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3 21:0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背诵古诗及课文内容。
2.阅读时能从所读内容想开去。
3.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4.完成真题演练。
【核心素养】
阅读时能从所读内容想开去,掌握“想”的方法。
【重难点】
习作时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评价任务】
1.通过阅读文本,能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2.通过阅读文本,能从课文内容联想到更多。
3.习作时能发挥想象,做到详略得当。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本单元围绕触摸自然展开,学习了《草原》、《丁香结》、《古诗三首》和《花之歌》四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让我们一起来复习本单元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去感受美好。
二、复习基础知识
我们先来巩固基础知识。
1.认读生字
(1)学生认读难读的读音。
(2)理解“黍”和“渚”的含义。
2.多音字和形近字
(1)给多音字形、近字组词。
(2)学生齐读一遍。
看来读音难不倒大家,不知道你们能书写全对吗?拿出练习纸来试一试。
3.字词我会写
(1)学生看拼音写易错词语。
(2)相互对改,订正。
(3)学生齐读词语。
4.易错字讲评
注意“涩、微、薄”三个字的书写。
三、课文内容理解
1.《草原》
(1)填空:《草原》一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从而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2)品读句子想画面。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际。
(3)思考题:如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有类似的经历吗?
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
(4)根据提示背诵优美段落。
2.《丁香结》
(1)提问: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雨中的丁香具有妩媚、朦胧、如梦如幻的特点。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是因为:丁香和微雨连在一起,能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美。
(2)思考: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丁香结如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作者认为: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3)根据提示默写阅读链接。
3.《古诗三首》
(1)填空:《宿建德江》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描写了月夜的景色,但所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前者表达的是诗人羁旅之思的忧愁,后者表达的是作者对丰收的喜悦与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的是西湖雨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好景致的喜爱。
(2)想画面:《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4.《花之歌》
填空:《花之歌》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抒发了人生感悟: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
四、展开想象习作
认真阅读习作要求,从习作要求中说一说你读到了什么?
1.确定题目。(可以从习作要求中选择,也可自拟。)
2.写“经历”。(①想象变形后吸引你的地方。②确定写作思路:递进式、并列式)
3.重点部分写详细。(详略得当;运用描写方法或修辞。)
五、语文园地
1.交流平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要注意在阅读文章时,可以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1)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经验展开去。
(2)还要能从课文内容联想到更多。
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2.词句段运用
(1)体会排比句的特点。
(2)理解分号的用法;区别和逗号的用法。
(3)复习地名、人名的拼音书写规则。
(4)练习:用拼音写地名、人名。
3.日积月累
《过故人庄》的作者是唐代的孟浩然,他与王维并称为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该诗一二两句写的是朋友邀我做客,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三四两句写的是山村风光,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这首诗中哪句话是诗人的想象?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六、真题演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衣裳(shang) 单薄(báo) 模糊(mó) 虎视眈眈(dān)
B.参差(cī) 迷蒙(méng) 衣襟(jīn) 咋咋呼呼(zuò)
C.雹子(páo) 干燥(zào) 昼夜(zhòu)跌跌撞撞(diē)
D.恍然(huǎng) 枯竭(kū) 瘦削(xuē) 一望无际(jì)
2.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心灵的归宿,家,是情感的寄托。
B.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心灵的归宿,家,是情感的寄托。
C.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心灵的归宿;家,是情感的寄托。
3.阅读:草原(节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 ,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请你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要求填入的后两个词语都包含有“绿”的意思,请你再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 、 。
(2)文中“无边的绿毯”指的是 ,“白色的大花”指的是 ,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指的是 。
(3)“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这样重复使用词语,你认为好不好?请写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4)这段话情景交融,请你用“ ”画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美丽的草原触发了你怎样的感受或联想呢?请你写一写吧。
七、作业布置,巩固练习
1.各地区真题巩固练习。
2.发挥想象,说一说《古诗三首》描绘的画面。
3.用拼音写一写家乡和家人的名字。
4.根据学生测评结果,下节课协同“小老师”讲评错题,弥补知识短板,总结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