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3-13 14: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开明版初中语文
第五单元教学设想亦庄中学
李进辉
2004.11.2.第五单元总体简析文体安排:本单元均为说明文,其中,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各两篇。
教学目标:
1、掌握主要说明方法;学习常见的说明顺序;理解说明语言准确、平实的特点。
2、能写简短的说明文。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教学设想总体简析文体特点: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是巍峨、雄伟、庄严。
思想内容:作者通过介绍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热情歌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先烈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艺术特色:
1、多种说明顺序的恰当运用和巧妙结合。
2、语言准确、平实、简洁。
3、说明中融入情感。
总体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多种说明顺序的恰当运用和巧妙结合”的特点。
2、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一百多年以来的光荣斗争史。
教学重点:理解“多种说明顺序的恰当运用和巧妙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平实、简洁。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决定
奠基
动工
建成
揭幕
作者
发表1949.9.30当天傍晚1952.81958.4.22五一节新华社记者1958.4.23___瞻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预习作业读完课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提示:话题范围不限,只要是由此文引发即可。感触真切,发言有条理为佳。可列出发言提纲。
要求:发言时间不得少于一分钟。听读思考 在不看书的情况下,你能说出多少有关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情况?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的整理与积累。
2、概括思想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3、巩固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
4、了解中国人民一百多年以来的光荣斗 争史。(实施过程 略)实施目标2:概括思想内容。
作者通过介绍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热情歌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先烈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本文介绍了什么?歌颂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实施目标2:理清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1 )(2—5)(6—10)( 11 )点明题意,统领全篇。 介绍纪念碑的整体造型。十块浮雕的内容、意义。瞻仰后的感受。实施目标3:巩固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1、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2、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3、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
4、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都和真人一样大小,打比方列数字 作比较作比较列数字 作比较
实施目标4:了解中国人民一百多年以来的光荣斗争史。 讨论:

“人民英雄”指的是哪些人?为什么称他们为“人民英雄”?三年以来
三十年以来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通过对碑文和10块大浮雕的分析,你了解了什么? 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作业把生字新词整理在作业本上,并吸收记忆。
预习第五单元单元提示。
熟读课文,在文中标出表明说明顺序的词语。第二课时检查复习预习情况检查字词、解词的掌握情况。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从前到后
从远到近
从内到外
从正面到背面
从周围到中间
…………
或反之从主要到次要
从原因到结果
从概括到具体
从总体到局部
从个别到一般
从特点到用途
…………
或反之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的“多种说明方法的恰当运用和巧妙结合”的特点。
2、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能写简单的说明文。找出2——5段表明说明顺序的词语,画说明顺序示意图,并展示、讨论、整理。学生活动1说明顺序2段未进入穿过广场徐徐走到空间顺序远近3段1949.9.30当天傍晚1952.8.1时间顺序台阶第二层平台栏杆正面背面下 上
四周 中间
正面 背面次要 主要
次要 主要
主要 次要空间逻辑4段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小碑座的四周先中间,
后两头。空间顺序5段学生活动2找出7——10段表明说明顺序的词语,画说明顺序示意图,并展示、讨论、整理。
东西南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北读第3段,思考:本文大约有多少字?
介绍了有关纪念碑的多少内容?
由本段你能想出与本段有关的其它多少内容?第三段字数:200多字内容:兴建过程:决议奠基动工1949.9.30当天傍晚1952.8.1碑身特点:巍峨、雄伟、庄严。(四个数字,两次作比较。)象征意义: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语言平实、简洁。讨论:下面各句中哪些词用得很准确?为什么?1、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
2、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
3、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起共长40.68米,
4、纪念碑向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的南部,讨论:下面各句中哪些词用得很准确?为什么?1、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
2、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
3、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起共长40.68米,
4、纪念碑向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的南部,学生活动:一、回忆,本文歌颂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二、做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说明 当中? 说明文中也要融入作者的情感。在
说明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使用富有感情
色彩的词语。作业: 内容: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见课后“研讨与练习”二)提示:1、注意说明方法的使用,说明顺序的选择,说明语言的简洁、平实、准确及融入情感。
2、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