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地域文化与人口 同步学案
【学习目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一、文化和地域文化
1.文化:人类在①______________过程中所创造的②____________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③__________形成的④____________现象。
二、文化背景与人口
1.对人口发展影响较大的文化差异主要是⑤______和⑥______。
2.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
(1)初婚年龄
a.发展中国家:⑦______→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⑧______→亲子年龄差距缩短→⑨______人口增长。
b.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⑩______人口的出生率。
(2)婚姻稳定程度: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__________较高,再婚现象较多,会导致______________。
3.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扩大势力→一般不反对____________→____出生率。
三、中国文化与人口
古代
现代
对人口的影响
婚育年龄
早婚早育
__________
减少人口__________
生育观念
“____________”、“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
减少人口________
职业选择
学而优则仕
________
从事__________的人口越来越多
流动观念
________
________
婚姻的地域范围______,人口______素质、______素质提高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文化与地域文化
1.下列有关文化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
B.地域文化由于其发展的历史原因而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
C.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
D.只有精神上的东西才能称之为文化
2.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B.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
C.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D.地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
考查点2 文化背景与人口
3.下列属于外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的是( )
①婚俗 ②宗教 ③职业选择 ④人口流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文化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婚育观念已基本相同了
B.德国人信仰基督教,人口增长率却很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说明一个地区人口增长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C.婚姻关系的不稳定使人口的出生率居高不下
D.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大都反对人口的增殖
5.婚俗中对人口出生率影响最小的是( )
A.初婚年龄 B.父母包办婚姻习俗
C.婚姻稳定程度 D.经济发展水平
考查点3 中国文化与人口
6.自古以来,有关人口问题的政策或观点,或多或少对我们现行的人口政策有着一定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韩非子在《五蠹》篇中道:“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它体现了韩非子的哪一观点( )
A.认为多子女可以多福气
B.主张要增加人口,发展生产
C.人口增长应和财富增长成正相关
D.主张增加人口,弥补战争的伤亡
(2)越王勾践下令:“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粮食)。”(《国语·越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越王勾践这样做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国以后,我国人口迅速增长,从而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著名人口学家________发表了《新人口论》,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和措施。
(4)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妇女初婚年龄大多集中在________岁。在人口相对不足的古代农业社会,早婚早育有利于________增殖。而在__________十分沉重的当代中国,晚婚晚育逐渐成为一种婚育文化时尚。
(5)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实行了什么基本国策?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
方法技巧练
列表法分析中国人口文化的变化及意义
总和生育率是按照某一年度的妇女生育水平,计算每个妇女度过其整个生育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下图表示1950~1996年我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总和生育率最高,受到哪些传统观念的影响?
(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总和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92年后,总和生育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试述中国新文化引起哪些生育方面的变化。
方法技巧
逐渐革除的陋习
发扬光大的文化
积极意义
婚俗
和制度
早婚早育
晚婚晚育
推迟生育年龄,缩短生育时间,降低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
生育
多子多福,多育多子,
重男轻女
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少生、优生
降低人口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积累社会财富
职业
选择
重仕轻民、重农轻工、
轻商
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工商业快速发展
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人口
流动
安土重迁,“父母在、
不远游”
社会文化交流频繁,人口流动规模空前,婚姻地域范围扩大
人类联系日益密切,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口身体、文化素质
活动探究
男女双方通婚距离的远近即通婚圈的大小也会影响到后代的先天身体素质。一般地说,通婚距离越远,不同民族之间的结合,越有利于生育出身体素质较好的后代。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也会对人口文化素质造成影响。任何地域都会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而地域文化会给生活在这个地域的人们打上烙印。不同地域文化的人口通婚,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乃至发展,这些将深深地影响到他们的后代,提高后代的文化素质。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社会历史发展 ②物质财富 ③长时期 ④特定文化
⑤婚俗 ⑥宗教 ⑦偏低 ⑧延长 ⑨加快 ⑩降低 离婚率 出生率降低 人口增殖 高 晚婚晚育 出生率 多子多福 出生率 全民皆商
工商业 安土重迁 四海为家 增加 身体
文化
基础达标练
1.B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发展起来的,所以具有地域性。]
2.C [地域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民族特色仅是地域文化差异性的一个方面;地域文化的形成既是长时期的发展过程,又具有相对稳定性;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
3.A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对人口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在国外,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很大。]
4.B [本题是从文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出发,考查多方面的知识。世界文化发展到今天,更加多元化,人们的婚育观念也不尽相同,如发展中国家早婚之风盛行,发达国家晚婚和不婚现象司空见惯。婚姻关系的不稳定,离婚率较高,这种状况一向会降低人口的出生率。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大都不反对人口的增殖。]
5.B [B项父母包办婚姻的习俗对出生率没有较大的影响。]
6.(1)C (2)增加人口,积聚力量,打败吴国 (3)马寅初 控制人口增长 (4)15~20 劳动力 人口压力
(5)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重要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方法技巧练
(1)“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导致多育多子;“早生贵子”等观念,导致早婚早育。
(2)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3)在中国,人口压力十分沉重,生产力的发展使劳动力的培训费用升高,使人们由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的新观念,使人们由多子多育到只生一个。
解析 20世纪60年代我国受“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总和生育率处于高水平。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下降。随着经济发展及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口压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人们产生“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等新观念。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
②地域文化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如有人称东亚文化为“稻米文化”
③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呈正相关
④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下列使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因素有( )
①婚姻关系稳定 ②有宗教信仰 ③初婚年龄大 ④离婚率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2009年流动人口达2.11亿。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是( )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促使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庞大的人口压力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
D.工商业者成为光荣的劳动者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的“重男轻女指数”。据此回答5~6题。
国家
指数
国家
指数
巴基斯坦
4.9
肯尼亚
1.1
尼泊尔
4.0
哥伦比亚
1.0
韩国
3.3
菲律宾
0.9
泰国
1.4
委内瑞拉
0.9
5.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似的国家是( )
A.韩国、泰国、菲律宾 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C.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D.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
B.“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C.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孩偏好”的传统思想,但重视子女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
D.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人们没有性别偏好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二、综合题
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小红随妈妈参加了表哥的婚礼,婚礼主持人发言时祝贺新人“……早生贵子,多子多福”,单位上的证婚人发言时却说“……要注意计划生育”。
材料二 小红在上网时发现了两组有关我国婚姻状况的数据:
甲:2008年上海人均结婚年龄再次推迟,男性平均结婚年龄为32岁,女性平均结婚年龄为29.6岁。比2007年推迟约为0.6岁。
乙:香港统计年刊载:1991~2007年香港的离婚判令数与粗离婚率统计图(粗离婚率指一年内每1 000名15~64岁的离婚人数所占比重)。
(1)材料一中婚礼主持人与单位证婚人的发言反映了我国生育文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双选)( )
A.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B.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C.从家长包办到自由恋爱 D.从封建礼教到新社会风尚
(2)试分析近年来上海市人均结婚年龄推迟对人口的影响。
(3)由材料二图可知,1991~2007年香港离婚率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分析这种变化使香港产生的人口问题有哪些?
参考答案
1.A [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文化景观上,也就是物质文化方面。东亚是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稻米文化”。地域不管大小,都是独立的个体,这与其重要性没有关系。]
2.C [初婚年龄大,意味着妇女生育年龄推后,生育时间缩短,亲子年龄间距扩大,降低了出生率;离婚率高,再婚现象增多,一般会降低出生率。]
3.C 4.B [ 第3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流动日趋活跃,他们外出的主要目的是务工和经商。第4题,这些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C 6.B [第5题,由表中数值可知巴基斯坦、尼泊尔和韩国的“重男轻女指数”较高,而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男轻女”思想很严重。第6题,该思想的形成与农业生产的劳动密集特点有密切关系。]
7.(1)AB
(2)会使人口亲子年龄差距变大,降低人口的出生率。
(3)波动上升 离婚率增加会降低人口出生率,同时会使单亲家庭增多,对家庭尤其是儿童产生不利影响,并影响社会稳定。
解析 第(1)题,婚礼主持人的发言体现了传统文化中早婚早育、多子多福的思想,而单位证婚人强调计划生育,反映了我国提倡晚婚晚育,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政策。第(2)题,人口结婚年龄推迟,会延长亲子年龄差距,降低生育率,其原因在于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第(3)题,离婚人口增加会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同时产生家庭与社会问题。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教材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教学难点]
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教学媒体与教具]
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印制作业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在上一节课里,我们讲到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起人口迁移,我们思考一下,文化因素除了对人口迁移有影响外,还会对人口的哪些方面有影响呢?(学生讨论)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地域文化与人口》,来讨论一下,文化对人口各个方面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一、概念辨析
【学生阅读】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区别。
【讲解】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等,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中西方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存在着哪些差异性。
【资料分析】投影:发达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中国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比;发达国家和中国人口出生率对比。提问: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说明了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也大大的高于发达国家。
【点拨】我们知道造成出生率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现在我们从文化方面入手,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对出生率的影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的出生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分组活动】我们从中西方婚姻方面进行对比,思考婚姻因素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投影:
西???? 方
中????? 国
婚育年龄
婚姻稳定程度
学生分四组完成这张表格,每一组在完成一个空格的同时,也要讲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学生归纳总结)
【板书】二、中外文化对比及对人口的影响
【讲解】通过对比,我们看到,中国的生育年龄要比西方发达国家早,婚姻相对西方来说也要稳定,这些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我国的出生率高于西方。通过同学们进一步的挖掘,我们也认识到,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是造成婚育年龄、婚姻稳定程度的重要因素。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小小的计算题,计算一下你自己的婚育年龄大概是几岁左右。
(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发言)
【讲解】很高兴看到大家的答案,如果是国家计生委主任看到这个答案的话,我估计他不会再为计划生育担心了(学生笑)虽然大家的答案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基本相同,大家基本上将这个年龄定在24岁以后,有很多人还将这个年龄划到了28岁以后,从婚育年龄上看,你们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学生又笑)我想知道的是,你为什么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呢?
(提问部份学生)(学生自由发言)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求学、事业、不想过早有家庭的压力等。
【过渡】在这里,我已经看到我们同学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文化也正在悄然的经历一场变革,这也正印证了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我们中国的文化也不例外。接下来,我们就来将中国的古代文化与你们现在所具有的文化特征作一个比较,看看这两种文化对我们国家的人口究竟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板书】三、中国文化与人口
【资料分析】投影“孔雀东南飞”中的一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从这段文字里,大家能看出当时婚姻所具有的特点吗?为什么具有这种特点?这一特点对人口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回答)当时的结婚年龄比较早,十七岁就已经结婚了。当时人口少,人均寿命短,劳动力不足。在当时,早婚有利于劳动力的增加。
【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六条、第十六条有关内容。
【思考】婚姻法里提到的“晚婚”和“计划生育”内容,对我国目前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吗?
(学生回答)略
【思考】从孔雀东南飞到我国的婚姻法,我国的婚育年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了我国的婚育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也说明了中国的文化随着时代发生了变化。
【活动】填表比较中国文化对我国人口其它方面影响的古今变化。
古代
现代
婚姻观
生育观
择业观
居住观
【承转】我们再来看“孔雀东南飞”:“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这段文字里面,我们看到,焦仲卿的母亲要休刘兰芝是说“此妇无礼节”,我想问一下,刘兰芝在哪里失了礼节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原因是刘兰芝没有生育,而在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失了礼节。
【讲解】对,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现在我们看屏幕。投影:《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从这则材料里,我们看到刘兰芝在当时没有生育,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的确是失了礼节。但是看看现在,我们还有这样的观念吗?我们当前又是怎样一种生育观呢?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活动】
逐渐革除的陋习
发扬光大的文化
积极意义
婚俗制度
生育特点
职业选择
迁移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
【合作讨论】
材料一: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为了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对人口问题的特别关注,1990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时至今天,世界人口已达63.8亿。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03年底,中国总人口已近13亿。
材料二: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我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8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但分布的格局极不平衡,人口密度最高的上海是每平方千米2118人,而西藏每平方千米只有1.8人。按照胡焕庸线,我国的东南半壁占国土面积的43%,居住着全国人口的94.4%,而西北半壁占57%的国土只居住着5.6%的人口。这种不平衡的态势更加重了中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胡焕庸线示意图
材料三:目前,我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从总体上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文盲率为6.72%,农村小学教育质量还比较低,初中毕业生能进入高中的只有30%,而高中毕业生进入各类大学的则只有30%左右。我国的大学入学率只有美国和加拿大的1/20。平均每1万人口中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数量,日本是中国的530倍,德国是中国的236倍。尽管我国拥有一批世界上优秀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但数量极少,人口总体的文化程度(12岁及以上人口)1964年为2.3年,1982年为4.6年,1987年为5.1年,1990年上升为5.5年,只接近小学水平。
阅读以上材料,讨论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人口面临着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无关系?试举例说明。
2.你认为目前我国民众的人口观、婚育观和传统观念相比有了哪些变化?
【点拨】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的压力过大;二是人口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还很低,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材料说明了”,不要离开了这个要求去泛泛谈论我国人口的所有问题。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像浩瀚的海洋,其中既有优良美好需发扬光大的一面,也有迷信落后需扬弃的一面。特别是在长期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条件下,人们面对大自然还显得非常渺小,形成了人口、婚育观念,如“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亲上加亲”等等,这些观念对我国的人口增长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人口就没有限制地猛增起来。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就会随着发生变化。对第2题的回答,一定要结合当前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水平及国家政策去分析,只有这样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一、概念的区分
1.文化
2.地域文化
二、中西方文化对比及对人口的影响
1.中西方婚姻对人口的影响
2.中西方宗教对人口的影响
三、中国文化与人口
1.古今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2.文化是发展的
3.对文化的态度
课件15张PPT。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一、外国文化与人口地域文化与人口二、中国文化与人口第四节这些是文化吗?何为文化呢?中国文化与人口外国文化与人口这些也是文化吗?中国文化与人口外国文化与人口 下列有关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
B.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传统性
C.文化就是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
D.精神上的东西才能称之为文化思路: 文化作为历史的承传,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反映,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但归纳起来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前者称为物质文化,后者称之为精神文化。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传统性B中国文化与人口外国文化与人口下列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A 黄山云海 B 京剧
C 地铁 D 窑洞
E 校园雕塑 F 城市
G 壶口瀑布 H 五台山寺庙
I 三北防护林 J 未成年人保护法BCDEFHIJ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文化与人口外国文化与人口地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地区或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即地域文化!中国文化与人口外国文化与人口草原文化蒙古包是草原牧民为适合游牧民族生活的一种圆形流动住宅。中国文化与人口外国文化与人口海派文化中国文化与人口外国文化与人口澳洲文化地域文化能够对人口、城市等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但是,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城市等的影响是不同的!中国文化与人口外国文化与人口一、外国文化与人口阅读课文有关内容,讨论交流并阐述:⑴欧洲地域文化中婚俗、生育观念是何种状况?⑵说说你所知道的南亚地区人们对婚俗、生育的观念⑶在下表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内容低低流入人口多流出人口多高高中国文化与人口外国文化与人口二、中国文化与人口1.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婚俗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2. 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填写表中空格早婚早育晚婚晚育多子多福少生优生男孩才是后代男孩女孩都是后代狭小世界范围门当户对亲上加亲重视感情自由恋爱讨论分析: 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为什么能够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外国文化与人口中国文化与人口1.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B.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
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地区和国家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D.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文化虽然有差异,但对人口发展的作用往往相同
2.属于目前我国婚俗时尚的是
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②男孩女孩都是后代
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男人 ④只生一个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学而优则仕”中的“仕”是指
A.商人 B.农民 C.工人 D.官吏练一练:CDD中国文化与人口外国文化与人口4.我国传统农业社会里,牧民的居住观点是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B.安土重迁
C.逐水而迁 D.四海为家
5.世界上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主要原因是
A.养儿防老 B.扩大教派的势力
C.发展农业生产 D.促进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B中国文化与人口外国文化与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