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课题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课型 讲授
学情分析 能量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已初步认识到能量的重要性,但并不知道能量的本质与具体功能,并且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知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因此需要提供科学事实让学生对两者进行分析,理解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也要联系RNA的腺嘌呤核苷酸知识,加深对ATP结构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ATP是为什么细胞的能量货币 2、知道ATP与ADP转化的过程,举例说明转化的意义 3、举例说明细胞中哪些生命活动需要ATP供能
教学 重难点 重点:1.ATP的化学组成及特点。 2.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难点:1.ATP的化学组成及特点。 2.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 PPT、练习册 授课教师 姚莹 授课时间 2022年 月 日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旁批
(一)导入新课 播放锌铜弓刺激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实验视频,实验初期,腓肠肌在锌铜弓刺激下收缩,几次之后收缩幅度变小,最终停止收缩。提出问题:离体的神经肌肉细胞在体外能存活几个小时,用锌铜弓刺激神经但肌肉不再收缩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最可能是因为肌肉的能源物质消耗完毕。 设计意图:以科学实验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认识到能源物质对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同时产生直接能源物质是何物的疑问。 (二)基于科学事实证据理解糖类与ATP的功能差异 师:提问:为肌肉收缩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什么? 生:回忆旧知推测糖类为其直接提供能量。 师:播放视频:在停止收缩的肌肉上滴加葡萄糖溶液,锌铜弓刺激后肌肉无反应。 在停止收缩的肌肉上滴加ATP溶液,锌铜弓刺激后肌肉收缩。 生:修正主张,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师:呈现萤火虫发光的原理图示,阐明ATP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结合图示阐明糖类中储存的能源物质与ATP的区别 生:进一步确信主张。 设计意图:基于科学证据进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与逻辑推理能力,比较糖类与ATP的区别可以改变学生的前认知,让其修正主张加深理解。 (三)建构模型理解ATP的结构 师:讲解、展示组成RNA的AMP的结构,并解释AMP的含义为包括一个磷酸,然后引导学生推测ATP的化学组成。 生:ATP成分可能为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三分子磷酸。 师:提供材料,组织学生运用材料建构ATP的结构模型。 生:建构模型,上台展示。 师:对模型进行结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AMP、ADP、ATP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高能磷酸键的意义。 生:基于理解写出ATP的简式。 设计意图:建构模型可以培养学生的模型与建模思维,加深对ATP结构的理解,理解其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四)对证据的逻辑推理中建构ATP与ADP的转化过程 师:呈现资料:用标记的磷酸注人活细胞,迅速分离细胞内的ATP,发现ATP末端磷酸基团被P32标记,其余憐酸基团在较长时间后才被标记,让学生结合高能磷酸键的知识,建构ATP水解反应式。 生:建构水解反应式。 师:呈现资料:一个成人一天在静止状态下所消耗的ATP为48KG,在紧张活动的情况下,ATP的消耗可达0.5kg/min,而人体中ATP的总量只有大约2mg,剧烈运动时只能维持3s。 生:归纳ATP具有含量少,转化迅速的特点,尝试建构合成ATP的反应式。 师:呈现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图示,说明相互转化的关系。继续呈现资料:20世纪中叶,赫尔曼等科学家发现,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期间,线粒体或叶绿体中的ATP含量明显上升。 生:分析能量的来源,并完善转化过程的图示。 设计意图:提供证据进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推理中自主建构ATP与ADP的转化反应式,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基于实例和视频阐明ATP的利用,理解ATP为能量货币 师:呈现ATP利用的实例,并让学生讨论补充。 生:讨论ATP的利用。 师:播放ATP为主动运输供能的视频,阐明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与ATP的联系,让学生思考ATP具有的生物学意义。 生:理解ATP为能量货币及其生物学意义。 师:补充荧光树等前沿研究。 设计意图:实例和视频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降低学习的难度,呈现ATP前沿研究资料可以让学生认识到ATP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教学反思
思备三年成名师
教学课题 酶和ATP对应的练习题讲解 课型 讲授
学情分析 已经完成新课的学习,对应的练习题的完成。
教学目标 1.快熟解答对应的基础题目。 2.能够准确判断图示中各中细胞结构。 3.能够准确解答提高练习的题目。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酶的特性、ATP的结构
难点:酶的特性
教学准备 PPT、练习册 授课教师 姚莹 授课时间 2022年 月 日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旁批
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A】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均是左右 【B】加热和使用过氧化氢酶都能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它们都为过氧化氢的分解提供了能量 【C】零摄氏度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D】酶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答案】C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特性有:1、专一性;2、高效性;3、作用条件较温和。强酸、强碱和高温下,酶会失活,低温下,酶的活性较低,但是不会失活,温度恢复,酶的活性又提高。 A、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左右,保存的最适温度应该是0~4℃,A错误; B、加热为过氧化氢的分解提供了能量,使用过氧化氢酶是降低了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错误; C、零摄氏度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C正确; D、酶是由活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D错误。 2、如图甲表示酶促反应,而图乙表示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的起始浓度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A】如果图甲中和是同一种物质,则可能是麦芽糖,但一定不是蔗糖 【B】图乙中的曲线④表明,在特定条件下,物质在内完全水解 【C】如果图乙中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的酶促反应,则曲线①温度最高 【D】如果图乙中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的酶促反应,则曲线①酶浓度最高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甲,酶促反应图示,反应前后不变的是酶,因此图中b代表的是酶,a和表示反应底物,c和d是反应产物,图示反应了水解的反应过程。图乙中,物质的起始浓度为,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不同条件下,产物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 A、如果图甲中和是同一种物质,则可能是麦芽糖,但一定不是蔗糖,因为麦芽糖是两分子葡萄糖组成的,麦芽糖是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组成的,A正确; B、根据图乙中的曲线④表明,在特定条件下,物质在内完全水解,B正确; C、如果图乙中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的酶促反应,则曲线①最接近最适温度,但不一定是最高的,因为温度太高,酶的活动会被破坏,C错误; D、如果图乙中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的酶促反应,则曲线①酶浓度最高,因为①反应的时间最短,D正确。 3、如图表示、温度与反应物的剩余量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选项】 【A】该酶的最适一定为8 【B】温度从0→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C】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D】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答案】C 【解析】分析曲线图,这是随着温度变化,pH依次为6、7、8三种情况下,反应的情况,反应物剩余量越少,反应的速率越快,酶的活性越强。可以看出该酶的最适温度是M,pH为8时候酶的活性强于pH为6和7时,但是由于pH所设置的组数太少,无法知道最适的pH为多少。 A、无法从曲线中获取该酶的最适,因为pH实验的梯度太大,实验组数太少,A错误; B、温度从0→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升高,到达M时,酶的活性达到最大值,B错误; C、酶的最适温度是恒定的,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C正确; D、从曲线无法知道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变化情况,因为实验的pH所设置的组数太少,梯度又大,D错误。 4、为了验证胰腺的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组实验。在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1、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3、4不加任何试剂。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A】实验② 【B】实验① 【C】实验①、实验②都能 【D】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 【答案】A 【解析】分析实验①,实验的烧杯内都有蛋白液,1加了分泌液,2加了水,1号烧杯,蛋白液无论是否被蛋白酶分解掉,加入双缩脲试剂,都会呈现紫色,因为如果分泌液中有蛋白酶,蛋白酶本身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反应前后化学本质又不变,因此实验①无法达到目的。实验②烧杯内加了蛋白块,如果分泌液中有蛋白酶,蛋白块会被蛋白酶分解溶解在水中,4号烧杯和3号形成对照,因此实验②可以达到实验的目的。 5、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不同种类的活细胞中 【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经沸水处理使酶失活可让刚采摘的甜玉米保持甜味 【答案】B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蛋白质的特性有:1、专一性;2、高效性;3、作用条件较温和。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不同种类的活细胞中,例如呼吸酶,A正确; B、蛋白质类的酶的形成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RNA类的酶不需要,B错误; C、酶作用的机制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C正确; D、经沸水处理使酶失活可让刚采摘的甜玉米保持甜味,D正确。
教学反思
思备三年成名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