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2012-201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张家港市2012-201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15 16:0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二年级 语文(学科) 2012年11月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2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玛nǎo(  ) _______( xuàn)丽   元xiāo( ) 无与____(lún)比
2.下面的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我珍惜从茫茫人海中提取的人生养料,滋润我的生活,激厉我的精神;我珍惜成功的经验,也珍惜失败的教讯,磨砺我的意志,坚定我的信心;我珍惜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过程,锤练我的胆魄,丰富我的生活。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讯,都将熔进我的血肉,陪伴我去书写更充实的人生。
错别字
改 正
3.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
(1) ,恨别鸟惊心。(杜甫 )
(2)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
(4)金沙水拍云崖暖, 。(毛泽东在《七律·长征》)
(5)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陆定一《老山界》)
(6)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中的句子“ , 。”与高适《别董大》诗中的句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异曲同工之妙。
(7)“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两句描写落花的诗句充满昂扬向上的精神,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两句诗在境界上更胜一筹,这两句诗是:“ , 。”
(8)王笑曰:“ , 。” (《晏子使楚》)
4. 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语病,任选两处修改。(4分)
①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感触很多。②不但我被人鲨搏斗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所震撼,更被主人公那“人可以被消灭,不可以被打败”的信念所折服。③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这种阅读体验将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我,激励着我战胜困难的动力。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5.6月23日的一场暴雨,让北京城狼狈尽显。道路积水,汽车灭顶,行人被困,这暴露了我们城市建设的诸多弱点。根据下列材料,说说城建弱点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中国城市建设可用如火如荼来形容,它的“上半身”高楼林立,道路宽敞;但只要一下雨,这位君子的“下半身”就会丑态百出。在许多城市,一些本来铺得很好的路面,不断被各市政施工单位“剖肠破肚”,人们戏称被反复开挖的城市道路为“拉链路”。
英、德一些发达国家的地下设施是“以百年计”的,雨污水管道,口径大得车子都可以开进去。早在100多年前,德国人就为还是沿海小渔村的中国青岛老城区设计了可以使用百年以上的现代排水系统,而且是雨污分流的,至今不怕水淹。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5分)
阅读《小石潭记》中的几段文字,完成6~9题。(7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心乐之( )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④佁然不动 ( )
7.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1分)
A.影布石上
B.潭西南而望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
8.用现代汉语翻译“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
【译文】
9.“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一句写景很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2分)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0~12题。(7分)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尝:
(2)姥初有愠色 愠:
11.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译文:
1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3分)
阅读《背影》选段,完成13——17题。(14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3.文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是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而我带的是父亲为我做的紫毛大衣,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14.“我赶紧拭干了泪”“我赶紧去搀他”中两个“赶紧”分别写出了作者怎样心理?(3分)
答:
15.父亲买好橘子,“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句中加点的词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
16.“他(父亲)待我渐渐不同往日”,是父亲对儿子的爱意渐失吗?请结合选文举例谈谈你对父亲这种行为的看法。(3分)
17.父(母)爱如山,请回忆父(母)对你的爱,选择其中的一个细节,描述出来与大家分享。(100字左右)(4分)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7分)
乡村的风 许俊文
①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②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④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⑤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拨又一拨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⑥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18.作者为什么说“风是乡村的魂”?请联系全文,分要点概括回答。(6分)
19.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5分)
(1)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
(2)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
20.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④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3分)
21.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3分)
第三部分 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走近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
(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走 近 你
100
100
200
200
300
300
400
400
500
500
600
600
700
700
学校 班级__________ 姓名 学号 考试号
学校 班级__________ 姓名 学号 考试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