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1949.10
开国大典
1949.9
政协会议
中国现代史
新中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温故知新
筹备建立新中国
1951
西藏解放
巩固新中国
巩固新中国的措施还有哪些?
1951-1953
抗美援朝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全民抗战
井冈山时期
“双减双交”
共产党土地政策回顾
“打土豪,分田地”
解放战争时期
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
?
解放前,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如何?
全国土改前各阶层占有土地情况表 阶层 贫雇农 中农 富农 地主
人口占比 52.37% 33.13% 4.66% 4.75%
土地占比 14.28% 30.94% 13.66% 38.26%
人均土地 0.89亩 3.05亩 9.59亩 26.32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农村经济体制卷》
土地改革的背景
思考: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的什么现实问题?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根本原因)
1949年9月以前
老解放区已完成土地改革
占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背景
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直接原因)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13-14页,总结土地改革的概况(从时间、地区、依据、内容等方面总结)
1.地区:
3.法律依据:
4.内容:
新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时间:
1950年冬——1952年底
土地所有制的转变:从“地主私有” 到“农民私有”
7.特点:
经济上保护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5.具体做法:
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改
6.结果:
土地改革概况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 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土地改革意义
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
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
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土地改革意义
1949年与1951年粮食产量对比
迎来土改后第一个丰收年
3.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土地改革意义
“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毛泽东
4.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改革意义
1. 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土地改革意义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4.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政治上
经济上
土地改革
背景(原因)
概况
意义
根本
直接
政治
经济
小结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练习
A
2、下列关于《土地改革邮票》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土改主要在新解放区进行B.土改为工业化开辟道路C.土改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D.土改消灭了土地私有制
C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后,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 000亩盐碱地变成良田,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化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4、1950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 ( )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②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③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④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