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课时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有关光的思考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科学探究 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 2.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3.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科学态度 1.增强学生不能直接用肉眼直接观察强光(太阳、激光笔等)的安全意识。 2.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3.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德育渗透 德育范畴 实施建议(具体策略)
安全用眼教育 在聚焦部分,通过书本第3页的提示中,加强对学生安全用眼,即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强光(太阳、激光笔等)。增强学生安全用眼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光源,并能判断哪些常见物体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
教学难点 认识到没有光,就不能看到物体。
教学准备 黑色箱子、苹果、有窗帘的教室、PPT 课件、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导入: 1.出示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图片后能想到什么。预设: 学生可能会提到阳光,清晨,树林,雾气,生机盎然…… 2.揭示单元主题: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地球上,新的一天就开始了,光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光的相关问题。 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梳理学生对光的已有认知:关于光,你都知道什么? 4.聚焦本节课研究主题:光是从哪里来的?(加强对学生安全用眼,即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强光(太阳、激光笔等)。增强学生安全用眼的意识.)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具有既发散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学生 对光的已有认知,有利于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生活经验,对光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类,进而聚焦到光源的研究上。 二、探索 1.用 PPT 展示书本第3页各种与光有关的物体的图片(太阳、月球、星空、点燃的蜡烛、 夜晚的灯、霓虹灯、萤火虫、反光镜、亮着的电灯、发光鱼等),布置学习任务: 小组讨论,图片中显示的物体,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简单说明理由。 2.小组研讨并分类(给出约 5 分钟的时间)。 3.汇报交流研讨的结果,从确定的光源中归纳出光源的特点,即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被称为光源。针对有争议的分类结果继续进行研讨,明确正确的分类结果。 (对“正在发光 ”这个判断光源的条件之一要进行举例式的讲解,即一根蜡烛和一根点燃的蜡烛谁是光源,没有通电的灯泡和通电亮了的灯泡谁是光源等进行区分讲解。) 设计意图:分类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发现发光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先在小组内讨论,统一多数人的意见,然后汇总全班的分类结果,这样获得的结果更 容易让学生认可。 三、研讨 1.光源自身发光,所以我们可以看得见。那么,不发光的物体,我们是怎么看见的呢?是因为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再将这些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看到物体了。 2.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呢?还能看见物体吗?(教师强调不管是发光物体还是不发光物体,眼睛要能看见,一定要有光进入眼睛) 3.出示黑色盒子和苹果,将苹果放入盒子中。提问:如果将窗帘全部遮上, 并且将教室的灯全部关掉,然后你把眼睛贴在盒子的管子上,再用一块黑布盖住你 和箱子,不让一点光进到箱子里,你觉得你会看到盒子里的苹果吗? (在箱子孔处连接一个不透明的管子,设计意图是为了更好的创造无光的环境) 4.填写活动手册:选出你认为最准确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5.调查全班同学的选项,统计不同选项的人数。 6.找三名不同选项的同学到前面体验,并揭示结果:如果没有光,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 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是很难遇到没有光的环境,所以学生基于生活 经验的假设很可能是错误的,而这种错误是最难纠正的。让学生先了解眼睛看到物体的原理,即有光反射到眼睛;然后给出假设的情境,是给学生一次理论与生活经验相互对抗的机会;最后用实践来验证假设,让学生感受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拓展 1.引出夜视仪:实践证明,没有光,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在黑夜里,由于光线的不足,也会导致视线的模糊。人们为了保证在黑暗环境的中能够顺利看清东西,就发明了夜视仪(照相机)。 2.出示夜视仪相关的图片。 3.生活中,还有什么设计是跟光相关呢?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生活中跟光相关的设计有很多,如无影灯、额镜、透镜、面镜、 镁光灯、冷光灯等。夜视仪是弥补了夜间光线不足造成的视线模糊,刚好承接研 讨环节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光的广泛应用。 五、课堂作业 判断题: 1.未点燃的蜡烛是光源( )。 2.在观察激光时,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 ) 3.夜晚的月亮很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 选择题: 1.太阳是光源,一下物体中()肯定不是光源。 A:金子 B:烛光 C:手电筒 2.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有一本书,你()这本书。 A:能看到 B:不能看到 C:适应后可以看到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1.有关光的思考 光源的概念: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太阳、燃烧的蜡烛、亮着的灯...... 有关光的思考 没有光就看不见物体。
作业设计与布置 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试做时长 基础性作业 基本作业 (必做)识记光源的概念,准备第二课时学生材料(手电筒、4张卡纸、4个夹子) 鼓励性作业(选择) 寻找家中或周围的发光物体并判断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 挑战性作业(选择) 拓展性作业 作业反馈 记录
教 学 反思(共15张PPT)
有关光的思考
出示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图片后能想到什么?
光从哪里来
小组讨论:
以下图片中的物体,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简单说明理由。
什么是光源
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研讨
1.我们为什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呢?
2.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
3.你能看到盒子里的苹果吗?
没有光的时候,我们看不到任何物体!
拓展
夜视仪
看到的视野
课堂作业:
判断题:
1、未点燃的蜡烛是光源( )。
2、在观察激光时,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 )
3、夜晚的月亮很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
选择题:
1、太阳是光源,一下物体中()肯定不是光源。
A:金子 B:烛光 C:手电筒
2、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有一本书,你()这本书。
A:能看到 B:不能看到 C:适应后可以看到
号1
等物时
0
想In
V
加
10
E B
生
S④
1
2
5
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