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精品课件+精品教案+精品朗读+精品素材(名校名师精品)

文档属性

名称 《与朱元思书》精品课件+精品教案+精品朗读+精品素材(名校名师精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10:48:23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与朱元思书》教案(2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奇特秀丽的景色。
3、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两句。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和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说起古文就不能不提写山水的文章。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留恋于大川名胜,寄情于小桥幽径,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和优美的佳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山水的诗句或古文片断?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随平野尽,江如大荒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有人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的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文体知识简介。
1、文体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2、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官至郡主簿,私写《齐春秋》免官。(因实录齐梁间的历史而触怒梁武帝,遭焚书免官的迫害。)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朗读背诵指导。
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恰当停顿,读出语句意思。
2、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从语气、语调中表现出来。
3、对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
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轻快)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舒缓)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惊叹)
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慨叹、平缓、轻慢)
如: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惊叹)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轻松、欢快)
明确:骈文特点:1、多用对偶句;2、句式上讲求四六;3、讲求用典和文章华美;4、讲究音律和谐、平仄相从
四、学习课文。
(一)读准字音。
缥(piǎo)碧 湍(tuān) 轩(xuān)邈(miǎo) 泠(líng)
嘤(yīng)嘤成韵(yùn ) 横柯(kē) 有时见(xiàn)日
鸢(yuān) 戾(lì )天 经纶(lún) 窥(kuī)谷
(二)课文朗读欣赏。
展示图片及原文,学生看屏幕配乐朗读课文。
(三)注释翻译。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风烟:风和烟雾;净:净尽、无余;共色:一样的颜色;从:顺、随;东西:漂东漂西,名词作动词
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坐船顺着江流飘荡,任随它飘东飘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自:从;至:到;许:约数,相当于“多”“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
译文: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译文:江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文: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湍:急流的水;甚:胜过,超过;若奔:像飞奔的马。奔,动词用作名词。
译文: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皆:都,全部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译文: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负:凭借;轩:高。用作动词,往高处伸展;邈:远。用作动词,往远处伸展;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译文:(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译文:(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好:美丽的
相鸣:互相和鸣
嘤嘤:鸟鸣声
译文: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则千转不穷
则:表示顺承,就。
千:表示多。
转:通“啭”,本意是“鸟叫声”,此处是鸣叫,动词。
译文:(树上的)蝉儿不停地鸣叫着,
猿则百叫无绝
则:表示顺承,就。
译文:(山中的)猿猴不停地啼叫着。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鸢: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译文: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筹划;反:通“返”,归,回。
译文: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犹:像
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疏:稀疏。
交:互相、交相
见:是“现”,出现。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有时阳光透过稀疏的树枝照射下来。”翻译时也可以意译为“看见”。
日:阳光
译文: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看见阳光。
(四)整体把握内容,思考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请具体说明。
(总—分)
3、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是初期的骈体文,语言优美,采用以骈为主,骈散结合的写法,而且讲究对仗和声律。)
解说:概括三部分大意:(总—分)
①总领全文,概述富春江的山水风光总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②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③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四)细读探究,问题探究。
1、总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语句是哪一句?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水静:清澈 ;水动:急猛)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和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板书: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静)
异水
天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

独 绿 高山寒树(视觉)
绝 势 负势轩邈(视觉)
奇山 音 泉鸟蝉猿(听觉)
力 息心忘反(感受)
密 横柯疏条(视觉)
5、看图片,联想文章语句。
五、比较阅读。
6、从内容和形式上比较本文与《三峡》的异同。
(明确:
同:1、都主要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喜爱之情;2、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3、都侧重写山,写出了山势高峻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异:1、写作目的不同: 《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本文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2、《三峡》在写景上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还突出了连绵不断,而本文没有;3、在形式上, 《三峡》是散文,而本文则是骈文。)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完成练习册中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与朱元思书》2004—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37个试题(省市按音序排列)
【2013广西百色市】三(一)文言文阅读(12分)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绝 群响毕绝 B.蝉则千转不穷 转视积薪后
C.好鸟相鸣 好为《梁父吟》 D.横柯上蔽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猿则百叫无绝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从流飘荡 求而从者
C.鸢飞戾天者 念无与为乐者 D.与朱元思书 借旁近与之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第①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第②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13.把第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山峦)负势竞上,互相轩邈。(2分)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分)
14.简要概括下列文段的主要内容。(2分)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均好学有俊才。沈约①尝见均文,颇为称赏。天监初,柳恽②为吴兴太守,召朴主簿,日引③与赋诗。(节选《梁书》,卷四十九)
注:①沈约:南朝史学家、文学家。②柳恽:南朝齐时诗人。③引:召引,这里可理解为“请”。
【2013答案】10.D(D项均为“遮蔽”;A项:前面者“少有的,独一无二的”,后者为“消失,停止”;B项:前者通“啭”,鸟叫声,后者为“转身”;C项:前者为“美丽的”,后者为“喜欢”)
11.A(A项:前者为连词,可译为“就”“便”,也可不译,后者为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却”;B项:均为动词“跟随”;C项:均为“……的人”;D项:均为动词“给”)
12.D(“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有误,应为“以动写静,反衬出山林之寂静”)
13.⑴(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2分,关键词“轩邈”翻译错误扣1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2分,关键词“反”翻译错误扣1分)
14.介绍吴均的生平及才华(文章得到名家的称赞)(2分)
【2013江苏省宿迁市】三、阅读【2013甲】【2013乙】两段文言文,完成7—9题(12分)
【2013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013乙】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tiá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āo),麦陇朝雊(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节选)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负势竞上 ⑵鸢飞戾天者
⑶白鸥矫翼 ⑷倘能从我游乎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⑴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⑵然是中有深趣矣!
9.同为书信,【2013甲】【2013乙】两文写作目的有何不同?(4分)
【2013答案】7.⑴凭借(仗恃,依靠,依仗)⑵至(到)⑶举起(抬起,展开)⑷跟随(随从,跟着,随着)
8.⑴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⑵但是这其中(游览观赏之中)有很深的意趣啊。
9.甲段借景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和自己不热衷功名利禄的心志;乙段邀请裴迪共赏山中美景,委婉希望他不要热衷功名利禄。
【2013参考译文】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 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很快就来了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 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游山玩水吗?而这当中有很深 的旨趣啊!不要忽略。
【2013江苏省盐城市】二(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0~13照。(15分)
【2013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2013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
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2013注】①挐:撑(船)。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g dàng):天上的白气。④芥:比喻细微,微小。⑤①白:酒杯。
10.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⑴互相轩邈 ⑵窥谷忘反
⑶上下一白 ⑷及下船
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
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13.填空和简答。(5分)
⑴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⑵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了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1分)
⑶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2分)
【2013答案】10.(4分)⑴比高 ⑵看到 ⑶全,部 ⑷到,等到 (每空1分)
11.(2分)A
12.(4分)(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2分,每小句1分) (2)潮中怎么还能有这样的人!(2分)(“焉”1分,解释为“哪里”也算对;语义连贯1分。)
13.(5分)⑴厌弃尘俗,向往自然。(2分)“向往自然”写成“寄情山水”也算对。
⑵示例:湖山夜雪(1分)写成“湖中赏雪图”、“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
⑶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2分)每点l分。甲文写成“以动衬静”也算对。
【2013参考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各种飞鸟的声音都消散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后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
【2013四川省南充市】二(四)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2—25题(10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⑦。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吴均)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2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⑴互相轩邈(   ) ⑵窥谷忘反(   )
⑶蝉吟鹤唳(   ) ⑷岂徒语哉(   )
2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
⑵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译:
2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2分)
25.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13答案】22.⑴向高远处伸展 ⑵同“返”,返回 ⑶叫 ⑷难道 (各0.5分,共2分)
23.⑴湍急的流水好像射出的箭一样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马在奔跑。(2分)
⑵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已经俱备。((2分)
24.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0.5分)作用: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高,山之奇。(0.5分)
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0.5分)作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绿。(0.5分)
25.抒发了作者喜爱美好的大自然(1分)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1分)(意近即可,2分)
【2013参考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1、【大连市,2012】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猿则百叫无绝
(3)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10.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案】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
8.(3分)(1)凭借(依仗) (2)停止(断绝,消失) (3)通“返”,返回(回去)
9.(2分)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10.(2分)表达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表达对朋友婉言相劝);从侧面衬托了山水的奇异之美。
2、【贵港市,2012】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4分)
【甲】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乙】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②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③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隆中对》)
【丙】醉里挑灯看剑,萝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
阵子·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时人莫之许也
B.谓为信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负势竞上/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0.下列不属于判断句的—项是( ) (3分)
A.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卷共13小题,共9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②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译文:
12.【甲】文第②段与【乙】第②段在描写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运用这种写法分别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3.解释【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沙场秋点兵 沙场: ②马作的卢飞快 作:
14.你如何理解【丙】文结尾作者发出的“可怜白发生”的感慨?(3分)
答:
【答案】
3、【湖州市,20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8分)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从流飘荡 (2)猛浪若奔 (3)互相轩邈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9.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二)(8分)
17.(1)从:顺、随。(2)奔:飞奔的马。(3)邈:向远处延伸(答“远,这里作动词用”亦可)。(3分,每小题1分。)
18.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2分,意思对即可。)
19.作者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3分,意思对即可。)
4、【绥化市,2012】阅读文言文,回答10-13题。(11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岳阳楼记》)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轩邈: (2)把:
11.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译文:
12.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两个体现览物之情的四字短语。(2分)
【甲】
【乙】
13.从【甲】段或【乙】段选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试加以赏析。(3分)
【答案】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0-25题,共35分)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0-13题。(共11分)
10、(1)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2)持、执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1.(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2)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各2分。
12.【甲】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乙】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3.示例: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写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冷冷水声,悦耳动听,给人以视觉听觉的美感。
评分说明:(3分)选出句子1分,赏析句子2分。
5、【咸宁市,20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29题。 (12分)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5、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2分)
①任意东西( )
②从流飘荡( )
③天山共色( )
④争高直指( )
26、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一百许里 / 杂然相许
B、猿则百叫无绝 / 天下独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见余,大喜曰
D、在昼犹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27、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富春江山“奇”水“异”的特点。( 2分)
山“奇”水“异”______________
29、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B、通过写景,作者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厌恶的情感。
C、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鲜明、强烈。
D、该文与《答谢中书书》,可谓一去一往,一唱一和,都是书札中的精品,亦是写景文的佳作,共同表达出与知音共赏美景,传情达意的高雅志趣。
【答案】 25、( 2分,每题0.5分)
①任凭,听凭;②随着(跟随);③同样,一样;④向上
26、( 2分)C
27、( 4分,每小题2分)
①(那些山)凭依(高峻的)地势竞相向上,(好像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延伸( “轩邈”-“高处,远处”1分;句意1分)
②(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经纶”-“治理”1分;句意1分)
28、( 2分,每字0.5分)高、险(峻);清、急
29、( 2分)D
6、【益阳市,2012】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3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10、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实是/欲界之仙都 B. 蝉/则千转不穷
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 水/皆缥碧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
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
12、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2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4、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 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 ”即可看出。(3分)
【答案】二、阅读(40分)
(一)(13分)
10、(2分)C11、(2分)B
12、(2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3、(4分)(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准确译出“颓”、“沉鳞”,语句通顺)
(2)(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准确译出“从”、“东西”,语句通顺)
14、(3分)山水自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自贡市,2012】(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完成14-17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
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4.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B、急湍甚箭 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C.好鸟相鸣 相鸣:相互鸣叫。
D、千转不穷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15.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 俱:都。
B、觉见卧闻,俱用精神 用:使用。
C、以侯夫观人风者得焉 以:用来。
D、策之不以其道 以:按照。
16.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 译文:(船)随着江流飘荡。
B、嘤嘤成韵 译文: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C、望峰息心 译文: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心就会想去栖息。
D、窥谷忘反 译文: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7.下面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描述行旅抒发自己心志的一封信,属山水小品, 是骈文文中少有的佳作。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八个字是全文的纲,“奇”“异”二字高度概括了自富
阳至桐庐间山水的特点。
C、“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作者以动写静,给本来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
的无穷的生命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表现了作者获得功名后
在大自然中陶醉的心情。
【答案】三、14、C 15、B 16、C 17、D育
8(梅州市·2011)一.文言文阅读(11分)
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7—9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从流飘荡:随着 B.负势竞上:凭依
C.窥谷忘反:通“返” D.在昼犹昏:夜晚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答:
9.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 , ”(用原文回答)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4分)
答案:第二部分 44分
7. 3 D
8. 4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9. 4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分) 示例:宁静淡泊或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
9(2010四川·广安)文言文比较阅读
阅读《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完成28—32题。(16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2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沿溯阻绝( ) (2)猛浪若奔( )
(3)故渔者歌曰( ) (4)经纶世务者( )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找出甲、乙两文中所使用的通假字各1个,并写出其意思。(2分)
(1)甲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文言文语句中常常省略了一些部分。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部分。(2分)
(1)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2)急湍甚( )箭
32.甲、乙两文都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____,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___;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突出_____________,乙文以“有时见日”来突出____________。(4分)
答案:文言文阅读(16分)
28.(1)逆流而上 (2)飞奔的马 (3)所以 (4)筹划(4分,各1分)
29.(1)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2分)
(2)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2分)
30.(1)“阙”通“缺”,中断 (2)“反”通“返”,归,回去。(另有:“转”通“啭”等,只要找到两个即可。)(2分,每小题1分)
31.(1)负势竞上,(山峦)互相轩邈 (2)急湍胜(于)箭(2分,各1分)
32.疾或快 急或猛 山之高 树之密(4分,各1分)
10、2009·泉州市
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完成5—8题。(15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自 自富阳至桐庐 B.从 从流飘荡
自非亭午夜分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C.绝 猿则百叫无绝 D.日 有时见日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日光下澈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词义。(4分)
①天山共色( ) ②一百许里( ) ③互相轩邈( ) ④窥谷忘反( )
7.简答(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6分)
(1)说说富春江景色的总体特征。
(2)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富春江水流之急。
8.根据《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三峡》三篇文章内容对对子。(任选一道作对)(3分)
①两岸连山无阙处,
②石潭上竹树环合,
答案:
5.(2分)C
6.(4分)①同样 ②左右、多 ③往高处伸展(只写“高”扣0.5分)④同“返”返回
7.(6分,每题3分)示例:(1)山水风光(山光水色)奇异,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2)富春江激流飞腾,比射出去的箭还快;波浪汹涌,像骏马在奔腾。
8.(3分。意思相近,结构相似即可)①示例:百里江水皆缥碧 ②示例:寒树间好鸟相鸣(二)(9分)
11、2009·泉港区
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完成6-10题(17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整体感悟全文,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3分)
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文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写水流势湍急,与《三峡》一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7.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6分)
⑴一百许里 许: ⑵一猿则百叫无绝  绝:
二遂许先帝以驱驰 许: 二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
三杂然相许 许: 三天下独绝    绝:
8.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2分)(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最能表达作者志趣和情怀,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7.(6分)⑴许:一上下,左右 二答应 三赞同 
⑵绝:一停,断,消失 二隔绝 三绝妙
8.(2分) D
9.(4)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1分)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1分),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语义1分,表达1分.
10.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2分,可以从积极方面或消极方面来谈,但要求观点要鲜明,言之成理即可,不要偏激.)
12、2009·河北省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1题。(14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
(1)出淤泥而不染 而: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蔽: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
9.《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
10.阅读《与朱元思书》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2分)
答:
11.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分)
答:
答案:7(1)却(可是,但是)
(2)通 (同)“返”,返回
(3)遮蔽(遮住,遮掩)
8、(1)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蝉接连不断(不停)地呜叫(叫着、长鸣),猿(猿猴)不停(长久)地啼着(鸣叫)。
9、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陷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10、清澈(水清,清);湍急(流急、急)。
11、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13、2009·台州市(11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分)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答案:19.B
评分标准:3分。
20.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评分标准:2分。只要答对其中两处,即可得满分。若多答“千百成峰”,不扣分;多答其他短语,扣分。
22.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评分标准:2。每点1分。意对即可。
14、2008·福州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5题。(9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4.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口、山之口、山之口,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5分)
15.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4分)
答案:14.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急 高 险(峻;峭;陡) (每空1分,共5分。最后两空中“山”的特点若答“多”者也可得分)
15.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 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每空2分,共4分,大意对即可)
15、宁德市(08福建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
(1)沿溯阻绝。沿; (2)良多趣味。良:
(3)直视无碍。碍: (4)窥谷忘反。反: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7、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8、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5.(1)顺流而下(2)确实,实在(3)障碍(4)通“返”,返回。
6.(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2)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7.B
8.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16、2008·泰安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落,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山川之荚,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猛浪若奔 奔: ②负势竟上 上:
③猿则百叫无绝 绝: ④沉鳞竞跃 鳞: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
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
9.甲乙两文在描写山和水时都抓了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山的 和水的 。(4分)
答案:7.【答案】①(马一样)飞奔 ②向上 ③停止 ④鱼 【评分】4分。每小题1分。
8.【答案】①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②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评分】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奇 异 【评分】4分。每空2分。
17、2008·孝感市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 不以疾也(快)
  C. 从流飘荡(顺、随) D. 负势竞上(势力)
9.用现代汉语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0.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11.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________,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________。(4分)
答案:
7、B
8、D
9、(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2)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10、B
18、2007·安徽省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分)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案:
15.(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9、2007·滨州市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8—10题。(8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5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字词 意思 例句 翻译
从 顺、随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奔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反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9.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
。(1分)
10.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答案:
8.飞奔的马 通“返”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评分标准]本题5分。词语解释各0.5分,句子翻译各2分。
9.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或: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评分标准]本题1分。必须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两句都写不扣分。
10.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评分标准]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0、2007·广州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9-10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9、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一百许里 B百千人大呼 C千百成峰 D赏赐百千强
10、翻译与理解。(6分)
(1)用 ( http: / / www. / Html / Article / 31142_P2.html" \t "_blank )现代汉语翻译“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分)
(2)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3分)
答案:
9、A(3分)(A的“百”是实指,指数目一百,B、C、D项的“百”是虚指,表“很多”之意)10、(1)急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像奔马。(3分,急湍1分,甚1分,奔1分)(2)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2分),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1分)。
21、2007·自贡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8-10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B.水皆缥碧 缥碧:青白色。
C.急湍甚箭 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D.皆生寒树 寒树:寒冷中依然葱郁的树。
9.对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B.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如诗一般押韵。
C.经纶世务:治理社会事务。
D.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八个字概括了全文描写的富春江景色。
B.第二自然段写水的颜色、清澈、深度,静态和动态,都突出表现一个“异”字。
C.第三自然段中“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给本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出了作者超然尘世的归隐之心。
答案:
8.D
9.B
10.D
22、2006·百色市
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21—25题。(1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
2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
2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
答案:
21.B
22.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3.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24.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25.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23、2006·荆州市
阅读选文 《山水画卷》,完成9-12题
山水画卷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百[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
9.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
A.之:如镜之新开 暮寝而思之
B.其: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
C.者:似与游者相乐 得道者多助
D.为:山峦为睛雪所洗 子墨子解带为城
10.解释加点的词的词义。
①负势竞上(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④于时冰皮始解(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急洏甚箭,猛浪若奔。
②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的声响。
B. 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
C. 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
D. 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答案:
9.C
10.①竞:争 ②可:大约 ③若:像 ④于:在
11. ①那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奔涌的波浪势若奔马。②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12. C
24、2006·茂名市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4.与“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中“者”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从: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绝:
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④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16.翻译下面句子。
①负势竞上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7.本文是从视觉和 角度进行景物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 ”(用原文回答)的特点。
答案:
14.C
15.①顺着;顺;随 ②独一无二;独特 ③(马一般)飞奔;奔马;飞奔的马 ④通“返”;回来;返回
16.①(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或: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②那些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不再想望功名利禄。或: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7.听(听觉)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5、2006·山西省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7~10题。(10分)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2)窥谷忘反 (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9.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10.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截至2006年5月20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想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说些什么  (字数在50个以内)(2分)
答案:
7、(1)这里指飞奔的马 (2)同“返″,返回
8、(1)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9、B
10、例: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你们谱写了筑坝史上的记录,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26、2006·潍坊市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 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 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 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 设:
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①猿则百叫无绝
B. ②月景尤为清绝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 ②皆在朝日始出
①梅花为寒所勒
D. ②歌吹为风
2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 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23、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20、①奔:飞奔的马。②作:发出。③勒:约束,阻止。④设:着,涂。
21、C
22、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23、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27、2006·玉林市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呜,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
B、猛浪若奔/永之人争奔走焉
C、望峰息心/北山愚公长息曰.
D、急湍甚箭/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10、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千百只蝉儿叫个不停,千百只猿猴叫个不断。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答案:
9、D
10、D
11、B
28、2005·苏州市
阔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挣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 (4分)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石潭记》)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邀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储东阳马生序》)
D.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于园》)
E.横柯上蔽,在昼扰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
[答] 和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2分)
[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干百成峰”。(2分)
[译文]
9.“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答]
10.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2分)
[答]
答案:
6.A E(A像 B耐寒/使……寒 C凭借/背着 D返/反,反而 E遮蔽)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8.(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9.“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
10.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思想境界。
29、2004·荆门市
理解(12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林尽水原,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
B.水皆缥碧:青白色 望峰息心:平和的心态 窥谷忘反:同“反”,返回
C.有时见日:同“现” 互相轩邈:高大 横柯上蔽:树木
D.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负势竞上:凭依 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
7.翻译句子: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2分)
8.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2分)
9.选文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 的思想,他的诗《饮酒》(之五)中“ , ”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3分)
10.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 水 的特点,反映出作者 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源人 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3分)
答案:
6.D(2分)
7.知了长久不停地叫,猿猴接连不断地啼。(2分)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 9.田园生活(乡村生活)(1分)采菊东篱下(1分)悠然见南山(1分)
10.奇(清急)(0.5分);异(高、险)(0.5分);沉缅山水(寄情山水,热爱山水)(1分);安宁、闲适(1分)
30、2004·内江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与朱元思书(11分)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风烟俱净(都)
B.一百许里(许多)
C.皆生寒树(都)
D.窥谷忘反(返回)
8.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是 。《三峡》中与之异曲同工的语句是
, 。(4分)
9.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 (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 和 两方面进行了描绘。(3分)
10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
。(用课文原句填空)(2分)
答案:
7.2分,B
8.4分,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意合即可)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句子对,有错别字给1分)
9.3分,天下独绝1分,山、水各1分
10.2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1、2004·潜江市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2分)
(吴均《与朱元思书》)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负势竞上( ) ②好鸟相鸣( )
9.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C.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写出文中概括富春山全貌的句子并翻译。(3分)
句子:
翻译:
11.文章理解。(5分)
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 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 ”一句相照应。
答案:
8.①凭依(或:凭借、依仗)②美丽(若答“友好”也可给分)(2分)
9.A(2分)
10.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翻译: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或: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3分)
11.空一: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 空二:千丈见底 空三:幽静(或:寂静、静等) 空四: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 空五:皆生寒树(5分)
32、2004·青海省
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完成11~16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风烟俱净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窥谷忘反
12.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绝 B.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猿则百叫无绝
C.风烟俱净 D.在昼犹昏
皆生寒树 有时见日
13.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 、 。
14.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
15.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 。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 。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答案:
11.消散干净 争着,竞争 伸向更远的地方 看,看到
12.C
13.清澈 湍急
1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5.寒 远上寒山石经斜或寒蝉凄切
16.D
21 《与朱元思书》同步精品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湍( )鸢( )戾( )嘤( )庠( )泠( )
2.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
A.千丈见底 B.有时见日 C.窥谷忘反 D.泠泠作响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一百许里( ) (2)急湍甚箭( ) 猛浪若奔( )
(3)蝉则千转不穷( ) (4)横柯上蔽( ) ⑥任意东西( )
(7)互相轩邈( ) (8)鸢飞戾天( ) (9)望峰息心( )
(10)负势竞上( ) (11)经纶世务者( ) (13)风烟俱净( )(14) 窥谷忘反( )(15)水皆缥碧 ( )(16)直视无碍( )(17).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 (18).从( )流飘荡,任意东西( ) (19).自( )富阳至铜庐
(20).急湍甚( )箭 (21).负势竞( )上(22).好鸟( )相鸣(23)猿则百叫无绝( ) (24)横柯( )上蔽,在昼犹( )昏
4.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
5.古诗文填空。
①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2) 夹岸高山, , , , 千百成峰。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6.填空。
《与朱元思书》选自《 》作者 , (朝代)文学家。
7.原文填空。
(1)赞叹富春江景色的句子(即对富春江水总的印象的句子):
(2)描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
(3)描写两岸高山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句子:
(4)写作者怡情山水,怡然自乐的句子:
(5)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
(6)本文是按 的顺序写景的。
(7)从侧面表现山高的句子:
(8)写树木茂盛、阳光依稀可见的句子:
8.郦道元的《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都写到了江水流速快,请把它写在下面。
10.翻译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11.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12.从写景方面看,第三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14.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15.你喜欢富春江的水,还是喜欢富春江两岸的山?请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1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本文作者善于抓住自然景物特征来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江水 的特征,“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江水 的 特征。描绘山时紧扣 的特征。
18、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19、本文主要采用了 的表达方式,目的是 。
21《与朱元思书》同步精品练习答案
1.tuán yuān lì yīnɡ xiánɡ línɡ
2. C
3.①表示大约的数量 ②水势急 奔:飞奔的马 ③通“啭”鸟鸣声,穷尽 ④树枝
⑥向东,向西 (7)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8)至 (9)平息 (10)凭依 (11)筹划(13)全,都 (14)通“返”,返回 (15) 青白色 (16)障碍(17)散净;同样的颜色(18)顺、随(19)从(20)胜过(21)争着(22)美丽的鸟(23)断、停(24)树木的枝干(25)犹如
4.视觉: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听觉: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表达效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5.①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6、艺文类聚 吴均 南朝
7、(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从流飘荡,任意东西。(5)从流飘荡,任意东西。(6)先总后分(7)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8)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0.①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2)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3)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4)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好像要比一下,看谁爬得高,伸得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5)蝉长久不停地叫着,猿猴不停的啼着。(6)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7)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11.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12.由高到低,由远及近 视觉,听觉
1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5、山水皆可,言之成理即可,要有原文的理解性翻译。
16、表现作者对追名逐利的官场的蔑视,流露出作者退隐避世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17、清 ; 疾(速度快);高峻,多树、景美
1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9、描写;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一百许里)水的清澈和两岸夹山的高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52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实验中学名师精品
导入:
同学们,说起古文就不能不提写山水的文章。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留恋于大川名胜,寄情于小桥幽径,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和优美的佳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山水的诗句或古文片断?
描写山水的诗句片断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随平野尽,江如大荒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的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与朱元思书
(南朝梁) 吴均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奇特秀丽的景色。
3、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两句。
1、文体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2、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官至郡主簿,私写《齐春秋》免官。(因实录齐梁间的历史而触怒梁武帝,遭焚书免官的迫害。)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文学常识
读一读
缥 碧 湍 轩 邈 泠
嘤 嘤成韵 横 柯 有时见日
鸢 戾 天 经 纶 窥 谷
piǎo tuān xuān miǎo líng
yīng yùn kē xiàn
yuān lì lún kuī
整体把握
课文欣赏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翻译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净尽、无余
一样的颜色
漂东漂西,名词作动词
顺、随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坐船顺着江流飘荡,任随它飘东飘西。
风和烟雾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约数,相当于“多”“左右”。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
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青白色
江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急流的水
胜过,超过。
像飞奔的马,奔,动词用作名词。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都,全部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用作动词,往高处伸展。
远。用作动词,往远处伸展。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
凭借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鸟鸣声
互相和鸣
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美丽的
蝉则千转不穷
表示多
通“啭”,本意是“鸟叫声”,此处是鸣叫,动词。
(树上的)蝉儿不停地鸣叫着,
表示顺承,就。
猿则百叫无绝
(山中的)猿猴不停地啼叫着。
表示顺承,就。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一种凶猛的鸟。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筹划
通“返”,归,回。
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树木的枝干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
遮蔽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互相、交相
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看见阳光。
阳光
稀疏
是“现”,出现。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有时阳光透过稀疏的树枝照射下来。”翻译时也可以意译为“看见”。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请具体说明。
◎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整体把握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总—分
本文是(初期的)骈体文,语言优美,采用以骈为主,骈散结合的写法,而且讲究对仗和声律。
概括三部分大意
一、总领全文,概述富春江的山水风光总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二、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三、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总—分
细读探究
1、总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语句是哪一句?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静:清澈 ;水动:急猛。
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和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异水


千丈见底
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高山寒树
泉鸟蝉猿
息心忘反
横柯疏条
绿




负势轩邈
奇山
视觉
听觉
天下独绝


感受
视觉
1、抓住了景物描写的特点,突出了“奇山异水” 。
2、按照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视青山)
3、采用多种修辞,使描写对象鲜明,富于生机。
4、详写山,略写水。
探究景物描写的特点
看图片,联想文章语句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从内容和形式上比较本文与《三峡》的异同。
同:1、都主要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喜爱之情;2、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3、都侧重写山,写出了山势高峻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异:1、写作目的不同: 《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本文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2、《三峡》在写景上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还突出了连绵不断,而本文没有;3、在形式上, 《三峡》是散文,而本文则是骈文。
朗读
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恰当停顿,读出语句意思。
2、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从语气、语调中表现出来。
3、对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
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轻快)
(舒缓)
(惊叹)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慨叹、平缓、轻慢)
(惊叹)
(轻松、欢快)
1、多用对偶句;
2、句式上讲求四六;
3、讲求用典和文章华美;
4、讲究音律和谐、平仄相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