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2023. 01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1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题。(共2分)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承认为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毛主席说:“许多自然科学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不但在于自然科学家们创立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的科学实践所证实的时候。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 ① 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 ② 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残所证实的时候。”(《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原是工人运动中的一个派别,开始 ③ 不出名,反动派围攻它,资产阶级学者反对它,其他的社会主义流派攻击它, ④ ,长期的革命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终于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取材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根据上下文,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也 ②而且 ③并 ④但是 B.①也 ②更 ③也许 ④因此
C.①其实 ②而且 ③并 ④因此 D.①其实 ②更 ③也许 ④但是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4题。(共9分)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在具体阐述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前,需要对“文化基本精神”一词的含义做一点说明。何谓“精神”?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指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中国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1)刚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①,(4)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甲】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乙】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民族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人伦关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
“刚健有为”的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已见成熟。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是一个系统,其纲领“刚健有为”思想也自成系统。
粗略地看,《周易大传》提出来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永无已时,故称为“健”。“健”含有主动性、能动性,以及刚强不屈之义。君子法天,故应“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 绝不停止。此外,刚健还有“独立不惧”“立不易方”之义,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老子“自胜者强”之义。《象传》又说:“地势冲,君子 以厚德载物。”“坤”即顺,“地势”是顺,“载物”就是包容许多物类。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各个方面的人,容纳不同的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得以各遂其生。从上述两句话的关系来看, 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可见,刚健有为的思想以自强不息为主,同时包含厚德载物的系统。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周易大传》所说的“自强不息”或刚健还含有“刚中”“及时”“通变” 等引申的原则。
《周易大传》提出:“能止健,大正也。”“能止健”的意思是,强健而不妄行,可止则止。也 就是,刚健而又不过刚,不走极端,即“大正”,这是最理想的品德,与孔子所谓“中庸”同义。
《周易大传》又提出:“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又说:“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所谓“进德修业”“终日乾乾”,即“自强不息”。所谓“及时”“与时偕行”,即以自强不息与永恒变化的 客观世界保持一致。世界永恒变化的性质,就是人应自强不息的根据。
《周易大传》还认为,“天地革而四时成”,世界的流变是通过一系列变革、革新形成的,人要与时偕行,也必须“通变”。这样,它又从“及时”的原则引申出“通变”的原则。书中有一句 至今脍炙人口的话,叫“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到不能再发展的地步,叫做“穷”。事物发展到极盛就要向反面变化,这叫“变”。通过变革,原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局面,就会变为“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通”,也就是“通则久”。正因为如此,《周易大传》把“通 天下之变”作为一条重要原则。
总之,《周易大传》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中、及时、通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以刚健为中心的宏大的生活原则体系。《周易大传》在古代一直被视为孔子所作,这些思想的影响很大,在铸造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也起了很大作用。
(取材于张岱年、程宜山的同名文章)
注释:①崇德利用:崇德,端正品德;利用,便利实用。
2.根据上下文,将“和与中”“崇德利用”分别填入【甲】【乙】两处,使语意连贯。(2分)
3.画线句“从上述两句话的关系来看”中的“两句话”,指的是前文中的哪两句话?(2分)
4.文章紧扣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展开论证,思路清晰。请简要说明本文的论证思路。(5分)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22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6题。(共6分)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 《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取材于《屈原列传》)
5.下列全都是被动句的一项是(2分)
①被发行吟泽畔②是以见放③不凝滞于物④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⑤皆好辞而以赋见称⑥其后楚日以削⑦竟为秦所灭⑧而自令若是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②⑤⑥D.②③⑥⑦
6.阅读《屈原列传》时,有同学发现,文章使用了较多的被动句来叙事明理,再联系屈原的主要 经历“被疏远、被罢黜、被放逐”,于是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屈原的人生是“被动”的人生, 即他始终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结合上面的选文或《屈原列传》中的 其他内容,说说理由。(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共12分)
昔者越王句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①。故岁在金,穰②;水,毁;木,饥;火,旱。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夫粜,二十病农③,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④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积 著⑤之理,务完物,无息币⑥。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⑦。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⑧,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子赣⑨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
由此观之,贤人深谋于廊庙,论议朝廷,守信死节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⑩安归乎?归于富厚也。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是故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
(取材于《史记 货殖列传》)
注释:①意思是,懂得战斗的人总是平时就做好准备,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才算懂得商品货物。善于将时与用这二者相对照,各种货物的供需行情就能看清楚。②穰:丰收。下句的“毁”,指歉收。③意思是,出售粮食,每斗价格二十钱,农民就会受到伤害。下句的“末”,指商人。 ④上:指粮价上限。⑤积著:积贮,储存。⑥无息币:不要贮藏劣质的商品。⑦无敢居贵:不要冒险囤居以求高价。⑧鸱(chī)夷子皮:范蠡自取的名号。⑨子赣:即子贡,姓端木,名赐。 ⑩意思是,忠于信仰、坚守原则、隐居在岩穴中追求高远名声的人。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厚赂战士 赂:赏赐财物
B.适齐为鸥夷子皮 适:到,去
C.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 致:送出
D.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抗:对等
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昔者越王句践困于会稽之上 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B. 以物相贸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五代史伶官传序》)
C. 之陶为朱公 七十子之徒
D.能择人而任时 渔父见而问之曰(《屈原列传》)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
干旱时就准备船以待水涝,水涝时就准备车以待干旱,这是做事情的一般规律
B.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货物贵到极点时便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贱到极点时便要及时买入,视如珠宝
C.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范蠡的子孙研习学业而停止经商,于是积累到巨万家财便止步了
D.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让孔子名扬天下的原因,是财产富厚的子贡在不断地辅助他啊
10.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计然从物之理、治国之道、积著之理三个方面献策,终使越国富强,战胜了吴国。 B.范蠡原与计然共同辅佐句践,离开越国后他使用计然之策,开始了家庭致富之路。 C.孔子的弟子中,子贡富有,原宪贫穷,文章在对比中赞扬了原宪安贫乐道的节操。 D.本文名为传记,实则借助叙事传达对于财富积累的看法,显示出作者的独特思考。 11.文章提及了“富与德”的关系,请从中找出两点,用自己的话作答。(4分)
(三)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完成第12题。(共4分)
①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②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
③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行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
④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
⑤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尧曰》)
12.以上5则材料均体现了孔子对于“言”的看法。请你从中任选三则,建构它们之间的关系, 写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帮助同学整体理解孔子之“言”。(4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3-15题。(共11分)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3.下面这段文字选自“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请简要说明这段赏析《李凭箜篌引》的文字具有哪些特点。(4分)
此诗描摹李凭九月暮秋的箜篌演奏,以凤鸣玉碎、芙蓉泣露、香兰欢笑形容箜篌的声音,以行云为之静止、江娥为之啼哭、神女为之悲愁、月亮寒光因之融化、紫皇为之感动、石为之破、天为之惊、雨为之降、老鱼为之跳跃、瘦蛟为之起舞、吴刚为之不眠等众多神话意象,来表现李凭弹箜篌的超凡技艺与神奇魅力。诗人以惊人的想象贯串神仙世界和人间世界,并把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熔铸于一炉,营造出一种神出鬼没、石破天惊的独特意境。
14.李白的《幽涧泉》运用多种手法写琴师弹琴,请从中任选两种,并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5分)
幽涧泉
李白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
幽涧啾兮流泉深,善手明徽①,高张清心②。
寂历③似千古,松飕飀④兮万寻。
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叫秋木而长吟。
客有哀时失职⑤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
乃缉商缀羽⑥,潺湲⑦成音。
吾但写⑧声发情于妙指⑨,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幽涧泉,鸣深林。
注释:①②句的意思是,技艺高超的琴师将琴弦调试得当,琴音高亢明澈。③寂历:寂寞。④飕(sōu) 飀(liú):风声。⑤哀时失职:哀叹时世,志向未酬。⑥缉商缀羽:演奏曲谱;商、羽,均是五声之一。⑦潺湲(yuán):原指流水声,这里形容乐声。⑧写:通“泻”,此指抒发宣泄。⑨妙指:妙旨,非同一般的情志。
15.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两首同样描写音乐的古体诗,风格有较大不同,前者绮丽多姿,后者素雅深致。 B.李贺诗中“芙蓉泣露香兰笑”,“泣”与“笑”形象写出了乐声凄婉和欢快的特点。 C.李白诗中“寂历似千古”一句,以“似千古”渲染出寂寞与愁情的无限深广。
D.李白诗中“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与“危楼高百尺”的“危”,均突出惊险感。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①在以“青春拒绝躺平”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中,有同学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名句“ , ”,提醒大家无惧艰难、远离享乐,增强危机意识,树立报国之志。 ②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手法。李商隐《锦瑟》中“ , ”,借庄子和望帝的 典故表达了惆怅和哀怨;陆游《书愤》中“ ,镜中衰鬓已先斑”,化用檀道济的典故来 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③古诗文中的很多名句,读来令人无限感慨。如《屈原列传》中“不获世之滋垢, ”;《燕歌行》中“相看白刃血纷纷, !”
④爱民恤民,方可国运昌盛。秦始皇却“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导致民怨沸腾,身死国灭。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48分。
17.微写作(8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00字左右。
①假如你在主持一档名为“超时空对话”的访谈节目,有机会邀请到名著里的人物当嘉宾, 你最想访谈的人是谁呢?你们之间会进行一场怎样的对话?请从《大卫 科波菲尔》《复活》《老 人与海》《百年孤独》中任选一个人物,向他(她)提出一个或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并写出你们的 对话。要求:想象合理,条理清楚。
②生活中有很多窗,每扇窗外面都有不同的风景。例如,你书房的窗外、高速运行的火车车窗外、“神十四”的窗外……请以“窗外”为题,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体现“窗”的视角; 可写实,可想象;描写生动,景物特征鲜明。
18.写作(4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论语》中有很多关于“君子”的论述。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之焉,可谓好学也已”……这些都表达了孔子对“君子”的理解。在当代社会,我们对于“君子” ,应有所传承,也应有所发展。
请以“‘君子’今谈”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符合逻辑。
②最近,在社交媒体上,“松弛感”一词火了起来。有人说,“松弛感”是对慢生活的复古怀旧,对当下的人们非常重要;有人说,“松弛感”不仅表现为外在的状态,更体现出个人的内在境界; 也有人说,“松弛感”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年轻人……
你对“松弛感”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符合逻辑。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2023.01
本大题共4小题,共11分。
1.(2分)A
2.(2分)【甲】崇德利用 【乙】和与中
【评分说明】一处,1分。
3.(2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评分说明】一句,1分。
4.(5分)答案示例:
①文章先说明“文化基本精神”的含义(1分),②再引出核心观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1分)、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1分),③接着详细阐释“刚健有为”思想系统中包含的“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 以及引申出来的“刚中”“及时”“通变”三条原则(1分),④最后总结全文,强调“以刚健为中心的宏大的生活原则体系”对铸造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具有巨大作用,回扣观点(1分)。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22分。
5.(2分)D
6.(4分)
答案示例一:
同意。理由:楚王昏聩懦弱,楚国被一些毫无政治远见、只知苟安享乐的佞臣把持,在“方正不容”的政治环境中,屈原执着地追求美政与美德,并不断直言讽谏。因此,被嫉妒、被打压、被罢黜、被流放是不可避免的,即屈原“被动”的命运是那个时代的必然结果。
【评分说明】本示例,“同意的理由”包括时代的环境特点和屈原的个人追求两个方面。一个方面,2分。学生答案,视理由的合理性和充分性给分。
答案示例二:
不同意。理由:屈原所谓“被动”的人生,恰是他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因为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愿如渔父所说“不凝滞于物”。正如司马迁所说“游诸侯,何国不容”?屈原最终自沉于汨罗江,其实是以悲剧形式表达对理想的忠贞,体现了个人选择的主动性。
【评分说明】本示例,“不同意的理由”包括屈原的政治生涯与生命终结两个角度。一个角度,2分。学生答案,视理由的合理性和充分性给分。
7.(2分)C 8.(2分)B 9.(2分)C 10.(2分)C
11.(4分)参考答案:
①富人容易做仁德之事。
②以奸猾致富最为卑鄙。(答“凭农业致富最为可贵”亦可。)
③没有隐士的操行,长期处于贫困之中还侈谈仁义,是可耻的。
【评分说明】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4分。每点视内容合理程度,给1分或2分。
12.(4分)
答案示例一(选②③⑤):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孔子认为,“言”是识人的重要方法。例如,通过一个人说话是否诚恳,可以了解其品性是否正直。对那些花言巧语而罔顾事实之辈,“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不过,仅察其“言”是不够的,更要观其“行”,比较言行是否相符。“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样对人的认识才能完整、充分。
答案示例二(选①③④):
孔子认为,人应当慎言而笃行。“古者言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古人担心说出的话做不到,故不轻易夸口或许诺。孔子还用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地不自夸,却造福万物,居功至伟;君子讷于言,却用实际行动彰显仁义。可见,行动比言辞更能反映人的境界。所以要了解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评分说明】对所选材料的内涵理解正确,一则1分,共3分;3则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合理、清晰,1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13.(4分)答案要点:
①层次分明:鉴赏的重点由箜篌的声音到琴师的超凡技艺与神奇魅力,再到审美意境。
②角度多样: 呈现出诗歌丰富的内容、表现音乐的多种手法以及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
③语言讲究:大量使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句式整齐、匀称,表达上既简练又优美生动。
【评分说明】答对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其他答案视合理程度给分。
14.(5分)参考答案:
①运用比喻手法,表现琴声的特点和琴师的心境。如用松林被风吹拂发出大片的飕飗之声,表现琴音的古朴深沉和琴师的孤清。②善于以形写声,如以高岩之上秋木中的哀猿对影孤立,写琴声的凄清幽怨,表现诗人的苦闷孤独。
【评分说明】一种手法及作用,2分;两种手法及作用,5分。此诗还包括环境烘托、听众衬托、以声写声、直抒胸臆等手法。
15.(2分)D
16.(8分)
①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②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塞上长城空自许
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死节从来岂顾勋
④以愚黔首
【评分说明】每空1分,有错字、多字或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48分。
17.(8分)
【评分标准】
①
一类(6-8分):合乎题意,人物身份明确,话题清晰、有价值,体现对话感,语言流畅。
二类(3-5分):合乎题意,人物身份明确,话题清晰,有对话,语言通顺。
三类(0-2分):不合题意或中心不明;字数不足50。
②
一类(6-8分):合乎题意,充分体现以“窗”为观察视角,风景特点鲜明,描写生动。
二类(3-5分):合乎题意,能体现以“窗”为观察视角,以描写风景为主,语言通顺。
三类(0-2分):不合题意或中心不明;字数不足50。
18.(40分)
【评分标准】
项 目 类 别 内容 语言 结构 评 分 细 则
一类卷 (35-40分) 符合题意,观点鲜明,分析较充分,有一定说服力,论据恰当。 准确,严谨,流畅。 完整, 严谨。 以37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具备语言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二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②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语言项突出的,获得满分);③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达到二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二类卷 (30—34分) 符合题意,观点明确,有分析且基本合理,能与论据较好结合。 通顺,得体。 完整, 有条理。 以32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具备语言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②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语言项比较好的,获得本类卷最高分);③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三类卷 (24—29分) 部分偏离题意,观点基本明确,有分析。 基本通顺, 有少量语 病。 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27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基本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②其中语言项比较好一些的,酌情加分;③另有某些缺点的,酌情减分。
四类卷 (23分以下) 不符合题意或观点不明确。没有分析,论据不能证明观点。 语病较多。 不够完整,条理混乱。 以21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凡属上述情况的,获得基准分;②某一项稍好一些的,酌情加分;③全篇更差一些的,22分以下。
说明:没有题目,扣2分。错别字,满3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3分为止。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过去越王句践被吴兵围困在会稽山上,就任用了范蠡、计然。计然说:“懂得战斗的人总是平时就做好准备;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才算懂得商品货物。善于将时与用二者相对照,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行情就能看得很清楚。所以,岁星在金(西方)时,这年就要丰收;岁星在水(北方)时,这年就歉收;岁星在木(东方)时,这年就饥荒;岁星在火(南方)时,这年就干旱。干旱的年头,要准备船只以防备发大水;发大水的年头,要准备车辆以防备大旱,这样做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一般说来,六年一丰收,接着就会有六年干旱,十二年有一次大饥荒。出售粮食的价钱,如果降到每斗二十钱,就要伤害到农民;如果涨到每斗九十钱,商人就要受损失。商人受损失,钱财就不能流通到社会;农民受伤害,田地就不能得到开辟。粮价每斗价格最高不超过八十钱,最低不少于三十钱,那么农民和商人都能得利。粮食平价出售,保持物价均衡,关卡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这是治国之道。至于存储货物,应当务求货物的完好,不要储藏劣质的商品。买卖货物,容易腐败和腐蚀的物品不要久留,切忌冒险囤居以求高价。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就会懂得物价涨跌的道理。物价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贱;物价贱到极点,就要返归于贵。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像对待粪土一样及时卖出;当货物贱到极点时,要像对待珍宝一样及时买入。要使货物像流水那样流通起来。”句践照计然策略治国十年,越国富有了,于是重赏奖励士兵,使兵士们冲锋陷阵,不顾箭射石击,就像口渴时得到了水喝一样,于是报仇雪耻,灭掉了吴国,并且在中原耀武扬威,号称“五霸”之一。
范蠡辅佐句践洗雪了会稽被困之耻之后,便长叹道:“计然有七条策略,越王只用了其中五条,就实现了愿望。既然施用于治国很有效,我要把它用在发家上。”于是,他便乘着小船在江湖上漫游,改名换姓,到了齐国改名叫鸱夷子皮,到了宋国的陶邑改名叫朱公。他认为陶邑地处天下中心,与各地诸侯国四通八达,是交易货物的好地方。于是在这里治理产业,储存货物,看准时机买进卖出,不责求人力。所以,善于经营致富的人,能够不靠人力而把握时机。十九年期间,他三次赚得千金家财,两次把这些家产分散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兄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富人容易做仁德之事”吧!后来范蠡年老力衰而听凭子孙经营,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并有所发展,于是积聚了上亿家产。所以人们谈论富豪时,都会说陶朱公。
子贡在孔子那里学习之后,到卫国做官,他囤积货物,在曹国和鲁国之间经商。孔门七十多个学生中,子贡最为富有。原宪穷得连糟糠都吃不饱,隐居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子贡却乘坐四马并辔齐头牵引的车子,携带束帛厚礼去访问、馈赠诸侯,所到之处,诸侯国君没有不与他分庭抗礼的。使孔子得以名扬天下的原因,是子贡为他活动的结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得到势力的帮助而使名声更加显著”吧!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达官贵人们在朝廷上运筹决策,在朝廷上讨论国家大政,和坚守原则为节义而死的隐士们追求高远的名声,他们的根本目的在哪里呢?最终是为了富贵。追求富贵,是人的本性,是不用学习就想追求的。
所以,以农业致富为上等,以商业致富次之,以奸猾致富最卑鄙。如果没有隐士的操行,长期处于贫困之中,还侈谈仁义,这种人也够可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