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宁经开区疃里二中九年级(下)开学物理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早春,麦田里白雪消融 B. 初夏,草地上露珠晶莹
C. 深秋,操场上秋霜涂抹 D. 严冬,池塘里厚厚寒冰
2. 关于以下成语中的“影”,形成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形影不离湖光倒影毕业合影立竿见影杯弓蛇影。
A. B. C. D.
3.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运动场上看到到的一些场景。他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 乙图中百米冲线后运动员没有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C. 丙图中运动员在做引体向上,当他在单杠上静止不动时,单杠对他竖直向上的拉力和他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丁图中运动员正在跳高,当他腾跃到最高点时,惯性最大
4. 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5. 安全用电,珍爱生命。“创建平安校园,注意安全用电”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A. 雷雨发生时,不要在树下躲雨 B. 教室内空调插头应选用二角插头
C. 发生触电时,首先要切断电源 D. 打扫卫生时,不能用湿抹布擦插座面板
6. 如图所示,将甲、乙两灯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发现甲灯发光,乙灯不发光,则乙灯不发光的原因可能是( )
A. 乙灯灯丝断了
B. 乙灯的实际功率小
C. 相同时间内,乙灯消耗的电能远大于甲灯消耗的电能
D. 通过乙灯的电流小于甲灯的电流
7. 今年中山市体育中考前每所中学进行一次正规的模拟考试,并要求全程录像,当中考时个别学生出现的突发事件时以备参考。用到的录像机的成像原理与下列哪个相类似( )
A. 放大镜 B. 投影仪 C. 照相机 D. 近视眼镜
8. 图中定电阻、和滑动变阻串联,和两端的电压分别为和,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向右滑动过程中( )
A. 变小,也变小 B. 变小,不变
C. 不变,变小 D. 不变,也不变
9. 重为的某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该物体( )
A. 受到的浮力可能小于 B. 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
C. 排开水的重力一定小于 D. 排开水的重力可能大于
10.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开关闭合前,电压表示数为;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为,的示数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阻与的阻值比为 B. 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为
C.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D. 电阻的阻值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11. 物体的熔化需要吸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双手相互摩擦可以生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填“内能”、“温度”或“热量”
12. 如图是、两种物质受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温度,横坐标表示加热的时间。根据图象回答:在、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_。
13. 质量是的木块在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是______;在此木块的上面放一个砝码,然后仍然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所用的拉力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4. 图中是可绕点无摩擦转动的轻杆,端挂重的物块,与长度之比为:人始终沿竖直方向拉挂在端的轻环。要使轻杆水平平衡,人应施加拉力为______,当轻杆在图中虚线位置平衡时,人的拉力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 小亮家使用的是单相费控智能电能表,该电能表的参数如图所示,某一天放学后,小亮发现自己家的电能表的指示灯每闪烁次用时为,则这段时间内家里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______,用电器的实际总功率为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0分)
1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要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目的是使像______,你认为下面几种调整方法中最合理的是______选填“”、“”或“”。
眼睛平视,视线与光具座平行,利用“三点一线”把“三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用刻度尺一个一个的测量,可以很准确地控制“三心”在同一高度;
把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
若凸透镜的焦距是,当烛焰距凸透镜时,能成倒立、______的______像;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此成像原理制造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
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在不移动透镜和光屏的情况下,可将蜡烛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
17. 小陆同学在实验室测量酸奶的密度。他准备了量筒图和天平。
将天平放在______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右盘中为、砝码各一个,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______然后他打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到了第二天才能看清楚液面,如图中,读数时视线应该沿着______选填“甲”、“乙”或“丙”,读出量筒中酸奶的体积是,小陆觉得这样太浪费时间了,不利于快速实验,于是他找到了最大量程是针筒图,用针筒抽取体积是为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则酸奶的密度为______。
同组的小昊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有一点小“空隙”,“空隙”里面也充满了酸奶,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值比实际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18. 在“测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电源电压恒为,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暗。
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观察两电表的示数,发现电压表没有示数。电流表有示数,若甲图中只有小灯泡出现故障其它均完好,则故障原因是小灯泡______选填“断路”或“短路”。
如果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没有示数,则故障原因是小灯泡______选填“断路”或“短路”。
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小灯泡的功率为______若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将滑片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移动。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9. 教室的温热饮水机,其铭牌如下表所示。如图是饮水机简化电路的示意图,是用感温材料制造的温控开关,是定值电阻,是供加热的电阻丝。水的比热容,水的密度,取
额定电压 环境温度
额定功率 环境湿度
加热功率 耗电量
制热水能力 防触电类 Ⅰ类
电热丝是利用电流的______效应工作的。分析电路图可知,当温控开关______选填“闭合”或“断开”时,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
在加热状态下,饮水机正常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有多大?电阻丝的阻值有多大?
正常工作时,该饮水机将热水罐中、的水加热至,用时请用这些数据及题目中的信息,计算该饮水机加热状态时的效率。
如果要使电阻丝在保温状态时的功率是加热状态时的四分之一,定值电阻的阻值应是多大?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白雪消融是由固态的雪变为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此选项不合题意。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此选项符合题意。
C、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直接变成了固态的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此选项不合题意。
D、池塘里的冰是由池水放热凝结而成的,属于凝固现象;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
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要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再分析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从而判断出是什么物态变化。
2.【答案】
【解析】解:形影不离,“影”是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映出水面上的物体的像都属光的反射现象;故湖光倒影,属于光的反射;
毕业合影,“影”是人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这是折射现象;
立竿见影,“影”是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杯弓蛇影”是由于对面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弓,酒的液面相当于平面镜,墙上的弓在平面镜中成像,好像一条蛇,因此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选:。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是利用光才折射。
生活中各种“影”都与光的传播有关,要正确区分各种“影”形成的原因;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倒影、照镜子、潜望镜都是光的反射原理;透镜、看水下的物体等都是光的折射原理,这类题属于光学综合题。
3.【答案】
【解析】解:、甲图中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该选项说法错误;
B、乙图中百米冲刺后没有立即停下来,是由于她具有惯性而造成的,但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该选项说法错误;
C、丙图中运动员做引体向上,受到单杠对他的拉力和重力的作用,因为在单杠上静止不动时,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该选项说法正确;
D、丁图中运动员在跳高,当他腾跃到最高点时,运动员质量不变,惯性大小不变,故选项是不正确的。
故选:。
物体的运动并不是由力来维持的,物体之所以停止运动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本题考查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二力平衡的判断、动能和势能的变化等多个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综合性,难度不大。
4.【答案】
【解析】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都有可能相同,但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
故选:。
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
本题考查学生对音色定义的理解与应用。
5.【答案】
【解析】解:、雷容易击中地面上尖端的突起物体,所以雷雨天不要在树下躲雨。故A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B、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与大地相连,若金属外壳带电,电流会通过导线导入大地,空调插头应选用三角插头连接三孔插座。故B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C、发生触电事故,切断电源是首先要做的。故C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D、湿抹布能导电,所以做卫生时不能用湿抹布擦插座面板。故D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故选:。
雷电容易击中地面上尖端的突起物;
带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时,都要使用三孔插座,避免外壳带电发生触电事故;
发现有人触电或电引起的火灾,首先切断电源,再实行救援措施;
不能用湿物体接触电器。
本题考查安全用电的常识,要求掌握触电急救原则、防雷原则,是一道基础题。
6.【答案】
【解析】解:、已知甲、乙两灯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发现甲灯发光,乙灯不发光,如果乙灯灯丝断了,电路中无法形成闭合的回路,所以甲灯也不会发光,故A不可能;
B、甲灯发光,乙灯不发光,说明甲的实际功率比乙的实际功率大。符合题意。
C、根据可知,相同时间内,乙灯消耗的电能小于甲灯消耗的电能,故C不可能。
D、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故D不可能。
故选:。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甲灯比乙灯亮,甲的实际功率一定比乙的实际功率大,根据,可以判断灯消耗的电能。
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的规律,串联电路各部分电流相等,故一灯泡亮即说明电路是通的;则可以分析可能的原因。
7.【答案】
【解析】解:录像机是利用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A、放大镜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理论制成的,故与录像机的成像原理不相似。
B、投影仪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与录像机的成像原理不相似。
C、照相机机是利用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与录像机的成像原理相似。
D、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的性质制成的,故与录像机的成像原理不相似。
综上分析故选C。
首先明确录像机的成像原理,然后与选择项中的光学设备的成像原理相对应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此题对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都进行了考查,明确其每种成像情况的应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8.【答案】
【解析】解:由电路图可知,滑片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电路总电阻变大,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电路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小,
,电流变小,不变,电压变小,故CD错误;
,两电阻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不变,
,电阻阻值不变,比值不变,故A错误,B正确;
故选:。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根据滑片的移动方向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如何变化,然后由欧姆定律判断电路电流如何变化,由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可以判断两电阻电压之比如何变化。
本题是一道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题,分析清楚电路结构、熟练应用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即可正确解题。
9.【答案】
【解析】
【分析】
物体漂浮,浮力等于重力;
浸在液体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了解与掌握,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
【解答】
、根据物体漂浮条件可知,物体漂浮,浮力等于其重力,
所以,重为的某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该物体受到的浮力;故A错误、B正确;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浸在液体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所以,排开水的重力故CD错误。
故选:。
10.【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分析电路图得出当开关闭合时三电阻并联是本题的关键。
分析电路图,当开关断开时,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由此可知电源电压;
当开关闭合后,三个电阻并联,测通过和的电流之和,测通过和的电流之和;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求通过和的电流关系,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三条支路的电流和干路电路的大小;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阻与的阻值之比,根据求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和消耗的电功率,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的阻值。
【解答】
解:由图知,开关断开时,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因示数为,可知电源电压为;
开关闭合后,等效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三电阻并联,且::
根据可得,:::,
电流表的示数为,
,,
电流表的示数为,
,
干路电流,
,
::::,故A不正确;
电阻消耗的电功率,故B正确;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故C不正确;
,故D不正确。
故选B。
11.【答案】热量;内能
【解析】解:
物体熔化吸热,指的是物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从外界吸收热量,这里的“热”指的是热量;
双手相互摩擦可以生热,指的是物体在克服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增大,这里的“热”指的是内能。
故答案为:热量;内能。
热量是指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可以说物体含有内能。
同样是“热”含义却不一样,本题要求学生知道温度、热量和内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能够区分温度、热量和内能。
12.【答案】
【解析】解:这是温度--时间图象,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
从图上可以看出物质在第分钟以前温度一直升高,从第分钟到第分钟温度保持在不变,第分钟以后温度又逐渐升高,它有一段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因此它是晶体,所对应的熔化温度就是它的熔点。
物质在受热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它是非晶体。
故答案为:、。
这是一道读图题,从图上判断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题目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不但熟练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而且具备一定的图象分析能力,是中考考查的热点问题。
13.【答案】;大于
【解析】
【解答】
木块在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且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受到的摩擦力越大,所以,在此木块的上面放一个砝码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变大,受到的摩擦力变大,此时它们仍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拉力等于受到的摩擦力,则所用的拉力大于。
故答案为:;大于。
【分析】
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且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受到的摩擦力越大,据此分析在此木块的上面放一个砝码后受到的摩擦力变化,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所用拉力的变化。
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14.【答案】;不变
【解析】解:
要使轻杆水平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则,
由题知:::,,
所以;
当轻杆在图中虚线位置平衡时,两边作用在杠杆上力方向仍竖直向下,倾斜后力臂都变小,但两力臂的比值不变;仍为:的重力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人的拉力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知道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以及在点施加大小,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出杠杆点人应施加拉力。
当轻杆在图中虚线位置平衡时,两力臂的比值不变,的重力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人的拉力大小。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就是力臂,这点是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
15.【答案】
【解析】解:“”表示用电器每消耗的电能,指示灯闪烁次,
所以指示灯闪烁次时,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用电器的实际总功率:。
故答案为:;。
“”表示用电器每消耗的电能,指示灯闪烁次,据此求出电能表闪烁次消耗的电能,再利用求用电器的实际总功率。
本题考查了电能和电功率的计算,明白电能表参数的含义是关键,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统一。
16.【答案】同一高度 成在光屏中心 放大 实 投影仪 左 左
【解析】解: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在调整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时,最好的方法是把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正确,操作比较麻烦,并且不准确;
,,处于和之间,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时,物距变大,像距将变小,成的像也会变小,要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将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前,像将会远离凸透镜,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增大物距,将蜡烛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同一高度;成在光屏中心;;放大;实;投影仪;左;左。
掌握调整三心一线的方法,将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
当物距处于和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距增大,像将变小,像距也会变小;
根据近视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特点分析。
此题不仅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和成像规律,还考查了一个知识点:根据物距和像距来求解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不等式的求解问题。
17.【答案】水平 右 乙 偏大
【解析】解: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测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由图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
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
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最凹处相平,所以乙图的读数方法正确,甲图中俯视的读法造成读数偏大,丙图中仰视的读法造成读数偏小;
用针筒抽取的酸奶质量:,
用针筒抽取的酸奶,
则酸奶的密度:。
由于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使得针筒内测量的酸奶体积偏小,由可知,质量不变,体积偏小,密度会偏大。
故答案为:水平;右;;乙;;偏大。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测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刻度线处,平衡螺母应向指针偏离的相反方向调节;
根据图读出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
在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要注意读数问题,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底相平,同时要注意量筒的单位和分度值;
用原来的总质量减去抽取后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从而得到抽取酸奶的质量,根据求出酸奶的密度;
根据操作过程分析测量的物理量,由于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造成所测体积偏小,从而计算出的密度偏大。
本题考查了液体密度的测量,用天平和量筒来测液体的密度,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方法,重点应掌握天平的调节与使用方法、量筒的读数、密度公式的运用、实验步骤的合理安排以及实验误差的分析等。
18.【答案】短路 断路 左
【解析】解: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暗,即电流变小,电阻变大,故应将变阻器左下接线柱接入电路中,灯的额定电压为,电压表选用小量程与灯并联,如图所示:
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但电压表没有示数,说明在电压表两接线柱之间的电路是短路,只有小灯泡出现故障其它均完好,所以出现故障的原因是小灯泡短路;
如果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说明电路有断路发生,而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两接线柱到电源间是通路,所以故障原因是小灯泡断路;
由图乙可知,电流表量程为,分度值为,所以电压表示数为时,电流表示数为;
灯泡的额定功率:;
电压表的示数为,小于灯泡的额定电压,故需减小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即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故将滑片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见上图;短路;断路;;左。
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暗,确定变阻器的连接,由灯的额定电压为确定电压表选用的量程与灯并联;
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再由电压表无示数分析故障的原因;
电流表没有示数,说明电路有断路发生,再由电压表有示数分析故障原因;
电流表读数:首先确定使用的量程,然后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然后根据计算功率;然后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的特点确定滑动变阻器移动的方向。
本题考查了电路连接、故障分析、电表读数、滑动变阻器的调节、求功率等问题,对电表读数时,应先确定电表的量程与分度值,然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19.【答案】热 闭合
【解析】解:电热丝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由电路图可知,当温控开关时,只有供加热的电阻丝接入电路,饮水机则处于加热状态,当断开时与是串联连接,电路中电阻阻值最大,功率最小,即处于保温状态;
由可得,
饮水机正常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
由可得,,
,
由可得,消耗的电能,
加热状态时的效率,
,
由,可得,,
则两端电压,
由电路图可知,开关断开时,、串联,
则两端电压,
因、串联,所以电流相同,,
则,
答:热;闭合。
在加热状态下,饮水机正常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有;电阻丝的阻值有;
该饮水机加热状态时的效率为。
定值电阻的阻值应是。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做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饮水机所处的状态根据开关接通或断开时连入的电阻即可判断;
饮水机正常加热时的功率和额定功率相等,根据求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根据可求得电阻丝的阻值;
知道热水罐内水的质量、比热容和温度的变化,根据求出水吸收的热量;又知道加热时间,根据消耗的电能,利用求出饮水机加热状态时的效率;
饮水机处于保温状态已知加热功率,可求得保温功率,根据可求得两端电压,由电路图可知,开关断开时,、串联,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根据串联分压的特点可求得两端电压,然后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
这道题目综合性比较强,将以前所学的内能知识与电功的计算公式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应用能力,计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和书写。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