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新高考专用)专题07 中国基建(41张PPT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新高考专用)专题07 中国基建(41张PPT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03 15:4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中国基建
专题七
目录
专题0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专题02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微专题02
一带一路
微专题01
中国基建
考点 读高考 研考向考情(近三年) 学科素养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022·浙江6月) 17、18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 (2021·全国乙卷) 4.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 (2021·山东) 16.从航运角度分析三峡大坝建成后其上游物流量扩大的原因。 1.综合思维:结合区域图、地形图、分布图等,综合分析交通运输的影响因素。
2.区域认知:以交通运输方式等生活中的实例,推测交通运输的发展。
3.地理实践力: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对交通运输发展与区域发展进行分析。
考点 读高考 研考向考情(近三年) 学科素养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1·广东) 1.2随着我国高铁与民航快速发展 (2021河北) 5.6加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联系是“一带一路”建设 (2021浙江6月) 14.下图为2005年和2015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交通圈 (2021浙江6月)29.说明珠江口东岸、大鹏湾和大亚湾易形成深水港的自然条件 (2020北京)12.银西高铁开通后, (2020海南)6.稻城人口稀少,在此兴建机场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1.综合思维:结合区域图、地形图、分布图等,综合分析交通运输的影响因素。
2.区域认知:以交通运输方式等生活中的实例,推测交通运输的发展。
3.地理实践力: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对交通运输发展与区域发展进行分析。
考点0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高考解密】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是高考的常考点,试题的背景和考查内容趋向生活化,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考查交通运输的影响因素,更加注重对考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考查。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真题探究01】
(2022·浙江)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从街道1到街道7)周边用地开发较晚,目前主要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下图为该轨道交通运行初期和运行五年后沿线街道人口规模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 )
A.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性增大
C.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
D.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扩大
C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运行五年后核心区人口规模远大于运行初期人口规模,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A选项错误;运行五年后边缘区沿线人口分布差异小于运行初期,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边缘区以居住用地、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随着市郊线的建成,市郊线沿线地区交通通达度提高,边缘区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C选项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减小,D选项错误。所以选C。
考点0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真题探究01】
(2022·浙江)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从街道1到街道7)周边用地开发较晚,目前主要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下图为该轨道交通运行初期和运行五年后沿线街道人口规模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对边缘区整体的影响是( )
A.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
B.行政服务功能变化显著
C.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增强
D.居住用地空间更加集中
A
【解析】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市郊线运行五年后,边缘区市郊线沿线地区人口规模空间差异减小,就业的空间集中现象减弱,A选项正确;没有体现行政服务功能的相关信息,B选项错误;边缘区市郊线沿线地区人口规模空间差异减小,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减弱,C现象错误;边缘区人口的空间部分差异减小,导致居住地空间分布更加分散,D选项错误,所以选A。
考点0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核心精要】
一、影响因素
1.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技术因素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考点0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形(地貌) 平原 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建,尽量避开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考点0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陆路选线原则——“低、高、大、小”
1.成本低——山区地势起伏要小,隧道要少;平原线路要直,桥梁要少。
2.安全性高——山区线路不能太陡,平原线路不宜经过沼泽区。
3.经济效益大——地方性公路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国道或高速路以直达为主。
4.生态破坏小——平原地区少占农田,不破坏水利设施,山区注意植被的保护。
考点0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三、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
一般原则 内容
依据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而定
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尽量少占土地 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优势,做好转运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其他 如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考点0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四、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水运 铁路 公路 航空 管道
运量 大→小 运量大、损耗小、平稳安全、易管理
运速 慢→快(铁路>公路)
运价 低→高
灵活性 差 居中 最好 好 最差
连续性 最差 好 居中 差 最好
投资 投资少 投资大、占地广 投资较大 投资大 投资大
考点0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五、交通运输线(交通网)分布特点描述方法
描述图示交通分布特征
①线路种类多少:(交通运输方式)种类多,形成综合运输网;种类少形成单一运输网。
②线路疏密程度:(东部)线路多,密度大; (西部)线路少,密度小。
③线路分布位置(延伸方向):沿河、沿海、沿湖、沿等高线、沿居民点、环形放射状(一般位于平原)等。
④线路等级差异:铁路(高铁、快铁、普铁、地铁)、公路(高速、快速、普通或者国道、省道、乡道)的等级差异明显。
考点0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六、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分析
1.分析“以桥代路”的原因及影响
(1)山区:地形起伏大,以桥代路可以减小坡度,降低运输危险;缩短运距,节约运输时间和成本。
(2)跨河、湖、海: 缩短运距
(3)冻土区(高海拔、高纬度): 防止地基塌陷;为生物迁徙留出通道
(4)平原:保护耕地;防止阻碍原有交通,保障交通通畅
(5)不利影响: 技术要求高;成本增加
考点0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分析港口发展的区位条件
(1)位置:如大河河口;海峡;重要航线要道;靠近市场等。
(2)自然条件
①水域:港阔(港区面积大);水深(深水港);风浪(避风港);结冰期(不冻港)。
②陆域:地形平坦开阔;地质稳定;淡水供应充足便利。
(3)社会经济条件
①经济腹地(运输需求人口、城市、资源、经济)。
②城市依托:提供资金、技术与人才。
③交通:河海联运;水陆联运;陆上交通便利 。
④基础设施完善。
⑤国家或地方政府支持(政策)。
考点0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3.分析航空港发展的区位条件
(1)位置: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远郊或卫星城。
(2)自然条件
①地形平坦,具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水)、地质构造稳定。
②少云雾、大风、暴雨、雷暴天气,能见度好。
(3)社会经济条件
①依托城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
②与城市之间(快速)交通便利。
考点0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变式演练】
下图为“广州市地铁与服务业分布图”和广州市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广州市地铁和服务业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空间分布相关 B.地区差异小
C.行政中心区密度大 D.平原区密集
2.地铁站引起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下列产业中可能聚集在地铁站周边的是( )
A.电子装配厂 B.住宿业 C.银行业 D.水果加工厂
A
【解析】1.据图可看出地铁与服务业密集区都位于中部偏西南,两者空间分布相关,A正确,C错误。地区差异大,B错。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形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A。
2.地铁附近聚集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是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地铁增加了这些行业的客流量,因而使之聚集,B符合题意。电子装配业虽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但地铁站周边土地面积小,土地租金高,不适合电子装配业的布局,A错误。银行业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C不符合题意。水果加工厂应接近原料地,D错误。故选B。
3.地铁的运行速度因安全需要,不可随意提升,B错;地铁站间距离缩短,会降低运输效率,还可能会导致过度集聚,C错;丘陵区一般人口稀少,布局新线路从经济上不可行,D错;地铁沿线建公园是加强地铁周边的配套设施,增加人流量和商业布局空间,有利物服务业集聚,A对。故选A。
3.提高地铁对服务业集聚效果的可行措施是( )
A.在地铁沿线建公园B.提升运行速度C.缩短站点间距离D.在丘陵区布局新线路
B
A
考点02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解密】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高考的常考点,试题的背景和考查内容趋向生活化,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考查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更加注重对考生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考查。常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呈现。
【真题探究01】
(2021·广东)随着我国高铁与民航快速发展,两城市互通高铁直达列车和航空航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形成日趋复杂的高铁—民航竞争网络。图示意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演变特征为( )
A.空间竞争由分散到集中 B.空间竞争范围由小变大
C.空间网络趋向于双极化 D.边缘城市参与机会渐少
2.该拓展模式主要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 )
A.均衡性 B.集中性 C.临近性 D.等级性
B
【解析】1.读图分析,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由早期的京沪到中期的省会、经济发达城市等,再到后期的边缘城市,网络空间从集中到分散,竞争网络空间范围由小变大,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趋向于多极化,边缘城市参与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的机会逐渐增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读图分析,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的拓展模式首先是直辖市北京、上海,其次是省会、经济发达城市和旅游城市,最后扩展到边缘城市。这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等级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D
考点02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核心精要】
一、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 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乳畜业和园艺业的产品易变质,需要便利的交通;自给农业受交通影响小;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会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对工业的影响 交通便利,有利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港口以及铁路枢纽、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对工业布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对交通的影响 新建交通站点、交通线,有利于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有利于优化区域交通布局,形成合理的交通运输网
对商业的影响 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的集散和人口的流动,促进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商业网点布局,促进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扩大商品的销售范围
考点02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旅游业的影响 交通便利,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增加游客数量,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对城镇化的影响 交通便利,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扩大城市规模,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城市群的形成
对资源开发的影响 交通便利,有利于资源开发,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对人口的影响 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口流动,扩大人口迁移规模
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促进落后地区脱贫致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带(区)的发展,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考点02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交通运输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巩固国防;加强区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传播;加强民族团结;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
三、交通运输方式的演变对聚落分布和空间形态的影响
考点02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速度和空间形态的影响
京杭大运河与聚落发展
考点02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五、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考点02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选址的影响
考点02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变式演练】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郑渝高速铁路由郑州东站至重庆北站,起于黄淮平原,经南襄盆地、大巴山南麓进入长江走廊,全长1068米,投资1500亿,设25座车站,神农架、三峡等景区迎来高铁。其中郑万段设计速度350千米/小时、渝万段设计速度250千米/小时。2012年12月,渝万段开工建设,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该线路的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中国西南地区快速铁路网,极大便利沿线群众出行,推动了三峡旅游资源开发,促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下图为郑渝高铁路线示意图。
(1)指出郑万铁路和渝万铁路设计时速不同的依据。
【答案】(1)郑万铁路主要经过黄淮平原和南襄盆地,地表起伏小,线路直且坡度小,设计时速较快;渝万段主要经过大巴山区,地表起伏大,桥隧比重高,线路弯曲且坡度较大,设计时速较低。
【答案】(2)郑渝高铁线路较长,工程量大;投入资金多,融资难度大;南段沿线地形起伏,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北段人口稠密,农田多,征地、拆迁难度大;经过神农架、三峡等环境敏感区多,生态保护要求高等。
(2)简析郑渝高铁建设时间很长的原因。
(3) 简述郑渝高铁的修建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3)郑渝高铁的修建,促进人员、资金、信息等经济要素的流动,加快重庆市经济发展;扩大重庆经济辐射范围,辐射我国中东部,甚至日韩等,扩大对外贸易;加快重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重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缓解渝东地区的发展瓶颈,帮助渝东地区脱贫致富;郑渝高铁修建,重庆成为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加快重庆成为西部物流集散地的建设;高铁修建,带动了重庆钢铁、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微专题01 中国基建
【专题讲解】
一、中国基建历史
放眼全国,干支衔接、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已经形成,由241个民用机场组成的航线网越织越密,“八横八纵”的高铁网也由蓝图走向现实。这些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网,正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版图上的动脉血管,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出行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关键支撑,交通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复兴号’的研发成功,标志着中国高铁动车组技术进入了自主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新阶段,实现了中国从高铁先进技术的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转变。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正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开局和起步的重要阶段,其意义和作用都十分重大。交通运输部门将配合相关部门,推进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发展,助力行业共同发展,并结合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等,推动实施一批示范项目,推动智慧交通高效有序发展。
微专题01 中国基建
二、中国新基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 2018 年首次提出“新基建”这一概念,至今已有多次中央级会议或文件明确表示加强“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微专题01 中国基建
新基建对“引爆”以数字经济、纳米技术和新能源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革命浪潮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新基建”不仅对应着巨大的投资需求,也对应着巨大的消费需求,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例如, 5G基建不仅需要大量的无线主设备和传输设备,如光模块、基站射频,其终端产品也具有广泛的消费需求,预计 2020-2025年5G可直接拉动电信运营商网络投资1.1万亿元,拉动垂直行业网络和设备投资0.47万亿元。与此同时,5G建成后可实现多场景结合,如超高清流媒体(视频、游戏、VR/AR等)、车联网或自动驾驶、网联无人机等,其商用将带动1.8万亿元的移动数据流量消费、2万亿的信息服务消费和4.3万亿元的终端消费。
微专题01 中国基建
【考法探究】
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充分发挥西部地区优势,将东部数据算力需求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布局。下图示意“东数西算”工程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及主要业务方向(东部枢纽处理的业务对网络要求较西部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1.数据中心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较大,西部地区能源相对充足;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于数据处理的需求量较大,东部数据中心与市场关系较大,A选项正确。地形对于数据中心的影响比较小,水中、地下、山谷均可以布局,B、D选项错误。西部地区对于数据处理的需求量相对东部并不大,C选项错误。故选A。
1.我国数据中心在东部和西部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市场、能源 B.基础设施、地形
C.技术、市场 D.地形、能源
A
微专题01 中国基建
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充分发挥西部地区优势,将东部数据算力需求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布局。下图示意“东数西算”工程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及主要业务方向(东部枢纽处理的业务对网络要求较西部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2.西部数据中心距离主要消费市场较远,应该处理对时效性要求不高的数据,主要业务可能是离线分析,D选项正确;灾害预警、金融证券、远程医疗对于信息传输的时效性都要求较高,所以不适合在西部数据中心布局,A、B、C选项错误。故选D。
3.“东数西算”工程将东部数据算力需求引导到西部,充分利用西部充足且价格低廉的电力等资源,有利于降低提供算力的企业和使用算力的企业成本,D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西部地区的数据中心企业增多,但是依然是东多西少的格局,并没有达到平衡,A选项错误。“东数西算”工程实施,西部数据中心的建立需要建设大量的配套设施,将为基建工程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C选项错误。故选D。
2.以下项目最适宜在贵州枢纽进行处理的是( )
A.灾害预警 B.远程医疗 C.金融证券 D.离线分析
3.“东数西算”工程给我国企业带来的变化是( )
A.数据中心企业东西均衡布局 B.提供算力的企业成本升高
C.基建工程企业发展空间缩减 D.使用算力的企业成本降低
D
D
微专题01 中国基建
【变式演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基建能力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建造了众多高难度的世界级桥梁,我国南方某山地中的大桥即是其中一座(如下图所示)。该桥主跨380米,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规模庞大的高墩大跨四塔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要桥墩呈独特的“小蛮腰”造型,同一桥墩下的地下承重桩多达34根且长度不等,桩长度差值最大可达58米。读下图,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1.我国克服困难建造多座世界级桥梁,是为了改善交通条件,C正确;彰显综合实力、吸引外资进入、打造网红景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与桥梁建设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1.我国克服困难建造多座世界级桥梁,是为了( )A.彰显综合国力 B.吸引外资进入 C.改善交通条件 D.打造网红景点
C
微专题01 中国基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基建能力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建造了众多高难度的世界级桥梁,我国南方某山地中的大桥即是其中一座(如下图所示)。该桥主跨380米,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规模庞大的高墩大跨四塔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要桥墩呈独特的“小蛮腰”造型,同一桥墩下的地下承重桩多达34根且长度不等,桩长度差值最大可达58米。读下图,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2.该大桥在施工过程中,因桥位处强岩溶发育带和断层破碎带,基岩起伏不平,同一承台下34根桩最大桩长差达58米,创世界桥梁史上同一承台下群桩最大桩长差,A正确;桥墩需要打在基岩上,与地表起伏关系不大,B错误;大桥主桥墩在同一区域建设,建造难度相差不大,C错误;该桥位于亚热带地区,地表没有永久冻土,D错误。故选A。
3.小蛮腰是力与美的结合,不但线形美观,而且刚度增加了7倍,故D正确;不能降低桥墩自重,A错误;增加了建造难度,B错误;是为了克服自然环境的不利因素,C错误。故选D。
2.该大桥主桥墩承重桩桩差极大,是因为( )
A.地下基岩起伏不平 B.地表高低起伏不平C.建造难度各不相同 D.永久冻土反复冻融
3.相对国内传统桥塔造型的H形和A形,“小蛮腰”造型可以( )
A.降低桥墩自重 B.减小建造难度 C.适应自然环境 D.增加坚固程度
A
D
微专题02 一带一路
【专题讲解】
一、背景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贸易增长缓慢,各种不稳定事件频出,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质疑的声音逐步增强。
二、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新型国际合作大平台应运而生,对于推动和深化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微专题02 一带一路
【专题讲解】
1. 打造新型国际合作模式
①背景: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聚焦全球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
②丝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③目标: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在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同时,更加倡导包容性发展。
微专题02 一带一路
【专题讲解】
2. 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
①原则:“共商、共建、共享”
②国际合作观念:突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倡导所有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
3. 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
聚焦根本性问题——发展,倡导政府间合作和政策沟通,突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各国间相互贸易和投资,完善金融合作机制和保障体系,推动各国人民友好往来,致力于实现经济融合、发展联动及成果共享。
微专题02 一带一路
【专题讲解】
4. 提供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文化驱动力
尊崇“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强调在维护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共谋发展、共求繁荣、共享和平
5. 促进沿线各国的共同繁荣
通过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既可提升我国自身发展动力,也可让相关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和便车,加快发展,得到实质性好处。
微专题02 一带一路
【专题讲解】
四、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重要项目,已成为世界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距短、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性高、绿色环保、受自然环境影响小……诸多优势集于一身的中欧班列大力承接海运、空运转移货物,已悄然成为亚欧非大陆物流运输的骨干方式。一趟趟班列满载能源材料和商品,源源不断地在亚欧非各国之间往来,有力地保障了进出口货物贸易通道畅通,助力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在稳定国际供应链产业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专题02 一带一路
【专题讲解】
中欧班列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加速推进国际网络互联互通。十年来,中欧班列形成了更加完善的铁路运输网络布局和更加便捷的连接,随着中欧班列服务的逐步正常化,中欧班列运输的载货量、运力和频率都呈快速增长态势。十年来,中欧班列为数万家中外企业带来商机,为沿线数亿民众送去实惠,开创了亚欧陆路运输新篇章,铸就了沿线国家互利共赢的桥梁纽带。这十年,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4个国家的196个城市,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成果和突出亮点。
微专题02 一带一路
【考法探究】
(2022·浙江节选)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哈萨克斯坦略图。
材料二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下,哈萨克斯坦吸引大量外资,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该国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采矿、石化、冶金和能源等,其中采矿业是支柱产业。该国以矿产品出口为主,市场主要集中于周边国家。
【答案】矿产品体积、重量大,附加值低;内陆国,无海运;距离短,陆路运输成本较低。
【分析】该国以矿产品出口为主,市场主要集中于周边国家,就矿产本身来说,体积大、重量大,不易运输,哈萨克斯坦又是内陆国,没有海运,运输方式选择受限。陆路的运输成本较低,距离较短,所以使用陆路运输优势较大。
从运输成本角度,简析该国出口市场集中于周边国家的主要原因。
微专题02 一带一路
【变式演练】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印经贸合作区位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以东贝卡西县(左图),是我国首批“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也是近年来印尼政府正在积极推进的核心项目。该合作区采用“园中园”发展模式的合作网络(右图),该合作区帮助入园的企业更快适应东道国的投资环境,以规避制度和文化差异带来的各类风险,聚集了众多来自日本、中国、韩国等国家的知名制造业企业。截至2020年7月,中印经贸合作区入驻了机械汽配、基建建材、仓储物流、食品加工、包装印刷等行业的55家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聚集效应。
【答案】(1)有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交通便捷;印尼推进的的核心项目,政府支持力度大(政策优惠);临近首都雅加达,消费需求大。
(1)说明该合作区吸引大量外国企业入驻的区位条件。
微专题02 一带一路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印经贸合作区位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以东贝卡西县(左图),是我国首批“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也是近年来印尼政府正在积极推进的核心项目。该合作区采用“园中园”发展模式的合作网络(右图),该合作区帮助入园的企业更快适应东道国的投资环境,以规避制度和文化差异带来的各类风险,聚集了众多来自日本、中国、韩国等国家的知名制造业企业。截至2020年7月,中印经贸合作区入驻了机械汽配、基建建材、仓储物流、食品加工、包装印刷等行业的55家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聚集效应。
【答案】(2)构建起企业、园区、政府等多主体间的合作网络;建立协调机制,根植于地方的制度文化环境;合理利用当地的基础设施共享、产业集聚等方面的优势。
(2)说出该“园中园”模式给我国其它境外合作区建设可提供的借鉴。
微专题02 一带一路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印经贸合作区位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以东贝卡西县(左图),是我国首批“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也是近年来印尼政府正在积极推进的核心项目。该合作区采用“园中园”发展模式的合作网络(右图),该合作区帮助入园的企业更快适应东道国的投资环境,以规避制度和文化差异带来的各类风险,聚集了众多来自日本、中国、韩国等国家的知名制造业企业。截至2020年7月,中印经贸合作区入驻了机械汽配、基建建材、仓储物流、食品加工、包装印刷等行业的55家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聚集效应。
【答案】(3)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增强国际经贸合作;增强对外投资力度,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印尼的丰富廉价的土地、劳动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3)简述建设中印经贸合作区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