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2.1《地球的表面》教学课件(15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2.1《地球的表面》教学课件(15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04 19:46:25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地球的表面
你们对地球了解吗?
地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的?
地球现在的面貌是本来就有的吗?
是什么力量使地球变成现在的样子的?
观察世界地形图,描述地球表面的样子。
观察我国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
1.弯曲的岩层
它从来就是这样的吗?
2.长白山天池
为什么在两千多米的高山上会有“天池”?
3.敦煌的雅丹地貌
什么原因使这里的岩石变成这个样子?
4.黄土高原的切沟
斜坡有什么特点?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6.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这里为什么会有许多泥沙滞留?
把每幅图的地形地貌特点和你猜测的形成原因填写在活动手册中。
把每幅图的地形地貌特点和你猜测的形成原因填写在记录表中。
你认为哪组同学的解释更合理?依据是什么?
综合全班同学的分析,归纳出影响地形地貌变化的因素。
判断题:
1.从地形图上看,地球表面是很平坦的( )。
2.地形图上蓝色的地方主要表示海洋,颜色越深的地方海水越深( )。
3.观察我国的地形图,可以知道我国地形比较单一,主要以平原为主。( )
选择题:
1.仔细看世界地形图,可以发现地球表而海洋面积。()
A:比陆地面积大 B:比陆地面积小 C:和陆地面积差不多
2.地形图上的不同颜色主要表示。
A:地势的高低 B:气温的高低 C:植被的多少
课堂作业:义务教育学校课时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地球的表面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2.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台地和盆地等。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等资料获得关于地形地貌特点的信息。 2.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常见地形地貌的特点。 3.能够对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2.发展探究地形地貌变化原因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
德育渗透 德育范畴 实施建议(具体策略)
环保教育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生存的摇篮。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生活的环境,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提高环保实践能力,激发热爱共有家园的情感,增强环保责任感。
教学重点 观察分析几种地形地貌的特点,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做出初步猜想与解释。
教学难点 对主要地形地貌形成原因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中国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典型地形地貌的图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典型地形地貌的视频,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班级记录大表,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一幅从太空中观察地球的图片,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地球表面的样子并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教师: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你们对地球了解吗?地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的?地球现在的面貌是本来就有的吗?是什么力量使地球变成现在的样子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新单元的学习吧。(板书课题:地球的表面) 设计意图:一连串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从整体上思考地球表面的样子。聚焦问题,引发学生对于地形地貌形成及其变化原因的思考。 二、探索 (一)观察世界地形图,描述地球表面的样子 1.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提问:观察地球表面的地形图,你们发现我们的地球表面有什么特点?海洋与大陆的分布,大陆板块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2.交流,研讨:地球的面貌本来就是这样的吗? 3.教师播放海陆变迁的相关视频,补充学生认知。 4.师生总结:整个地球的表面是高低不平、复杂多样的,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被海洋分开并没有完全连接在一起,形成几大板块。地球表面的样子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经过漫长的演化逐渐形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观察,分析,帮助学生对地球地表形态形成一个较为宏观的认知,初步认识到地球现今的整体面貌都是地球演化的结果。为后续研究具体某一地形地貌形成原因作铺垫。 (二)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 1.观察我国的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 (1)观察中国地形图,交流研讨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 (2)说一说自己家乡的地形地貌特点。 教师提问:同学们的家乡在哪里?你们的家乡是怎样的地形地貌?它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交流研讨。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特点的基础上,将学习的视角聚焦到陆地,建立具体的地形地貌的概念。 2.观察图片中的地形地貌,描述它们的特点。 教师出示5种地形地貌图片,组织学生观察交流图片中的地形地貌特点。 (1)弯曲的岩层(位于香港地质公园内),主要成因是,岩层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波状弯曲。 (2)长白山天地,是一座休眠火山口,经过漫长年代积水成湖。长白山形成于约1200万年前的地质造山运动,经过多次喷发而拓成了巨型的伞面体。当火山休眠时,泉水从火山口涌出,形成十余平方千米的浩瀚水面,这是我国最大的火山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 (3)敦煌的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 (4)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经过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的,是一种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 (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流水在搬运途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几张典型的地形地貌图片,将学生观察的目光再次聚焦:观察某个典型地形地貌,并描述它们的特点,为后面分析其成因做好充分的准备。 3.把每幅地形地貌图的特点和自己对这种地形地貌主要形成原因的猜测填写在活动手册记录表中。 4.学生填写记录表后小组研讨。 设计意图:发挥个人学习与小组交流研讨的优势,记录表达自己的认识,为后面的全班交流,形成初步的共识奠定基础,提供线索。 三、研讨 1.各组汇报地形地貌观察记录表。 2.研讨: (1)比较各组的解释,你认为哪组同学解释得更合理?为什么?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地球的表面由各种各样复杂的地形地貌组成。地球表面主要有哪些地形地貌?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3)综合全班同学的分析结果,我们认为可能影响地形地貌变化的因素都有哪些? 3.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几种主要的地形地貌的特点,还推测出这些地形地貌可能形成的原因,我们的推测是否合理呢?我们将在后续的学习中展开深入的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全班性的研讨活动,交流观察的结果和猜测,归纳总结影响地形地貌变化的因素,并将大家的意见用“班级记录表”记录下来,引导学生对主要地形地貌的成因进行假设,埋下探索的伏笔,激起后续探究的兴趣。 五、课堂作业 判断题: 1.从地形图上看,地球表面是很平坦的( )。 2.地形图上蓝色的地方主要表示海洋,颜色越深的地方海水越深( )。 3.观察我国的地形图,可以知道我国地形比较单一,主要以平原为主。( ) 选择题: 1.仔细看世界地形图,可以发现地球表而海洋面积。() A:比陆地面积大 B:比陆地面积小 C:和陆地面积差不多 2.地形图上的不同颜色主要表示。 A:地势的高低 B:气温的高低 C:植被的多少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1.地球的表面 弯曲的岩层:岩石一层一层地排列,整齐,弯曲…… 地震破坏 长白山天池:湖面平静,中间低四周高,周围有高山…… 火山喷发 敦煌雅丹地貌:石柱,平台形高地,沙粒粗大…… 风的侵蚀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千沟万壑,高原表面破碎,黄土堆积,植被很少…… 水流冲刷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平坦,河流产生分支,扇形,堆积…… 泥沙沉积
作业设计与布置 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试做时长 基础性作业 基本作业 (必做)回家找资料继续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特点及主要形成原因 鼓励性作业(选择) 挑战性作业(选择)网上查资料找一下沙漠中蘑菇状的岩石是怎么形成的 拓展性作业 作业反馈 记录
教 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