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时 油脂、蛋白质
1.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元素组成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同,该物质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淀粉
解析:B、C、D三种物质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而蛋白质中至少含有C、H、O、N四种元素,还可能含有S、P等元素。
答案:A
2.“化学是五颜六色的”是指在化学实验中有着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反应获得的颜色不正确的是( )
①红 ②黄 ③蓝 ④紫
A.乙烯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④
B.淀粉遇碘:③
C.分子中含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②
D.热的氧化铜遇酒精:①
解析: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生氧化反应,紫红色褪去,A错误;淀粉遇碘变蓝,B正确;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C正确;热的氧化铜遇酒精被还原为金属铜,D正确。
答案:A
3.棉花和羊毛都具有的特点是( )
A.遇浓硝酸都显黄色
B.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C.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D.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
解析: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二者共同的性质是都能发生水解反应。“遇浓硝酸显黄色、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是蛋白质的特征反应,蛋白质燃烧不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还有氮的化合物等。
答案:D
4.一般的植物油外观呈淡黄色,在植物油中滴加碘水,结果发现植物油由淡黄色液体变成白色固体。下面是四位同学对该反应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由于不饱和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油脂中含有碳碳双键,因此,多数油脂兼有烯烃和酯类的性质,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
答案:C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其主要成分分别属于( )
A.蛋白质、烃 B.烃、蛋白质
C.油脂、糖类 D.蛋白质、糖类
解析: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石蜡的主要成分是固态烃。
答案:A
6.已知玻璃纸能够使葡萄糖分子通过但不能使蛋白质等大分子通过。将淀粉浆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玻璃纸袋内,扎好袋口,浸入流动的温水中。足够长时间后,取袋内液体分别与碘水、新制Cu(OH)2(加热)和浓硝酸作用,其现象分别是( )
A.显蓝色、无现象、显黄色
B.显蓝色、砖红色沉淀、无现象
C.无现象、变黑色、显黄色
D.无现象、砖红色沉淀、无现象
解析:足够长时间后,淀粉全部水解为葡萄糖。由于葡萄糖能透过玻璃纸袋,所以袋内只有淀粉酶(属于蛋白质)存在。因为袋内无淀粉,所以加碘水无现象;因为袋内没有葡萄糖,所以加新制Cu(OH)2(加热),只是Cu(OH)2受热分解产生CuO,故变黑色;因为淀粉酶属于蛋白质,故加浓硝酸会显黄色。
答案:C
7.有关天然产物水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油脂水解可得到丙三醇
B.可用碘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
D.纤维素水解与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不同
解析:油脂水解可以得到丙三醇和对应的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酸盐),A项正确;碘遇淀粉显蓝色,淀粉完全水解后生成的葡萄糖遇碘不变色,B项正确;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最小结构单元,故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C项正确;纤维素水解和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D项错误。
答案:D
8.已知硬脂酸C17H35COOH为饱和高级脂肪酸,硬脂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
+3NaOH3C17H35COONa+
某油脂常温下呈液态,其中一种成分的结构简式为。
(1)该油脂能否使溴水褪色 (填“能”或“不能”)。
(2)写出该油脂在NaOH热溶液中水解的几种产物的结构简式: 。
解析:(1)根据硬脂酸为饱和高级脂肪酸,推知—C17H35及—C15H31中不存在碳碳双键,而—C17H33中存在一个碳碳双键,故该油脂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
(2)根据硬脂酸甘油酯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方程式,推知该油脂在热NaOH溶液中水解生成C17H35COONa、C17H33COONa、C15H31COONa和。
答案:(1)能
(2)C17H35COONa、C17H33COONa、C15H31COONa、
9.下图所示为人体在某生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示意图。
(1)图中标有字母的物质中, 代表酶,其化学成分是 ,基本组成单位是 。
(2)如果B代表蔗糖,则C和D各代表 。
(3)下列关于葡萄糖与蔗糖相比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A.它们的分子式不同,但化学元素组成相同
B.蔗糖能水解,葡萄糖却不能
C.它们是同分异构体
D.葡萄糖是单糖,蔗糖是双糖
解析:(1)可以看出A在反应前后分子结构并未发生改变,而在反应过程中起了促进B转化成C和D的作用,故A代表酶,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2)蔗糖属于双糖,水解可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故C和D代表葡萄糖和果糖。
答案:(1)A 蛋白质 氨基酸 (2)葡萄糖和果糖 (3)C
10.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p)的分子组成。取n 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和N2。现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要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理由是 。
(2)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 (用字母填空)。操作时应先点燃 处的酒精灯。
(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装置D的作用是 。
(5)读取N2体积时,应注意:
① ;
② 。
(6)实验中测得N2的体积为V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为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还需要的有关数据有 (用字母填空)。
A.生成CO2气体的质量
B.生成H2O的质量
C.通入O2的体积
D.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通入纯氧气目的是除尽系统中的氮气;加热A处使氨基酸燃烧,加热D处铜网,是为了除去未反应的氧气;读数时要使量气管两侧液面相平,否则会使所测气体体积不准。
答案:(1)排除系统中的N2
(2)AD D
(3)CxHyOzNp+(x+)O2xCO2+H2O+N2
(4)吸收未反应的氧气,保证最终收集的气体是N2
(5)①E装置中两侧液面相平 ②视线应与刻度和凹液面最低点相切
(6)ABD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第1课时 糖类
1.(2013·宁夏银川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符合Cn(H2O)m通式的化合物一定属于糖类,不符合此通式的不属于糖类
B.凡能溶于水且具有甜味的化合物都属于糖类
C.葡萄糖是一种单糖的主要原因是它是一种多羟基醛
D.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它具有还原性
解析:有些符合通式Cn(H2O)m的物质不属于糖类,如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有些不符合通式Cn(H2O)m的物质属于糖类,如鼠李糖C6H12O5;糖类不一定具有甜味,如淀粉,有甜味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糖类,如糖精;葡萄糖是单糖的主要原因是它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它具有还原性。
答案:D
2.为验证淀粉水解生成还原性糖进行实验,下列操作步骤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取少量淀粉加水混合 ②加热煮沸 ③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 ④加入几滴稀硫酸 ⑤加热 ⑥加入碱中和,使之略显碱性
A.①④⑤⑥③② B.⑤④②③①⑥
C.①④②⑥③⑤ D.①⑤③④⑥②
解析:淀粉在无机酸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可发生水解反应而产生葡萄糖,要检验是否有葡萄糖生成,应先加碱中和作催化剂的酸使溶液呈碱性后,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观察有无砖红色沉淀。
答案:A
3.(2013·河南洛阳高一检测)蔬菜、水果中富含纤维素,纤维素被摄入人体后的作用是( )
A.为人体内的化学反应提供原料
B.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加强胃肠蠕动,具有通便功能
D.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中没有任何作用
解析:人体中无水解纤维素的酶,但被摄入人体后,能加强胃肠的蠕动,具有通便功能。
答案:C
4.对于淀粉和纤维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能水解,但水解的产物不同
B.两者含有C、H、O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互为同分异构体
C.它们都属于糖类,且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都可用(C6H10O5)n表示,都易溶于水
解析: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多糖,能水解,最终都生成葡萄糖,A错;多糖是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式中的n值不同,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B错;C对;淀粉能部分溶于热水,纤维素不溶于水,D错。
答案:C
5.糖原[(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比淀粉更大的多糖,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中,所以又叫动物淀粉或肝糖。下列有关糖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原与淀粉、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糖原与淀粉、纤维素属于同系物
C.糖原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D.糖原具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
解析:由(C6H10O5)n可知,糖原分子由若干个葡萄糖结构单元组成,在这一点上与淀粉、纤维素相同,水解的最终产物和还原性也与淀粉、纤维素相同。但是糖原、淀粉、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至少可以说不一定相同)、分子组成之差是C6H10O5的倍数而不是CH2的倍数。三者不是同分异构体。
答案:C
6.青苹果汁遇碘溶液显蓝色,熟苹果能还原银氨溶液,这说明( )
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
D.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解析:青苹果汁遇碘溶液显蓝色,说明青苹果中含有淀粉;熟苹果能还原银氨溶液,说明熟苹果中含有还原性糖。
答案:C
7.某学校化学探究小组将地瓜干制成粉末,加入水、稀硫酸进行发酵水解实验:
(1)经过一段时间后,为了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该小组的同学取出水解产物的溶液少许,放入试管中,加水进行稀释,在稀释液中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结果没有红色沉淀产生,其原因是 (填序号)。
A.水解还没有开始
B.水解进行的不完全
C.水解液没有加碱中和其酸性
D.水解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
(2)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通过查阅资料,他们知道发酵液中含有A、B、C、D等多种化合物。通过资料,他们还知道了以下实验事实:
①A和C均可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金属银,A是一种常见的单糖;
②B是含羟基官能团的化合物,其碳原子数和D相同。
③B经催化氧化可生成C;
④B和D在浓硫酸和加热条件下反应可以得到E;
⑤D的组成为C:40%;H:6.7%;O:53.3%。D分子中含有一个羧基,450 mg D与0.2 mol·L-1的NaOH溶液25 mL完全反应,D也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请你根据上述事实,写出产物中A、D、E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简式。
A: ;
D: ;
E: 。
解析:(1)检验淀粉水解产物葡萄糖时,必须在水解液中加碱中和其酸性,然后再加新制Cu(OH)2悬浊液。
(2)根据①知A为一种还原性单糖,故A为葡萄糖,根据⑤知D分子中原子个数比:N(C)∶N(H)∶N(O)==1∶2∶1,其最简式为CH2O,设其分子式为(CH2O)n,其摩尔质量M==90 g·mol-1,所以n=3,分子式为C3H6O3,再结合其性质及由淀粉水解所得,知D为,再据②③④知B为CH3CH2CH2OH,C为CH3CH2CHO,E为。
答案:(1)C
(2)
8.某同学称取9 g淀粉溶于水,测定淀粉的水解百分率。其过程如下:
淀粉溶液混合物混合物砖红色沉淀
(1)各步加入的试剂为:A ,B ,
C 。
(2)加入A溶液而不加入B溶液是否可以 ,其理由是
。
(3)当析出1.44 g砖红色沉淀,淀粉的水解率是 。[已知1 mol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1 mol砖红色沉淀Cu2O]
解析:(1)(2)测定淀粉的水解程度,加NaOH中和H2SO4,加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葡萄糖。淀粉水解时加入的A为H2SO4作催化剂,加入的B为NaOH中和掉H2SO4,因为氧化反应不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C为新制Cu(OH)2悬浊液。
(3)+nH2O
~Cu2O
(C6H10O5)n~nC6H12O6~nCu2O
162n 144n
x 1.44 g
水解的淀粉质量:x==1.62 g。
淀粉的水解率:×100%=18%。
答案:(1)H2SO4 NaOH 新制Cu(OH)2悬浊液
(2)不可以 醛基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只能在碱性条件下发生,酸性环境会破坏新制Cu(OH)2悬浊液 (3)18%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