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人教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传创作传统、唐代史传创作的盛况及自身的史学意识,促进了柳宗元的传记文学创作。当时
柳宗元辅时及物的文章观念恰与主流文学中的经世思想相切合,由是,劝善惩恶的写作宗旨便被确
定下来。章士钊在《柳文指要》中指出:“‘有益于世’四字,为子厚律己化人、万变不离之主旨。”他
认为柳宗元传记文学写作的目的在于有益于世,这与其劝善惩恶的作传宗旨是相契合的。
《宋清传》记“市人”宋清卖药一事。其人不计小利,乐于赊出良药给贫苦病患,年末则亲自焚
毁无力还账者之债券。其他商人惑于宋清之言行,讥之为蠢人。柳宗元则持相反评价,认为宋清此
举是目光长远、心胸宽广而非愚人的表现,肯定其深谙经商之道,赞扬他与人为善、治病救人的美
德,并由此反观朝中士大夫“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指出其见利忘义、趋炎附势的卑
劣行径,批判了这一群体的市侩主义作风。桐城派吴德旋曾贬斥该文“用意太歼太刻,则亦近小
说”,则说明柳氏此类作品已经触痛了封建士大夫。《蟑数传》是一篇仅160余字的短小寓言,以
“蝜搬者,善负小虫也”起句,以“善负”二字统领全文,突出鲼频“善负物”和“好上高”的特点。文
本以蝜蝂为喻,重在描述“今世之嗜取者”。先写其捞取钱财的贪婪习性,再写其因贪婪而挫跌,却
不知悔改,终至灭亡。文章在结构上相互映衬,以善负小虫类比嗜取小人,前者“印其首负之”与后
者“不知为己累也”,一为状其外形,一为剖其内心,连类而及,其骄矜而又愚顽的情态如出一辙。
篇末评论世相,表明贪婪之人蝜蝂式的悲哀,发人深省。林纾评论柳宗元的寓言“必有一句最有力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A-人教版-1(共10页)
量,最透辟者镇之”,不为过矣。
《种树郭案驼传》《梓人传》是柳宗元任职长安时所写。当时政治清明,作者仕途平坦,故而笔
下的郭橐驼、梓人皆为能工善规的百姓。郭案驼种树能够顺应树木的生长规律,因而所种之树皆可
成活且硕果累累。柳宗元将郭案驼种树之道与吏治之理相提并论,认为要使百姓安居乐业、繁衍生
息。作者代郭橐驼发论,以朴素的笔调描绘出一幅百姓不堪庸吏骚扰、困苦疲乏的图像,展示了作
者体恤人民疾苦的情怀和对当时为官之风的警戒。吴楚材、吴调侯评《种树郭橐驼传》:“前写郭橐
驼种树之法,琐琐述来,涉笔成趣,纯是上圣至理,不得看为山家种树方,末入官理一段,发出绝大议
论,以规讽世道。守官者当深体此文。”《样人传》以建筑工头杨潜口吻自述,开篇即交代梓人技艺
精湛且擅长指挥诸工匠建筑官衙私宅。柳公认为“梓人之道类于相”,其建造之术与为官之理相
同,足以值得为相之人效法,指出统治者须明白为相之道,懂得任人唯贤。张伯行谓:“相臣之道,
备于此篇。末段更补出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意,是古今绝大议论。”伯行之论颇富见地
(选自龚平《柳宗元传记文思想性谫论》,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宗元传记文学创作受到了主客观因素影响,章士钊认为其创作目的是有益于世。
B.《宋清传》《蝜蝂传》两篇传记,都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劝善惩恶的写作宗旨。
C.《宋清传》有对美德的赞美也有对市侩作风的鞭挞,《蝜蝂传》只有对贪婪的鞭挞。
D.《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写的都是能工善规百姓,因为当时作者主客观环境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述章士钊的话语,意在指出柳宗元的传记具有劝善惩恶的作传宗旨。
B.文章在论述《宋清传》《蝜蝂传》之后都引述他人的话来佐证柳氏传记的特点。
C.文章对柳氏传记两个写作宗旨的论述,都既有整体概述,又有具体的举例。
D.文章分别引述前人话语指出《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结尾皆“绝大议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宗元提出了辅时及物的文章创作观念,这一观念的核心就是劝善惩恶思想。
B.《宋清传》触痛了封建士大夫,招来了他们的贬斥,指责它“用意太歼太刻”。
C.《蝜蝂传》前文重在描述蝜蝂特点,篇末评论世相,林纾高度评价了这一写法。
D.本文对吴楚材、吴调侯的评点只作了引述,对张伯行的评点有引述还有评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生物多样性关系到人类福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与会各国共同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生物资源保护被列
入二十六项原则之中。1993年,《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生效,公约确立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
利用其组成部分以及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这三大目标,全球生物多样性保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A-人教版-2(共10页)试卷类型:A(人教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3分)B(“都运用对比的手法”错误,由原文“文本以蝜叛为喻,重在描述·今世之嗜取者·”“文章在结构上
相互映衬,以善负小虫类比嗜取小人…一为状其外形,一为剖其内心,连类而及,其骄矜而又愚顽的情态
如出一辙”可知,《蝜蝂传》中以蝜蝂为喻,以善负小虫类比嗜取小人,他们的性质是相同的,不构成对比。)
2.(3分)C(“都既有整体概述”错误,对第二个写作宗旨的论述只有具体的举例论述,没有整体的概述。)
3.(3分)A(“这一观念的核心就是劝善惩恶思想”错误,原文没有这种说法,而且下文所写的“关注民生”也属
于他“辅时及物”的范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3分)C(“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错误,原文为“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
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
5.(3分)B(A项,“近三成的偶尔参与者”错误,据材料二图一显示偶尔参与者的数量为33.3%,已经超过三
成。C项,“这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比较整体性的角度”错误,“这”承前指代前面的调查结果,材料二虽说到
“在这次研究中,我们试图从一个比较整体性的角度”,但与图三显示的调查结果无关,原文是指本次研究的
角度多样,力求完整,选项内前后之间没有必然联系。D项,“我国已基本摸清主要生物类群和植被类型”错
误,材料三原文为“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在国家水平摸清主要生物类群和植被类型的目标”。)
6.(6分)态度:①我国一直保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合力推进、创新发展的态度。②我国是最早签署和批准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③我国长期坚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致力于提升全球环境治理水
平。(每点1分,意近即可)
成果:①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②已基本实现在国家水平摸清主要生物类群和植被类型的目
标。③建立了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每点1分,意近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3分)D(“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齐白石晚年变通画法的不认同”错误,由原文最后一段可知,作者主要是想表
明对自己观点和原则的坚持,以及不确定自己会坚持多久的内心感受,没有对齐白石的“衰年变法”表达明
确态度。)
8.(6分)①“中国式的”,是说作者更多地受到儒家思想影响。②“抒情的”,是说在作者笔下,无论是对境、对
物、对生活,都表现出深沉的感情。③“人道主义者”,是说作者对人的关心,对人的尊重和欣赏。(每点2分,
意近即可)
9.(6分)①旁征博引,注重知识的丰富性和材料的趣味性。作者多处列举古人之言、现代文学名家的作品语
言来论证自己的观点。②笔调轻松,注意行文的理趣性。作者用“使现实主义返老还童”的拟人修辞谈现代
派笔法,在文末用俗语自谦,行文灵动轻松。③思想深刻,注重见解的独特性和思想的深刻性。作者对不同
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文末表达了自己“坚持此路,不怕孤独”的文艺坚持。(每点2分,意近即可)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A答案-人教版-1(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