接与O2反应都能生成两种氧化物
答案 B
解析 A项,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错误;B项,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溶液变蓝色,说明含有碘单质,碘溶于水呈黄色,原溶液呈无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碘单质,所以碘单质只能是氯气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的,所以原溶液中含有碘离子,故正确;C项,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是化合反应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反应原理不同,故错误;D项,碳单质直接和氧气反应能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氮气直接和氧气反应只生成一氧化氮,硫和氧气直接反应只生成二氧化硫,故错误。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然界中含有大量的游离态的硅,纯净的硅晶体可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
B.Si、P、S、Cl相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C.工业上通常用电解钠、铁、铜对应的氯化物制得该三种金属单质
D.金属铝、铁、铜都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其抗腐蚀的原因都是表面形成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答案 B
解析 A项,硅是亲氧元素,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硅,错误;B项,H2SiO3、H3PO4、H2SO4、HClO4的酸性依次增强;C项,铁、铜的冶炼均用热还原法,错误;D项,铁不能形成氧化物薄膜,铜耐腐蚀,是因为Cu不活泼。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浓硝酸在光照下发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SO2、NO2分别与水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水泥、普通玻璃、陶瓷等都是传统的硅酸盐制品
答案 C
解析 A项,Cl2+H2O??HCl+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正确;B项,4HNO34NO2↑+O2↑+2H2O,NO2溶于浓HNO3而显黄色;C项,SO2+H2O??H2SO3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正确。
9. 化学反应中,有时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特殊情况。下列反应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
①过量的锌与18 mol·L-1的硫酸反应;②过量的氢气与少量氮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充分反应;③浓盐酸与过量的MnO2反应;④过量铜与浓硫酸反应;⑤过量稀硝酸与银反应;⑥过量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
A.②③④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A
解析 ①Zn+2H2SO4(浓)ZnSO4+SO2↑+2H2O、
Zn+H2SO4(稀)===ZnSO4+H2↑。
②N2和H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③当浓盐酸变稀后,反应停止。
④Cu不和稀硫酸反应。
⑤Ag和稀HNO3完全反应。
⑥生成的CaSO4微溶,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Mg、Al、Cu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在其表面均生成氧化物
B.把SO2气体分别通入到BaCl2、Ba(NO3)2溶液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答案 D
解析 A项,铜表面生成铜绿,即Cu2(OH)2CO3;B项,SO2和BaCl2不反应,但和Ba(NO3)2反应生成BaSO4沉淀;C项,NO不稳定;D项,SiO2+2NaOH===Na2SiO3+H2O。
11.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只能得到一种气体的是 ( )
A.木炭和浓硫酸共热
B.Na2O2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足量的铜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
D.汽油在汽车发动机中燃烧后排出的气体
答案 B
解析 A项,C+2H2SO4(浓)CO2↑+2SO2↑+2H2O;B项,2Na2O2+2H2SO4===2Na2SO4+O2↑+2H2O;C项,会生成NO、NO2气体;D项,汽车尾气中含NO、NO2、CO等多种气体。
12.已知:
①把水加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收集产生的气体
②把红热的铁丝伸入①中产生的气体中,有黑色固体生成
③把②中产生的固体放入盐酸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中反应,过氧化钠作氧化剂,水作还原剂
B.②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放热反应
C.③中的实验现象证明溶液中不含有Fe2+
D.将①中所得溶液加入到③的溶液中,静置,溶液颜色加深
答案 B
解析 A项,①中Na2O2与水的反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项,②中3Fe+2O2Fe3O4,Fe3O4为黑色固体;C项,Fe3O4+8HCl===FeCl2+2FeCl3+4H2O,加入KSCN溶液变血红,但不能证明只含Fe3+,不含Fe2+;D项,NaOH和FeCl2、FeCl3反应生成Fe(OH)2、Fe(OH)3沉淀,溶液颜色将变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