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2012-201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调研语文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2012-201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调研语文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16 11:2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调研卷
八年级语文 2012-11-13
(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与运用(24分)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琐xiè chà异 广mào hān 然入梦
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4分)
(1) 环秀山庄后面盖起的“革文化之命”的楼房拆除了,秀美的山庄得以复原,应令她的建造者在天之灵心慰,更令今天的游客赞叹不已,流连忘返。戏曲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刺绣博物馆纷纷建成。寒山寺的钟声优扬,虎丘塔的雄姿牢固,唐伯虎的新坟落成。苏州,又回来了!
(2)天边的彩霞很绚丽,几只鸟儿匆匆略过我的头顶,我心里埋怨着好友的爽约,怪他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一个人无精打彩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错别字
改 正
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王勃《________________》)
②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④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己亥杂诗》)
⑥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⑦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 长征》)
⑧王笑曰:“________________ ,寡人反取病焉。”(《晏子春秋》)
4.考古学家、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写了一副题为《长城赞》的长对联:
上联: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迄元明,上下两千多年。有多少将帅元戎、戍卒吏丞、百工黔首,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丰碑国宝。
下联:跨峻岭、穿草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一万余里。望不断长龙雉堞、雄关隘口、亭障烽堠,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月宫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简要说明这副对联从哪几方面赞美了长城?(4分)
5、下面一段文字有两处语病。请先将病句找出来,然后进行修改。(2分)
①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②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③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第____句有语病,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句有语病,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6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6—9题。(10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6.哪两组句了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4分) ( )( )
子敬素好琴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晏子使楚》)
鼓琴,作数曲竟 子猷问左右
因恸绝良久 此已丧矣
因又大恸 便索舆来奔丧
便径入坐灵床上
王曰:何坐 曰:坐盗(《晏子使楚》)
7.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乙两段文字描写人物吊丧的行为有许多相似处,请找出两处,并分析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句子(2分)
顾彦先颇复赏此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0.第一段中,小弗朗士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之前,韩麦尔先生也说小弗朗士“可怜”,请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两个“可怜”的含义。(4分)
链接材料: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说自己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段文字运用大量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情和性格,请找出一例,加以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6分)
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
四季中,人们最喜爱的是春天。生机勃发繁花似锦的大好春色,自然成了诗人热情吟诵的对象。而这些千古华章,又成了人们了解我国春天气候特点的极好材料。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的《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宋代李时则在《十二月立春》中写下这样的诗句:“盘装荞菜迎春饼,瓶插梅花带雪枝。”诗中的东风,即春风。可见,虽然春天急迫地降临人间,但是大地仍然雪初化,冰未融,瞧这春季来得有多快!这类诗句中最精彩的,还是唐代贺知章在长安写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前两天看柳,枝上还是光秃秃的,可是今天却看见嫩叶已经从芽苞中绽出。原来,这是因为北方春季升温快,物候变化迅速。2001年3月20日至21日,我在北京紫竹院公园也看到了柳树两天内发叶时情况。正是因为柳树春季发叶如此迅速,诗人才会用剪刀这类令人联想到动作快速的词汇来描写。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遍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
我国南北春季到来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的目的是想说明,华夏大地五湖四海并非都同时被春风吹绿。如果把连续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准,那么北纬28°的长沙3月10日入春,北纬30°的武汉3月15日入春,而北纬32°的南京则要到3月25日春天才姗姗来迟。可见春天的步伐是有先后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东北大地仍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而广东已经告别春天进入绿阴深深的夏季了。实际上,古代诗人早已发现南北春季到来的时间不同。例如唐代张敬忠在《边词》中说:“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现代气象资料表明,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而纬度较高的内蒙古五原,春天到来的脚步则要晚到4月20日左右。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皇都长安则早已姹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
古代诗人对我国春季的认识是十分丰富的,他们描写华夏春天的诗词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改动)
12.阅读全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两个特点。(2分)
【答】
13.第二段中为什么要写作者在北京紫竹院公园看到的情况?(2分)
【答】
14.下列说法中哪一项符合文章原意?(2分)( )
A.作者引用“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因为柳树的叶子特别像剪刀。
B.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说明我们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
C.苏州处于北纬31°左右,根据第段划线句可以推断,苏州的春天应比武汉来得早。
D.“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强调了古诗词的科学价值远远超过了文学价值。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4分)
妈妈的手
琦君
忙完了一天的家务,感到手膀一阵阵的酸痛,靠在椅子里,一边看报,一边用右手捶着自己的左肩膀。儿子就坐在我身边,他全神贯注在电视的荧光幕上,何曾注意到我。我说:"替我捶几下吧!"
"几下呢?"他问我。
"随你的便。"我生气地说。
"好,五十下,你得给我五毛钱。"
于是他几拳在我肩上像擂鼓似地,嘴里数着"一、二、三、四、五……"像放联珠炮,不到十秒钟,已满五十下,把手掌一伸:"五毛钱。"
我是给呢,还是不给呢?笑骂他:"你这样也值五毛钱吗?"他说:"那就再加五十下,我就要去写功课了。"我说:"免了、免了,五毛钱我也不能给你,我不要你觉得挣钱是这样容易的事。尤其是,给长辈做一点点事,不能老是要报酬。"
他噘着嘴走了。我叹了口气,想想这一代的孩子,再也不同于上一代了。要他们鞠躬如也地对长辈杖履追随,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老年人,第一是身体健康,吃得下,睡得,做得动,跑得快,事事不要依仗小辈。不然的话,你会感到无限的孤单、寂寞、失望、悲哀。
我却又想起,自己当年可曾尽一日做儿女的孝心?
从我有记忆开始,母亲的一双手就粗糙多骨的。她整日的忙碌,从厨房忙到稻田,从父亲的一日三餐照顾到长工的"接力"①。一双放大的小脚没有停过。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那时哪来像现在主妇们用的"萨拉脱、新奇洗洁精"等等的中性去污剂,洗刷厨房用的是强烈的碱水,母亲在碱水里搓抹布,有时疼得皱下眉,却从不停止工作。洗刷完毕,喂完了猪,这才用木盆子打一盆滚烫的水,把双手浸在里面,浸好久好久,脸上挂着满足的笑,这就是她最大的享受。泡够了,拿起来,拉起青布围裙擦干。抹的可没有像现在这样讲究的化装水、保养霜,她抹的是她认为最好的滋润膏--鸡油。然后坐在吱吱咯咯的竹椅里,就着菜油灯,眯起近视眼,看她的《花名宝卷》。这是她一天里最悠闲的时刻。微弱而摇晃的菜油灯,黄黄的纸片上细细麻麻的小字,就她来说实在是非常吃力,我有时问她:"妈,你为什么不点洋油灯呢?"她摇摇头说:"太贵了。"我又说:"那你为什么不去爸爸书房里照着明亮的洋油灯看书呢?"她更摇摇头说:"你爸爸和朋友们作诗谈学问。我只是看小书消遣,怎么好去打搅他们。"
她永远把最好的享受让给爸爸,给他安排最清净舒适的环境,自己在背地里忙个没完,从未听她发出一声怨言。有时,她真太累了,坐在板凳上,捶几下胳膊与双腿,然后叹口气对我说:"小春,别尽在我跟前绕来绕去,快去读书吧。时间过得太快,你看妈一下子就已经老了,老得太快,想读点书已经来不及了。"
我就真的走开了,回到自己的书房里,照样看我的《红楼梦》、《黛玉笔记》。老师不逼,绝不背《论语》、《孟子》。我又何曾想到母亲勉励我的一番苦心,更何曾想到留在母亲身边,给她捶捶酸痛的手膀?
四十年岁月如梦一般消逝,浮现在泪光中的,是母亲憔悴的容颜与坚忍的眼神。今天,我也到了母亲那时的年龄,而处在高度工业化的现代,接触面是如此的广,生活是如此的匆忙,在多方面难以兼顾之下,便不免变得脾气暴躁,再也不会有母亲那样的容忍,终日和颜悦色对待家人了。
有一次,我在洗碗,儿子说:“妈妈,你手背上的筋一根根的,就像地图上的河流。”
他真会形容,我停下工作,摸摸手背,可不是一根根隆起,显得又瘦又老。这双手曾经是软软、细细、白白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变得这么难看了呢?也有朋友好心地劝我"用个女工吧,何必如此劳累呢?你知道吗?劳累是最容易催人老的啊!"可不是,我的手已经不像五年前、十年前了。抹上什么露什么霜也无法使它们丰润如少女的手了。不免想,为什么让自己老得这么快?为什么不雇个女工,给自己多点休息的时间,保养一下皮肤,让自己看起来年轻些?
可是每当我在厨房炒菜,外子②下班回来,一进门就夸一声"好香啊!"孩子放下书包,就跑进厨房喊:"妈妈,今晚有什么好菜,我肚子饿得咕嘟嘟直叫。"我就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看父子俩吃得如此津津有味,那一份满足与快乐,从心底涌上来,一双手再粗糙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一次,我切肉不小心割破了手,父子俩连忙为我敷药膏包扎。还为我轮流洗盘碗,我应该感到很满意了。想想母亲那时,一切都只有她一个人忙,割破手指,流再多的血,她也不会喊出声来。累累的刀痕,谁又注意到了?那些刀痕,不仅留在她手上,也戳在她心上,她难言的隐痛是我幼小的心灵所不能了解的。我还时常坐在泥地上撒赖啼哭,她总是把我抱起来,用脸贴着我满是眼泪鼻涕的脸,她的眼泪流得比我更多。母亲啊!我当时何曾懂得您为什么哭。
我生病,母亲用手揉着我火烫的额角,按摩我酸痛的四肢,我梦中都拉着她的手不放--那双粗糙而温柔的手啊!
如今,电视中出现各种洗衣机的广告,如果母亲还在世的话,她看见了"海龙""妈妈乐"等洗衣机,一按钮子,左旋转,右旋转,脱水,很快就可穿在身上。她一定会眯起近视眼笑着说:"花样真多,今天的妈妈可真乐呢。"可是母亲是一位永不肯偷懒的勤劳女性,我即使买一台洗衣机给她,她一定连连摇手说:"别买别买,按电钮究竟不及按人钮方便,机器哪抵得双手万能呢!
可不是吗?万能的电脑,能像妈妈的手,炒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吗?
(选自《三更有梦书当枕》,有删节)
【注释】①接力:方言,指点心。②外子: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15.“ 我生病,母亲用手揉着我火烫的额角,按摩我酸痛的四肢,我梦中都拉着她的手不放——那双粗糙而温柔的手啊”一句中为什么将“粗糙”和“温柔”两个词语并列使用?(3分)
【答】
16.文章记叙了母亲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母亲在性格上有哪些优秀之处影响了“我”?(3分)
【答】
17.文中“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一句视角独特,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4分)
【答】
18.本文以“我却又想起,自己当年可曾尽一日做儿女的孝心”一句引起回忆。请你从文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一句话,并说明其作用。(4分)
【答】
第三部分 作文(40分)
19、笑有魅力、声音有魅力、眼神有魅力、人格有魅力……人的魅力无所不在;春夏有魅力,秋冬有魅力,花草有魅力,山水有魅力……大自然的魅力无处不在;文学有魅力,音乐有魅力,历史有魅力,青春也有魅力……魅力就在我们身边。请拟一个含有“魅力”两字的标题,自主立意写作,不少于500字,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命题:郭萍 校对:丁雪平 审核:
命题范围:八上语文1-3单元 考试日期:
姓名 班级 考试号
B..。.....。。
A..。.....。。
D..。.....。。
C..。.....。。
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