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0课
在牛肚子里旅行
(全2课时)
一、教材分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王国”的第三篇课文。这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蟋蟀红头和好友青头捉迷藏时,不小心被牛吞进了肚子。危急关头,蟋蟀青头沉着地安慰它,给它出主意,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脱出来。童话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也是学生最熟悉的文本类型,在三年级上册中,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题单元被编排在教材内。本单元导语明确提出“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和“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两个读写目标。作为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须承担起读写链接的作用。
本文共有两大特点。一是情节生动有趣,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贯穿全文的脉络;二是语言丰富生动。文中对话大多单独成段,有丰富的提示语,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心情变化,使得整个故事跌宕起伏。本文的独特教学价值在于引导学生结合一定的故事情节,练习语言复述、表达能力,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了解牛的反刍原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读出“咱、偷”等11个生字,读准“答、应”等4个多音字。
2.能写出“旅、咱”等13个生字,能写出“旅行、要好”等19个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感受童话想象的丰富与精彩。
2.能产生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读出“咱、偷”等11个生字,读准“答、应”等4个多音字。
2.能写出“旅、咱”等13个生字,能写出“旅行、要好”等19个词语。
3.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二)教学难点
1.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3.能感受童话想象的丰富与精彩;能产生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青头红头角色扮演头套、牛肚子图片、田字格板贴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谈话
(1)话题交流。同学们,你们旅行过吗?这次国庆,你们有去哪些地方旅行吗?
(2)理解旅行。旅行就是去外地游览。
2.揭示课题
(1)书写指导。左边“方字旁”,右边上面撇、横,它和“方字旁”组合在一起,就像一面旗子。旗子的底下——撇、竖提、撇、捺,就像聚集着的很多人。
(2)补全课题。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是去哪里旅行呢?全班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那么文中的旅行和生活中的旅行究竟是否一样?请大家自由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在脑海中思考这个问题。
2.新字词学习
第一组(难认字):齿 嚼 吞 咽 胃
第二组(多音字):一骨碌 答应 几乎
(1)难认字
①发现特点。全班齐读,引导学生发现这组词语都与“吃”有关。你想出这些字之间的关联,并将它们串联起来记一记吗?(相机点拨:“嚼”要用“牙齿”,“吞”“咽”是把东西吃下去,食物被吃下去后都会到“胃”里。)
②识记生字。联系字形字义引导识记“嚼”“咽”“吞”。(相机点拨:这三个字都是口字旁,与嘴巴有关。“嚼”是用牙齿咬碎,所以是口字旁;吞是一个会意字,“天”表示很大,表示大口地吃,可请学生做做嚼、咽、吞的动作。)
③重点指导。出示图1,让学生想想这和本课中的哪个新字有关。讲解字源,甲骨文的“胃”字,是胃囊的象形白描,里面的小点则表示胃里的食物,金文的“胃”字承接甲骨文,但在下部增添了一个“肉月”的形状,表示“胃”的是和身体相关的,这和我们今天看到的胃字也十分相似。
(2)多音字
①全班齐读后指名组词,说说另一种读音并组词。
②完成作业本第二题并校对答案。
3.整体交流感知
学习完生字后,就让我们正式走进这篇课文的学习。关于这场旅行,你有了哪些了解?旅行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相机点拨:蟋蟀红头和好友青头捉迷藏时,红头不小心被牛吞进了肚子。危急关头,青头沉着地安慰红头,给它出主意,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脱出来。)
(三)再读课文,梳理路线
1.整理红头旅行路线。
( )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 )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 )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
(1)结合课文顺序,给关键句排序,请学生划出书本对应语句。
(2)校对修改循序:2-4-3-1。
(3)全班按顺序齐读句子。
2.制作红头旅行路线。
(1)在上方出现的四个关键句中,圈出红头所到的地方。
(2)请一名学生来到讲台上,板贴路线,其余学生按顺序齐声说红头所到位置。
(3)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红头在牛肚子旅行路线图。(屏幕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
3.叙述红头旅行路线。
(1)同桌交流。如果要想把故事的经过讲清楚,有条理,我们还需要用上一些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词语:一开始……后来……紧接着……最后。请同学们用上这些词语,和自己的同桌介绍一下红头旅行路线。
(2)指名交流。请2-3名同学用上相关词语介绍路线图。
4.回顾红头旅行路线,交流学习第1自然段。
(1)红头最终能从牛胃里出来,离不开谁的帮助——青头。文中提到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2)思考感受“要好”。日常生活中,你和要好的朋友会一起做什么?一起读书、一起游戏、一起感受快乐,这就是好朋友。红头和青头也是一对好朋友,就像你们和你们的朋友那样。
(四)拓展增趣,介绍反刍
1.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红头最终能从牛胃里出来,就是因为有了青头这位好朋友的帮助,正是因为青头对牛胃了解得很清楚,所以当红头认为自己马上就要死而大哭的时候,青头是这样说的:
“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这背后的原理就是牛的反刍,请一名同学起来读一读。
2.拓展延伸牛反刍现象的资料
反刍,是指某些动物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反刍主要出现在哺乳纲偶蹄目的部分草食性动物身上,如牛、羊、羚羊等,这些动物被统称为反刍动物。反刍动物采食一般比较匆忙,特别是粗饲料,大部分未经充分咀嚼就吞咽进入瘤胃,经过瘤胃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经过再咀嚼,再次混入唾液并再吞咽进入瘤(liú)胃。
3.总结旅行路线
因此红头才会从牛的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最终从牛嘴里出来。请大家在课后和你们的好朋友分享这个故事,说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秘密。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顾惊险路
1.回顾主要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个童话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主要讲了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故事。这次旅行一路惊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完成课件填空。
蟋蟀红头和好友青头捉迷藏时,( )一开始不小心被牛吃了,进了牛的( )里,后来到了牛的( ),紧接着到了牛的( ),最后从牛的( )里出来了。这段旅行中,( )一直沉着地安慰红头,给它出主意,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脱出来。
2.复习课文词语。
大声朗读课文词语后,完成课件填空。
救命 拼命 悲哀 流泪
蟋蟀红头和好友青头捉迷藏时,红头一开始不小心被牛吃了,进了牛的嘴里,它( )地叫( ),它觉得很( )。后来红头到了牛的第一个胃,紧接着到了牛的第二个胃,最后从牛的嘴里出来了,它见到青头后,高兴得( )了。这段旅行中,青头一直沉着地安慰红头,给它出主意,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脱出来。
加上这些词语后,这个故事更加生动了,这真是一条惊险的旅行路啊!
(二)整体感知,品味友谊路
红头在这样一次惊险的旅行中能够顺利归来,大家觉得最离不开谁的帮助——青头。因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那么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呢?请默读全文,画出相关句子,至少找出三处来说明。
1.交流学习第7-11自然段。
过渡:当危机发生时,这一对好朋友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1)危急时,红头求救朋友。
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①感受危急。当时情况怎样?
“做梦也没有想到”,状况突发,不可预料。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可见危在旦夕,生命受到了威胁。
“!”渲染了当时情况的紧急。
“……”写出了红头断断续续的说话状态,补充说明了红头的害怕。(板书:害怕)
②红头和青头的要好表现在哪里?如果是你在危急的情况下,你会向谁求救?红头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向青头求救,这不仅是本能,也是朋友之间的信任。
(2)危急时,青头心系朋友。
过渡:红头当时情况那么危急,青头又作何反应呢?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①体会语言:
从青头的话可以感受到什么?
青头对朋友的关心和遇事时候的冷静。
这里又有一处省略号,青头的话说完没有?
当时情况太危急,省略号省略了青头还没有说完的话,虽然连话也没法说完,可是他一直在尽力大声喊着。当朋友遇到危险的时候,不仅要想着对方,还要想方法用知道的知识来自救。(相机复习反刍知识)(板书:语言)
②体会动作:
青头的动作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动作)
“一下子蹦、一骨碌爬”,这些动作都含有“快”的意思,可见朋友遇到危险时,青头的反应非常敏捷。“一骨碌”这个词换成“迅速”“立刻”“刹那间、转眼间……”这些含有“快”的意思的词,跟这个词比感觉怎么样?为什么?
“一骨碌”含有一滚、一转的动作在里面,“一骨碌爬起来”更能表现出青头的着急,可以看出青头在朋友遇险时的第一反应。(板书:着急)
小结:真正的朋友是患难时互相帮助、不离不弃。
③角色扮演
请同学们戴头套分角色读读这段话,感受一下当时的危急和朋友之间的不离不弃。
咱们朗读时,怎样才能把当时的危急状况表现出来呢?(相机点拨:朗读时可以根据提示语,比如:“红头拼命地叫起来。”“青头急忙问。”也可以根据句中藏着的标点提示来读好书,比如“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这句话中省略号所表示的断断续续,感叹号所表示的害怕。)
3.交流学习第 12-19 自然段。
当红头旅行到牛肚子里的时候,又从哪里可见它们是好朋友呢?请默读课文,圈画出红头的表现有哪些变化,想一想为什么。
(1)寻找变化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表现变化:红头哭起来—红头悲哀地说—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哭起来、悲哀地说体现了红头当时怎样的心情?是一般的难过吗?(板书:绝望)
(2)感受友谊
过渡:红头由绝望到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这样的转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青头在朋友害怕得哭起来的时候宽慰他,把所知道的知识化成鼓励朋友的信心。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是因为:青头在朋友遇到危险的时候,非常肯定地告诉它怎么做,给朋友信心和鼓励。(板书:鼓励)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是因为:青头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机智而又勇敢地行动。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小结:友谊多有力量啊!红头遇险后,青头不离不弃,一直在红头的身边鼓励它、宽慰它、陪伴它。真正的朋友,是风雨时同舟共济!
4.交流第 20-21 自然段。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谢谢你……”(板书:感激)
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板书:安慰)
(1)左右两组扮演红头、青头,中间一组读旁白。随机抽点红头、青头采访心情感受。
(2)“谢谢你……”这里也有一个省略号,会省略些什么呢?你们觉得加上这些话好,还是留着这个省略号好呢?
省略号还可以省略不想直说的话,这就是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啊!所以,真正的朋友是心心相印的,即使红头不说,青头也一定懂得它要说什么。
小结:真正的朋友,是彼此心心相印。
5.丰富红头旅行路线。
(1)红头终于从牛肚子里出来了,不过它的旅行却远远不止我们看到的这些内容。除了课文中描写的内容之外,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时候,还可能会遇到哪些险境?他当时可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从牛胃环境、红头心情等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联想)
(2)在讲故事的时候,如果想让故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我们在说的时候,还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现在,请同学们试着根据路线图,结合刚才自己的想象,完整地说一说这个故事。
(三)总结课文,感悟收获路
1.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条充满惊险的旅行路,你觉得,对这两只蟋蟀来说,它们收获了什么?你又收获了什么呢?
它们收获了知识:牛反刍的知识,科学自救的道理;它们收获了友谊,知道了朝夕相处是好朋友、风雨同舟是好朋友、心心相印也是好朋友。(板书:科学知识、深厚友情)
小结:每一次旅行都会有收获,成长的路上就像一次旅行,我们会碰到困难,但有朋友的陪伴,一定会成长得更茁壮!
2.你们觉得这个童话故事好玩吗?哪里让你觉得特别有趣?
本课是科学童话,是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加上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语言生动有趣,想象奇特丰富其中还有不少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