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卷
初 三 语 文(时间:120分钟 总分:130分 )
第一部分(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① ▲ (jùn)工 ②和 ▲ (xù) ③言简意 ▲ (gāi) ④qiè __▲_ 意
2、下面的成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迥然相异 鸢飞唳天 分文不值 莫名其妙 万簌俱寂
如愿以偿 与日俱增 分道阳镳 玲珑剔透 繁华似景
错别字
改 正
3、默写古诗文句子,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1) 黄河远上白云间, ▲__ 。( ▲__ 《凉州词》)
(2) ▲__ ,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 ▲__ 》)
(3)愿将腰下剑, ▲__ 。(李白《塞下曲六首》)
(4) ▲__ ,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__ , 上使外将兵 。(司马迁《陈涉世家》)
(7) ▲__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8)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__ 。(《与朱元思书》)
4.名著阅读。(4分)
①《格列佛游记》中,三位教授计划取消语言中的所有词汇,他们认为这样做除对身体健康有益外,还有哪两个好处?(2分)__▲_
②格列佛到达大人国后经历了哪些危险?请举出两例。(2分) __▲_
5、根据下文的内容,仿写句子,要求:(2分)
仿写的句子要与给出的句子在修辞、句式上一致,且意思连贯。
友谊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家是 ▲ ,让人 ▲ 。
童年是_________▲______ ,让人 ▲ 。
第二部分(46分)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三段文字,完成6--10题。(14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 ( _▲__ )( _▲__ ) (4分)
A、 不足为外人道也 B、 便舍船,从口入
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从民欲也 《陈涉世家》
C、 夹岸数百步 D、 忘路之远近
骑千余,卒数万人 《陈涉世家》 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东阳马生序》
E、 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7、下列诗句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所反映的物候现象和季节相同的是(_▲_ )。(1分)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心枝头春意闹。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8.从第三段渔人在桃花源里的经历可看出,桃花源哪些方面是令人向往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想一想渔人会对桃花源人说些什么?联系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3分) 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1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注】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注】竖:僮仆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亡一羊,何追之者众? __▲_ ②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__▲_
阅读《林中小溪》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2题。(4分)
我从自己的“花园”回到小溪边上,看到一件了不得的林中事件:一棵巨大的百年云杉,被小溪冲刷了树根,带着全部新、老球果倒了下来,繁茂的枝条全都压在小溪上,水流此刻正冲击着每一根枝条,一边流,一边还不断地互相说着:“早晚……”
小溪从密林里流到空地上,水面在艳阳朗照下开阔了起来。这儿水中蹿出了第一朵小黄花,还有像蜂房似的一片青蛙卵,已经相当成熟了,从一颗颗透明体里可以看到黑黑的蝌蚪。也在这儿的水上,有许多几乎同跳蚤那样小的浅蓝色的苍蝇,贴着水面飞一会就落在水中;它们不知从哪儿飞出来,落在这儿的水中,它们的短促的生命,就好像在于这样一飞一落。有一只水生小甲虫,像铜一样亮闪闪,在平静的水上打转。一只姬蜂往四面八方乱窜,水面却纹丝不动。一只黑星黄粉蝶,又大又鲜艳,在平静的水上翩翩飞舞。这水湾周围的小水洼里长满了花草,早春柳树的枝条也已开花,茸茸的像黄毛小鸡。
11、第二段中写了空地上的美景,说说写了哪些植物,哪些动物,这一幅美景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__▲__
12、本文小溪奔流的情景使你感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请你把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
阅读《故乡》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3—16题。(8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象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的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3、文中三个“辛苦”的含义是① __▲_ ② __▲_ ③ __▲_ (3分)
14、“我”寄希望于下一代,希望他们能过上新的生活,新的生活是怎样的?(1分)
__▲_
15、 “我想到希望”,为什么“忽然害怕起来”?(2分) __▲_
16、“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__▲_
阅读《善待挫折》一文,完成17—18题。 (共5分)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可贝多芬不消沉, 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__▲_
18、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__▲_
19、文章第⑤段加点的“绊脚石” 和“垫脚石”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分) __▲_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20—24题。(13分)
母亲石 梁衡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 ”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选自《青年博览》2010年第4期)
20、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赏析。(3分) __▲_
21、请说出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复杂的内心情感。(2分) __▲
22. 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说“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2分)
__▲_
23. 试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__▲_
24.文章第①段中说母亲石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第②段中又说“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读完全文,说说你对这两种说法的理解。(3分)
__▲_
__▲_
第三部分 作文(共60分)
25.作文
以“_________在其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你可以从“趣”、“美”“情义”、“做人"中选填,也可以填其他词语。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内容充实,不要少于600字。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试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