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第十七讲 糖类、蛋白质、高分子材料糖类?知识回顾
1.糖类物质
(1)组成:糖类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分子组成大多数可用通式________表示,不是所有糖类物质都符合此通式,符合此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糖类物质习惯称为“碳水化合物”。
6CO2+12H2O C6H12O6(葡萄糖)+6O2+6H2O。叶绿素光能C H O Cn(H2O)m (2)来源:糖类物质主要是绿色植物________作用产生。_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麦芽糖等,最终生成________或________。
(3)存在形式:单糖(如:葡萄糖、果糖)、二糖(如:蔗糖、麦芽糖)、多糖(如:天然高分子淀粉和纤维素)。光合 葡萄糖 淀粉 纤维素 (4)主要作用:糖类是人和动物所需________的重要来源,合成人体中许多重要化合物的原料。其中葡萄糖是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有75%来自糖类,且主要来自________和淀粉。人和动物的血液中含有________糖。淀粉和纤维素是食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2.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还原糖能量 葡萄糖 葡萄 (1)性质:葡萄糖是一种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的________糖和还原糖,易发生氧化反应。如:
①葡萄糖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________氧化亚铜、葡萄糖酸和水,根据该性质检验人体血液中的血糖和糖尿病人尿液中的尿糖的糖度。也能和新制的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生成银单质。
②葡萄糖在体内氧化生成CO2和H2O。C6H12O6+6O2―→6H2O+6CO2。单红色 (2)葡萄糖在体内作用:粮食中的糖类在人体中能转化成葡萄糖而被吸收。一部分葡萄糖在体内被氧化分解,最终生成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释放出能量,另一部分葡萄糖被肝脏、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元而储存起来;还有一部分葡萄糖可以转变成脂肪而使人发胖。二氧化碳 水 3.几种重要糖的性质和用途比较Cu(OH)2 银镜 银乙醇 葡萄糖 果糖 葡萄糖 (续上表)葡萄糖 蓝色 葡萄糖 【例1】 (2012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下列物质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的是( )
A.葡萄糖 B.油脂
C.乙醇 D.纤维素
解析: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CHO)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生成银单质。油脂、乙醇、纤维素分子中不含醛基(—CHO),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答案:A?课堂练习
1.(2011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可用于鉴别葡萄糖溶液与淀粉溶液的试剂是( )
A.氨水 B.Na2CO3溶液
C.FeCl2溶液 D.新制Cu(OH)2悬浊液解析: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反应,砖红色Cu2O沉淀。淀粉溶液不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鉴别葡萄糖溶液与淀粉溶液的试剂可用新制Cu(OH)2悬浊液。
答案:D2.将碘酒滴到新切开的马铃薯(又称土豆)表面上,马铃薯表面变蓝色,该现象表明马铃薯含有( )
A.葡萄糖 B.蔗糖
C.淀粉 D.纤维素解析:淀粉遇I2变蓝,说明马铃薯中含有淀粉,实验现象不能判断马铃薯是否含有葡萄糖、蔗糖、纤维素。
答案:C蛋白质?知识回顾
1.组成:蛋白质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P等元素,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是多种________缩合而成的产物,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主要存在于酶、肌肉、毛发等。
2.蛋白质的主要性质
(1)水解反应:蛋白质分子在酶或酸、碱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最终生成________。最简单的氨基酸—氨基乙酸(CH2COOHNH2俗称甘氨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石。C H O N 氨基酸 氨基酸 (2)聚沉与变性:在紫外线、热、酸、碱、重金属盐等作用下,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发生变性反应并聚沉,此过程具有________逆性。利用蛋白质的变性与聚沉进行高温、紫外线等杀菌消毒。
(3)显色反应:蛋白质和许多试剂能发生显色反应,比较典型的有遇到浓硝酸显________。
(4)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________的气味。不可 黄色 羽毛 (5)两性:蛋白质和氨基酸一样是两性物质,与酸或碱反应都可以成盐。
(6)发生盐析现象。浓的钠盐、铵盐等溶液能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盐析过程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理活性,加水稀释后蛋白质又溶解。盐析是________的过程,盐析用于从溶液中分离出蛋白质。可逆【例2】 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蛋白质)还是人造丝(合成纤维),可选用的方法是( )
A.滴加酒精 B.灼烧
C.滴加食盐水溶液 D.滴加食醋
解析:蚕丝是蛋白质,蛋白质灼烧会有羽毛烧焦的味道,人造丝灼烧无羽毛烧焦的味道。
答案:B?课堂练习
3.(2012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是( )
A.鸡蛋 B.馒头
C.白菜 D.苹果解析:鸡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馒头、苹果富含淀粉,白菜富含纤维素。
答案:A4.(2012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脂属于脂类
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C.纤维素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D.淀粉完全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解析:A、C两项错误,油脂属于酯类,不能用“脂”应用“酯”字。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完全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B、D两项正确。
答案:BD常见高分子材料?知识回顾
1.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1)高分子概念: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或聚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百万甚至更高。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然橡胶等。聚乙烯、聚氯乙烯和合成橡胶等属于________高分子材料。________、合成________和合成________是常见的三大类合成材料淀粉 纤维素 蛋白质 合成 塑料 纤维 橡胶 (2)结构特点:高分子化合物虽然相对分子量很大,但通常情况下结构并不复杂。
例如,聚乙烯 CH2—CH2 式中n表示高分子里结构单元的重复次数,同一物质________值也各不相同,所以高分子化合物一般都是混合物。
2.聚合反应
(1)加聚反应:有机分子中________(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因发生________反应而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的反应。nn双键 加成 如:乙烯聚合生成聚乙烯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nCH2===CH2 CH2—CH2
除聚乙烯外,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又称有机玻璃)、合成橡胶等都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
(2)缩聚反应:反应物相互反应而生成高分子,同时还有小分子(如H2O、HCl等)生成,是经过缩合聚合而生成高分子的反应。如涤纶、尼龙(锦纶)、酚醛树脂(也称电木)等是由缩聚反应制得。引发剂n3.有机高分子材料
(1)塑料:塑料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化学性能稳定;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优良。线型结构的塑料(如聚乙烯塑料)有________。
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又称有机玻璃)是通过加聚反应合成,它们不易降解,易产生白色污染,可以回收利用。聚乙烯的单体是乙烯;聚丙烯的单体为丙烯。热塑性 酚醛树脂(也称电木)缩聚反应合成,体型结构,有________,酚醛树脂不降解,可以用于垃圾发电。
(2)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具有优良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不怕虫蛀不缩水等性能。但吸水性和透气性不如天然纤维。在合成纤维中,锦纶(尼龙)、涤纶(的确良)、腈纶(人造羊毛)、维纶、氯纶、丙纶被称为“六大纶”。涤纶、尼龙等由缩聚反应合成。(3)合成橡胶。
橡胶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丁苯橡胶是由1,3-丁二烯跟苯乙烯通过________反应合成,一般在性能上不如天然橡胶,但它具有高弹性、绝缘性、气密性、耐油、耐高温或低温等性能。热固性 加聚 【例3】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各种高分子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橡胶易溶于水
B.羊毛是合成高分子材料
C.聚乙烯塑料是天然高分子材料
D.聚氯乙烯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
解析: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一般不溶于水;羊毛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塑料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聚氯乙烯塑料不易降解,会造成“白色污染”。
答案:D?课堂练习
5.(2012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和铁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B.棉纱和蚕丝都属于合成纤维
C.玻璃和光导纤维都是硅酸盐材料
D.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可制成食品保鲜膜解析: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棉纱和蚕丝都是天然纤维,不属于合成纤维;光导纤维材料是SiO2,不属于硅酸盐材料;聚氯乙烯分解产生含氯物质有毒,不用于制成食品保鲜膜。
答案:A6.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这三大合成材料主要是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废旧聚氯乙烯塑料不会产生污染
B.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
C.由乳酸CHCH3OHCOOH聚合生成的聚乳酸酯材料,能发生水解反应而降解,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D.聚乙烯塑料的主要成分聚乙烯是由乙烯通过聚合反应制得解析:聚氯乙烯含有Cl元素,燃烧时会产生Cl2等有毒物质污染环境。
答案:A一、单选题考点一 糖类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组成符合Cn(H2O)m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糖类物质
B.质量相同的糖类和油脂物质在人体内氧化放出的热量,糖类比油脂多
C.食用的白糖、冰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D.糖类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完全都生成CO2和H2O解析:相同质量的葡萄糖被氧化释放的能量比油脂被氧化时放出的能量少。
答案:B2.关于葡萄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甜味的糖类习惯称为“碳水化合物”,是碳和水形成的化合物
B.葡萄糖和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葡萄糖表现出氧化性
C.酒精可以通过葡萄糖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D.葡萄糖与果糖是两种分子式相同的不同单糖解析: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葡萄糖和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表现出还原性;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葡萄糖在酶作用下分解转化为酒精。
答案:D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糖类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六大类营养元素之一
B.医疗上葡萄糖被大量用于病人输液的原因是葡萄糖在人体内能直接进入新陈代谢
C.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D.青苹果转熟为红苹果主要是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单糖的过程解析:苹果转熟的过程是在一定条件下青苹果中的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增加甜味。
答案:C考点二 绿色化学思想8.(2012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遇碘水显蓝色的是( )
A.羊肉 B.鲜鱼片
C.面粉 D.鸡蛋黄解析:面粉(有淀粉)遇碘水显蓝色。
答案:C9.有关油脂和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能溶于水
B.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都含有N元素
D.都含有C、H、O三种元素解析:油脂含C、H、O三种元素,蛋白质除含C、H、O、N四种元素外,还含有S、P等元素,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溶于水、蛋白质一般也不溶于水。
答案:D10.棉花和羊毛都具有的特点是( )
A.都溶于水
B.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C.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
D.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解析:棉花成分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羊毛成分天然蛋白质纤维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氨基酸。
答案:D考点三 化学用语15.下列对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制得,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
B.对于一块高分子化合物材料,它们有固定的熔沸点
C.氯纶是由氯乙烯分子通过加聚反应制取
D.聚乙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解析:A、C、D三项正确,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主要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制备;氯纶是聚氯乙烯的俗称,由氯乙烯单体通过加聚反应制取;聚乙烯是由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分子中无碳碳双键,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不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选项B错误,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无固定的熔点沸点。
答案:B16.下列物质既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又属于纤维材料的是( )
A.油脂 B.淀粉
C.蚕丝和棉花 D.醋酸纤维解析:油脂是小分子,淀粉不是纤维材料,蚕丝是天然蛋白质纤维,棉花是纤维素纤维,都是天然高分子纤维材料;醋酸纤维是乙酸和纤维素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高分子材料,不是天然纤维材料。
答案:C17.我国宇航员身着自主研发的宇航服步入太空。据报道宇航服头盔的主要成分是无色透明、坚韧如钢的工程塑料——聚碳酸酯,该材料属于( )
A.无机硅酸盐材料
B.天然高分子材料
C.金属材料
D.有机合成材料解析:聚碳酸酯是由CO2通过聚合反应制备的有机合成材料。
答案:D二、多选题
21.(2012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下列各物质中,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油脂 B.蛋白质
C.纤维素 D.葡萄糖解析:葡萄糖属于不发生水解反应的单糖。油脂、蛋白质、纤维素均能在不同条件下水解。
答案:ABC2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种α-氨基酸
B.加入浓硝酸或灼烧的方法可以检验蛋白质
C.将加碘食盐加到土豆片上不会出现蓝色
D.在正常人的尿液中加入新制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有银镜产生解析:A、B、C三项正确。D项错误,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有还原性的葡萄糖,糖尿病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能和新制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答案:ABC23.鉴别织物成分是真蚕丝还是“人造丝”,在如下的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滴加浓硝酸 B.滴加浓硫酸
C.滴加酒精 D.灼烧解析:真蚕丝成分是蛋白质纤维,“人造丝”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纤维素无此变化;浓硫酸不仅使纤维素脱水炭化,蛋白质也可观察到类似现象;滴加酒精均无明显变化;灼烧时产生的气味明显不同。
答案:AD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本小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